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解决方案
滑坡的整治措施64滑坡的监测

监测方案
阐述针对该滑坡所采用的监测技术 和方法,包括地表位移、深部位移 、地下水位、降雨量等监测手段。
整治措施
介绍针对该滑坡采取的工程治理措 施,如排水工程、抗滑桩、挡土墙 等,以及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 复、水土保持等。
基于现代技术的滑坡预警系统建设
技术手段
介绍现代技术在滑坡监测预警领 域的应用,如遥感技术、GIS技
通过以上整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 有效防治滑坡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03
滑坡的监测技术
传统监测技术
01 人工巡视
定期对滑坡区域进行人工巡视,观察地表裂缝、 变形、树木倾斜等现象,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02 简易测量
使用简易测量工具,如水准仪、经纬仪等,定期 测量滑坡表面的高程和水平位移,分析滑坡变形 趋势。
03 地下水位观测
通过观测井或孔隙水压力计等手段,监测滑坡体 内的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其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 。
现代监测技术
GPS监测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实 时监测滑坡表面的三维坐标变化,精
度高、范围广。
自动化监测系统
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等自动化设 备,实时监测滑坡的位移、应变、孔 隙水压力等参数,实现数据的实时传
风险识别
阐述利用滑坡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流程,包括危险性分 析、易损性评价、风险矩阵构建等。
决策支持
强调滑坡监测数据在风险管理决策中的支持作用,如制定应急预案 、确定减灾措施优先级、优化资源配置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术、InSAR技术等。
系统架构
详细阐述基于现代技术的滑坡预 警系统的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 、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解决方案一、项目背景人们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开辟矿场、修路等活动会破坏生态,影响土地结构。
没有了树木植被,山坡土壤就像失去了胶水一样变得更加松散,更容易瓦解。
国内部分地区山体滑坡事故频发,共发育有大型滑坡140 余处,较大滑坡2212 处以上。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会有雨季发生,大量的雨水渗透到了土壤内部,它不仅会减少土壤与下方岩石之间的摩擦力,而且饱含雨水的土壤会变得更重,这场雨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块薄弱的土壤就会顺着山坡这个“滑梯”滑下去,掩埋山坡下方的房屋和道路,甚至阻塞河流。
降雨量如果特别大还有可能会形成泥石流,那时泥土就不是成块地脱落,而是变成混杂着泥土的洪流。
山体滑坡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泥石流将危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交通、人员安全,针对山体滑坡存在预防难、救援难、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监测山体状态并能够提前发现异常状态、及时报警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需求分析由于山体滑坡存在的诸多危害,因此摸清山体滑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其作出准确预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由于山体滑坡时间的不确定性,滑坡过程短暂且迅速等原因,在山体滑坡中采集数据难度较大,如果能对不同坡面滑坡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将对日后的准确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农业、水利、城乡建设、交通、林业、矿产等部门也迫切需要这样的成果作为规划、管理等的依据。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系统主要针对各种山体的地表位移监测、地表裂缝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的信息进行采集跟处理,充分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对山体滑坡的安全分析评价、对险情进行紧急预报,并可根据安全现状、数据变化动态,提出安全方案,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系统组成滑坡、地裂在线监测系统以下部分组成: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平台、监控报警系统。
监测系统由各种前端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单元(遥测终端)组成;数据采集单元(遥测终端)所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2G/3G/4G/ 北斗等)传送到指定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报表、图标,能够让值班人员直观的监测现场情况;当数据出现异常时,报警系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
滑坡在线安全监测系统方案

滑坡在线安全监测系统方案一、系统概述滑坡在线安全监测系统,旨在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滑坡体的变化情况,为政府部门和救援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预警和发布五个环节。
二、数据采集1.感应器部署:在滑坡体表面和内部,布置各类感应器,如位移感应器、倾角仪、土壤水分仪等,实时采集滑坡体的各项数据。
2.视频监控:在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对滑坡体表面进行实时监控,捕捉异常变化。
3.数据采集器:将感应器和摄像头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汇总,再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三、数据传输1.有线传输:利用光纤、网线等,将有线设备连接至数据处理中心。
2.无线传输:对于无法布线的区域,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4G、5G、LoRa等,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四、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判断滑坡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3.预警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地形地貌、气象等因素,建立预警模型,为滑坡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警与发布1.预警等级:根据预警模型分析结果,设定预警等级,如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
2.预警发布: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等渠道,将预警信息实时发布给政府部门、救援机构及附近居民。
3.应急响应: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物资调度等应急措施。
六、系统优势1.实时监测:通过感应器和摄像头,实时掌握滑坡体的变化情况。
2.高精度预警: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技术,提高预警准确性。
3.快速响应:预警信息实时发布,为政府部门和救援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4.安全可靠:系统采用成熟的技术,确保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
七、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滑坡体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等因素。
2.设计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滑坡在线安全监测系统方案。
3.设备采购:选购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监测设备。
滑坡安全监测物联基本解决方案

南京卓运物联工程解决方案之——滑坡安全监测南京卓运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滑坡安全监测基本解决方案一、引言滑坡一般指由于受到地质结构、地表或地下水活动、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沿地层软弱面(或软弱带)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不良地质现象。
我国疆土辽阔,约有70%为山地,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大多数山地灾害又以滑坡为主要表现形式。
此外,随着基础建设和能源行业的巨大需求,各种规模的土建、矿业工程方兴未艾。
在许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临时或永久性的工程边坡,由于边坡的开挖改变了原有的应力平衡,导致一些边坡在施工或运行期内失稳,由此引发频繁的边坡滑坡。
由于滑坡的特殊性和突发性,往往给自然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由滑坡引起的为数众多的堰塞湖,就给下游城市和乡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不同规模的滑坡发生,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
如果在滑坡发生之前,能够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测,掌握其形变趋势,就可有效的预测滑坡,将滑坡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
由于滑坡成因机理的复杂性,对滑坡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主要有宏观地质调查监测、水位异常监测和滑坡体位移与角位移的变形监测等几种方法。
宏观地质调查监测主要采用常规地质调查法,定期对崩滑体出现的宏观变形形迹和与变形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调查记录,预测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水位异常监测利用水位自动记录仪、钻孔渗压计等仪器监测地下水位或水压的异常变化,对滑坡的发生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两种方法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滑坡体的地理环境和变化,但观测周期性较长,无法满足滑坡监测的实时性要求。
而对滑坡体位移和角位移的测量,则可以实时跟踪滑坡体的动态,为研究和监测获得第一手数据。
此为,也可从数据中提取与滑坡等地质灾害前兆有关的信息,直接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滑坡监测方案

滑坡监测方案滑坡是指地表或坡面上的土石物质因重力作用而发生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频繁发生的地区对土地使用和人类居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滑坡监测和预警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滑坡监测方案,并阐述其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方案目标滑坡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实时监测滑坡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滑坡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二、监测方法1. 地形监测:利用高精度GPS、激光测距等技术对滑坡区域及其周边地形进行定期监测,以了解地形变化情况。
2. 环境监测:监测降雨量、地下水位、土壤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判断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3. 应力监测:利用应变计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监测滑坡区域的地下水压力和土体应力,以评估滑坡的发生风险。
4. 预警监测:将监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监测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及时发出滑坡预警,通知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三、监测设备和技术1. 高精度GPS:用于地形监测,能够准确测量地表的位置和高度,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地形的变化情况。
2. 激光测距仪:用于地形监测,能够通过激光束测量地面或其他物体的距离,实现高精度的地形测量。
3. 应变计:用于应力监测,能够测量土体的应变变化情况,判断土体的稳定性。
4. 压力传感器:用于应力监测,能够测量地下水的压力,并监测水位变化,为判断滑坡风险提供参考。
5. 数据传输系统:通过无线技术或者互联网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及时性。
四、实施步骤1. 选择监测区域:根据滑坡的历史数据和地质条件,选择潜在的滑坡区域进行监测。
2. 安装监测设备:在选定的监测区域安装GPS、激光测距仪、应变计、压力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并将其与数据传输系统连接。
3. 数据监测和分析:定期收集和存储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以判断滑坡的发生风险。
4. 预警和应对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及时发出滑坡预警,并通知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疏散人员、修复道路等。
滑坡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滑坡变形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其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为了及时发现滑坡变形的迹象,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滑坡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滑坡变形监测技术。
1. 定位监测技术。
定位监测技术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卫星雷达干涉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滑坡位置的精确定位。
通过定期对滑坡位置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滑坡的位置变化情况,为后续的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地面变形监测技术。
地面变形监测技术是通过地面变形监测仪器,如倾斜仪、位移仪等,对滑坡周边地面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这些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地面的倾斜角度和位移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就能及时报警,为滑坡的防范和治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3.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是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手段,对滑坡区域进行高分辨率的影像监测。
通过对滑坡区域的遥感监测,可以获取大范围、全方位的滑坡信息,为滑坡变形的监测和预警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三、滑坡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1. 确定监测区域。
首先需要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监测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根据滑坡的规模和地质条件,合理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案。
2. 建立监测网络。
在确定监测区域后,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包括定位监测点、地面变形监测点和遥感监测点。
通过这些监测点的布设,可以实现对滑坡区域的全方位监测,为滑坡变形的及时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3. 确定监测频次。
根据滑坡的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的频次和监测时间。
一般情况下,对于高危险性的滑坡区域,监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确保对滑坡变形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4.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在监测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滑坡变形的异常情况,及时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滑坡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
滑坡整治措施及现场监测

地表水的监测
地下水的渗流渗压、地下水及江河水位、降雨 量是水对坡体影响的监测的三个要点内容。
本讲小结
滑坡整治原则
滑坡治理途径 现场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抗滑桩、挡土墙、预应力锚索结构等
10.2 现场监测
动态的,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监控量测。 可与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理念相配合。
目的:判断滑坡位移发展规律,及时预测预报, 防灾减灾。
1)深孔位移监测
仪器:多点位移计、深孔测斜仪、滑动位移
计等
结果:各个钻孔中不同深度处位移变化曲线,
分析滑面位置
2)坡面位移
横向、竖向位移,综合分析坡体位移发展特
点、趋势等
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等,建立观测网
3)支挡结构上的压力
获得支挡结构上坡体压力分布特点,为支挡
如土压力盒,可有钢铉
频率式、电阻应变式、液压机械式
4)水文地质观测 为分析水对滑坡的影响提供实际资料
第十讲 滑坡整治措施及现场监测
10.1 整治方法
1)原则
(1)以防为主,尽量避开 (2)对症下药,综合防治
(3)彻底根治,以绝后患
2)途径
(1)改善外部条件,如:截流排水、减小荷
载、坡面防护
(2)改善内部物质条件和力学特征,如滑坡
体的改良,注浆加固
(3)主动设置抗滑结构阻止滑坡的发展,如:
农村山体滑坡解决方案

(1)制定山体滑坡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救援队伍和物资保障;
(2)定期开展山体滑坡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4)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应急联动,提高救援效率。
四、实施保障
1.组织领导:成立山体滑坡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3)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山体滑坡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滑坡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4)搬迁避让:对居住在滑坡威胁区域的群众实施搬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政策法规与管理
(1)完善山体滑坡防治相关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执法监管;
(2)建立山体滑坡防治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对滑坡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滑坡隐患等级;
(3)建立滑坡隐患数据库,为滑坡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防治措施
(1)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加强植被建设,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工程治理:针对不同等级的滑坡隐患,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抗滑桩、挡土墙、排水系统等,提高滑坡稳定性;
(4)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农村山体滑坡防治工作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通过地质灾害调查评估、防治措施、政策法规与管理、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方面的综合施策,降低山体滑坡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山体滑坡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山体滑坡防治工作经费;
(4)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山体滑坡防治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玉衡滑坡监测系统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3)
二.监测原理 (3)
三.系统组成 (4)
四.软件、硬件设备 (5)
五.技术优势 (21)
一.概述
“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在野外、不发达农村,交通、通讯、电力支持都极为不方便的地区,如何对地质灾害的隐患点,特别是对危害极大的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质断层等等地质危害地带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监测,并能够及时地将这些灾害的发生实时现况反映到应急中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已成为地质监测人员和相关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种廉价的、便捷的、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可长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手段,是各地质灾害研究、应急管理部门最迫切的需求。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GNSS应用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实时动态的北斗卫星监测数据。
通过互联网、北斗传输、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地表位移实时监控。
为预防滑坡灾害提供第一时间数据分析资料。
同时为提前判断滑坡的发生做出准确预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监测原理
滑坡的发生分三个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坡破坏阶段和渐趋稳定阶段。
在蠕动变形阶段,斜坡内部某一部分因抗剪强度小于剪切力而首先变形,产生微小的移动;变形进一步发展,直至坡面出现断续的拉张裂缝;随着拉张裂缝的出现,渗水作用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后缘拉张,裂缝加宽。
逐渐发展到滑坡破坏阶段。
基于此滑坡变化规律,
通过北斗卫星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实时监测滑坡体地表变形的大小、速率,监控滑坡的发展变化情况。
实时掌握滑坡体的位移变化信息。
实现为预防滑坡灾害做好预测预报。
三.系统组成
基于北斗的滑坡监测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数据采集系统、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避雷系统、数据处理与监控中心等。
同时可拓展兼容雨量计、土壤含税率计、深部测斜等多种传感器。
1.系统工作原理
GNSS接收机由太阳能或其他供电系统供电,实时采集、存储北斗卫星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技术,将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
由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软件做数据解算、分析,得出监测结果给用户提供滑坡发展情况的判断依据
意图
四.软件、硬件设备
GNSS 接收机
采用我公司自主验收的采集、存储、控制发送一体式GNSS 接收机,设备防水抗震耐高温,适用于野外恶劣环境下的免维护长时间连续工作。
支持高安全多种协议转换的虚拟专用网络。
针对网络流量控制的用户,产品支持语音,短信,数据触发上线以及超时自动断线的功能。
同时也支持双数据中心备份,以及多数据中心同步接收数据等功能。
具体性能指标如下:
1)产品特点:
支持北斗B1/B2 + GPS L1/L2
毫米级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内置16G存储器
支持FTP Server和FTP Push文件传输
NTRIP 实时数据流传输
2)基本特性
基于NebulasTM多系统多频率高性能SoC芯片
支持单系统独立定位和多系统联合定位
支持先进的多路径抑制技术
3)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
通道
基于192通
道Nebulas芯片
首次
定位时间
冷启动:50s
信号北斗B1/B2差分RTCM
物理特性:
电源输入:
射频输入
数据接口
GNSS数据采集天线
外置式测量天线,产品接收卫星信号涵盖BDS B1/B2和GPS L1/L2
双系统四频外置测量天线示意图
1)产品特点:
天线部分采用多馈点设计方案,实现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的重合,将天线对测量误差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天线单元增益高,方向图波束宽,确保低仰角信号的接收效果,在一些遮挡较严重的场合仍能正常收星;
带有抗多径扼流板,有效降低多径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防水、防紫外线外罩,为天线能长期在野外工作提供保障。
2)技术参数
天线特性
太阳能供电系统
太阳能供电系统采用光伏太阳能板+锂电池的供电模式,锂电池组由锂电池通过串并联并加装相关的保护和控制电路而成。
该电池采用了品质优良的电芯,科学的内部结构设计、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了电池的长寿命、高比能量、小内阻、使用温度范围宽、安全可靠等特性。
电源系统技术参数如下:
3.软件平台
专用GNSS数据处理软件包含一套监测预警管理软件和一套数据处理中心软件(内嵌高精度数据处理模块)。
其中,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采用北京北斗星通公司开发的北斗玉衡变形监测软件V1.0,该软件不仅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同时还获得双软认证证书及中国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专用GNSS数据处理软件部署在监控中心。
用于管理各监测区域内的监测点,监视各监测点的观测数据。
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解算处理、监测数据管理查询、报表生成、二维三维图形显示、灾害预警及信息发布等。
监测预警管理软件作为C/S架构的客户端软件,可以根据需要部署在需要进行监控管理的部门,实现远程管理。
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件测评报告
软件特点:
该专用软件除具有行业通用优势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智能采集:支持主动问询和主动上报,工作时间、数据上传时间可配置
灵活监测:满足实时与定期数据监测
远程控制:可远程产品维护,配置系统参数,进行系统升级
多种通信:可利用多种通信手段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分析:支持监测数据、报警数据、操作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曲线生成:可自动生成历史数据曲线
报表输出:可根据用户需要,自定义输出各类数据报表
优化管理:支持设备管理、报警管理、设备参数管理
权限管理:操作者级别不同,系统授予的权限不同
自动报警:可根据预设警界值进行风险断别,并可实现预警信息的自动播报
定制扩展:根据用户需求,可接入雨量计、测深仪、倾斜计等多种主流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软件相关功能及界面如下:
用户身份权限管理:包括权限认证和用户管理两个部分。
用户需要登录才可以使用该系统。
已登录用户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设置其属性信息。
登录窗口
GNSS数据管理:针对实际监测的地质灾害区域内的监测点,连续、自动、实时地完成监测点GNSS原始数据的采集,完成变形数据的解算和分析,并建立其属性信息数据表,实现在视图中查询、编辑。
其中,监测点管理包括坐标管理、属性信息管理、监测设备信息等。
二维界面三维界面
变形分析界面
监测点信息管理
信息查询:用户可以在视图上通过点选相应的灾害点或监测点进行信息查询。
可以查看各类监测仪器的实时和历史数据。
基于GNSS导航系统解算的变形结果统计。
这样在中心机房就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各个灾害点和监测点的详细情况。
站点信息查询
站点状态监控界面
五.技术优势
1、监测精度毫米级
目前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已全面覆盖亚太地区,信号稳定,速度快、精度高。
该监测系统GNSS接收机接收北斗卫星信号,采用高精度定位芯片和板卡。
定位精度高,平面精度±3.0mm,高程精度±5.0mm;满足高精度监测要求。
2、多种设备选择,设备性能优越
我公司自主研发全套系列GNSS接收机产品,涵盖从单频到双频,单系统到多系统。
拥有可兼容北斗、GPS、GLONASS多套卫星定位系统的GNSS接收机产品。
且设备工艺精良,全铝合金外壳,防摔抗震,防水达到IPx 6等级,适合于野外恶劣条件下使用。
且在多个滑坡监测项目中实际应用中经受过严苛考验。
运行稳定可靠。
深受用户信赖。
3、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设备可采用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包括GPRS、3G、网线、无线网桥、通信光纤、数传电台等。
无论多么严酷的现场通信条件,总有一款产品适合你!轻松达到用户使用要求,系统架构组建更方便灵活。
4、多种供电模式
可采用多种供电方式:市电、太阳能锂电池、太阳能铅酸蓄电池等多种方案可选。
满足7*24小时设备工作,全年不间断实时自动化监测。
采用太阳能供电
时,在严酷条件下,满足10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正常工作。
5、扩展性强、兼容多种传感器
监测预警系统预留多种传感器接口。
可兼容雨量计、土壤含水率计、测斜仪等多种传感器。
达到一套系统,多种监测手段的目的。
6、系统功能完善、预警信息发送方式灵活多样
采用友好的软件界面设计,简单易操作,且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专门的预警信息发送方式,包括电脑提示框、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声光报警,高音喇叭等。
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管理层级的不同需求。
且可预设管理权限层级,以不同方式向不同管理权限人员发送不同预警信息。
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管理责任清晰。
7、无人值守,自动化监测
设备实现完全自动化监测,无需值守,全程免维护。
设备安装于高强度不锈钢设备箱内,防水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