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标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标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按下列标准确认和标示。
1 纪年采用标准采用公元纪年、历史(朝代)纪年和考古学年代三种。
各类纪年均按国家规定的方法标示。
2 时限划分标准2.1古代文物年代上限为旧石器时代,下限为清代。
2.2 近现代文物年代自公元1840年至当代。
3 确定纪年的方法3.1 古遗址:依据文化遗存确定年代。
3.2 古墓葬:依据结构形制、随葬品及墓志铭等确定年代。
3.3 古建筑:依据现存建筑物形制、结构特点及相关题记等确定年代。
3.4 石窟寺及石刻:石窟寺依据洞窟及造像形制、题记、文献等确定年代。
石刻依据形制、内容等确定年代。
3.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5.1 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纪念地,依据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定年代。
3.5.2 重要机构旧址,依据机构占用时间确定年代。
3.5.3 行业性建筑和典型风格建筑及构筑物,依据始建时间确定年代。
3.5.4 名人故居、旧居,依据名人出生、居住时间确定年代。
3.5.5 名人墓、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墓葬依据墓主人埋葬或迁葬以及陵园设立时间确定年代,纪念设施依据设立时间确定年代。
4 年代标示规则4.1 史前文物用考古学年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古代文物用历史朝代纪年,年代明确的同时用公元纪年;个别地区历史朝代纪年不明确的可使用考古学年代。
地方政权控制时期用国家认定的“中国历史年表”中的政权纪年标示,并用公元纪年标示。
示例:大理国仁寿三年(1238)近现代文物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不详的用“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示。
4.2 含两个以上连续时代的,应标示起止时代;时代不连续的,中间用顿号间隔;不能确认具体时代的,应标示跨度年代;时代不详的,标示“不详”。
示例1:唐—元示例2:新石器时代、商、汉示例3:商周、唐宋4.3 用历史朝代纪年和公元纪年同时标示的,先标示朝代纪年,同时在括号内标示公元纪年。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试题]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2121f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d.png)
附件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附件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刘家台烽火台遗址2.王铁汉故居3.侯家坟墓葬4.南井子知青俱乐部旧址5.镇海寺庙址6.辽宁省五七干校一营旧址7.胡家革命烈士陵园8.大荒段长城边墙遗址9.东楼台烽火台遗址10.东坨子烽火台遗址11.田家坟遗址12.西坨子烽火台遗址13.海云寺遗址14.鲜丰五七干校旧址15.廿家子五七干校旧址16.甜水五七干校旧址17.小荒五台子烽火台遗址18.后鸭厂商业部五七干校旧址19.马克顿河闸20.光正台烽火台遗址21.新开河人工运河22.李龙石旧居23.古城子村烽火台遗址24.高升革命烈士陵园25.赵荒西大坨遗址26.高家台烽火台遗址27.于坨子村八台子烽火台遗址28.东三台子边墙遗址29.二道桥子抽水站旧址30.崇兴寺庙址31.东风烈士陵园32.红旗知青旧址33.吉家节制闸遗址34.驾掌寺庙址35.盘锦农垦局旧址36.平安烈士陵园37.七道闸址38.清水革命烈士纪念碑39.清真寺庙址40.日本民居旧址41.荣兴变电所旧址42.田庄台变电所旧址43.荣兴抽水站44.三门闸遗址45.圣清宫庙址46.长发福网铺旧址47.佟家水库闸遗址48.望海观庙址49.魏家沟过滤池遗址50.魏家沟水塔址51.五岔排水闸遗址52.赵圈河苇场旧址53.于化鹏功德碑54.永顺泉旧址55.北沙岗子遗址56.镇武堡城址57.大堡子城城址58.盘锦市烈士陵园59.点将台遗址60.北沙坨遗址61.赵荒西大坨遗址62.小盐滩遗址63.创业南坨子遗址64.唐家房后岗子遗址65.桑林城址66.沟北遗址67.夏家南台子烽火台遗址68.新民小学遗址69.田庄台烈士陵园70.大洼烈士陵园71.于喜彬革命烈士纪念碑72.蛤蜊山遗址73.西榆树台烽火台遗址74.王荒北坨地遗址。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盘锦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盘锦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05•【字号】盘政发[2012]30号•【施行日期】2012.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盘锦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盘政发〔2012〕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掌握我市辖区内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更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市政府决定自2012年起开展第一次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国务院在历史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一次重要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国家文物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建全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
我市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有利于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市文物资源情况和综合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及文物保护体系。
了解可移动文物本体和自然现状,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惠及民生,有效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范围和内容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的范围是我市境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普查前已确定和普查中新确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
普查统计国有可移动文物数量(套)、类型、分XXX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
县(区)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报告,建立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档案和本区域内的国有可移动文物目录,并进一步加大保护管理工作力度。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文物定名标准,可分别按古代和近现代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分类予以定名。
凡属于复查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应沿用原定名,如原定名与本标准存在较大出入,可在文物名录公布前统一进行科学修订。
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定名应本着简约、准确、易懂、避免重复的原则。
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称应尽量避免重复。
文物的定名中牵涉到地名时应尽量使用法定或通行的名称,避免使用俗称、俚语,如:“王八脖子遗址”。
一般不使用现代机构或单位名称代替地名,如:“棉麻厂墓群”。
具体定名规则如下:1 古代文物定名1.1 古遗址定名1.1.1 以“最小的行政区域名称或自然地名”+“遗址”定名;示例1:牛河梁遗址示例2:三星村遗址1.1.2 如果在同一最小的行政区域内或自然地名处有多处遗址,则在地名后加“方位”予以区别,“方位”用: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表示。
示例:雷家坪东遗址1.1.3 古遗址中的古城址,历史设置或名称明确者可用原名。
历史设置或名称不详者,可参照1.1.1和1.1.2方法定名。
示例1:元中都遗址示例2:曲阜鲁国故城1.1.4 类别或性质特殊的古遗址,以“最小的行政区域名称或自然地名”+“类别(性质)”+“遗址”定名。
瓦房庄冶铁遗址示例2:李渡烧酒作坊遗址1.2 古墓葬定名墓主人明确的古墓葬(墓葬群),以“墓主人姓名(或家族称谓)”+“墓(墓群)”定名;墓主人不详的古墓葬(墓葬群),“最小的行政区域名称或自然地名”+“墓(墓群)”定名;如果在同一行政区域或自然地名处有多处古墓葬,可参照古遗址定名方法。
示例1:曹植墓示例2:封氏墓群1.3 古建筑定名1.3.1古建筑(建筑群)历史上名称明确或已有约定俗成的名称者应按原称定名;同类或同名者可在原名前加所在地域名称以区分。
示例1:黄陵庙示例2:沈阳故宫1.3.2 古建筑(建筑群)历史上所有者(或归属)明确的,以“所有者姓名(或家族称谓等其他代称)”+“建筑类别名称”(建筑群)定名。
三普中看似偶然的10项考古发现

三普中看似偶然的10项考古发现核心提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阶段,辽宁省2100多名普查队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文物普查。
记者在普查一线采访时,听到队员们津津乐道最多的就是他们在普查中的一些偶然发现和意外惊喜,而这些发现中有许多还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发现。
我们对这些偶然发现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个偶然发现拿出来,呈现给读者,相信会带给大家趣味和启发。
不期而遇重要遗址:营口宫锤地墓鞍山闹沟里积石墓群本溪大岭沟墓群大连大房身石棚2008年5月,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馒首山村来了一支"三普"工作队。
当普查工作进行到村北的宫锤地葡萄园时,盖州普查组的队员孟丽突然停住了脚步,眼睛紧盯地面原来她不经意间从脚下的沙地里踢出来了一块陶器残片。
大家围拢上来观看,都认为这个器物残片很可能是历史遗物,于是立刻对这个葡萄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搜寻。
很快,就又在园内采集到了一些红褐色或灰褐色夹砂陶器残片,尤其令大家惊喜的是,还发现了一只比较完整的、造型独特的陶罐。
据葡萄园主人张玉艳说,以前这里的葡萄长势不太好,于是就对园内的沙土地进行了深翻,结果发现下面有墓,当时比较忌讳,就填上了。
普查队进行了了解和探查,在葡萄园沙土地1.5米深处发现了一处墓穴,墓坑宽约1米,有用薄石和小石块垒砌而成的石棺,南北向,北部摆放着陶罐。
另外,在园内的5处沙堆下也发现了同样的石墓。
整片遗址南北长254米,东西宽146米,面积有3.7万多平方米,初步断定这处遗址为青铜时代的石棺墓地。
后经专家认定,在宫锤地墓遗址中发现的夹砂红褐陶高足罐等器物,是辽宁地区比较少见的青铜时代新器形,很有价值。
这些陶器的造型和制作工艺也很有特点,陶器是经多次连接构成,而非常见的一次成型。
器物表面还装饰有指甲纹和追刺纹,器足形状在我省以前的发现中也很少见。
2008年11月26日,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三普"工作队到瑞峰观进行文物复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一、前言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和传承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作为对我国文物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和保护的重要举措,其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要围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展开探讨,以期加深我们对这一重要内容的理解。
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背景和意义1.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背景作为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文物普查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开展,旨在全面了解我国文物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意义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我国的文物资源情况,为文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而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则是保障文物普查工作开展顺利的基础。
三、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的内涵和要求不可移动文物是指不便于移动的文物,包括建筑、壁画、彩塑、碑刻、石窟寺、庙宇塔庙、古树名木等。
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则是对这些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分类和界定的标准。
根据文物保护法和相关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应当具备以下要求:1. 明确性:对于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依据。
2. 全面性:应当包含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标准,覆盖范围广泛。
3. 稳定性:应当具有长期稳定性,对文物的分类和定义不应当频繁变动。
四、撰写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明确的分类标准,才能更加科学地保护和管理各类不可移动文物。
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要素,确保定名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总结和回顾本文围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展开了探讨,从该定名标准的背景和意义、内涵和要求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第三次全国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附件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附件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刘家台烽火台遗址2.王铁汉故居3.侯家坟墓葬4.南井子知青俱乐部旧址5.镇海寺庙址6.辽宁省五七干校一营旧址7.胡家革命烈士陵园8.大荒段长城边墙遗址9.东楼台烽火台遗址10.东坨子烽火台遗址11.田家坟遗址12.西坨子烽火台遗址13.海云寺遗址14.鲜丰五七干校旧址15.廿家子五七干校旧址16.甜水五七干校旧址17.小荒五台子烽火台遗址18.后鸭厂商业部五七干校旧址19.马克顿河闸20.光正台烽火台遗址21.新开河人工运河22.李龙石旧居23.古城子村烽火台遗址24.高升革命烈士陵园25.赵荒西大坨遗址26.高家台烽火台遗址27.于坨子村八台子烽火台遗址28.东三台子边墙遗址29.二道桥子抽水站旧址30.崇兴寺庙址31.东风烈士陵园32.红旗知青旧址33.吉家节制闸遗址34.驾掌寺庙址35.盘锦农垦局旧址36.平安烈士陵园37.七道闸址38.清水革命烈士纪念碑39.清真寺庙址40.日本民居旧址41.荣兴变电所旧址42.田庄台变电所旧址43.荣兴抽水站44.三门闸遗址45.圣清宫庙址46.长发福网铺旧址47.佟家水库闸遗址48.望海观庙址49.魏家沟过滤池遗址50.魏家沟水塔址51.五岔排水闸遗址52.赵圈河苇场旧址53.于化鹏功德碑54.永顺泉旧址55.北沙岗子遗址56.镇武堡城址57.大堡子城城址58.盘锦市烈士陵园59.点将台遗址60.北沙坨遗址61.赵荒西大坨遗址62.小盐滩遗址63.创业南坨子遗址64.唐家房后岗子遗址65.桑林城址66.沟北遗址67.夏家南台子烽火台遗址68.新民小学遗址69.田庄台烈士陵园70.大洼烈士陵园71.于喜彬革命烈士纪念碑72.蛤蜊山遗址73.西榆树台烽火台遗址74.王荒北坨地遗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是指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分类的一套规定。
一般而言,不可移动文物是指不能够被轻易搬动或者搬离现有位置的文物,例如建筑物、遗址、石窟等。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类文物:包括古代建筑、庙宇、王陵、古城墙等。
2. 遗址类文物:包括古代遗址、城址、墓葬等。
3. 石窟类文物:包括石窟壁画、佛像等。
4. 墓葬类文物:包括古代墓葬、墓志铭、祭祀用品等。
5. 石刻类文物:包括碑石、石刻题记等。
6. 石碑类文物:包括碑记、碑文等。
7. 古树名木类文物:包括古代名木、古树等。
8. 文化遗产类文物:包括古代艺术作品、雕塑、陶瓷等。
这些分类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公众提供参观和学习的机会,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附件2: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刘家台烽火台遗址
2.王铁汉故居
3.侯家坟墓葬
4.南井子知青俱乐部旧址
5.镇海寺庙址
6.辽宁省五七干校一营旧址
7.胡家革命烈士陵园
8.大荒段长城边墙遗址
9.东楼台烽火台遗址
10.东坨子烽火台遗址
11.田家坟遗址
12.西坨子烽火台遗址
13.海云寺遗址
14.鲜丰五七干校旧址
15.廿家子五七干校旧址
16.甜水五七干校旧址
17.小荒五台子烽火台遗址
18.后鸭厂商业部五七干校旧址
19.马克顿河闸
20.光正台烽火台遗址
21.新开河人工运河
22.李龙石旧居
23.古城子村烽火台遗址24.高升革命烈士陵园25.赵荒西大坨遗址
26.高家台烽火台遗址27.于坨子村八台子烽火台遗址28.东三台子边墙遗址29.二道桥子抽水站旧址30.崇兴寺庙址
31.东风烈士陵园
32.红旗知青旧址
33.吉家节制闸遗址
34.驾掌寺庙址
35.盘锦农垦局旧址
36.平安烈士陵园
37.七道闸址
38.清水革命烈士纪念碑39.清真寺庙址
40.日本民居旧址
41.荣兴变电所旧址
42.田庄台变电所旧址43.荣兴抽水站
44.三门闸遗址45.圣清宫庙址46.长发福网铺旧址47.佟家水库闸遗址48.望海观庙址49.魏家沟过滤池遗址50.魏家沟水塔址51.五岔排水闸遗址52.赵圈河苇场旧址53.于化鹏功德碑54.永顺泉旧址55.北沙岗子遗址56.镇武堡城址57.大堡子城城址58.盘锦市烈士陵园59.点将台遗址60.北沙坨遗址61.赵荒西大坨遗址62.小盐滩遗址63.创业南坨子遗址64.唐家房后岗子遗址65.桑林城址66.沟北遗址
67.夏家南台子烽火台遗址68.新民小学遗址69.田庄台烈士陵园70.大洼烈士陵园71.于喜彬革命烈士纪念碑72.蛤蜊山遗址
73.西榆树台烽火台遗址74.王荒北坨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