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浙江潮(说课稿)》
2021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课件

品读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品读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读课文,总结:周密是从哪些方面浙江之潮的呢?
形: 银线、玉城雪岭。
色: 银、雪。 声: 大声如雷霆。 势: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品读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品读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层楼高的白色城墙。
继而渐进,那么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 崩地裂的响声,好似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令人惊心动 魄。
第二单元 · 第二课
浙江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视频导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钱塘江大潮?视频
初读课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让我们看一看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周密是怎样来描写他眼中的浙江 潮吧。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质疑提问。
品读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读课文,思考:哪一句是概括写浙江潮的?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品读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浏览课文,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伟观?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那么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 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019—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设计(教案).doc

《浙江潮》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1.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好古文的读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观看浙江潮视频。
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象出示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当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自己放声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句。
第二,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三,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暂定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反馈交流1、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2、.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3、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4、分组读,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教学课件】《浙江潮》(北师大)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篇古文,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
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观潮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第一层(第1——3自然段):潮来前。
课文讲解
小结 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钱塘江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
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潮来后 潮过后,江面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 自学后交流。
潮头奔腾西去,余波犹在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草窗、萍洲,又号四水潜夫, 南宋著名词人、笔记大家。周密祖籍济南历城。周家是一个世 代官宦的书香门香。周密幼年耳濡目染,饱受陶冶。能诗,善 工词,书学欧柳,善画梅竹兰石。周密的词词句精巧,清新秀 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入元以后,他弃官归隐,更增添了怀 念故乡的悲伤,常以诗词来表现自己的离愁别恨。他所选的《 绝妙好词》辑132家的作品,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词人作品, 靠这个选本流传下来。
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
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色、声、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浙江潮》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浙江潮》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分析:古文《浙江潮》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现代散文《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更深刻的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认识。
教学构想:先学习《观潮》,现代文比较容易理解,按潮来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去理解大潮的壮观,然后再学习《浙江潮》,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古文虽然简洁,但仍能体现大潮的壮观,并知道古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内容结构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
(目标教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
(引导发现法)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浙江潮说课

——《浙江潮》第一课时说课稿杨玉萍《浙江潮》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奇观》中的一篇散文。
与以往的课文所不同的是,这篇文章包括两篇文章,一篇古文,一篇现代文。
两篇文章描写的是同一景观,同样写出了浙江潮排山倒海、惊心动魄的壮观。
第一篇古文是北师大教材中第一次作为课文的形式让学生接触古文,因此,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学生难免会出现畏难心理,再加上文章体裁是写景,生活中没有亲身经历,课堂上学习兴趣可能不高。
作为一种不同课型的尝试,我选择了这篇课文为今天的作课内容,旨在为大家搭建起研讨古文学习的平台。
在设计本课时,我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注重体现了北师大教材的总体特点“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以及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古文的具体要求。
课堂上着眼大目标,落实小目标,以读为载体,以悟为途径,读好书,务好本,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品味浓郁的文字馨香。
具体的设计理念为:一、着眼大目标落实小目标如果说,课标是航线,课本是航船,我们教师则是带领学生遨游文字大海的舵手。
只有我们把握住了方向,才能顺利带领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着眼大目标。
宏观上不但要明确大纲对古文学习的具体要求——在小学阶段没有学习古代汉语的任务,学习古文重在积累,感受古文的韵味美,感知古代汉语的语言魅力;而且要明确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也就是对语文素养的具体阐释以及如何高效实现三维目标。
微观上了解学习本课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浙江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完成课后习题。
为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我把目标进行分解,第一课时读懂读好古文,并能做到背诵课文,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浙江潮的大概意思,感受它的壮观;第二课时学习观潮,练习列提纲,在语言上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
二、以读为载体以悟为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已经有了“以读为本”的理念,课堂上有了朗朗的读书声,但如何指导读好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和研究的难点问题,这节课,我尝试以读为载体,在读好方面做到以下五点:1、体现读书层进(1)从“整体感知”——“细节品味”——“整体回归”。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浙江潮

浙江潮教材简析:“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这该有多么雄伟、气势磅礴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潮”。
课文带领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势,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5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3.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暂定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3. 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4.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2. 指名回答:远——近——气势—诗歌评价3. 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4.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
(古筝曲)5. 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浙江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浙江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这该有多么宏伟、气概磅礴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潮”。
课文带领同学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概,通过感受大潮的奇怪、宏伟、壮丽,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同学带入情境,关心同学理解课文内容,绽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怪、宏伟、壮丽,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加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喜爱。
教学难点:按时间挨次给课文分段,理清的思路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宏伟壮美的自然景观。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方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今日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3. 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仔细读课文,先把课文的也许意思读明白;其次,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暂定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
老师很仔细地逐组巡察辅导。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3. 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4. 老师范读,同学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围围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来感受浙江潮的宏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沟通一下。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2. 指名回答:远——近——气概—诗歌评价3. 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4. 老师配乐范读,同学练读,指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浙江潮》教学课件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课文中的语句:
01
02
03
欣赏潮涌,分四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你最欣赏文章写作中的哪一点?
请简述理由。
01.
写作训练: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谢谢
【更多精品】狂点
感谢阅读
的
钱塘江
雄伟
景象
从
已经
当…时
发、起
不久
就
连接着天
用水淋洗
气势
雄伟豪壮
到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01
杨万里Biblioteka 01就是这样的景象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 潮的雷霆之势。
01
2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0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中心小学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浙江潮》附《观潮》
作者:覃 龙 丹
教学目标
01
内容简介
02
理解课文
03
写作手法
04
指导朗读
05
作业布置
06
《浙江潮》附《观潮》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疏通文句, 掌握重点字、词、句。 初步体会课文精彩的 语言描写。 课文朗读。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浙江潮(说课稿)》
2.《浙江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浙江潮(附观潮)》。
本课将内容相近的两篇文章编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现代散文《观潮》。
这样编排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钱塘潮的雄奇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由衷的热爱。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话,开头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明题意。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自即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然后对潮水由远及近,传神地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潮的特点,表现了海潮的雄奇壮丽。
描写形与色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比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描写声势则在比喻之处还运用了夸张,例如“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等。
这些手法将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最后引用杨万理和诗句进行形象的概括,呼应首句,结构极为严谨。
《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也表现的是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很有顺序,很直观形象。
总之,这两篇文章都使人如临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主要采取“质疑引导引导”这一方法。
在课堂中我准备这样安排:在导入新课时设计疑问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巡视辅导法督促学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通过老师自身的示范性提问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提高朗读与表达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时进行讲练结合,既可以检查掌握程度,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阅读两篇文章时教师提出关键性对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引导深入阅读,领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现景物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习上,我希望学生能做笔记,用圈圈点点的形式进行,或者是记录课堂中所学到的重要知识。
其次,讨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或同学们的质疑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我重视学生个性化体味语言,提倡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例如对本课两篇文章的异同的理解,可从多方面去说,有的可能会从朗读感受上去分析,还有的可能会从内容结构方面探究等,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或表扬。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假设有一个去钱塘江的机会,同学们想不想去?为什么?现在我们到书中去先睹为快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十分乐意地去阅读课文)
(二)自由阅读,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记录疑点),同时教师进行辅导。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师巡视辅导下呢,学生会更加主动,教师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及时给予指导)
2.反馈与点评。
指名说说所读懂的内容及阅读方式,另点一名学生进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3.质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当提的问题较肤浅时不能挫伤他们,而应鼓励,教师再作示范性提问,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读完两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图文对照,深入阅读,朗读指导
1.顺序讲读古散文《浙江潮》(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言散文在重点词句结构及朗读方面难免会有一定的困难)
2.课堂练习:浙江之潮,被周密誉为( )。
( )最盛大。
当从远方看时,仅如( ),再近些则( );声音( ),给人的感觉是( )。
因此,诗人杨万里曾说( )。
(课堂中设计一道这样练习题能巩固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对照插图,学生合作找出与图相关的语段。
(教师质疑,提出关键性问题:文中哪几句是描绘图中情景的?学生找出后就明白重点内容之所在)
(1)体会文中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找
到相关的词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启发。
)
(2)谈谈读后的感受(这是引导学生对内容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表达。
老师相机用原文板书:银线玉城雪岭雷霆吞天沃日)
4.小组讨论交流开头两句与结尾句的关系。
(体味严谨的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借鉴于写作)
5.合作学习《观潮》一文
(1)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为三部分,师巡视辅导(针对后进生辅导,更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结果,并说明理由,再师生共同讨论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点部分“潮来之时”。
同桌间讨论这部分写了钱塘江哪几方面?(声音、形状)
感受大潮的声音,交流大潮的形状:分别找出相关语句,交流从中读懂的内容,并体味一些重点词句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说说读后感想(师相机板书:白线城墙战马山崩地裂大地颤动)
(4)交流疑义
6.有感情地朗读比赛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文章朗读,然后分别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浙江潮》和《观潮》,指名同学进行评价;男女同学朗读比赛,教师点评;教师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课文。
(这样更能让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读)
(四)引导表达
1.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结合板书与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表达)。
2.谈领悟到的写景方法(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肯定)。
3.师小结首尾呼应的结构和由远及近的写景顺序。
(五)布置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温习功课的好习惯)。
2.运用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观(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浙江潮课堂实录,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整理,希望能对老师的授课,同学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