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模具设计入门先学什么

模具设计入门先学什么
模具设计入门首先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 绘图基础:学习模具设计必备的绘图软件,例如AutoCAD、Solidworks等。
掌握基本的绘图操作、图形构建和编辑技巧,
包括绘制线段、圆弧、曲线等基本图形。
2. 模具材料和工艺:了解不同类型的模具材料,如金属、塑料等,以及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场景。
同时也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模具加工工艺,例如钳工、车床和铣床等。
3. 模具零件的设计:学习模具零件的设计方法和原理,包括模具的基本结构、分解、装配和调试等。
重点学习注塑模具、压铸模具和冲压模具等常见的模具类型。
4. 模具设计规范和标准:了解模具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例如模具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等。
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进行合理的模具设计。
5. 模具制造工艺:学习模具的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造的工艺工程学、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装配等。
了解模具加工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6. 模具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学习一些实际的模具设计案例,理解模具设计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模具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和挑战,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能力。
总之,模具设计入门需要从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学习,包括绘图基础、材料和工艺、模具零件的设计、设计规范和标准、制造工艺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只有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模具设计的高级技术和方法。
模具设计十六步知识点总结

模具设计十六步知识点总结第一、产品分析在进行模具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分析。
产品分析包括对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以及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
只有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模具。
第二、材料选用模具的材料选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本。
通常情况下,模具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模具,其材料选用也有所不同。
第三、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模具的型腔结构、分型面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方面。
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同时也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第四、注塑模具设计注塑模具是制造塑料制品的重要工具,其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缩水率、料道设计、射出系统设计等方面。
合理的注塑模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降低成本。
第五、压铸模具设计压铸模具是制造金属制品的重要工具,其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冷却性能、脱模性能、浇口设计等方面。
合理的压铸模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模具工艺设计模具的工艺设计包括模具的加工工艺、组装工艺、调试工艺等方面。
合理的模具工艺设计可以提高模具的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七、模具CAD设计模具设计通常采用CAD软件进行设计,CAD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同时还能减少设计错误。
第八、模具CAE分析模具的CAE分析可以对模具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温度场分析、流道分析等方面的分析,从而验证模具的设计合理性。
第九、模具制造工艺模具的制造工艺包括模具的加工、热处理、装配等流程。
合理的模具制造工艺可以提高模具的制造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第十、模具调试模具调试是模具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合理的模具调试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降低成本。
第十一、模具维护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模具、润滑模具、修复模具等方面。
合理的模具维护可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模具专业零起点教程

模具专业零起点教程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模具这一领域。
然而,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开始学习模具专业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编写一份模具专业零起点教程成为了必要之举。
【第一部分】模具行业介绍模具是制造机械、汽车、电器、电子等各种工业产品和日用品所必需的工具,其质量和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目前模具行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
【第二部分】模具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模具专业需要了解以下基础知识:1.材料学基础:学习各种材料的性能及特点,了解它们的应用范围和加工工艺,掌握材料的标志符号。
2.机械制图基础: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包括三视图、剖视图等,理解各种标注符号的含义。
3.机械加工基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机床操作技能,掌握常用加工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4.模具设计基础: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细节设计的重要性,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和模具设计计算软件等。
【第三部分】模具专业的学习方法1.实践操作:学习模具专业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际操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
2.学习理论:学习模具专业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材料学、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和模具设计等。
3.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班或者工作坊可以快速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了解最新技术和行业动态。
【第四部分】模具专业的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模具专业是一个高技能和高薪的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模具行业也会不断创新和变革,对模具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学习模具专业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了解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自身价值。
ProE5.0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完整教学课件

Pro/Moldesign是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可选模块。它提供了在 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中进行虚拟模具设计的强大功能。本章 重点介绍了Pro/Moldesign模块的操作界面,以及Pro/ENGINEER模具 设计文件的管理技巧。最后通过模具设计实例了解模具设计的整个过 程。
1.在“新建”对话框的“制造”类型中与模具设计有关的“子类型”选 项有如下三种:
(1)“铸造型腔” 。 (2)“模具模型” 。 (3)“模面” 。 2.在“新文件选项”对话框的“模板” 选项框中有如下三个选项: (1)“空” 。 (2)“inlbs_mfg_mold”。 (3)“mmns_mfg_mold”。
11.单击“参照”对话框的“关闭”按钮,进入草绘界面; 12.单击按钮,完成草图的绘制; 13.在“草绘”操控面板中选取; 14.单击按钮,生成结果; 15.从模型树中选取刚刚复制生成的分型面和拉伸方法生成的分型面,
如图所示; 16.选取“编辑”→“合并”命令,弹出“合并”操控面板,如图所示;
17.对“选项”中选取“相交”,然后利用操控面板中的图标来选取要 保留两个合并曲面的哪一侧;
义间距”菜单;
4.选取“定义移动”选项,弹出“选取”菜单; 5.选取“选取”菜单中的“确定”按钮。
6.单击按钮或按<Enter>键,完成位移的设置; 7.选取“定义间距”菜单中的“完成”选项; 8.选取“模具孔”菜单中的“定义间距”选项; 9.选取“定义间距”菜单中的“定义移动”选项,弹出“选取”菜单; 10.单击“选取”菜单中的“确定”按钮; 11.单击按钮或按<Ente>键,完成位移的设置; 12.选取“定义间距”菜单中的“完成”选项。
CimatronE五金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第一章 产品展开成型

第一章:产品展开成型1.1.五金模设计界面介绍打开CimatronE软件,来到软件的初始界面。
在CimatronE中,产品展开成型(包含排料设计)和五金模具设计是分属两个不同的模块,分别是以下两个图标。
点击后会跳出如下界面:其中“A”处图标为打开文件,“B”处图标为载入其它格式的文件,当选择A或B处的图标后,C处将会出现系统自动定义的文件名,D处为设置公制或英制,单位为毫米与英寸。
选择任意一个五金零件后,会出现如下界面,点击确认后就正式进入了CimatronE的产品展开成型界面了。
现在来介绍一下CimatronE五金模的界面:模型树区域:CimatronE的五金模设计是一个装配式结构,即每一个零件都是一个单独的文件,这一点与某些同行软件的单文件管理方式(所有零件在一个文件中)可能有所区别。
在此区域里,你能找到关于当前文件的所有装配关系与子零件结构。
特征树区域:当你激活任意一个零件或子装配,此处的显示都不相同。
这里显示的是你当前激活零件(或装配)的操作步骤。
你在零件(或装配)里做的所有步骤都会在这里有记录,方便增加或修改。
向导工具条:这个工具条是实时变化的,当你使用的是成型设计的向导工具条时,指令就是如图显示的这些;当你激活的是冲模模具设计或料带设计时,就会有相对应的指令。
这里面包含了在五金模具设计中的所有指令。
1.2. 产品展开基本指令解析“设置”右侧工具条中第一个指令就是“设置”,此处所指的是对五金模中常用的参数进行设置。
在往后的使用中,我会针对实例逐一介绍这些指令的用法。
“工步坐标”工步坐标是指选择一个当前产品中已存在的坐标来定义,使之成为当前产品的基准坐标。
一般我们会选择产品较平坦的位置来放置,并且这个位置是在产品成型的整个过程中固定不动的。
也就是所谓的“牵料”位置。
有些产品较特殊,整个产品在成型过程中所有位置都会发生改变,这种产品我们会手动做一个牵料位。
如果产品当前的坐标位置不适合,就用上方下拉式菜单中的“基准”指令在牵料位置做一个坐标,正常状态下,我们会把坐标放置于产品的下表面。
ug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UG模具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UG模具设计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UG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UG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使用、图形绘制、几何编辑、零件装配等功能。
2. 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能够根据产品需求进行模具设计。
3. 掌握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构件、标准零件的选用和组装方法。
4. 能够使用UG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和模具装配,完成基本的3D建模和2D图纸输出。
三、教学内容1. UG软件基础操作- UG软件界面介绍- 图形创建与编辑- 几何修剪和扩展- 零件装配和约束- 图纸布局和注释2. 模具设计原理与流程-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 模具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 模具结构和配件选择- 模具材料和热处理3. 模具构件和标准零件- 模具构件的功能和分类- 模具标准零件的选择和使用 - 模具标准件的尺寸和公差控制 4. 模具设计实践- 模具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和装配 - 模具的分体和结构分析- 模具的注塑分析和优化- 模具的2D图纸绘制和输出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介绍UG软件操作技巧和模具设计基本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掌握UG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模具设计的操作流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模具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课程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掌握程度。
2. 课程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模具设计作业,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UG软件操作和模具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
六、参考教材1. 《UG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程》2. 《UG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3. 《UG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七、教学支持与资源教学过程中,将提供相关教学视频和实例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ProE5.0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完整教学课件

3.装配工件
如图所示,在菜单管理器中依次选取“模具模型”→“装配”→“工件” 命令,可以把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零件装配到模具组件中作为工件模型。
1.2.4 模具模型
模具模型是Pro/Moldesign模块中的最高级模型,它是由后缀名为“.mfg” 的文件所组织的一个装配体。
1.2.5 分型面
分型面的选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形状、壁厚、成型方法、 产品尺寸精度、产品脱模方法、型腔数目、模具排气、浇口形式以及 成型机的结构等。其选取的基本原则如下:
1.2 Pro/ENGINEER模具设计基本术语
1.2.1 设计模型
设计模型也称为制造模型,通常表达了产品设计者对其产品的最 终构想。模具模型的参照模型几何来自于相应的设计模型几何。设计 模型可能无法始终包含所必需的设计元素,例如模具设计过程中所需 的拔模角度、圆角和收缩等。在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中,设 计模型与参照模型之间建立了参数化关系。对设计模型所做的任何更 改都会自动传播到参照模型和所有相关的模具元件上。
1.2.2 参照模型
参照模型是模具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在三维实体
建模中使用基准特征一样。在模具设计前,必须首先创建参照模型, 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模具设计操作。参照模型可以是由 Pro/ENGINEER基本模块产生的实体零件、钣金件,也可以是装配 件。
在Pro/Moldesign模块中,可依次选择菜单管理器中的“模具模 型”→“装配”→“参照模型”命令,如图所示,或单击“模具/铸 件制造”工具栏上的按钮,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选择已创建的 设计模型,然后对调入图形显示窗口中的设计模型进行装配,弹出如 图所示的“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选中对话框中的“按参照合并” 单选项并单击按钮,即可使用复制出来的一个模型作为模具设计的参 照模型。
《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培训教材-2001015-8.CO

第七章模具一般頂出機構設計一﹐推塊頂出機構平板狀帶凸緣的塑件﹐如用推板頂出會粘附模具時﹐則應使用推頂出機構。
因推塊是形腔的組成部分﹐所以它應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較低的表面粗糙度。
它的復位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依靠塑料壓力﹐一種是采用復位杆。
二.利用成型零件頂出機構有些塑件由于結構形狀和所用塑料關系﹐不宜采用頂杆﹐頂管﹐推板﹐推塊等頂出機構﹐此時可采用成型鑲件或凹模帶出塑件。
前面講的推塊出屬于成型鑲塊頂出機構。
三.多元件綜合頂出機構它是指將前面所講的几種頂出機構綜合起來實現頂出的目的。
常用的有頂杆加頂板﹐頂管加頂板四.氣壓脫出機構使用氣壓脫模要設置壓縮空氣通路和氣門﹐加工較簡單﹐適用于輕的﹐薄的軟性塑料脫模。
五.斜滑塊脫出機構當塑件上具有與開模方向不同的內外側孔或側凹等阻礙塑件直接脫模時﹐必須采用斜滑塊脫模機構。
即將成型側孔或側凹的零件做成活動的型芯。
在塑件脫模時先將活動型芯抽出﹐再從模中頂出塑件﹐完成活動型芯抽出和復位的機構叫做抽芯機構。
斜滑塊抽芯機構的三種基本形式﹕1.抽芯方向與開模方向垂直2.抽芯方向與定模偏一定的角度3.抽芯方向與動模偏一定的角度斜滑塊抽芯機構零件設計1.斜導柱(斜銷)的設計1.1斜導柱長度和所需最小開模行程計算1.2斜導柱所受的彎曲力計算1.3 斜導柱截面尺寸設計1.4 斜導柱的斜角設計1.5斜導柱的安裝固定形式及表面要求2.滑塊的設計2.1型芯與滑塊的連接形式2.2滑塊的導滑形式2.3 滑塊的定位裝置設計3.壓緊楔塊的設計3.1 壓楔塊的形式3.2 壓楔塊的楔角抽芯時的干涉現象及先復位機構設計常用的先復位機構有以下几種形式:1.楔形滑塊先復位機構2.擺杆先復位機構3.杠杆先復位機構4.偏轉杆先復位機構5.連杆先復位機構6.彈簧先復位機構斜導柱分型與抽芯機構的結構形式1.斜導柱在定模,滑塊在動模的形式2.斜導柱在動模,滑塊在定模的形式3.斜導柱與滑塊同在定模的結構4.斜導柱同在動模的結構定距分型拉緊機構1彈簧螺釘式 2 擺鉤式3滑板式 4 導柱式六.彎銷分型與抽芯機構其原理和斜導柱抽芯機構一樣,所不同的是在結構上以矩形斷面的彎銷代替了斜導柱.它的優點是斜角可以做大一些.七. 斜導槽分型與抽芯機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塑料一﹑塑料的分子结构﹕塑料主要成份是树脂﹐树脂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种。
二﹑塑料的成份﹕1.树脂﹕主要作用是将塑料的其它成份加以粘合﹐并决定塑料的类型(热塑性或热固性)和主要性能﹐如机械﹑物理﹑电﹑化学性能等。
树脂在塑料中的比例一般为40~65%。
2.填充剂﹕又称填料﹐正确地选择填充剂﹐可以改善塑料的性能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
3.增塑剂﹕有些树脂的可塑性很小﹐柔软性也很差﹐为了降低树脂的熔融粘度和熔融温度﹐改善其成型加工性能﹐改进塑料的柔韧性﹐弹性以及其它各种必要的性能﹐通常加入能入树脂相容的不易挥发的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称增塑剂。
增塑常是一种高沸点液纳或熔点固体的酯类化合物。
4.着色剂﹕又称色料﹐主要是起美观和装饰作用﹐包括涂料两部分。
5.稳定剂﹕凡能阴缓塑料变质的物质称稳定剂﹐分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抗氧剂。
6.润滑剂﹕改善塑料熔体的流动性﹐减少或避免对设备或模具的磨擦和粘附﹐以及改进塑件的表面光洁度。
三﹑塑料的工艺特性﹕塑料在常温下是玻璃态﹐若加热则变成高弹态﹐进而变成粘流态﹐从而具有优良的可塑性﹐可以用许多高生产率的成型方法来制造产品﹐这样就能节省原料﹑节省工时﹐简化工艺过程﹐且对人工技朮要求低﹐易组织大批量生产。
1.收缩率或称缩水率。
设计前一定先问供货商的缩水率﹐模具设计时采用计算收缩率=常温模具尺寸-常温塑件尺寸2.比容和压缩率。
3.流动性。
是塑料成形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流动性好的易长毛边﹐设计时配合的间隙﹐气槽的深度等要根据不同材料的流动性设计尺寸。
4.吸湿性﹑热能性及挥发物含量。
吸水的塑料有的在塑料成型后直接放于水中让它吸饱水后再进行使用﹐有的塑料吸湿性特别大﹐比例有1﹕1005.结晶性。
6.应力开裂及熔体液裂。
7.定型速度。
四﹑塑料种类﹕1.热塑性塑料﹕这类塑料的合成树都是线型或支链型高聚物﹐因而受热变软﹐甚至成为可流动的稳定粘稠液体﹐在此状态时具有可塑性﹐可塑制成一定形状的塑件﹐冷却后保持既得的形状﹐如再加热又可变软成另一种形状﹐如此可以进行反复多次。
这一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而无化学变化﹐其变化是可逆的。
(反复多次成型)塑料种类﹕a.聚氯乙烯(PVC) 产量大﹐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装。
b.聚苯乙烯(PS) 是最早的工业化塑料品种之一。
c.聚乙烯(PE)d.聚炳烯(PP)e.尼龙(PA)f.聚甲醛(POM)g.聚碳酸脂(PC)可用于食品包装﹐镜片。
h.ABS塑料i.聚砚(PSU) j.聚苯醚(PPO)K.氟塑料 l.聚酯树脂N.有机玻璃(PMMA)2.热固性塑料﹕这类塑料的合成树脂是体型高聚物﹐因而在加热之初﹐因分子呈线型构具有可熔性和可塑性﹐可塑制成一定形状的塑件﹐当继续加热时﹐分子呈现风状结构﹐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树脂变成不溶和不熔的体型结构﹐使形状固定下来﹐不再变化。
如有加热也不软化﹐不再具有可。
在一定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因此﹐变化过程中不可逆的。
(一次成型)种类﹕A.酚酸塑料 PFB.氨基塑料C.环氧树脂 EPD.酚醛塑料(PF)又称电木﹐用于电气开关﹐热固性材料。
第二章通用注射成型系统及工作循环一﹑通用注射线型系统﹐是指热塑料的通用注射成形系统﹐其包括用来成型的和最后成型好的塑件﹐以及用来保证塑件成型的注射机和注射模待组成。
常用注射成型系统﹕1.机身 2.电同及油泵 3.注射油缸 4.齿轮箱5.齿轮传动电同 6.料斗 7.螺杆 8.加热器 9.料筒 10.喷嘴 11.定模固定板 12.模具 13.导柱 14.动模固定板 15.合模机构 16.合模油缸 17.螺杆传动齿轮 18.螺杆花键 19.油箱重点﹕1.料斗干燥﹑储料作用(一般在成型之前要对塑料作干燥)2.螺杆核心部位﹐起混料﹑碾料﹑产生压力﹑推料等作用3.喷嘴与模具上的主胶道相连接二﹑塑料成型种类﹕射出成型﹑压铸成型﹑吸塑成型﹑吹塑成型﹑发泡成型﹑挤压成型等。
三﹑工作循环﹕计量塑化注射充模保压增密制品冷却开模顶件取件闭模后加料四﹑1.单色模具注射机分立式﹑卧式﹑角式等。
2.单色多模注射机。
3.多色单模注射机。
4.多色多模的注射机。
立式注射机﹕料斗在上面﹐母模在上﹐公模在下﹐开模时母模上开﹐公模不动。
四﹑注射机装置部分技朮参数﹕1.公称注射量(g或m3)2.注射压力(Pa)3.注射速度4.线型时间5.指压6.螺杆转速7.注射行程 8.喷嘴接力9.加热功率 10.喷嘴温度11.料筒温度 12.喷嘴球半径13.喷嘴孔直径 14.螺杆直径15.螺杆有效长度 16.螺杆长径比17.螺杆的压缩比五﹑合模装置部分技朮参数﹕1.锁模力(合模力)﹐是指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夹紧力 (KN)。
2.合模速度(m/s) 动模转动最高速度。
3.开模力(KN) 为取出制品﹐模具开启最大力。
4.开模速度(M/S) 开模时﹐动模移动速度。
5.顶出力(KN) 顶出装置的最大推力。
6.模温控制参数(℃)﹐模具要求恒定的温度值。
7.合模装置的基本尺寸。
第三章塑件一﹑塑件的基本内容1.立体空间内容﹐几何结构﹐尺寸及精度。
2.塑件表面的内容﹑标记﹑符号﹑文字﹑表面图案﹑图形﹑粗糙度。
3.静态﹑动态性能﹐机械﹑物理﹑化学等性能。
4.环境﹑人机工程。
5.塑料的选择。
6.成本﹑价格。
7.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实现的可行性﹐经济性等。
二﹑几何结构及尺寸精度1.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设计。
1-1.形状﹕塑件的形状应尽可能保证有利于成型原则。
1-2.脱模斜度﹕由于塑件冷却后产生收缩﹐会使塑件紧紧包住模具型芯和型腔中的凸起部分(主要包模仁)﹐为了便于取出塑件﹐防止脱模时撞伤或擦伤塑件﹐设计塑件时﹐其内外表面沿脱模方向均应具有足够的脱模斜度。
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压缩成型较大的塑件时﹐要求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大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
b.常用脱模斜度值为1°~1.5°﹐也可小到0.5°。
c.对于高度不大的塑件﹐可不取脱模斜度。
1-3.壁厚﹕塑件的壁厚与使用要求及工艺要求有关。
a.在塑模成型上﹐壁厚过小﹐熔融塑料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动阴力较大。
b.壁厚过大﹐会造成用料过多﹐增加成本﹐且会给成型工艺带来困难。
在塑件上还会产生气泡﹐缩孔﹑凹痕﹑翘曲等﹐影响产品外观。
c.在成型工艺上还要求塑件各部位的壁厚尽可能均匀。
1-4.加强筋﹕它是塑件中经常会用到的增加塑件强度的办法﹐其优点﹕a.使塑件壁厚均匀﹐即节约了材料﹐又提高了强度﹐还可避免塑件中外观缺陷。
b.增加塑件的刚性。
c.沿料流方向的加强筋还能降低塑料的充模阴力。
加强筋的设计要求﹕a.为了增强塑件的强度及刚性﹐加强筋应设计得矮一些﹐多一些为好。
b.加强筋之间的中心距应大于两倍的壁厚。
c.对于薄壁塑件﹐也可将其设计成球面或拱曲面形状。
1-5.支承面﹕以塑件的整个底面作为支承面是不合理的。
通常利用的是边框支承或底脚支承。
1-6.圆角﹕塑件上除了使用上要求必须采用尖角之外﹐其余所有转角处均应采用圆弧过渡﹐因为尖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影响塑件强度。
采用圆角的优点主要有两方面﹕a.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了塑件强度及美观。
b.模具在淬火和使用时不致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1-7.孔﹕塑件上的孔是用模具的型芯来成型的﹐在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a.孔应设置在不易削弱塑件强度的地方。
b.在孔之间及孔与边缘之间均应有足够的距离(一般应大于孔径)。
c.对于盲孔﹐在挤塑或注射成型时﹐其孔深不得大于孔径的4倍。
1-8.合页的设计﹕合页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a.对于塑件本身壁厚小的中间薄膜处应相薄﹐壁厚大的﹐薄膜处应厚一些﹐但不得超过0.5mm。
b.合页部分的厚度应均匀一致。
c.成型时﹐塑料必须从塑件本身的边通过中间薄膜流向另一边﹐脱模后立即折曲几次。
1-9.止转凸凹﹕塑件上设计的止转凸凹一般是为了便用握持和塑件成型后易于拧出﹐在设计时应当注意﹕凸凹纹方向与脱模方向一致性及模具便于加工性。
1-10.螺纹﹕a.塑件上的螺纹可以模塑时直接成型﹐也可在模塑后机械加工成型。
b.模塑的螺纹其外螺纹直径不宜小于4mm﹐内螺纹直径不宜小于2mm﹐精度不高于3级。
c.为防止塑件上螺孔的最外围螺纹崩裂或变形﹐应使孔始端有一深度0.2~0.8mm的台阶孔﹐螺纹末端也不宜延伸到与底面相接。
1-11.齿轮﹕a.齿轮各部分的尺寸有如下的规定﹕a-1.轮缘宽度最小为齿高的3倍。
a-2.辐板的厚度应等于或小于轮缘厚度。
a-3.轮壳厚度应等于或大于轮缘厚度。
a-4.轮壳外径最小应为轴孔径的1.5~3倍。
a-5.轮壳长度应相当于轴径。
b.在设计齿轮时﹐还应注意﹕b-1.尽量避免截面的突然变化。
b-2.尽可能加大圆角及圆弧过渡的半径。
b-3.轴与孔尽可能不采用过盈配合﹐可采用过渡配合。
1-12.嵌件﹕嵌件的用途﹕a.增加塑件局部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导电性﹑导磁性。
b.增塑件的尺寸和形状的稳定性﹐提高精度。
c.降低塑料的消耗及满足其它多种要求。
2.嵌件表面形式﹕菱形滚花﹑直纹滚花﹑六边形﹑切口﹑打孔﹑折弯﹑压偏等。
3.嵌件的设计要`求﹕3-1.为了防塑件应力开裂﹐嵌件周围的塑料层应有足够的厚度﹐同时嵌件本身结构不应带有尖角。
3-2.单侧带有嵌件的塑件﹐因两侧收缩不均匀﹐造成很大的内应力﹐会使塑件产生弯曲或断裂。
3-3.为了防止嵌件受到塑料流动压力产生位移或变形﹐嵌件应牢固固定在模具内。
3-4.嵌件设计应尽量用不通孔或不通螺孔。
3-5.为了避免鼓胀﹐套筒嵌件不应设置在塑件的表面或边缘附近。
3-6.为了提高嵌件装在模具里的稳定性﹐在条件许可时﹐嵌件上应有凸缘﹐并便其凹入或凸起1.5~2mm。
3-7.当嵌件自由伸出长度超过嵌件支承的直径2倍时﹐垂直于压塑方向的嵌件应有支承柱。
3-8.当嵌件为螺杆时﹐光杆部分与模具的配合部分应具有IT9级精度的间隙配合。
3-9.为了使嵌件与塑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嵌件的表面应具有止动的部分﹐以防嵌件移动。
塑膠模具的基本結構塑膠模具依總體功能結構可分為﹕成型系統﹐澆注系統﹐排氣系統﹐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一.澆注系統﹕定義﹕模具中從注射機噴嘴開始到型腔為止的塑料流動通道。
其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及泠料穴組成。
相關的一些中英文對照CA V.NO 第几號模窩RUNNER 澆道GATE 澆口CA VITY 型腔(一).主流道﹕1.定義﹕主流道是指從注射機噴嘴與模具接觸的部位起﹐到分流道為止的這一段。
2.設計上的注意事項﹕(1).主流道的端面形狀通常為圓形。
(2).為便于脫模﹐主流道一般制作都帶有斜度﹐但如果主流道同時穿過多塊板子時﹐一定要注意每一塊塊子上孔的斜度及孔的大小。
(3).主流道大小的設計要根據塑膠材料的流動特性來定(4).主流道在設計上大多采用圓錐形.(如圖示)制作時要注意﹕A.小端直徑D2=D1+(0.5~1mm)B.小端球半徑R2=R1+(1~2mm)(其中D1﹑R1分別為注射機射出口的直徑及注射頭的球半徑)3.澆口套由于主流道要與高溫塑料及噴嘴接觸和碰撞﹐所以模具的主流道部分通常設計成可拆卸更換的襯套﹐簡稱澆注套或澆口套(1).其作用主要為﹕A.使模具安裝時進入定位孔方便而在注塑機上很好地定位與注塑機噴嘴孔吻合﹐并能經受塑料的反壓力﹐不致被推出模具B.作為澆注系統的主流道﹐將料筒內的塑料過渡到模具內﹐保証料流有力暢通地到達型腔﹐在注射過程中不應有塑料溢出﹐同時保証主流道凝料脫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