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市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龙南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周密计划、积极行动、团结协作,全面推进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并严格按照“不漏乡村、不漏社区、不漏地块”拉网式普查,坚决避免图形式、走过场等不良现象发生,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到2009年12月25日已全面完成田野调查,全县共普查了105个行政村(含11个社区),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59处,其中新发现331处,复查28处,普查率达到100%。现将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定位,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工作

1、加强领导,夯实保障措施。为加强对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县于2008年3月份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统计局、国土资源局以及各乡、镇(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县文化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促进了文物普查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2008年度安排了文物普查经费6万元,购置了普查必要的设备,满足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需要,确保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文物普查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已到帐6万元,有效地保障了文物普查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科学谋划,精心制定方案。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有关文物普查文件精神,切实增强普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按照全县文物普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几上几下的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龙南

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方案突出了龙南县文物的特色,把龙关公路、横黄沿线文物等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作为了此次普查工作的重点,促使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3、健全网络,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有效推进。一是建立了普查队伍。建立了由文化馆馆长、乡镇(场、管委会)文化站长组成的普查组,普查组下设由各乡、镇、分管文化的领导、一批热爱文化事业的离退休干部和部分文物爱好者组成的普查小队,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了县、乡、村文物普查三级网络;二是建立了联络员队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分别确定了一名专门的联络员,一但各级文保单位有损毁现象,联络员将一级一级层层递进,报告县文物普查办公室,有效做到了对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避免文保单位受到损毁;三是举办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班,对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培训,并要求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扎扎实实推进文物普查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文物普查取得新突破

1、普查工作取得新成效。截止目前,全县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59处,其中新发现331处,复查28处。在普查的基础上,经征求部分县政协委员、市民及有关部门意见之后,我县于2009年公布了西昌围、沙坝围、猫柜围、乌石围、杨太围、耀三围、新大围、田心围、荷恩堂等十一处为龙南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县将太平桥、玉石岩石刻申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乌石围、龙光围、沙坝围申报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批文保单位的公布是我县向文物强县跨越的重要举施。2010年,我县在全面完成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现次向县政府提出要求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扎实有效推进文物保护。随着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全面铺开,普查了解的文物点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但保存状况普遍不佳,个别的甚至面临损毁风险。我县根据普查进度,及时对普查了解到的文物点进

行了认定,公布了本区域内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并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纳入保护体系中,避免出现“前脚发现、后脚破坏”的被动局面,巩固好了普查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亟待保护。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大部分在乡村野外,普遍存在保存状况不好的现象。一些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因认识不到文物的重要性,对普查发现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还存在有拆除破坏的想法,新发现的文物点亟待保护。

2、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前一阶段,我县虽然对文物普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也调动了社会民众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但仍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对文物普查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加强普查宣传,改善宣传措施,提高社会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仍然是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举措,完善措施,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成效

1、建立完整的文物保护体系。历史建筑是龙南现存数量最大的城市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它是构成客家文化名城的基本元素。探讨多种保护模式,并抢救性保护一批新发现的文化资源,科学建立全方位、多种模式的保护体系,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为以后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创造良好条件,并建立起龙南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数据库。

2、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2008年初,我县邀请江西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完成了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杨村燕翼围维修方案的设计工作;编制了龙关线上精品客家围屋维修设计方案,并多方筹措资金完成里仁渔仔潭围、沙坝围的维修工作。

3、切实做好普查工作成果的转化。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保护方针,为更好地保护文物,发挥文物的价值作用,本着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有利于城市建设发展,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对即将消失的文物资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以防止文物资源的灭失。同时,对此次普查工作中发现有开发价值的文物,要做好保护性开发,将文物优势转化了经济优势,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