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腹腔镜手术记录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手术记录患者:李女士,45岁,主诉长期胃酸逆流、胃灼热感。
手术日期:2021年3月15日手术经过:1. 麻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成功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连接。
2. 体位:患者采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双臂展开。
3. 手术准备:消毒腹部,铺巾,隔离手术部位。
4. 切口:在脐部进行1.5厘米的切口,插入腹腔镜。
5. 观察腹腔:通过腹腔镜,观察腹腔内器官的情况,确认手术适应症。
6. 胃底折叠术:在胃的贲门附近,使用特殊的缝线,将胃底和食管连接处进行折叠,形成一个自然的防反流阀。
7. 确认效果:通过腹腔镜观察,确认胃底折叠术的效果,确保防反流阀的形成。
8. 结束手术:取出腹腔镜,缝合切口,贴上伤口敷料。
术后恢复:1. 监护室观察:患者术后转入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2. 恢复饮食:术后第二天,患者开始逐渐恢复流质饮食。
3. 康复护理:术后第三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活动、饮食指导等。
4. 出院指导:术后第七天,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回家,医生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
术后效果:1. 症状改善:术后患者胃酸逆流、胃灼热感明显减轻,消失。
2. 恢复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3. 随访计划:医生制定了术后随访计划,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
总结: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折叠胃底和食管连接处,形成防反流阀,从而缓解胃酸逆流的症状。
本次手术中,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随访计划将进一步评估手术效果。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改善了她的生活质量。
胸部外科腹腔镜手术记录大全

胸部外科腹腔镜手术记录大全
引言
本文档记录了胸部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各种情况和细节,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患者信息
- 姓名:[患者姓名]
- 年龄:[患者年龄]
- 性别:[患者性别]
- 病情:[患者病情描述]
手术日期
- 日期:[手术日期]
- 手术室:[手术室名称]
- 手术医生:[主刀医生姓名]
术前准备
- 患者配合度良好,经过必要的术前检查,符合腹腔镜手术条件。
-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过程
- 麻醉:采用全麻/局部麻醉。
- 手术切口:选择腹腔镜手术切口位置和大小。
- 视觉与操作器械:确保适当的视觉和操作器械。
- 腹腔镜插入:通过切口插入腹腔镜并进行内窥镜检查。
- 镜下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胸部外科手术操作,如肺叶切除、肺活检等。
- 出血情况: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及处理方式。
- 手术时间:记录手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 难点与并发症: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难点和可能的并发症,并记录相应处理方法。
术后情况
- 术后恢复: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疼痛缓解、伤口愈合等。
- 术后并发症:记录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记录相应处理方法。
- 术后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术后护理和饮食建议。
结论
本文档总结了胸部外科腹腔镜手术的记录,包括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和可能的并发症处理方法。
希望这份记录能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腹腔镜胃切除术记录

腹腔镜胃切除术记录腹腔镜胃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胃癌、胃溃疡等疾病。
以下是一份腹腔镜胃切除术的详细操作记录,以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操作参考和患者病历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原因:诊断:手术团队:主刀医生:助理医生:麻醉医生:护士人数:麻醉方式:全麻/局麻手术器械:腹腔镜:吻合器:缝线:刀片:电刀:手术过程:1. 麻醉:- 术前准备完毕,患者入室,接受常规麻醉。
- 患者身体处于仰卧位,心电监护、动脉压力监测仪等监测设备连接完毕。
- 静脉通路开放,开始行麻醉诱导,向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
- 麻醉诱导结束,转入气管插管并固定,开始行机械通气。
2. 手术准备:- 患者皮肤消毒完成,将手术局部铺上无菌巾。
- 手术室内整理无菌器械和药品,并确认器械无菌有效。
- 医生和护士洗手、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和口罩。
3. 切口:- 在患者脐部进行切口,插入腹腔镜,进行腹腔检查。
4. 粘连游离:- 通过腹腔镜引导下,对胃、肠袢及其他相关组织进行游离,切除粘连组织。
5. 胃切除:- 切除胃的部分或全部,包括病变组织、淋巴结等。
6. 吻合术:- 根据手术需求,选择适当的吻合方式,使用吻合器进行吻合。
- 检查吻合口的密闭性和血液供应情况。
7. 引流管置入:- 在适当位置置入引流管,用于引出术后产生的液体。
8. 清理术区:- 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清理,将脾、胰等其他器官检查完毕。
9. 其他操作:- 进行必要的组织取样、淋巴结清扫等。
10. 恢复闭合:- 检查手术区域出血情况,进行必要的止血。
11. 腹腔排气:- 对腹腔进行排气,确保没有并发症。
12. 切口缝合:- 对切口进行缝合,确保创面关闭。
13. 手术结束:- 关闭麻醉药物,停止机械通气,患者苏醒,转入恢复室。
手术并发症:- 出血- 感染- 吻合口瘘- 脾功能异常等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器械使用前确认无菌-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作出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护理工作- 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以上是一份腹腔镜胃切除术的详细操作记录,记录了手术的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记录1. 手术前的准备1.1 心情准备在手术前的日子里,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又紧张得像小猫上了热锅。
胆囊这东西,虽然平时没太注意,但一旦知道它有问题,真是让人心慌啊!医生说,胆囊要切了,听着像是要去掉个坏掉的零件,心里莫名有点不安。
想想手术室里的那些大灯,还有护士们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总觉得自己像个小白鼠。
不过,没办法,谁让我们为了健康而战呢!1.2 术前检查医生安排了一堆检查,像是要给我打个体检报告的感觉。
血压、心电图、各种检查,感觉自己像是变成了大实验品。
虽然有点紧张,但心里明白,这都是为了确保手术顺利。
护士小姐姐们态度好得像春风一样,跟我聊聊生活,转眼之间,紧张感就淡了不少。
就这样,准备工作渐渐走到了尾声。
2. 手术中的感觉2.1 进入手术室当我踏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部科幻电影。
那里的设备、灯光,还有嗡嗡作响的仪器,让我一瞬间有点小慌。
医生们穿着整齐的手术服,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说:“放松,我们会照顾好你的。
”我心里默默给自己加油:没事,这只是个小手术,不用怕。
2.2 麻醉的瞬间接着,麻醉医生走了过来,给我介绍了一下麻醉的流程。
他说麻醉药就像睡觉一样,让我放轻松,不会有任何感觉。
真的,刚一躺下,似乎就感受到一阵轻松,眼皮越来越重,慢慢地,仿佛进入了梦乡。
这个过程真是神奇,没过多久,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时间在此刻仿佛停滞了。
3. 手术后的恢复3.1 醒来的感觉等我再次意识到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恢复室了。
四周的护士们在忙碌,我觉得有点迷糊,像刚睡醒的猫咪,懵懵懂懂。
看着护士们亲切的面孔,我心里觉得安心,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温暖的阳光包围着,慢慢回过神来。
虽然手术后的疼痛有点小,但比起我想象中的痛苦,简直小巫见大巫。
3.2 与医生的交流术后,医生走过来,笑着跟我说手术非常成功,胆囊也顺利被切除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下子松了口气,仿佛把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搬走了。
胰腺外科腹腔镜手术记录大全

胰腺外科腹腔镜手术记录大全
引言
本文档是记录胰腺外科腹腔镜手术的详细信息和记录。
腹腔镜手术在胰腺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且有效改善手术结果。
通过记录手术步骤、操作技巧、并发症等信息,可以为胰腺外科腹腔镜手术提供有效的参考和经验积累。
术前准备
- 患者姓名:
- 年龄:
- 性别:
- 术前诊断:
- 术前检查结果:
- 术前准备:
- 饮食控制:
- 药物使用:
手术步骤
1. 麻醉方法:
2. 体位和固定:
3. 手术入路选择:
4. 腹腔镜器械准备:
5. 空气/二氧化碳充填:
6. 视野建立:
7. 腹腔镜探测:
8. 组织处理:
9. 腹腔镜下撤准备:
10. 腹腔镜下撤:
11. 失血估计:
12. 引流安置:
13. 切口处理:
14. 结束关注事项:
操作技巧
- 空气/二氧化碳充填:- 视野建立:
- 腹腔镜探测:
- 组织处理:
- 切口处理:
- 引流安置:
并发症
- 术中并发症:
- 术后并发症:
结论
通过本文档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胰腺外科腹腔镜手术的详细步骤、操作技巧和并发症情况。
这为胰腺外科腹腔镜手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经验总结,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腹腔镜手术记录

器护
输液量1500ml
输血量无
尿量300ml
手术所见 :患者全麻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取腹部切口,气腹针穿刺造气腹,troccar穿刺腹腔,两侧下腹部协助穿刺,置镜观察:乙状结肠与左盆壁纤维性粘连,子宫前位,常大,后壁见2×3CM外突肌性结节。双卵巢外观正常。双侧输卵管狭部远端见陈旧结扎痕。宫腔镜示:宫颈、宫腔形态正常,内膜中厚,厚薄不均,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视。
记录人:年 月 日
手术记录
病历号:20220221
姓名
性别女
年龄40岁
病房6
床号17
术前诊断盆腔炎症后遗症、双输卵管梗阻、子宫肌瘤
术后诊断盆腔粘连、双输卵管梗阻、子宫肌瘤
手术名称腹腔镜双侧输卵管复通术、盆腔粘连分解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宫腔镜输卵管开口插管通液术。
手术医师
第—助手
第二40分开始18时50分完毕,共用1时30分
手术经过 :锐行别离盆腔纤维性粘连,充分暴露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先行宫腔内插管通液可见美兰液可通至结扎处,剪开此外输卵管浆膜,别离管芯,剪除局部结扎梗阻的局部,由输卵管伞端插入导管,向内送入输卵管峡部远端后推注美兰液,可见美兰通至切除处,以5/0可汲取线将输卵管两断端对合缝合各三针,再以同号线间断缝合浆膜。同法处理对侧。术后通液示双侧输卵管伞端均有美兰液顺畅流出。于肌瘤突起处切开子宫,剥离出肌瘤并以1/0可汲取线缝合切口。温盐水及甲硝唑冲洗盆腔,查无渗血,纱布、器械查对无误。拨出器械,术毕。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测血压110/70mmhg。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记录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23年11月30日
手术部位:腹腔
手术方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手术过程:
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处于仰卧位。
对脐部进行消毒和无菌覆盖。
通过一个2-3cm的脐部切口插入单孔腹腔镜,建立腹腔镜通道。
使用CO2气体充盈腹腔,以提供视野和手术空间。
首先,进行腹腔检查,检查腹腔内的器官和组织状况。
随后,修剪和缝合脐部切口周围的腹肌和皮肤。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器械进行操作。
如肝脏手术,使用肝刀和电凝电切器进行切割和止血。
如子宫手术,使用子宫钳和电凝器进行切除及止血。
术中注意事项:定期检查腹腔内压力和CO2气体的流量,以维持腹腔内良好的视野和手术空间。
定期清除腹腔内的血液和碎片。
手术结束后,将腹腔内的器官、组织和腹腔镜器械进行清点并确认完整。
将脐部切口缝合,进行敷料包扎。
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患者平稳转出手术室。
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手术结束后处理、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参见院内相关规定。
腹腔镜肠切除术记录

腹腔镜肠切除术记录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手术日期: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X手术前记录:患者XXX于XX年XX月XX日入院,主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已持续半年。
经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验,初步诊断为结肠疾病。
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行腹腔镜肠切除术。
术前准备:1. 输液:术前饱腹即行含糖液体快速静脉输注。
2. 镇痛:术前15分钟口服阿托品0.5mg。
3. 麻醉:患者进行全麻,气管插管。
4. 体位:患者取卧位,傍尿位左侧高抬头10°,双下肢稍稍展开。
5. 皮肤消毒:采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局部消毒清洁。
手术操作过程:1. 切口选择:在脐中线下方约2cm处进行切口,制作腹腔镜入口。
2. 腹腔镜插入:将腹腔镜插入腹腔,观察腹腔内状况。
3. 准备工作:进行彻底的腹腔洗涤,确保手术环境清洁。
4. 发现肠道问题:通过腹腔镜观察,发现患者结肠内有明显的炎症改变和息肉样病变。
5. 结肠切除:根据手术设计,将病变部位的结肠进行切除。
6. 结肠连接:使用无张力吻合器进行结肠吻合术,恢复肠道连通性。
7. 清洗腹腔:进行充分的腹腔冲洗,预防感染。
8. 结束手术:取出腹腔镜,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术后恢复:1. 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
2. 饮食:术后24小时内禁食,术后第二天开始逐渐恢复饮食。
3. 活动:术后第一天,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增加术后恢复的速度。
4. 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
术后随访: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第五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患者自觉舒适。
术后第七天,患者病情稳定,无发热、腹胀、腹痛等不适。
对于术后伤口,嘱咐患者注意伤口卫生,勿碰水,保持伤口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术后并发症:手术中及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患者手术切口干净,未见红肿渗液。
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未出现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LA术术中所见:阑尾明显充血,轻度水肿,阑尾腔内张力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长约8cm,直径约,探查其他脏器未见异常1.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戳孔选择:第1戳孔于脐旁左侧纵行切开皮肤约,形成气腹15mmHg后置入10mm 套管,放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在腹腔镜直视下在左髂前上棘内侧2cm处做5mm戳孔为主操作孔;在耻骨联合上处做5mm戳孔为副操作孔。
3.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左侧倾斜位,用无齿抓钳将回肠推向左中上腹部,充分显露阑尾,可见阑尾表面明显充血,轻度水肿,阑尾腔内张力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探查其他脏器未见异常,术中证实原诊断。
4.用电凝钩凝切部分阑尾系膜,于根部系膜无血管区戳孔,生物夹钳夹后,剪断系膜,距盲肠及处各用生物夹及钛夹钳夹阑尾,在两夹间剪断阑尾,残端粘膜烧灼后碘伏消毒不做包埋,将阑尾减压抽出脓液后移出腹腔。
5沾拭腹腔,见无明显出血点及渗液,拔出Trocar,缝合各戳孔,术毕。
6.术中病人麻醉满意,操作顺利,术后标本送病理,安返病室。
二.LC术手术经过:1、平卧,气管全麻,消毒铺巾。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如术中所见。
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刺,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5、术中所见: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胆囊大小约4cmx8cm,壁厚约,充血水肿,腔内张力较高,胆囊三角清晰,胆总管未见增粗,其他正常6、改头高脚底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胆囊管近端上1个可吸收夹,其远端近胆囊颈以钛夹夹闭,切断胆囊管。
7、游离胆囊动脉,近端用可吸收夹夹闭,远端钛夹夹闭后切断。
用电凝钩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在完全剥离前冲洗胆囊床并止血。
取出胆囊,缝合切口。
8、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约 10 ml,术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麻醉效果满意,病人送回病房,胆囊做病理检查,结石送交病人家属。
三.腹腔镜脾切除术(LS术)1.气管全麻,右侧卧位,腰部抬高,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下1cm处作弧形切口长约1cm,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置入Trocar,探查腹腔,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直视下再作三个孔,即左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点置一个12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脐上约3cm经腹直肌线处置入10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左腋前线、脾下方置入5mm 套管作为次辅助操作孔。
3.可见肝脏质地可,未见硬化,胃底贲门处未见曲张静脉,脾脏大小正常,其他未见异常。
用扇形拉钩拉开左肝,用金属棒抬起脾脏下极,超声刀与解剖器配合切断脾结肠韧带,游离脾脏下极。
4. 紧贴胃壁提起并切断胃结肠韧带显露胰腺上缘,分离脾动脉并将其用4号丝线结扎,将脾脏向上向外挡开,切断脾胃韧带及脾膈韧带,完全游离脾脏上极。
5.将脾脏下极向内向上挡开,切断脾肾韧带,游离脾脏背面。
6.充分显露脾蒂,用腹腔镜切割闭合器切断脾蒂。
7.将脾脏放入标本袋,提至腹壁处,剪刀切碎脾脏后取出。
8.冲洗腹腔,确切止血,脾窝处放置J-P负压引流后,拔出Trocar,缝合各切口,术毕。
9.术中经过顺利,出血约100ml,术中麻醉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室。
四.腹腔镜(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五.腹腔镜腹膜外(TEP)无张力疝修补术六.1. 气管插管全麻后,脐下切开皮肤,分离中线及两侧约1cm范围腹直肌前鞘,并横行切开,建立气腹形成压力为15mmHg,放置10mm套管,置入腹腔镜,探查戳口无出血及腹腔脏器无损伤等,可见右侧内环口缺损,范围约,证实术前诊断,决定行TEP。
七.2. 回纳疝内容物,放尽气体,拔出套管。
八.3. 血管钳抓起患侧腹直肌前鞘切口下瓣,把腹直肌束拨向外侧,显露后鞘,将10mm套管由此插入,进入腹直肌与后鞘之间约3~5cm,接气腹管,压力维持在12~14 mmHg之间,30°腹腔镜放入套管内。
九.4. 腹腔镜穿过膜状结缔组织腹横筋膜,进入蜘蛛网样疏松结缔组织,即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的Retzius(耻骨后或膀胱前)间隙。
十.5.腹腔镜接触到耻骨联合后,轻轻向两侧用镜身推拉扩大分离Retzius(耻骨后或膀胱前)间隙,显露耻骨联合和亮白的Cooper韧带(操作轻柔避免刺破腹膜、控制分离范围,不宜深入耻骨联合后方及其外侧5cm以远,防止损伤耻骨联合后静脉、Corona Mortis血管《闭孔动静脉》、髂外血管和腹壁下血管)。
十一.6.直视下在脐水平两侧腹直肌外缘各放置1个5mm套管,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三等分点上放置1个5mm套管(或放置在患侧髂前上棘内方)。
十二.7.钝锐性结合继续彻底分离Retzius(耻骨后或膀胱前)间隙,暴露耻骨联合、耻骨结节、患侧Cooper韧带,沿着Cooper韧带向外侧分离距耻骨联合约5cm处显露Corona Mortis血管(闭孔动静脉),以及位于其前上的股环,证实无股疝,在腹壁下血管与髂外血管之间找到疝囊。
十三.8.分离钳紧贴腹壁下血管后面在血管与斜疝疝囊之间轻柔分离,逐渐进入Bogrus间隙。
十四.9.用分离钳抓住疝囊向头侧牵拉,另一把将腹壁下血管和疝囊周围腹横筋膜向足侧分离,暴露疝囊,并将输精管及睾丸血管钝性剥离,内环口疝囊游离一周后,结扎切断疝囊,远端旷置,仔细止血。
十五.10.游离疝囊近端及腹膜反折,彻底分离Bogrus间隙,保护生殖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
十六.11.将裁剪补片经脐孔10mm套管放入腹膜外间隙,展开铺平,内侧超过耻骨联合约1cm,外侧达髂前上棘下方,内下覆盖Cooper韧带一下1cm,切实覆盖耻骨肌孔,将补片外下角紧贴腰大肌,保证没有浮在腹膜反折之上,固定补片。
十七.12.根据情况耻骨后放置引流管,留置24~72h。
十八.13.拔出套管,缝合腹直肌前鞘及皮肤口,术毕。
十九.14.术中操作较难,出血约20ml,麻醉满意,术后安返病室。
二十.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二十一.1、平卧,气管全麻,消毒铺巾。
二十二.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
二十三.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如术中所见。
二十四.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刺,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改头高脚底左侧卧位,术中所见:胆囊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胆囊大小约4cmx8cm,壁厚约,轻度充血水肿,腔内张力较高,胆囊三角解剖清晰,胆总管可见增粗,直径约,其他正常。
二十五.5、把胆囊底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胆囊动脉近端生物夹夹闭,暂时不切断胆囊管。
二十六.6、确定胆总管位置后用剪刀纵向剪开胆总管约,用电凝钩延长切口,吸引胆汁,置入胆道镜,探查左右肝管,肝管通畅,取石钳取出结石,高压冲洗胆道,证实无结石后,将一枚20号T形管短臂置入胆总管,3-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锁边)缝合。
二十七.7、将T形管长臂长臂引出腹腔外,注入盐水,证实缝合口无渗漏后,注入造影剂,证实肝胆管内无结石,造影剂顺利通过十二指肠。
二十八.8、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在完全剥离前冲洗胆囊床并止血。
二十九.9、取出胆囊,Winslows孔处留置J-P负压引流管,拔出套管,固定引流管,术毕。
三十.10、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约 10 ml,术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麻醉效果满意,病人送回病房,胆囊做病理检查,结石送交病人家属。
三十一.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三十二.1.气管全麻,仰卧位,于脐上缘作弧形切口长约1cm,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置入10mm套管,放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及其他异常,直视下再作二个孔,即剑突下和右腋前线平脐处或右锁骨中线分别放置5mm套管作为主、副操作孔。
三十三.2.显露囊肿用穿刺针抽取囊液,呈淡黄色透明、水状液体(若囊液为血性、浑浊、或有胆汁应改为开腹;若囊液粘稠、粘液状,则为肿瘤应中转开腹)。
三十四.3.在肝表面最表浅部位切开囊肿壁,把吸引器头插入囊腔吸引囊液。
三十五.4.用抓钳提起囊壁,电刀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
三十六.5.其他囊肿同法处理。
三十七.6.仔细止血,放置引流管一枚,术毕。
三十八.7.术中操作顺利,麻醉满意,切除囊壁送病检,术后安返病室。
八.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1. 气管插管全麻后,病人平卧位,头高足低15°。
2. 于脐下缘放置10mm套管作为观察孔,并充气腹腔压力成15mmHg,置入腹腔镜,戳口未见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直视下左腋前线肋缘下1cm放置5mm套管为主操作孔,左锁骨中线平脐处放置5mm套管作为副操作孔,两孔间距约为10cm。
3. 探查腹腔全腹盆腔,可见十二指肠周围大网膜及右肝叶轻度粘连,附着脓苔,右侧膈下、肝下、右结肠旁沟及盆腔可见黄色浑浊液,其中混有食物残渣,显露十二指肠,可见球部前壁穿孔,直径约,周边明显炎性水肿,呈鸡眼状瘢痕组织,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决定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4.吸除右侧膈下、肝下、右结肠旁沟及盆腔积液,将2-0可吸收线放入腹腔,在穿孔小弯侧距穿孔边缘3mm处进针,全层间断缝合2~3针,力度适宜,以免切割选择张力松弛血运丰富大网膜覆盖穿孔处,并加以固定。
5.彻底冲洗腹腔,将一枚引流管放置肝下,由左上操作孔引出固定。
6.拔出套管,缝合脐部切口,术毕。
7.术中操作顺利,出血约10ml,麻醉满意,术后安返病室。
九.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1. 气管插管全麻后,病人仰卧位两腿分开,呈人字位或改良截石位。
2. 于脐下缘放置10mm套管作为观察孔,并充气腹腔压力成15mmHg,置入腹腔镜,戳口未见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直视下左腋前线肋缘下1cm放置5mm套管操作孔,左锁骨中线平脐处放置5mm套管作为副操作孔,以上左侧套管右侧对称位置,右上放置5mm套管,右下放置12mm作为主操作孔。
3. 探查腹腔腹膜、盆腔及肝脏等其他脏器未见异常,决定行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
4. 将胃窦部及横结肠提起,沿胃网膜动脉弓外离断胃结肠韧带,左至胃大弯脾下极处(即胃网膜左动脉第2与第3分支之间),右至胃大弯幽门下2cm。
5. 在胰头表面结扎胃网膜右动静脉。
6. 在胃窦及幽门上游离小网膜,沿胃小弯游离肝胃韧带至大弯游离相对处。
7. 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