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2. 详细内容:(1) 了解光的传播范围,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概念。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作用和应用。

(3) 了解人类对光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性、作用和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

3. 学生能够理解人类对光的研究历程,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作用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概念,特性,作用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红外线加热器、紫外线灯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作用和特性。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光的传播范围,引出红外线和紫外线。

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作用和应用。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人类对光的研究历程,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例如: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1. 红外线概念:……特性:……作用:……应用:……2. 紫外线概念:……特性:……作用:……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概念。

(2) 列举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描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

2. 作业答案:(1) 红外线是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紫外线是光谱上紫光以外的光。

(2) 红外线的应用有热谱仪、电视遥控器等;紫外线的应用有验钞机、消毒灯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介绍光在空气、水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光的折射: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以及折射定律。

3. 光的干涉:介绍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以及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

4. 光的偏振:讲解偏振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偏振光的性质和应用。

5. 红外线和紫外线: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特点和应用,如红外线的热效应、遥控器等,以及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消毒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折射、干涉、偏振等基本现象,理解光的特性和规律。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干涉、偏振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折射规律,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显微镜、红外线和紫外线光源、光具座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红外线和紫外线光源,让学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发学生对看不见的光的好奇心。

2. 课堂讲解:(1)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空气、水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光的折射: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以及折射定律。

(3) 光的干涉:介绍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以及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

(4) 光的偏振:讲解偏振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偏振光的性质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选用典型例题,讲解光的传播、折射、干涉、偏振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在空气、水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紫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紫外线的性质,如波长短、能量大等。
-介绍紫外线在杀菌、荧光效应等方面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验钞机等。
2.红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红外线的性质,如波长长、热效应等。
-介绍红外线在遥控、夜视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操作技能尚不熟练。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应重视对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线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2023-2024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2023-2024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教案:3.2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三章“光现象”,第3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以及为什么有些光的波长超出了人眼的感知范围。

2. 学习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

3. 探讨为什么人眼看不见红外线和紫外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以及为什么有些光的波长超出了人眼的感知范围。

2. 通过学习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对光的全面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

2. 教学重点: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原因,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红外线加热器、紫外线灯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红外线夜视仪,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人眼看不见的光。

2. 理论讲解:讲解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以及为什么有些光的波长超出了人眼的感知范围。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和作用。

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2. 红外线的性质和作用3. 紫外线的性质和作用4. 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2)红外线和紫外线为什么人眼看不见?(3)举例说明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作业答案:(1)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是380~740纳米。

(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波长超出了人眼的感知范围,所以人眼看不见。

(3)红外线的应用有: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紫外线的应用有:紫外线杀菌、荧光检测等。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新版)苏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我们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认识颜色》,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颜色,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游戏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颜色。

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方式,深入了解颜色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颜色。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孩子们了解颜色之间的混合变化,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基本颜色,并了解颜色之间的混合变化。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颜色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卡片、彩色笔、颜料盘、水、画纸、画笔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画纸、一支画笔、一杯水、一盒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兔子找颜色》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初步认识各种颜色。

2. 观察:让孩子们观察彩色卡片,引导他们发现不同颜色的特点。

3. 操作:让孩子们用水和彩色笔在画纸上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观察颜色变化。

4. 表达:让孩子们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基本颜色,并了解颜色之间的混合变化。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颜色的特点和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次活动,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和表达,对颜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颜色混合实验中,对颜色的变化把握不够准确,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红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产生、紫外线的应用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以及它们的应用,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应用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引发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如红外线的的热效应、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等。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1. 红外线的产生2. 红外线的应用3. 紫外线的产生4. 紫外线的应用5. 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

2. 请列举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谈谈你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答案:1. 红外线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发出的热辐射,紫外线是物体受到光照后产生的辐射。

2. 红外线的应用实例: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实例: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

3.2人眼看不见的光—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3.2人眼看不见的光—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3.2人眼看不见的光—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基本知识,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两种光的伤害。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特性,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两种光的伤害。

我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两种光的伤害。

第一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产生、传播、特性等。

第二步: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效果,如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第三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红外线灯照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用紫外线灯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的荧光情况。

第四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讨论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两种光的伤害。

第五步:让学生填写调查表,记录他们的观察和讨论结果。

在活动重难点中,我要特别关注那些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在生活中对这两种光的保护不够到位的学生。

我将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我会思考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保护,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了解其在人眼中的感知。

2.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原因。

3.了解常见的光谱,如可见光谱、红外线、紫外线等,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物理八上教材第3章第2节。

2.工具:投影仪、电脑、课件。

3.实验器材: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手电筒。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充满星星的夜空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星星。

询问学生在夜晚能看到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当夜晚没有月亮时,我们除了星星还能看到什么。

第二步: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白纸,并打开一台红外线遥控器。

颠倒遥控器,用红外线遥控器指向纸张,并向学生询问他们是否能看到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只能看见纸张而看不见红外线。

3.解释人眼只能感知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超出这个范围的光我们就无法看见。

第三步:了解光谱1.利用投影仪展示可见光谱的图像,并解释它由七种颜色组成。

2.谈论可见光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天空的蓝色等。

3.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不见的光是否有实际应用。

提到红外线在遥控器、夜视设备中的应用,紫外线在防晒霜和紫外线杀菌灯中的应用等。

第四步:实验观察1.准备一支紫外线手电筒,并打开。

让学生观察手电筒照在一张白纸上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他们无法看到紫外线。

第五步: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类型?–可见光谱由哪些颜色组成?–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板书设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 人眼只能感知一定波长范围的光- 光谱的类型:可见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光谱的应用- 可见光谱:彩虹、天空的蓝色等- 红外线:遥控器、夜视设备等- 紫外线:防晒霜、紫外线杀菌灯等五、课堂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原因,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眼看不见的光
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
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复习:
3、什么叫光能?光能转化为内能、电能、化学能。

提问:冬天人们为什么穿深色衣服
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红光、
)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
外夜视仪
紫外线
在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
种不可见光?在紫光外侧存在人眼看不见
)紫外
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的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的热主要以
体辐射红外线
冰箱中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年级主任复核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