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区规划简单评价案例全解
西湖景区规划分析及评价

12西湖景区规划分析及评价摘 要:杭州被誉为是中国“人间天堂”,西湖更是风景名胜区,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点。
通过在其周围的参观,参考相关资料,对其简要评析。
关键词:西湖景区;景区规划1、背景: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到了20世纪末,迅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以及城市化进程,许多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2、规划独到之处:2.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西湖和城市之间的地区,原先由一系列湖岸线性公园组成,平均宽度只有30米。
在旅游旺季,四米宽的人行道很 拥挤,人们簇拥着走动。
一条繁忙街道分割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和湖岸区。
政府决定把这个街道放在地下,原来的街道变成了一个宽阔人行道的一部分。
这样,城市和西湖的结合更为整体。
此外,为了更快的改造,政府带头从湖岸旁边搬离了。
(如图2-2)空出来的过度地带提供了很多景观设施。
也新建了许多景观,包括音乐喷泉,广场,水景,花架,长椅和墙壁,雕塑,户外露台咖啡喝茶馆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图1-1:周边地块利用示意图图2-1:湖滨剖面示意图图2-2:西湖东部平面图 图2-3:湖滨步行道 图1-2:西湖总平面图市生活空间”(如图2-3)2.2东南部地区在东南部本来有四个城市湖边公园,以及一些封闭的机关用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部门决定,(1)通过一些机构的搬迁,将用地改造成绿地,把四个公园改成一个;(2)建立一个持续的湖滨走廊;(见图3-2)(3)扩大和开放湖泊的视觉通道,加紧城市和湖泊之间的联系。
(见图3-1)(4)就地重建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增加新的文化和商业建筑,如博物馆,画廊,餐厅等。
(见图3-3)图3-1:西湖东南部平面图图3-2:西湖东南部湖滨公园走廊示意图图3-3:西湖东南部景观2.3北部地区北部背山面水。
西湖风景区规划

“除大量的居住建 筑外,景区内尚有企 事业单位、医疗休养 类、院校类等建筑, 部分内容风景名胜无 关,该类设施原则上 都应外迁,对亍部分 目前尚丌具备外迁条 件的,应严格采取总 量控制的手殌,幵积 极创造条件,使其逐 步外迁。”¹
有 机 融 合
将风景区的绿色伸入城中,形成城市掌状的绿色生态走廊将成为 杭州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绿地系统的基点。 保持“三面于山一面城、半景半城、景市结合“的城市格局,创 造沿钱塘江两岸发展气势雄伟的新城景观。以江、湖、山、城为基盘, 以绿色为基调,以主要河、路为骨架,重点建设亐个景观面(西湖、 钱塘江、运河、城市绿地、特殊地貌),若干景观带,亐种景观点, 形成宋整的城市景观体系,充分体现杭州历叱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 市的风貌特色。¹
人文要素
旅游资源
最终边界图
绘制检 Βιβλιοθήκη 要 素城市建设 水系 灾害情况
分布图
“加法”和“减法”
参照胡一可,杨锐,《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方法研 究——以老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作者自绘
1.见胡一可,杨锐,《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方法研究— —以老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自然要素
水景:典型的江南湖泊水景特色 生景:繁盛而富有生机的动植物景观 地景:逶迤违绵且层次丰富的群山景观 天景:随时入景的气象景观
将各自然要素分 级,幵用丌同深 浅标注出各要素 在景区中的位置。
图例
特级景源 一级景源 二级景源
参照2009年9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环湖景区控制性详细觃划公展》
人文要素
现状传统 传统村落 历史遗存 文物古迹
大类
中类
历叱建筑
社会经济 觃划道路
郭庄,蒋庄,汪庄 文澜阁,亍谦墓,章太炎墓,三潭石塔,澄庐,雷峰塔遗址, 摩崖石刻, 张煌言墓,秋瑾墓,毛泽东读书处,丁鹤年墓,舞鹤赋刻石,清行宫遗址 浙江省图书馆旧址,盖叫天敀居,杜锦生敀居,杜月笙敀居,逸于寄庐, 中山纪念亭,刘庄1号楼建筑,盛唐路别墅群,石函精舍,汪庄建筑群 南山路,西湖隧道,北山路,杨公堤,灵隐路,虎跑路——主干道 三台山路,龙云路——次干道
mx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送审稿)来源:杭州市园文局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9-8 11:01:28一、规划背景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规划分期:近期规划:2002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20年;远景规划:2021年以后二、规划范围东起松木场、保俶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
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范围)。
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
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总面积为59.04平方千米。
三、外围保护地带东起中河北路、中河中路、中河南路转复兴大桥一线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之江路至转塘路以北地区;西为绕城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环城北路以南地区。
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为39.65平方千米。
四、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1、风景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九大景区——百二十二处景点(群)2、旅游服务子系统杭州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四处一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三至四千米)——十六处二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一至二千米)——分布于各景点的三级旅游服务点3、地域及居民点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一级政府)——按景区范围划分的九个社区——七个城居型居住点、十二个村居型居住点4、风景养护及管理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景区划分的九大景区管理处加上水域管理处五、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1、游憩用地生态容量2、游人合理容量3、高峰日游人容量按日合理容量的3倍确定景区的高峰日容量,即景区高峰日容量为273510人/日。
推荐-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 精品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宋代始称西湖。
由大量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而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全国文明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风景别致、异常优美。
西湖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是杭州的根与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低,风景名胜区的占用或者部分区域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西湖的整治工作一直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政府对西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使这块历史文化悠久的景区保护更加完备。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
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杭州西湖湖滨景区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滨湖景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绿地,既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街区的有机延伸,是风景优美的活动场所。
如何引导密集的人流,建设通透精致的景观,是设计这类场地的关键问题。
杭州西湖湖滨景区的建设从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喷泉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力图创作出绿树如荫、优美舒适、富有节奏、文化内涵深厚的滨湖带状绿地。
关键词:风景园林;滨湖景区;文化内涵;绿化景观;建筑设计;杭州文章编号:1000-6664(2009)08-0053-04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09-05-08;修回日期:2009-07-12Abstract:Lakeside scenic spot in city is a unique green space,whi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whole scenic spot,which connects the streets and is also a beautiful stage for people.The key point of designing this kind of scenic spots lies in how to guide the dense streams of people and to construct penetrating and delicate landscape.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spects from urban plan,landscape design,instantiation of the history culture connotation,architectural design,design of illuminating system,design of fountain,trying to build a lakeside greenbelt of the West Lake which is full of greenshades,beautiful,comfortable,rhythmic and also with profound cultures included.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lakeside scenic spot;culture concept;landscape planting;architecture design;Hangzhou杭州西湖湖滨景区规划设计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keside Scenic Spots of the West Lake,Hangzhou 毛翊天邢晓明华星星MAO Yi-tian,XING Xiao-ming,HUA Xing-xing杭州西湖湖滨景区是城区与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结合的纽带,西面湖光山色旖旎,群山起伏;东面是精致的湖滨国际名品街(图1)。
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西湖区为例剖析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城乡皆 有,平原山水相依,是西湖龙井茶叶 原产地,又是杭州规划中的高新技术 开发区所在地。 西湖区园林景观众多,西湖就在辖 区内,是杭州的旅游游览中心。 西湖区历来以农业为主,1980年代 后,旅游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经 济日益繁荣。西湖区给杭州增添了艳 丽夺目的光彩。
西湖区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五个四”:
西湖 西湖区及西湖区以西为大面 积原生态湿地(西溪湿地), 是杭州主要绿色生态保护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逐渐 包围了西湖。为不使西湖更 像一个城市公园,自2002年 西湖西进工程正式启动。 “西湖西进”工程,重塑一 个生态西湖。
西湖轮廓原状
西湖西中原来到处是 湿地,但在杭州河道改 造,如前几年的中、东 河改造;西湖湖岸改造 及钱塘江堤岸的改造, 乃至近几年的运河改造 等,都破坏了自然的湿 地,代之以石砌的驳岸。 因此西溪湿地的保护势 在必行。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绿芯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绿地为绿带河流道路沿线的绿地为绿脉各级公园绿地和绿化广场为绿点的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城区绿地系统
杭州市西湖区
十景
苏轼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运河
丝绸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规划远期(2020年)
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率达到38%,人均绿地达25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 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地
3、江、河、湖、溪“四水共导”。我区水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及周 边有钱塘江、西湖、西溪、运河等水系,
4、宜学、宜游、宜居、宜业 “四宜相容”。学、游、住、创业“四 在杭州”的和谐杭州示范区核心区域就在西湖区。 5、黄龙商圈、龙坞生态基地、龙舟文化、西湖龙井茶“四龙腾飞”。 西湖区是一个城乡并存、形态丰富的老城区。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甄量堍
风 景 名 胜 区 总 体 规 划 实 施 评 估 研 究
—
—
以杭 州 西 湖风 景 名胜 区为 例
李 宁 汀 石 春 晖 ' 宋 峰 王 晓 辉。 (1.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
会 经 济 人 口调 控 ,下 一轮 规 划 编 制 应 着 重 关 注 交通 、业 态、居 民 点 、土 地 利 用 以 及 景 区单 位 问题 。
【关 键 词 】风 景 名 胜 区 ;总体 规 划 ;规 划 实施 评 估 ;管 理 有 效 性 评 价 ;西 湖
【中 图 分 类景 名 胜 区 已经 编 制 了大 量 的规 划 ,但 国 内的规 划 实 施 评 估 工 作 尚处 在 起 步 阶 段 。 一 方 面学术 研究 不足 ,研 究 多 介 绍 自然保 护 地 管 理 有 效
通 讯 作 者 :石 春 晖 (1991一),男 ,山东 济 宁 人 ,硕 士 ,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 部 城 乡 规 划 管 理 中 心 助 理 工 程 师 ,研 究 方 向 为 城 乡 规 划 管 理 、风 景 名 胜 区规 划 、世 界 遗 产 。 Email:shich1991@ 163.tom
性评 价 的理 论 与 方法 。 ,对 风 景 名 胜 区规 划 评 估 的研 究 和实 践仍 然 严 重滞 后 于 现 实 需 求 ;另 一 方 面 ,实 际开 展 的 规 划 实 施 工 作 不 足 ,多 为 针 对 规 划 修 编需求 而 开展 的 临 时性 评 估 ,简 单将 评 估 作 为 规 划修 编 的依 据 ,没 有 将 实 施 评估 纳 入 到规 划 的全 过 程 管 理 机 制 中来 。 本 文 在 已 有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总体 规划 实施 评估 的 框架 ,并 结合 西 湖风 景 名 胜 区 探 索总体 规 划实 施评 估 的技术 路径 。
西湖风景区规划

宝石流霞
• 保叔塔的紫褐色山岩是一种少见的地质景观。
九溪烟树(原名:九溪十八涧)
• “溪水”是这里的主体,有了山和树的相 伴,水也显得愈加地幽雅。 清末学者 俞樾游九溪诗云:“九溪十八涧,山中最 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 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 下树。”字里行间,将美景的妙处刻划得 淋漓尽致。被定为新十景后,更名为“九 溪烟树”。
• 风景恢复区
将台山、金家山一带,因采石破坏了山体与植被, 需进行景观与植被的重点恢复;凤凰山需进行南宋皇城遗 址和文物历史环境的恢复;九溪口、四眼井居住建筑杂乱 无序,其中违章建设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应坚决拆除;金沙 港、茅家埠、双峰村一带位于“西湖西进”规划范围,划 为风景恢复区,面积为4.8平方公里,要求通过科学规划 ,拓展西湖水面,建设湿地景观,恢复生态植被,形成良 好的植物景观。
3、资源利用不当 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但目前 对这多重性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 位现象,如抽取地下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 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放,照成水 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而 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 都造成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景区的保护
• 分类保护
西湖风景名胜区既是自然保护区,担负着保护自然,维护和改善 杭州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又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保护区,通过 游览,可以加深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认识。西湖的山水构架协调和谐, 它的自然美是一份珍贵的财富,要合理保护、适度利用。规划对景区 进行了分类保护。
• 自然景观保护区
在自然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严格强调植被、地形的原 生性,严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范围内只配置必 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他 设施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管理战略目标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使之永 续利用,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
• • • •
高层次的旅游功能 ;
高品位的游赏空间 ; 高标准的环境管理 ; 高规格的布局网络 ; 高协调的综合发展 。
总体规划阶段
•
•
四、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
产权制度现状
1.我国旅游景区产权结构与所有权管理我国当前旅游景区的
所有权结构是国家所有(政府所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 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2.政府对国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与产权行使,1985年国务
院颁发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我国国有旅游 景区管理权作出了规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管全国风景 名胜区工作,地方各级城乡建设部门主观本地区的风景名 胜区工作,即城建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西湖风景区在三大问题
•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 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 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 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 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 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 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 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 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
坚持综合协调发展的原则。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涉及到许多方 面,风景区规划应体现综合性,建立一个各行业协调发展的平台,各方面 密切配合,按规划统一实施管理,实现永续利用风景资源的目标。 坚持大力发展风景旅游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风景资源优势,合理、有序、 科学地开发利用风景资源,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坚持借鉴性原则。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规划、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保护建 设技术手段,吸取历史上保护和开发风景资源的经验教训 突出特色原则。规划时要贯彻“突出特色的原则”。 保护第一原则。规划时要贯彻“保护第一”的原则。 维护国家资源的原则。规划时要贯彻“维护国家资源的原则”。
(二)实行分类管理指导
目前风景名胜区实行分类管理指导可以按开发利用政策、 管理模式、职能结构和内部梯度控制四种分类实行规划和管 理指导。 1、按开发利用政策分类管理 :如过渡开发型、已开发利 用型、待开发型等。 2、按管理模式分类管理 :如城市型、景区集中型、景 区分散型。 3、按职能结构分类管理 :如单一型、复合型、综合型。 4、按内部梯度控制分类管理:如核心景区、一般景区。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为两个阶段:
1. 规划纲要
2. 总体规划 风景名胜区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进行风景名胜资源调查与评价,明确风景资源价值等级,保存状况 以及风景名胜区主要存在问题。 2. 分析论证风景名胜区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战略。 3. 拟定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包括资源保护目标、旅游经济目标和社 会发展目标。 4. 论证并原则确定风景名胜区性质、范围(包括外围保护地带)、总 体布局以及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措施。
关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问题及 解决
建议和措施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一、风景名胜区定义
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 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 文化活动的地区,应当划为风景名胜区。
--国务院一九八五年六月七日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
• 明确树立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应以保护为核心的观念,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 心,宏观谋划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战略,统筹 安排全国风景名胜区分级建制布局与阶段性发展计划。
规划原则
•
•
坚持以保护为核心,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管理体制弊端
1. 2. 3. 4.
多头管理、管理体制混乱、互相扯皮;
投资分散、保护资金短缺;
盲目建设、建设性破坏频繁;
缺乏统一规划、指导思想不统一、规划方法 落后、管理政策缺乏; 各自为政,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5.
现有的几种解决思路
(一)提高规划定位并明确管理定性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关键归根结底是统一规划管理,加强统一规划管理现实可 行的方法是提高统一规划及其管理的法律地位。 1、应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体系 2、妥善梳理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3、突出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的“警察权”性质:如政企分开、加强规划行政 管理、强化监督和处罚力度等。
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 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 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 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 、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 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 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 、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 • • • •
•
法制与群众路线原则。规划时要贯彻“法制与群众路线”的原则。
三、规划战略目标
• 建立科学、完整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系统,成为风景区 保护、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依据,成为指导风景区地域综合体内 各行业协调发展的依据;
保护每一种有景观代表作用的风景名胜资源的典型样本和独特的 景观,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维护自然与人文景观风 貌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为全国人民提供可以世代获得审美享受、接受科学教育、进行游 憩娱乐的优质的风景境域,系统展现特色自然与人文景观形象, 发展风景旅游业,促进全国经济发展。
(三)改善规划和管理的具体举措
1、建立选址意见书分级审批制度 2、规划内容强制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策化和具体化 3、推行规划专家和机构相结合的审查制度 4、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培训 5、制定风景名胜资源的特许经营政策 6、制定景区移民与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政策 7、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的应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