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淮河防御洪水方案

淮河防御洪水方案淮河是我国重要江河之一,做好洪水防御工作事关淮河流域重点地区、重要城市、重要设施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和防洪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结合淮河防洪工作的实践,在对原防御特大洪水方案修订的基础上,提出本方案。
一、防洪工程体系目前,淮河流域已形成由宿鸭湖、鲇鱼山、梅山、响洪甸等大型水库,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入海水道、淮沭河等分洪河道,淮北大堤、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等堤防,蒙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姜唐湖、荆山湖等行蓄洪区,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组成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淮河干流设计洪水位:王家坝29.3米,正阳关26.5米,蚌埠22.6米,洪泽湖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高邮9.5米。
淮北大堤堤顶设计超高2.0米,洪泽湖大堤堤顶高程为19.0~19.5米。
淮河干流上游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中游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设计标准100年一遇,洪泽湖以下主要堤防设计标准100年一遇。
淮河干流各河段设计行洪能力:淮凤集至洪河口7000立方米/秒,洪河口至正阳关7400~9400立方米/秒,正阳关至涡河口10000立方米/秒,涡河口至洪泽湖13000立方米/秒。
洪泽湖入江入海的泄洪能力为15270~18270立方米/秒,其中入江水道12000立方米/秒,入海水道2270立方米/秒,灌溉总渠及废黄河1000立方米/秒,淮沭河相机分洪3000立方米/秒。
茨淮新河分洪能力为2000立方米/秒,怀洪新河分洪能力为2000立方米/秒。
二、防御洪水原则(一)淮河防御洪水应遵循蓄泄兼筹、上下游兼顾、团结协作、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二)当发生设计标准及以下洪水时,合理运用水库拦洪、削峰、错峰,充分利用河道泄洪,适时运用行洪区、蓄洪区、分洪河道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三)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利用河道强迫行洪,充分发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拦洪作用,并采取弃守一般堤防等非常措施,确保蚌埠和淮南城市圈堤、淮北大堤重要堤段、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等重要堤防安全。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函〔2007〕48号),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999年印发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1999〕9号)基础上,修订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如下:一、防洪工程状况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淮河干流上游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中游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洪泽湖以下主要堤防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一)主要堤防淮北大堤由颍左淝右堤圈、涡西堤圈和涡东堤圈组成,全长641公里,其中从安徽省颍上县饶台孜至江苏省泗洪县下草湾段淮河干堤长238公里。
设计洪水位正阳关26.5米、蚌埠22.6米、浮山18.5米,堤顶设计超高2.0米。
蚌埠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2.6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淮南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4.6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洪泽湖大堤从江苏省淮阴市码头镇至盱眙县老堆头,长67.3公里。
设计洪水位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堤顶高程为19.0~19.5米。
里运河大堤从江苏省金湖县大汕子隔堤至江都市邵仙闸,长60公里。
设计洪水位高邮9.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二)河道及控制枢纽淮河干流河道设计泄洪能力上游淮凤集至王家坝为7000立方米每秒,中游王家坝至史河口、史河口至正阳关、正阳关至涡河口和涡河口至洪泽湖段分别为7400、9400、10000和13000立方米每秒。
茨淮新河设计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茨河铺闸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
怀洪新河设计分泄淮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何巷枢纽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
入江水道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三河闸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
二河闸是入海水道、淮沭河和废黄河排泄洪泽湖洪水的控制口门,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细 致 的研 究 ,为 治 淮 和 淮 河 防 汛 提 供 库群联 合调度 的拦洪错峰 作用 。
有力的技术 支持 。一 是要研究 淮河 内
同志们 ,淮 河抗洪 工作事关 沿淮
淮河 防总和沿淮各省 要根据 治淮 涝 问题及对 策 。从淮 河洪涝 灾害形成 人 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 事关 国家发展 、 工程建设进展 情况 ,继续 抓紧编 制和 机理 、 洪涝关 系 、 涝对干流 影响等方 稳定 大局和 和谐 社会建设 ,责任 重于 治
针对今 年淮河 大水暴露 出的洪涝 淮河洪水 预报水平 和精度 ,合理 确定
领 导 干 部应 急 指 挥 和处 置 能 力 的培 关 系 、 蓄关 系 、 行 干支流 防洪关 系 等涉 水 库错峰调 度的时机 和条件 ,明确联 训 ;加强各 级防汛机构 能力和应 急抢 及治淮全 局的重大 问题 。要 进行深 入 合 调度原则 和调度方 案 ,充分发 挥水 险 队伍 的建设 , 配备必要 的设备 。
统计 :在黄河夺淮 ( 14年 )以前 的 19 但 由于孕灾 的气候特征 、特定 的地理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淮河 经过 系统 特 征以及不对 称的水 系分布 等 自然条
17 3 9年 中流 域 共 发 生 洪 涝 灾 害 15 治理 , 灾造 成 的损 失显著 减少 , 7 水 特别 件难 以改变 ,淮河 出现 水灾 的概 率仍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和信息共享 ;强化 工作 ,进一步 明确行蓄 洪区 、人 海水 流 、 重点地 区应采取综合措 施 , 全力抗
监 测预报基础设施 建设 ,不 断提高 预 道 、临淮 岗和重 点大型 水库等工 程 的 洪抢 险确保 安全 ; 对于一 般地 区 , 遇超 报水平 ; 完善 防汛预警体 系 , 加强突发 调度运 用条件 和相关 工作 程序 ,提高 标准洪水 时应适 当地 有保有 弃 ,尽量
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

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Compilation guide of flood controloperation plan:送审稿::仅供审查,请勿引用: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前言本导则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配合做好 2002和 2003 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2 号:的要求和《洪水调度方案编制规则》技术服务合同书, 按照 SL 1,2002《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编制。
本导则是新编制的规范,共 6 章,主要技术内容有:——洪水调度方案编制总的原则和要求;——与流域或区域防洪有关的基本资料;——洪水调度方案的防洪计算;——江河洪水调度;——防凌调度;——调度权限;本导则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导则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仲志余、胡维忠、李景宗、陈肃利、郭铁女、汪新孙、余启辉、张志红、宁磊、刘巧清等本导则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导则体例格式审查人:目次1 总则 ..................................................................... .. (1)2 基本资料 ..................................................................... (3)3 洪水调度计算 ......................................................................54 江河洪水调度 ......................................................................75 防凌调度 ..................................................................... . (11)6 调度权限 ..................................................................... . (12)1 总则1.0.1 为充分发挥流域或区域防洪体系中各项防洪措施的防洪作用, 减少洪水灾害,需编制洪水调度方案。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9 中 ,共 发生 洪 涝 灾 害 8 3年 5次 ,平 均 11年 发 生 1 . 次 洪涝 灾害 ( 钱名 开等 ,《 河流 域水 旱灾 害分析 》 。 淮 )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淮河 经过 系统 治理 ,水灾 造成
的损 失显著 减少 ,特 别是 19 年 以来 的治淮 1 骨 91 9项 干工程 的实 施 ,使 流 域洪涝 灾情 得 到有效 控制 。20 03
1 2
收稿 日期 :20 一 l0 0 7 l一5
作者简介:钱
敏 ,男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主任。
维普资讯
钱 敏 ∥2 0 0 7年淮河洪水和 防汛调度
水位 ,润河集至汪集河段创历史新高。王家坝 、鲁台 子站最 高水位 均 为有资 料记 载 以来 的第 2位 ;人江 水
年 流域性 大 洪水 和 15 9 7年 、1 6 9 8年 、16 9 9年 、17 94
面积 为 1 9万 、1. 84万 、1. 5 1万 和 1. 24万 k m ,分 别 占淮河 水 系面积 的 10 、9 % 、7 % 、6 % 。 0% 7 9 5
22 水 . 情
受 降雨影 响 ,淮河干 流 出现复 式洪 峰 。其 中 ,淮
淮河 干流 以及入 江水 道全 线超 过警戒 水位 ,超 警 时间在 2 3 。其 中 ,王家 坝至 润河集 河段 超保 证 0~ 0d
2 0 7年洪水概述 2 0
21 雨 . 情 淮河 流域 2 0 0 7年梅 雨 期 为 6月 1 日至 7月 2 9 6
日,历 时 3 ,较常年 长 1 。期 间共 出现 6次 大范 7d 4d 围降 雨过程 ,流 域 平 均 降雨 量 4 7mm,淮 河 水 系 达 3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及实施情况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度运用办法为水位控制,即沿淮控制站水位达到规定水位时即开闸或破堤行洪。
由于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较多,行洪机遇相差较大,再加之支流及分洪河道对干流水位的影响,在洪水实际调度的过程中,河道行洪水位达到或超过行蓄洪区启用水位而未启用的情况较多。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后,行蓄洪区的数量大为减少,且均建闸控制,调度运用更加灵活可靠,经调洪演算,行蓄洪区的调度方式由原来的仅由水位控制的“单控”调整为由水位和滩槽流量控制的“双控”,解决了淮河干流水位流量相关性差,保证了行蓄洪区及时有效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对照结合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沿淮行蓄洪区位于沿淮淮北平原生态区内,工程完成后,减灾效益显著,有利于行蓄洪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首次采用共享理论,实现水质和水量联合配置针对淮河流域复杂的水利工程、来水、用户之间的供、用、耗、排关系,构建了全流域、全要素水资源配置体系。
首次采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情景共享理论,基于“沟通”与“协商”的和谐新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全流域大尺度多目标高效模拟、全要素决策的会商平台,实现了水资源配置要素不确定性分析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决策支持。
实现了水质和水量联合配置,并通过水源供水次序设置和断面流量控制,保障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
4 结语本次综合规划坚持问题导向,适应形势变化,通过管理与工程相结合,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协同与其他规划间的关系,加强治淮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我们应积极谋划流域层面重大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流域水资源丰枯调配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引排顺畅、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河湖水系连通格局,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体系的综合效益。
当前,需要流域内各省、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精心组织,切实保障规划实施■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及实施情况王 江 杨东升 王长明(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是在历次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提出了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防洪建设的近远期目标和实施步骤,对今后20年淮河流域的防洪建设和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是21世纪初期淮河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背景淮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积达到270,000平方公里,跨越江苏、安徽、河南和山东四个省份。
由于持续的弱势情况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淮河流域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民和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害。
为了有效治理淮河洪涝灾害,并提高淮河防洪能力,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治理方案。
淮河防洪工程目前,淮河防洪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综合性防洪工程之一,主要包括:•工程开发•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水电工程•水资源开发其中,整治淮河干流和十七条大堤、加固沿岸小堤,可有效降低淮河洪峰流量和洪峰水位,保护附近城市和乡村的安全。
此外,规划和建设闸口、水库和泵站等水利设施,储水和调度水资源,也是防洪的重要措施。
防洪预警系统为了及时了解河流水情和排洪进度等信息,淮河流域建立了防洪预警系统,通过安装计算机、无线电和电话等信息化设备,实时掌握淮河流域内各水文站点的洪水情况。
同时,还将防洪预警数据上传至省级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分析和判断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并针对性地调降排涝设备的工作进度和指示调度任务。
社会民众参与防洪管理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民众的参与和支持。
淮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防洪志愿者服务队伍,每年定期开展防洪科普和教育等活动,帮助社区居民了解防洪知识和措施。
在淮河干支流进行堤岸加固、淤积泥沙清理、码头加固等工程中,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支持,帮助政府有效开展防洪工作。
总结在当今社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
通过提高环境治理能力,规范现有开发侵占、修复生态系统,无疑是淮河流域防洪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治理淮河洪涝灾害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紧密协作、共同努力,推动淮河流域防洪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所以说防治淮河发生洪涝还是要多加了解,那么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针对每一片平原洼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淮河中游沿淮淮南湖泊坡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酌情采取高截岗,低滞涝蓄水和中建站抽排的方式减轻涝灾。
对里下河地区,按照“大引、大排、大调度”的要求,着力疏通内部河网,退垦还湖,清淤除障,自排和抽排相结合,继续扩大外排出路。
对于沿淮和沿湖周边湖洼地,实行退垦还河、还湖,以恢复扩大河道的泄洪能力和增加湖泊的调蓄能力。
合理调整行蓄洪区,优化调度方案加快行洪区调整步伐,对阻水严重,面积较小的行洪区,如上、下六坊堤、临北段行洪区,迁出群众,平毁堤防,恢复自然行洪。
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要做到蓄洪及时、行洪畅通。
历次洪水中,对行蓄洪区采取能保则保的运用方法,往往因不忍使用而把干流水位逼得很高。
此外,干流洪水退落时,因急于排泄区内洪水而使大量洪水过早吐回河道,延长了河道高水位持续时间,致使涝灾范围扩大,涝灾灾情加重。
因此,行蓄洪区的启用先后要从洪水需求大局出发,不能仅仅注重保护行洪区和干流堤防安全,还应统筹考虑两岸支流顶托排水的影响。
结合行蓄洪区调整,专家还建议对部分行洪区进出口建闸扩制,做到可蓄可行,调度灵活,转移安全,灾后恢复方便,尽量减少损失。
加快排涝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排涝体系排涝骨干工程建设要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讲求实效,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组织实施。
解决淮北平原地区除涝问题,应按高低水分排的原则,调整水系,搞好干支流与田间工程配套,形成完整的排涝工程体系。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大中小沟和桥涵建筑物配套,坚决拆除河道障碍,严禁毁渠堵坝,保持排水系统畅通,解决好面上排水出路。
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提高排涝站除涝标准。
分期分批对大型骨干排涝站进行技改和设备更新。
通过新建排涝站,配套涵闸、桥、疏浚干渠,加固圩堤,分片治理,提高排涝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函〔2007〕48号),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999年印发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1999〕9号)基础上,修订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如下:一、防洪工程状况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淮河干流上游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中游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洪泽湖以下主要堤防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一)主要堤防淮北大堤由颍左淝右堤圈、涡西堤圈和涡东堤圈组成,全长641公里,其中从安徽省颍上县饶台孜至江苏省泗洪县下草湾段淮河干堤长238公里。
设计洪水位正阳关26.5米、蚌埠22.6米、浮山18.5米,堤顶设计超高2.0米。
蚌埠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2.6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淮南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4.6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洪泽湖大堤从江苏省淮阴市码头镇至盱眙县老堆头,长67.3公里。
设计洪水位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堤顶高程为19.0~19.5米。
里运河大堤从江苏省金湖县大汕子隔堤至江都市邵仙闸,长60公里。
设计洪水位高邮9.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二)河道及控制枢纽淮河干流河道设计泄洪能力上游淮凤集至王家坝为7000立方米每秒,中游王家坝至史河口、史河口至正阳关、正阳关至涡河口和涡河口至洪泽湖段分别为7400、9400、10000和13000立方米每秒。
茨淮新河设计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茨河铺闸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
怀洪新河设计分泄淮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何巷枢纽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
入江水道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三河闸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
二河闸是入海水道、淮沭河和废黄河排泄洪泽湖洪水的控制口门,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
入海水道设计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淮沭河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废黄河行洪流量200立方米每秒。
苏北灌溉总渠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高良涧闸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
(三)行洪区淮河干流现有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共17处行洪区,面积1252.3平方公里,耕地122.4万亩,区内居住人口45.56万人。
各行洪区基本情况见下表:注:表中安徽省行洪区区内居住人口、需转移安置人口采用《安徽省蓄滞洪区运用预案》(2007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实施完成后的数据;江苏省鲍集圩行洪区区内居住人口、需转移安置人口采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中的数据。
(四)蓄洪区淮河干流现有蒙洼、城西湖、城东湖和瓦埠湖共4处蓄洪区,面积1853平方公里,耕地139万亩,区内居住人口62.90万,设计蓄洪量65.8亿立方米。
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面积1969平方公里,耕地214.8万亩,人口101.81万,设计蓄洪量45.3亿立方米。
各蓄洪区的基本情况见下表:淮河干流蓄洪区基本情况表注:表中居住人口、需转移安置人口采用《安徽省蓄滞洪区运用预案》(2007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实施完成后的数据。
(五)重点大型水库与湖泊梅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139.17米,相应库容21.96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40.77米,总库容23.37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25.27米,防洪高水位132.2米,防洪库容4.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26米,最大泄量682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1500立方米每秒。
库区全赔高程129.0米。
水库主坝为混凝土连拱坝。
响洪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139.10米,相应库容22.28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43.60米,总库容26.32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25.0米,防洪高水位132.6米,防洪库容4.9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28米,最大泄量618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2500立方米每秒。
库区全赔高程129.0米,移民高程132.7米。
水库主坝为重力拱坝。
鲇鱼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24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111.4米,相应库容7.34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14.5米,总库容9.16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06.0米,防洪高水位110.6米,防洪库容1.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07米,最大泄量566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2000立方米每秒。
库区全赔高程和移民高程均为111.1米。
水库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
宿鸭湖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98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57.75米,相应库容12.72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58.87米,总库容16.56亿立方米;汛限水位52.5米,汛限水位至全赔高程54.0米之间的库容2.02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3.0米,最大泄量770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1800立方米每秒。
移民高程56.5米。
水库主坝为均质土坝。
洪泽湖流域面积158200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设计洪水位16.0米(蒋坝站,下同),相应库容120.53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7.0米,总库容159.60亿立方米。
汛限水位12.5米,正常蓄水位13.0米。
泄洪河道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淮沭河、灌溉总渠和废黄河,设计泄洪总流量15270~18270立方米每秒。
(六)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28.51米,相应滞洪库容85.6亿立方米,下泄流量7362立方米每秒;校核洪水位29.59米,相应滞洪库容121.3亿立方米,下泄流量17965立方米每秒。
临淮岗大坝由主坝和南、北副坝组成,全长77.51公里。
主坝长8.54公里,坝顶宽10米,坝顶高程31.7米。
南副坝长8.41公里,坝顶宽6.0米,坝顶高程32.25米。
北副坝长60.56公里,坝顶宽6.0米,坝顶高程32.21~32.95米。
主坝上有城西湖船闸下闸首、临淮岗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和姜唐湖进洪闸共5座建筑物。
二、设计洪水本方案采用1996年设计洪水成果,正阳关以下主要控制站设计洪水根据1954年型100年一遇洪水进行调算;王家坝站根据10年一遇设计洪水进行调算。
各站调算成果见下表: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设计洪水调算成果表注:Q为设计流量;H为设计水位;W30为30天洪量。
三、洪水调度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洪、科学调度的原则。
(二)遵循蓄泄兼筹、上下游兼顾、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三)当发生设计标准及以下洪水时,合理运用水库拦洪、削峰、错峰,充分利用河道泄洪,适时运用行洪区、蓄洪区、分洪河道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四)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利用河道强迫行洪,充分发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拦洪作用,并采取弃守一般堤防等非常措施,确保蚌埠和淮南城市圈堤、淮北大堤重要堤段、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等重要堤防安全。
(五)统筹处理好防洪与排涝的关系,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防洪排涝减灾综合效益。
(六)在确保防洪安全和不影响排涝的前提下,兼顾洪水资源利用。
(七)对重要防洪控制工程实行统一调度。
涉及影响流域洪水调度或省际关系的重要防洪工程以及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或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决定;其他防洪工程的调度,分别由有关省负责,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备案。
四、洪水调度(一)行洪区淮河干流行洪区按规定的行洪水位适时运用。
各行洪区的行洪水位及运用方式见下表:淮河干流行洪区调度运用表(二)蓄洪区1、蒙洼蓄洪区:当王家坝水位达到29.3米,且继续上涨,视雨情、水情和工程情况,适时启用蒙洼蓄洪。
2、城西湖蓄洪区:当润河集水位超过27.7米,或正阳关水位已达26.5米时,视淮北大堤等重要工程情况,适时运用城西湖蓄洪。
3、城东湖蓄洪区:当正阳关水位达到26.0~26.5米,或淮北大堤等重要工程出现严重险情时,适时运用城东湖蓄洪,以控制正阳关水位。
4、瓦埠湖蓄洪区:当蒙洼、城东湖、城西湖蓄洪后,正阳关水位仍超过26.5米,威胁淮北大堤及淮南城市圈堤安全时,运用瓦埠湖蓄洪。
(三)茨淮新河1、当预报正阳关水位接近26.5米,或颍河发生较大洪水时,启用茨淮新河分洪,并控制蚌埠水位不超过22.6米。
2、当涡河口以上淮北大堤、淮南城市圈堤、阜阳以下颍河堤防等重要工程发生严重险情时,可启用茨淮新河分洪,并控制蚌埠水位不超过22.6米。
(四)怀洪新河当蚌埠水位接近22.6米时,视雨情、水情和工程情况,适时启用怀洪新河分洪,控制蚌埠水位。
(五)大型水库淮河大型水库防洪调度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实施。
当预报正阳关水位超过26.5米,淮河干流汛情紧张并可能危及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安全时,宿鸭湖、鲇鱼山、梅山和响洪甸四座大型水库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1、宿鸭湖水库:当预报王家坝水位超过29.3米且库水位低于54.0米时,运用宿鸭湖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2、鲇鱼山水库:当预报润河集水位超过27.7米且库水位低于110.6米时,运用鲇鱼山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3、梅山水库:当预报润河集水位超过27.7米且库水位低于132.2米时,运用梅山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4、响洪甸水库:当预报正阳关水位超过26.5米且库水位低于132.6米时,运用响洪甸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六)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1、在运用上述有关行洪、分洪、拦洪、蓄滞洪措施后,正阳关水位仍达到26.5米,且继续上涨,启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拦洪蓄洪,控制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6.5米。
蒙洼、城西湖、邱家湖等临淮岗坝上游的行蓄洪区,要在前期蓄洪的基础上进一步滞蓄洪水。
2、在预报临淮岗坝前水位将超过28.51米,当城西湖蓄洪水位达到27.6米时,启用临淮岗库区内的地付段、谷河洼、临王段、陈族湾大港口蓄洪,控制临淮岗坝前水位不超过28.51米。
3、在运用上述措施后,临淮岗坝前水位仍超过28.51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7.5米控泄,加强正阳关以下堤防防守,适当利用堤防超高强迫行洪,临淮岗库区的李香铺、徐集、大桥、堰沟、贾庙、期思、李老集、洪洼、王岗、谷堆等圩区适时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