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展开计算公式--很实用

合集下载

3分钟学会钣金展开公式

3分钟学会钣金展开公式

3分钟学会钣金展开公式
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

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 K=1.8
T=1.2 K=2.1
T=1.5 K=2.5
T=2.0 K=3.5
T=2.5 K=4.3
T=3.0 K=5.0
T=0.8 K=1.6
T=3.5 K=6.05
T=4.0 K=7.0
T=5.0 K=8.5
实例二:
实例三:
不规则折弯按K因子=0.5,直接用AUTOCAD画中性层测量。

如有偏差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一般也差不了多少。

折弯时调整下模槽宽也可将偏差的展开尺寸调整成合格的折弯外形(当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还有一外钣金件总有一些壁外形偏差允许大一些,可将偏差累积到那些壁去。

死边按L1+L2-0.5t
在模型中直接修改dev.l值为1.5*t就可以了!。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1 R=0,折弯角θ=90°(T<1.2,不含1.2mm)L=(A—T)+(B-T)+K=A+B—2T+0.4T上式中取:λ=T/4K=λ*π/2=T/4*π/2=0。

4T2 R=0, θ=90°(T≧1.2,含1.2mm)L=(A—T)+(B-T)+K=A+B—2T+0。

5T上式中取:λ=T/3K=λ*π/2=T/3*π/2=0.5T3 R≠0 θ=90°L=(A—T-R)+(B—T-R)+(R+λ)*π/2 当R ≧5T时λ=T/21T≦ R 〈5T λ=T/30 〈R <t λ=t 4〈=””p="”〉</t λ=t〉(实际展开时除使用尺寸计算方法外,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再实际测量长度的方法。

以下相同)4 R=0 θ≠90°λ=T/3L=[A—T*tan(a/2)]+[B-T*tan(a/2)]+T/3*a(a单位为rad,以下相同)5 R≠0 θ≠90°L=[A—(T+R)*tan(a/2)]+[B—(T+R)*tan(a/2)]+(R+λ)*a当R ≧5T时λ=T/21T≦ R 〈5T λ=T/30 < R <t λ=t 4〈=”" p=””>〈/t λ=t>6 Z折1.计算方法请示上级,以下几点原则仅供参考:(1)当C≧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

(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L=A-T+C+B+2K(2)当3T<c<5时:〈/c<5时L=A—T+C+B+K(3)当C≦3T时〈一次成型>:L=A—T+C+B+K/27 Z折2。

C≦3T时<一次成型>:L=A-T+C+B+D+K8 抽芽抽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ABCD四边形面积=GFEA所围成的面积。

钣金件展开计算方法及工艺处理

钣金件展开计算方法及工艺处理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及工艺处理一、钣金件展开方法:1、展开的计算原理: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客观存在到拉应力,内层受以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的长度在弯曲后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折弯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下图所示的R角)较大,折弯角度(下图所示θ角)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层的距离用<90时)2.计算方法:2.1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展开长度=料外+料外-补偿量2.2.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设计标准值3、预开底孔3.1.展开过程中,除了对外形展开以外,对一些比如抽牙(翻边)攻丝,攻牙(挤牙.切削)翻边胀铆螺母(Z类产品).花齿压铆螺母(S类产品).压铆螺钉(FH类产品).压铆螺钉(NY类产品). 压铆螺母柱(SO、BSO、SOO、SOPC类产品)(注意3.5M3与M3底孔的差异).展开过程中,要先进行预开底孔(详细见附表五)4.开工艺孔: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需焊接打磨的产品,折弯转角处我们可以开一个折弯工艺孔,大小由板厚来决定,要比板厚大一些,也不宜过大,编程过程中尽量选用已使用过的合适的模具。

(便于减少模具及加工时间)。

4.1图有三种情况:全包、半包、搭边。

①所有搭边关系的,无需开工艺孔;②对于有包边板厚T〈1.5mm,无需开工艺孔;③对于有包边且板厚T≥1.5mm,需在转角处加开工艺孔。

工艺孔有两种方式:圆和U形;长圆孔的圆心在折弯线上。

如图a.b所示1.展开后为线段的部分,将其处理成下图所示工艺孔形式:如图c所示工艺孔宽度取0.5(LASER)或2.0(NCT)。

3当抽形边缘与折弯边(内尺寸)距离小于2.0mm,则会影响折弯加工,此时,相应折弯变形区作割孔处理或更改抽形尺寸,如附图e所示:1)在下列情况下,一律不允许开工艺孔:①有外观面或装配关系要求,未经客户允许的工件;②单独出货,未经客户允许的散件。

(完整版)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完整版)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A+B-2T+0.5T
上式中取:λ=T/3
K=λ*π/2
=T/3*π/2
=0.5T
3 R≠0 θ=90°
L=(A-T-R)+(B-T-R)+(R+λ)*π/2
当R ≧5T时 λ=T/2
1T≦ R <5T λ=T/3
0 < R <t λ=t 4<="" p=""></t λ=t>
(实际展开时除使用尺寸计算方法外,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再实际测量长度的方法.以下相同)
D/2={(r+T/3)2
+2(r+T/3)*(h+T/3)
-0.86*(Rd-2T/3)*[(r+T/3)
+0.16*(Rd-2T/3)]}1/2
12卷圆压平
图(a): 展开长度
L=A+B-0.4T
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0.2T
图(d): 卷圆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4 R=0 θ≠90°
λ=T/3
L=[A-T*tan(a/2)]+[B
-T*tan(a/2)]+T/3*a
(a单位为rad,以下相同)
5 R≠0 θ≠90°
L=[A-(T+R)* tan(a/2)]+[B
-(T+R)*tan(a/2)]+(R+λ)*a
当R ≧5T时 λ=T/2
1T≦ R <5T λ=T/3
以下Hmax取值原则供参考.
当R≧4MM时:
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史上最强整理!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史上最强整理!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史上最强整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计算方法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1)一般折弯:(R=0, θ=90°)L=A+B+K1. 当0≤T≤0.3时, K=02. 对于铁材:a.当0.3≤T≤1.5时, K=0.4Tb. 当1.5≤T≤2.5时, K=0.35Tc. 当 T>2.5时, K=0.3T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当 T<0.3时, K=0.4T注: R≤2.0时, 按R=0处理.2)一般折弯(R≠0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1. 当T≤1.5 时λ=0.5T2. 当T>1.5时λ=0.4T3)一般折弯(R=0 θ≠90°)L=A+B+K’1. 当T≤0.3 时K’=02. 当T<0.3时K’=(u/90)*K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4)一般折弯(R≠0 θ≠90°)L=A+B+K1. 当T≤1.5 时λ=0.5T2. 当T>1.5时λ=0.4TK值取中性层弧长注: 当R≤2.0, 且用折刀加工时, 则按R=0来计算, A﹑B依倒零角后的直边长度取值5)Z折1(直边段差).1. 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按两个90°折弯计算2. 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6)Z折2(斜边段差).1. 当H≤2T时, 按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 即: 展开长度=展开前总长度+KK=0.22. 当H>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7)抽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 (设预冲孔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按下列原则取值:T≦0.5时取S=100%T0.5<><>< span=''><><>T≧0.8时取S=65%T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2. 若抽孔用来铆合, 则取S=50%T, H=T+T’+0.4 (注: T’是与之相铆合的板厚, 抽孔与色拉孔之间隙为单边0.10~0.15)3. 若原图中抽孔未作任何标识与标注, 则保证抽孔后内外径尺寸;4. 当预冲孔径计算值小于1.0时, 一律取1.08)反折压平L= A+B-0.4T1. 压平的时候,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V折30°反折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13侧冲压平
图(a):?展开长度
L=A+B-0.4T
图(b):?压线位置尺寸?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1.0T
图(d):?侧冲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14?综合计算如图:
L=料内+料内+补偿量
=A+B+C+D
+中性层弧长(AA+BB+CC)
(中性层弧长均按?“中性层到板料内侧距离λ=T/3”来计算)
?0.8
?1.0
?1.2
?1.5
?2.0
?2.5
?3.0
?4.0
?冷板
?1.5
?1.8
?2.1
?2.5
?3.2
?4.0
?4.7
?6.2
?铝板
?—
?1.5
?1.9
?2.3
?3.1
?3.8
?4.4
?6.1
注意:折弯系数不是绝对的,各加工工厂的钣金工艺工程师会根据所用GB材料以及加工机器而略有微弱变化。
在R≠0, θ=90°时;的折弯系数列表:(单位:mm)
1.8
#6-32
1.2
1.5
1.5(1.8)
1.8
说明:
1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
2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
3.内径:M3?Φ2.75? M3.50?Φ3.20? M?4?Φ3.65??#?6-32?Φ3.10
在R≠0, θ=90°时;的折弯系数列表:(单位:mm)
?板材↓/板厚→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 ? 展开的基本公式:
? ?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大全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大全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大全
1. 矩形零件的展开计算公式:
长方形展开长度 = 原料长度 + 2 弯曲圆弧压缩量。

长方形展开宽度 = 原料宽度 + 弯曲线圆弧长度 + 弯曲线直线长度。

2. 圆柱形零件的展开计算公式:
圆周展开长度 = 弧长公式,L = π D(D为圆柱直径)。

圆周展开宽度 = 圆周展开长度 / 2。

3. 圆锥形零件的展开计算公式:
圆锥展开长度= π D tan(α)(D为圆锥底部直径,α为锥角)。

圆锥展开宽度 = 圆锥母线长度。

4. 不规则形状零件的展开计算公式:
可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建模计算,或者通过测量得到各部分的尺寸,然后进行展开计算。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钣金展开计算公式,钣金加工中展开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零件形状和加工要求来确定使用哪种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弹性变形、加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展开后的尺寸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钣金展开计算公式

(完整版)钣金展开计算公式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
90°折弯: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L3+……+Ln+0.4T×n(n为折弯次数)折弯扣除法:按外尺寸计算:L1+L2+L3+……+Ln-1.6T×n(n折弯次数)
非90°折弯:
按内尺寸计算:L1+L2+L3+……Ln+0.4T×(θ/90°)×n(n折弯次数,θ为折弯的角度=180°-零件的角度)
注:非90°折弯只能按照内尺寸计算
卷圆:
按内尺寸计算:L+2π(r+0.4T)*θ/360; 其中卷圆部分的圆弧长度可以直接在CAD里面测量标注出来。

(θ为卷圆的角度)
压死边: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L3+……+Ln+1.6T×n(n为折弯次数)折弯扣除法:按外尺寸计算:L1+L2+L3+……+Ln -0.4T×n(n为折弯次数)段差:
直边段差(H≤3.5T)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H(H为段差高度)
折弯扣除法:按外尺寸计算:L1+L2+H-2T(H为段差高度)
斜边段差(H≤3.5T)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l+T(l为段差对齐标注的高度)
注:非90°折弯只能按照内尺寸计算
当H>3.5T时,按正常的一正一反两道折弯工序计算,不视为段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
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的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 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

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K=1.8
T=1.2K=2.1
T=1.5K=2.5
T=2.0K=3.5
T=2.5K=4.3
T=3.0K=5.0
T=0.8K=1.6
T=3.5K=6.05
T=4.0K=7.0
T=5.0K=8.5
精选文档实例二:
实例三:
精选文档
不规则折弯按K因子=0.5,直接用AUTOCAD画中性层测量。

如有偏差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一般也差不了多少。

折弯时调整下模槽宽也可将偏差的展开尺寸调整成合格的折弯外形(当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还有一外钣金件总有一些壁外形偏差允许大一些,可将偏差累积到那些壁去。

死边按L1+L2-0.5t
在模型中直接修改dev」值为1.5*t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