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课件

热成层
位于中间层之上,该层的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迅速升高。
大气层与地球生命的关系
提供氧气
大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生物呼 吸所必需的。
调节温度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水汽、二 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 热量,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
保护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 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 外线的伤害。
提供水汽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01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污染物等成分对大气的热力状况产
生影响。
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02
大气的热力状况、气候变化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制约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改善
03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人类可以改善大
气的热力状况,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水汽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虽然很 少,但它是天气变化的重 要因素。
气溶胶粒子
包括固体和液体粒子,如 烟、雾、尘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
01
02
03
04
对流层
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的 最活跃层,天气现象几乎都发
生在此层。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该层的气流 比较平稳,几乎没有上下对流
。
中间层
位于平流层之上,该层的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大气的热力状况 • 气压系统和风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的影响 • 专题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0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01
02
0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教学课件

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教学课件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 气变化的总称。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汇报人:XXX
•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 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 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 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表示)和低压槽线(用 表示)的位置。 3. 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风。 4. 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原因是 5. 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
大气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 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 地面
大气的散射作用
• 阳光分成各种波长,其中可见的光线,因人而异,波长大约[0.38~0.78 微米]左右,阳光进入大气层后,形成反射、折射、散射、衍射等等,其 中造成天空是蓝色的原因是散射。
• 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 散射
生活中的大气作用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 • 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水汽、云含量少,大气 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所以多霜 冻。
人造烟幕
烟幕是指大量烟尘(一种固体颗粒气溶胶,一般由草原或 森林火、工厂排放、火山爆发等原因造成)存在空气之中,使 水平小能见度于10公里的大气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教学课件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 气变化的总称。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汇报人:XXX
•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 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 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 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表示)和低压槽线(用 表示)的位置。 3. 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风。 4. 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原因是 5. 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
大气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 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 地面
大气的散射作用
• 阳光分成各种波长,其中可见的光线,因人而异,波长大约[0.38~0.78 微米]左右,阳光进入大气层后,形成反射、折射、散射、衍射等等,其 中造成天空是蓝色的原因是散射。
• 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 散射
生活中的大气作用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 • 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水汽、云含量少,大气 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所以多霜 冻。
人造烟幕
烟幕是指大量烟尘(一种固体颗粒气溶胶,一般由草原或 森林火、工厂排放、火山爆发等原因造成)存在空气之中,使 水平小能见度于10公里的大气现象。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课件(65张)(1)

3.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②大量制冷设备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兴修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量制冷设备的使 用释放大量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 方向变化。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主要大气成分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极光、流星、天气现象、高空飞行、无线电波与 大气垂直分层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3.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出改善大气环境的措施。 展示与评价 略。
3.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 污染。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1.判断正误。 (1)干洁空气以氧气为主。( × ) (2)臭氧因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
01预习准备区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任务探究 大气垂直分层
随着海拔的变化,大气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右图为大气的 垂直分层示意图。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的气温和气压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该图反映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14张PPT)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干洁空气 氮 二氧化 碳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具有“保温效应”
臭 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 伞”;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 温度,具有“保温效应”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削弱 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
人类活动与大气组成成分
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02比例的增加。 成分的变化:主要是氟氯烃化合物的出现及其比例的增加。
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
对
平
高
流
流
层
层
层
大
气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高纬薄低纬厚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自地面;
对流运动显著;
人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
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与生 产生活的联系。
内容一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地球上的大气圈
防弹衣
遮阳伞
保温被
防弹衣
月球表面陨石坑
遮阳伞
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大气散射
保温被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
上冷下热,对流强;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水汽杂质多
大气垂直分层
平流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
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共22张PPT)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基 础
类型
知
识 要
图示(北
打 牢
半球)
高空风
近地面风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
科 能 力
受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F2( 地转偏向力)和F3(摩
题 训 练
要
同影响
擦力)共同影响
要
过
高
硬 风向
科 能
作用。
题 训
力
[温馨提示]
练
要 过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_____左右,并
要 高
硬 不是在夜晚。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 础
二、热力环流
高 频
知
考
识
1.形成原因
点
要
要
打 牢
地面冷热不均 。
通 关
2.形成过程
学 科
地面间 冷热 不均 → 空气的 上升 或下沉
基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高
础 知 识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频 考 点
要
要
打
通
牢
关
学
解
科
题
能
训
力
练
要
要
过
高
硬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基 础
类型
知
识 要
图示(北
打 牢
半球)
高空风
近地面风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
科 能 力
受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F2( 地转偏向力)和F3(摩
题 训 练
要
同影响
擦力)共同影响
要
过
高
硬 风向
科 能
作用。
题 训
力
[温馨提示]
练
要 过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_____左右,并
要 高
硬 不是在夜晚。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 础
二、热力环流
高 频
知
考
识
1.形成原因
点
要
要
打 牢
地面冷热不均 。
通 关
2.形成过程
学 科
地面间 冷热 不均 → 空气的 上升 或下沉
基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高
础 知 识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频 考 点
要
要
打
通
牢
关
学
解
科
题
能
训
力
练
要
要
过
高
硬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ppt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 版【精 品课件 】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stratosphere)
➢ 对流层顶部至50-55km高空。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 热量来自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 ➢ 大气水平运动,水汽少、尘埃少,天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 版【精 品课件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1.大气分层依据:温度、运动状况 和密度。
2.识图进行大气层各层特征比较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4)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 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 为1800~2400之间。观察右边两 表: ①比对表2.1所列出的高原训练 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 ②并参照表2.2思考推测运动员 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 想成绩的原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干
水汽
洁 空
气
固体杂质
O2 其它
N2 7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 版【精 品课件 】
低层大气的组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stratosphere)
➢ 对流层顶部至50-55km高空。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 热量来自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 ➢ 大气水平运动,水汽少、尘埃少,天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 版【精 品课件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1.大气分层依据:温度、运动状况 和密度。
2.识图进行大气层各层特征比较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4)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 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 为1800~2400之间。观察右边两 表: ①比对表2.1所列出的高原训练 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 ②并参照表2.2思考推测运动员 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 想成绩的原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精品课件】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干
水汽
洁 空
气
固体杂质
O2 其它
N2 7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 版【精 品课件 】
低层大气的组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完整版)2.0《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温
量
0c
mm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400 冬季温和多雨
300 分布地区:南北纬300-400之 200 间的大陆西岸
100
形成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 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亚欧大陆 太 平 洋
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
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副压极地低气阿压留带申低压
对比我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与同纬度
中
的非洲撒哈拉沙漠
非洲
国
地区的气候,说明
季风给我国带来哪
些影响?
气 温 0c
降水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量
mm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400 冬季温和少雨
300 分布地区:南北纬250-350之 200 间的大陆东岸
100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偏南 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 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影响,降 水较少。
降升问等结论压高。 题3,面3:等等气如当压压压何地面面值变上下面如化凸凹受何?的的热变地地不方方化均为为?匀高低压压时区区,
练一练
等压面 3
5
2
4
1
100等0M高面
B
A
C
冷
热
地面
(1)图中1、2、3、4、5气压相等是 1,2,3 ;
(2)1、2、3、4、5中气压最高的是 4
;
气压最低的是 5
;
(3)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Ps:看图要仔细
读下列热等现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B D
力实
环生
流活
有中
低压
冷 哪 常热
冷冷
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第2课时 大气运动

能力素养•提升 情境探究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 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的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 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 水泥或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3.P处此时的风向最可能是( A )
A.南风
B.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由图可知,③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 第2题,高空气压判断丙处为高压中心,丁处为低压中心;由材料可知此为热 力环流,即垂直面上高、低空气压中心状况相反,即乙为低压中心,甲为高 压中心;由热力环流中同水平面上气温与气压呈负相关可知,乙处气温较甲 处高。 第3题,高空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即由丙指向丁不断向右偏,最终为正南风。
[2024·辽宁朝阳高一月考]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是市区和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基础。城市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是形成城市
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市区和郊区热力环流。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是( A )
A.顺时针
B.自西向东
C.逆时针
D.自北向南
④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 近,冬季风力大。
(3)看摩擦力大小 ①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风由陆地 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 ②摩擦力随海拔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梯度的存在,就会有促 使空气由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的力,这个力就 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如图中箭头)。
气压低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06百帕 1010百帕
气压高
1010百帕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气压低
1006百帕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气压高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问题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 高气压处指向 气低压处,与等 压线相 垂直。 ②等距离,等压线越密,气压差越 大,水平气压梯度 力越 大,风力越 。大
结论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处指向低气压处, 与等压线相垂直。 ②等距离,等压线越密,气压差越大,水平气 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1)吸收作用 即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有一小部分被大
气吸收,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如:①平流层中的臭
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②对流层中的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③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
(2)散射作用
即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 时,遇到空气中的分子或尘 埃,太阳辐射的部分能量以 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 散射开来。
②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同时作用
实际中,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一旦形成马上 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偏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向
(1)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气压低
1006百帕
A
1008百帕
1006百帕
1010百帕 B
气压高
1010百帕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观察
A图,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2百帕? B图,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6百帕?
气压低
A
1006百帕 1008百帕
海洋
“海陆风”
(高压)
(低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低压)
陆地
升温慢,气温低(高压)
海洋
“海陆风”
降温 快.
陆地
降温 慢.
海洋
“海陆风”
(低压)
(高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热力环流形成
归纳 空气冷热不均 。
空气 上升或下沉 。
热力环流
同水平面气压高低 。
冷
问题
热
空气 水平运动。
空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实例 “海陆风” 是热力环流的一个例子
升温 快 .
陆地
升温 慢.
海洋
“海陆风”
(高压)
(低压)
升温 快,气温 高。 (低压)
陆地
升温 慢, 气温 低。 (高压)
气压高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6百帕
1010百帕 B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观察
B 气压差大 ①等距离,气压差不同。 A气压差小
②如果每间隔2百帕画一条等压线,A
、B两图等压线分布较密的是 B 。 由此可知:等距离,等压线分布较密处 气压差较大,相反气压差较 小。
(2)水平气压梯度力
月面白天温度可达 127℃,夜晚温度降 到-183℃,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10℃)。而 地球上昼夜温差很小。主要是月球几乎没有 大气而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的缘故。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小部分被吸收、散射、反射
短波辐射
太 阳
思考
大气削弱作用,高纬度比低纬度 强;太阳 高度小的比大的 强 ;海拔低处比高处 强 。
二、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
1、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 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1)地面受热均匀
等压面是水平的, 各等压面是相互 平行。
1001百帕气压较低
海
垂
拔 升
1002百帕
高 气
1003百帕
受热 冷却
上空 垂 直 方 向
地面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上空
低
同一高度平面
900
1000 1010
高
冷却
A
地面受热不均 ,同一高度平 面气压不同。
低
高
1020百帕
受热
冷却
地面
B
C
近 地
冷—空气收缩下,沉气压较 ;高
面 热—空气膨胀上,升气压较 . 低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上空
低
同一高度平面
900
长波辐射
辐 射
()
大
气 逆
辐 射
大
增 温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大部
分到达地面
1、太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 增温
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
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增温
(长波辐射)
思考
1)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2)地球大气的热能最主要的直接来源是 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风向的确定 (1)在等压线平行的情况下 气压低
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气压高
风向 : ①与等压水平气压梯度力 一致; ②与等压线 垂直; ③自 高气压指向 气低压。
气压低
气压高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0 1010
高
低
高
1020百帕
冷却
受热
冷却
地面
A
B
C
地面受热不均 ,同一高度平
上
冷--空气 收缩下,沉气压较 ; 低
面气压不同。 空 热--空气 上升聚,积气压较 . 高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上空
低
同一高度平面
900
1000 1010
高
低
高
1020百帕
冷却
受热
冷却
地面
A
B
C
同一水平面上的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
直 方 向 变
压
化
降 低
1004百帕气压较高
B
A
C
(2)地面受热不均
①等压面(形状)弯曲; ②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弯曲处气压 较 高,等压面向下弯曲处气压较 低。
气压低 垂 直 变 化
气压高
1002百帕 等压面
低
高
低
1004 百帕 等压面
1006 百帕 等压面
1008 百帕 等压面
高
低
高
冷却
太阳辐射
●● ●● ●
●
●● ●
地面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如:太阳辐射的可见 光中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 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3)反射作用
即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把投射在其上的太 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间。所以夏季天空 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长削弱作用愈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密度愈大削弱作用愈强。
气压低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06百帕 1010百帕
气压高
1010百帕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气压低
1006百帕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气压高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问题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 高气压处指向 气低压处,与等 压线相 垂直。 ②等距离,等压线越密,气压差越 大,水平气压梯度 力越 大,风力越 。大
结论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处指向低气压处, 与等压线相垂直。 ②等距离,等压线越密,气压差越大,水平气 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1)吸收作用 即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有一小部分被大
气吸收,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如:①平流层中的臭
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②对流层中的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③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
(2)散射作用
即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 时,遇到空气中的分子或尘 埃,太阳辐射的部分能量以 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 散射开来。
②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同时作用
实际中,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一旦形成马上 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偏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向
(1)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气压低
1006百帕
A
1008百帕
1006百帕
1010百帕 B
气压高
1010百帕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观察
A图,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2百帕? B图,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6百帕?
气压低
A
1006百帕 1008百帕
海洋
“海陆风”
(高压)
(低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低压)
陆地
升温慢,气温低(高压)
海洋
“海陆风”
降温 快.
陆地
降温 慢.
海洋
“海陆风”
(低压)
(高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热力环流形成
归纳 空气冷热不均 。
空气 上升或下沉 。
热力环流
同水平面气压高低 。
冷
问题
热
空气 水平运动。
空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实例 “海陆风” 是热力环流的一个例子
升温 快 .
陆地
升温 慢.
海洋
“海陆风”
(高压)
(低压)
升温 快,气温 高。 (低压)
陆地
升温 慢, 气温 低。 (高压)
气压高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6百帕
1010百帕 B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观察
B 气压差大 ①等距离,气压差不同。 A气压差小
②如果每间隔2百帕画一条等压线,A
、B两图等压线分布较密的是 B 。 由此可知:等距离,等压线分布较密处 气压差较大,相反气压差较 小。
(2)水平气压梯度力
月面白天温度可达 127℃,夜晚温度降 到-183℃,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10℃)。而 地球上昼夜温差很小。主要是月球几乎没有 大气而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的缘故。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小部分被吸收、散射、反射
短波辐射
太 阳
思考
大气削弱作用,高纬度比低纬度 强;太阳 高度小的比大的 强 ;海拔低处比高处 强 。
二、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
1、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 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1)地面受热均匀
等压面是水平的, 各等压面是相互 平行。
1001百帕气压较低
海
垂
拔 升
1002百帕
高 气
1003百帕
受热 冷却
上空 垂 直 方 向
地面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上空
低
同一高度平面
900
1000 1010
高
冷却
A
地面受热不均 ,同一高度平 面气压不同。
低
高
1020百帕
受热
冷却
地面
B
C
近 地
冷—空气收缩下,沉气压较 ;高
面 热—空气膨胀上,升气压较 . 低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上空
低
同一高度平面
900
长波辐射
辐 射
()
大
气 逆
辐 射
大
增 温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大部
分到达地面
1、太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 增温
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
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增温
(长波辐射)
思考
1)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2)地球大气的热能最主要的直接来源是 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风向的确定 (1)在等压线平行的情况下 气压低
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气压高
风向 : ①与等压水平气压梯度力 一致; ②与等压线 垂直; ③自 高气压指向 气低压。
气压低
气压高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0 1010
高
低
高
1020百帕
冷却
受热
冷却
地面
A
B
C
地面受热不均 ,同一高度平
上
冷--空气 收缩下,沉气压较 ; 低
面气压不同。 空 热--空气 上升聚,积气压较 . 高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上空
低
同一高度平面
900
1000 1010
高
低
高
1020百帕
冷却
受热
冷却
地面
A
B
C
同一水平面上的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
直 方 向 变
压
化
降 低
1004百帕气压较高
B
A
C
(2)地面受热不均
①等压面(形状)弯曲; ②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弯曲处气压 较 高,等压面向下弯曲处气压较 低。
气压低 垂 直 变 化
气压高
1002百帕 等压面
低
高
低
1004 百帕 等压面
1006 百帕 等压面
1008 百帕 等压面
高
低
高
冷却
太阳辐射
●● ●● ●
●
●● ●
地面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如:太阳辐射的可见 光中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 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3)反射作用
即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把投射在其上的太 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间。所以夏季天空 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长削弱作用愈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密度愈大削弱作用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