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将实验对象按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分配至两个或多个处理组去进行实验观察,仅涉及一个因素即处理因素(可以有2个或多个水平),又称单因素设计、成组设计

优点:

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简便易行,各组例数可相等,也可不等(以相等时检验效能最高)

缺点:

效率低,只能分析一个因素的效应,得出一个结论。没有考虑个体间的差异,因而要求观察对象要有较好的同质性,否则需扩大样本含量

分析方法:

t,u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等

计量资料两样本:

多样本

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

F检验

H检验

计数资料两样本率

的比较

多样本率或

构成比比较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u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级资

料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

多样本:H检验

(χ2检验仅比较构成的不同)

二.配对(伍)设计(Paired/Randomized block design)先将受试对象按配比条件配成对子

或配伍组,以消除配伍因素的影响,

再将各对或各配伍组中的个体按随机

分配的原则给予不同的处理,又称随

机区组设计

配比条件:常以主要的非处理因素作

为配比条件

配对有自身配对和不同个体配对,配伍实际上是配对的推广

涉及两个因素:处理因素和配伍因素

优点:

1. 尽量排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保证了组间的可比性,减少抽样误差,提高统计效能

2.可以减少样本含量。

缺点:

1.由于配对或配伍条件的限制,有时难以将受试对象配成对子或区组,从而损失部分受试对象的信息

2.区组内若有一个对象的数据发生缺失,对资料分析的影响较大

分析方法:

配对资料:t检验、符号秩和检验配伍资料:F检验、M检验

三、交叉设计

(Cross-over design)

将A、B两种处理先后施加于同一批受试对象,随机地使半数受试者先接受A后接受B,而另一半受试对象则正好相反,即先接受B再接受A,由于两种处理在全部实验过程中交叉进行,称为交叉设计。

方法1: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第一阶段接受A处理、第二阶段接受B处理,另一组顺序刚好相反

编号阶段1阶段2

1A B

2A B

3A B

4A B

5B A

6B A

7B A

8B A

方法2:用配对设计方法来安排受试对象编号对子号随机数阶段1阶段2

1

193A B

2B A

3

222B A

4A B

5

353A B

6B A

7

464B A

8A B

9

539A B

10B A

11

607A B

12B A

在自身配对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自身对照设计。它克服了自身配对试验前后对照中由于时间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所造成的便倚考虑了一个处理因素(2水平)、两个非处理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属于三因素设计

1.处理因素只有2个水平,非处理因素(试验阶段、受试对象)与处理因素间无交互作用

2.两种阶段间必须安排一定的间隔时间(效应去除时间)或称洗脱期(washout-time),以保证两种处理的效应不会混杂在一起

3.两次观察的时间不能过长,处理效应不能持续过久

4.适用于病情稳定、短期治疗可见疗效的疾病

5.多彩用盲法

优点:

1.具备自身配对的全部优点,如减少个体差异对处理因素的影响、节省样本量等

2. 能控制时间因素对实验效应的影响,故优于自身对照设计

3.各实验对象皆接受了试验因素和对照(如安慰剂),均等地考虑了每一个患者的利益,符合医德要求

缺点:

1. 不允许有病人失访,否则将造成该对象已有数据的完全浪费

2.不适于病程较短的急性病治疗效果的研究

3.如果第一阶段给予处理措施后该病便已治愈,则第二阶段的措施则不可能反映出来,所以交叉设计只适用于某些病程相对较长的疾病(如高血压、头痛等慢性病的研究)

四、拉丁方设计

(Latin square design)

按拉丁字母组成的方阵来安排实验的三因素等水平设计。该设计同时考虑三个因素(一般是一个处理因素、两个配伍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是在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多安排了一个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增加了均衡性,减少了误差。

行、列:代表控制因素的水平

方阵中的字母:代表处理因素的水平

要求:三个因素

无交互作用

水平数相等

方差齐

实验设计方法(1)

实验设计方法㈠ 统计学设计方法按因素分为: 单因素:完全随机,配对设计,序贯设计。 两因素: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均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 配对设计,两层次分组设计。 三因素:拉丁方设计,尧敦方设计,裂区设计。 多因素: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 嵌套设计,重复测量设计,调查设计,诊断试验。 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 random design) (一)概念 ?完全随机设计:又称简单随机分组设计,将受试的对象 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水平)进行试验,或从不同总 体中随机抽样进行观察。 ?是最简单、最易于掌握的设计方法。 ?可设置两个组,也可设置多个组,可设置2个以上的水平。 ?设计中未考虑非处理因素的影响。 (二)应用条件 1.应用条件: ①计数、计量、等级分组资料; ②适合于样本内个体变异较小的情况; ③注意各组的均衡和可比性。 ④各组样本含量可以不等,但最好是n1 = n2 2.缺点: 只能分析单因素。因工作量大,统计效率低。 (三)实验设计方法 ?单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将符合实验要求的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n个水平组中。 ?单因素g水平组内完全随机设计:研究某药物治疗某疾病,比较该药物对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作用,可采用随机抽样,分别从该疾病的老中青三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所需要的样本,比较观察。完全随机设计多组试验 二、配对设计(matched-pairs design) 配对设计:是将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受试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然后把每对中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研究组,这种设计称配对设计。可分为四种: (一)前后配对设计 (二)左右配对设计 (三)异体配对设计 (四) 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比较 (五)交叉配对设计 (一)前后配对设计 指同一批实验对象,施加一种受试因素后,观察某一实验指标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同一批标本接受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检查也这属类配对。 1.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急性病与短期实验,但不是绝对不能用于慢性病(病情稳定的慢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 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另外,宜用 粗锌(利用原电池原 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 用稀盐酸,后两者宜 用浓磷酸。 FeS + 2HCl = FeCl2+ H2S↑H3PO4+ NaBr NaH2PO4+ HBr↑(制HI用NaI) (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 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 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 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 少。 (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 (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

(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 (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 (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 (2)、实验室一般不宜采用高压、低压和低温(低于0℃)等条件。 (3)、在急用时:宜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制取NH3,不宜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又如,宜将浓HCl滴入固体KMnO4中制备Cl2;还有将H2O2滴入MnO2中制O2,或将H2O滴入固体Na2O2中制备O2等。 (4)、收集气体的方法可因气体性质和所提供的装置而异。 (5)、尾气处理时可采用多种防倒吸的装置。 3、安全性 实验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当必须使用时,应注意 有毒药品的回收处理,要牢记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1)、制备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务必认真验纯,以防爆炸! (2)、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溶液吸收时应使用防倒吸装置。 (3)、对强氧化剂(如KClO3等)及它与强还原剂的混合物,千万不能随意研磨,以防止 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人身伤害等事故。 (4)、有毒气体的制备或性质实验均应在通风橱或密闭系统中进行,尾气一般采用吸收或燃 烧的处理方法。 (5)、混合或稀释时,应将密度大的液体缓慢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以防液体飞溅。如浓硫 酸的稀释等。 (6)、用Cu制CuSO4,可先将Cu在空气中灼烧成CuO,再加稀

《实验设计方法》教案

教师教案(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 )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方法 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3034010-11 任课教师:何为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所在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试验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验设计方法的起源。 ●我国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目的、内容和应用。 ●试验设计方法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正交试验法、优选法基础、回归分析法、均匀设计法、单 纯形优化法 参考资料 ?项可风.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及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邓正龙.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 (日)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法.魏锡,王世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 Phadke, M.S. "Quality Engineering Using Robust Desig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NJ. November 1989 ? Taguchi, Genichi. "Syste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Edited by Don Clausing. New York: UNIPUB/Kras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Volume 1 & 2, 1987 ? Montgomery, D. 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 New York: Wiley.1997 ?杨德.试验设计与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一章正交试验基本方法 5学时 授课时数: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多因素试验问题、正交试验、正交表符号的意义。 ●因素、水平、自由度、试验指标、交互作用。均衡分散性、整齐可比

小样本实验研究设计方法与思路

刘勇、王涛:小样本实验研究设计方法与思路 个案实验研究及小样本实验设计越来越被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所重视,传统的大样本实验方法不能解决临床实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临床实践的各位工作者们也需要一套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真实性与可行性。本文在查阅相关大量文献资料的情况下,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在化繁为简原则的指导下,为广大真正工作在临床心理咨询第一线的同行们提供一个参考。希望广大课题组成员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使我们的技术更具有科学性,使更多的人们从中受益。 一、问题的提出 1.再实用的心理技术也需要验证性科学实验研究 2006年12月,美国迈阿密大学王爱民教授应辽宁师范大学的特殊聘请暨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的特别邀请,前来我校进行短期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帮助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正在使用的一套高效的心理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升级。 我们都知道,由于金洪源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研究生学习团队近年开发研究的心理学临床咨询治疗新技术,已经被大量的临床治疗事实证明是一套易学易用,简捷而高效的新的实用技术。无论是对于广大咨询员,还是对于广大从中受益的来访者来说,它的高效、实用的特点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为此,很多人对此不理解,认为多年多人用临床治疗事实明明白白地证明了的实用、高效技术,为什么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搞什么科学实验方法上的检证证明?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回答,那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通过逻辑性、实证性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真理性的

系统化知识体系。我们知道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作为科学家族的一个成员,就要要求它具有科学上的一般特点。科学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无限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本身有一套标准的研究范式。要求每个学科本身对其研究过程,以及研究对象,进行可观察,可控制,可重复的实验研究。也就是说对一某一现象不但描述它是什么,而且不要进行证明它肯定是什么。而为了增加其客观性,可操作性要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经过我们治疗来访者的情绪明显好转,那么什么叫明显好转?是一天笑两次叫明显,还是笑一次?技术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具体技艺,经验和具体知识。技术是围绕具体的生产对象组织知识和技巧的,便于应用,而科学是从认识论上组织知识的,便于学习,便于探索。其次,技术关心的是知识是否迅速的转化为财富,注重创新,但不关心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而扩展知识的能力较弱;而科学注重于说明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很强地的扩展知识的潜质,但由于科学不是从具体应用的角度组织知识的,则实用性不如具体技术。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方面上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才是最佳的方法途径。这也是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所在。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指导,很可能把一套高效的技术与一些非科学的东西混在一起,容易被人所质疑。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到日程上来,这样就需要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实验研究模式,以此作为指导性的规范来帮助广大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走上科学的研究之路。 2.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什么要进行小样本的实验设计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和心理学的发展,在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大样本研究范式与小样本研究范式。大样本的研究范式现在被运用的较多。它可以运用组间和组内的变异,复杂的统计方法,科学的实验设计来控制一些无关变量,来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两者的关系,从而得出某种结论。但这种研究方法不适合做临床心理咨询的工作者们。因为心理咨询很难在同一时间内找到大量的具有相同病症的被试。后来人们提出运用一些个案研究方法(case study)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然而,这种研究方法所得结果通常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精)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张运安实验设计是中学生物的一个重要内容,既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简要归纳一下中学生物中的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 1. 对照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一般都要设置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但是要注意,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也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而已。 2. 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可以:(1)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2)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3. 平行重复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 4. 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 了解题目要求 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 2.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 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的什么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做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做出预测,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4. 设计实验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并且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5.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外,还可以用数据或符号进行记录。 6. 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 (参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7049192.html,/html/5/289/293/2007/2/zl905612259522700211 067-0.htm)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析因设计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三) 六.析因设计(f a c t o r i a l d e s i g n) ◆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试验设计。 ◆可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排列组合,交叉分组进行全面实验。 ◆总的实验方案(组合)是各因素水平的乘积。 例如: 2×2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2个水平,常可写成22析因设计) A因素(A1、A2)和B因素(B1、B2)共4种实验方案或组合(A1B1、A1B2、A2B1、A2B2) 3×3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个水平,常可写成23析因设计) A因素(A1、A2、A3)和B因素(B1、B2、B3)共9种组合 (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2×3×3析因设计(三个因素,一个因素为2个水平,余均为3个水平)共18种组合 1.特点 ①研究的因素个数m≥2,各因素的水平数≥2; ②各因素在实验中同时实施且所处的地位基本平等。 ③每个因素水平相互组合的实验方案,至少进行2次及以上独立重复实验。 ④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例如,一级(两个因素间)或二级交互(三个因素间)效应。 ⑤统计学分析时,各因素及交互项所用误差项是相同的。 ◆优点: ?可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m a i n e f f e c t s)(某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效应差异) ?因素间的交互效应(i n t e r a c t i o n)(一个因素的水平改变会影响另一个因素的效应) ?寻找最优方案或最佳组合 ?可允许数据缺失(完全随机分配情况下) ◆缺点: ?当因素较多或水平数较多时,所需实验次数过多。 ?一般来说,因素数最好不要多于6个,水平数亦不要过多,一般为2或3个。

《实验设计方法》教案要点

教师教案( 2005 —2006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方法 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3034010-11 任课教师:何为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所在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试验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验设计方法的起源。

●我国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目的、内容和应用。 ●试验设计方法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正交试验法、优选法基础、回归分析法、均匀设计法、单 纯形优化法 参考资料 ?项可风.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及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邓正龙.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日)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法.魏锡,王世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Phadke, M.S. "Quality Engineering Using Robust Desig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NJ. November 1989 ?Taguchi, Genichi. "Syste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Edited by Don Clausing. New York: UNIPUB/Kras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Volume 1 & 2, 1987 ?Montgomery, D. 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 New York: Wiley.1997 ?杨德.试验设计与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一章正交试验基本方法5学时 授课时数:

常用几种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一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读者作者编者 常用几种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一’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闫丽娜e杨海涛e高霞 河北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 关键词:统计学e医学;方法;数据收集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2013)03-N-02 d o i:10.3969/.i s s n.1004-583X.2013.03.045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要实现完整而准确的统计分析首先要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详见本刊2013年28卷第2期医学科研中常用实验设计方法其次分清资料的类型根据数据资料类型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种定量资料是通过一定的度量衡方法对观察单位测得的数据有度量衡单位医学上常见的各种生理学生化学指标如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清胆固醇等都为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若为正态分布常用平均值标准差I S>表示若为非正态分布常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距>][M G R>]表示定性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如性别血型某病的治愈未愈人数等都为定性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常用例>构成比相对比表示再者应该考虑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现将完全随机设计资料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如下 1数据资料为定量资料 1.1两样本之间进行比较一般应用统计软件先对其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检验检验水准常取0.10如果两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同时方差齐选择两独立样本I检验[1]如果只满足正态分布而方差不齐则应用I H检验如果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既不是正态分布又不能满足方差齐性应选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 i l c o x o n秩和检验>[2]常见错误=不考虑I 检验和检验的适用条件一律采用I检验 1.2多样本之间比较首先也要考虑是否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方法同前如满足选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若P> 0.05认为多个总体均值之间无差别若P<0.05认为多个总体均值总的来说有差别还需进一步做两两比较常用 S N K检验G检验>L S D-I检验B o n f e r r o n i检验[3]S N K 检验G检验>适用于所有各组两两间的比较即探索性研究例如3种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事先未知任何信息需要用S N K检验去探索性分析到底哪两组有差别L S D-I检验适用于证实性研究中事先计划好的某几对均值间的比较例如两个试验组如某新药不同的两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是否有差异可采用L S D-I检验分别对两剂量组与安慰剂进行检验B o n f e r r o n i检验是多重比较中应用最多的方法该方法优点是简单适用范围广但结果较为保守例如3组间两两比较共需比较3次初始检验水准为0.05调整后的检验水准为0.05/3=0.017两两比较所得P 值要与0.017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如不满足则选用多个样本 比较的秩和检验K r u s k a l-W a l l i s~检验>当P<0.05时常采用扩展的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常见错误=不考虑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的适用范围方差分析后一律采用S N K检验 2数据资料为无序定性资料 2.1两样本之间进行比较t若为两分组结局变量为两水平即普通2X2四格表见表1结局变量为有效和无效当n j40且四个格子理论频数T>j5时选用四格表检验;当n j40但存在有格子的理论频数1<T t5时选用校正o2检验;当n t40或存在理论频数T t1时不宜采用o2检验选用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当P。a时选用四格表资料的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若仍为两分组结局变量为三水平及以上即2X C表见表2结局变量为A型B型A B型O型>要比较两者的构成比是否有差别时若不存在超过1/5以上的格子理论频数1<T t5或不存在任何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T t 1选用RXC表o2检验的方法否则选用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常见错误=四格表资料不考虑例数和理论频数等适用条件一律采用四格表o2检验;2XC表资料不计算各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导致不考虑是否有1/5以上的格子理论频数1<T t5或有任何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一律采用RXC表o2检验 表1两种药物治疗脑动脉硬化的疗效[例>]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新药组444193.2>36.8> 传统药物组241875.0>625.0> 表2患者与健康输血员血型分布例> 组别例数A型B型A B型O型合计 疾病组239476********* 健康组18752541962187 2.2多样本之间进行比较如果比较多组之间率或构成比有无差别或推断两种分类变量有无关联性适用条件同2X C表选用RXC表o2检验RXC表o2检验如果有差异还需采用率的多重比较进一步推断哪两个总体率间有差别一般选用S c h e f f e'可信区间法及B o n f e r r o n i检验水准调整法[4] 3数据资料为有序定性资料 3.1两样本之间进行比较即单向有序资料如分组变量为两药物组结局变量为显效有效无效>选用两独立样本 W i l c o x o n秩和检验常见错误=不考虑结局变量是否有序一律选用RXC表o2检验 3.2多样本之间进行比较t若分组变量如年龄各阶段>有序而结局变量无序可视为双向无序采用RXC表检验; (下转正文第244页) N<临床荟萃>2013年3月5日第28卷第3期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r c h52013V o l28N o.3万方数据

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生理教研室白瑞樱 2006-10-29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白瑞樱助教 一、题目机能学实验设计与方法 二、对象2004级本科临床各专业学生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与课时分配1.理论讲解1学时。 2.学生操作4学时。 四、授课重点实验设计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 五、授课难点1.复习乙酰胆碱、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的药理 特性; 2.设计较完整的实验方案,分辨出三种药物 六、授课形式小班实验课 七、授课方法与课 前准备认真备课; 采用启发式教学; 了解学生已学同期课程药理学内容;围绕重点、难点,深入浅出 八、教材与参考文献《药理学》第六版 《病理生理学》第六版 《生理学实验方法》李东亮主编 《医用机能实验学实验指导》刘巨源主编《机能实验学》高兴亚等主编 九、思考题1.新斯的明为什么对离体腹直肌的作用不明显? 2.腹腔注射的乙酰胆碱为什么对机体作用不明 显? 十、教研室审查意见主任签字 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2006.10.29

机能学实验设计与方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及要素。2.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完成实验设计,分辨出三种药物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 【实验原理】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立题、设计、预备和正式实验、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撰写论文等方面。 立题要注意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1)阴性对照:1)空白对照; 2)实验对照; 3)安慰剂对照。 (2)阳性对照 (3)自身对照 (4)相互对照 2.重复原则: 3.随机原则:(1)完全随机 (2)均衡随机 (三)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实验方法和指标强调客观性、特异性、重现性和灵敏性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四篇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四篇 实验设计方案篇1 发展节水型水产养殖、种植模式,进化水质节约用水,清除鱼池中有机质带来的污染,绿化池塘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把池塘效益最大化除了优化水产品的品种结构外,还可以开发利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空间。这是未来池塘养殖的发展趋势。利用池塘养殖空间,水下养鱼,水面种菜,是发展水池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方向之一。鱼的生存生长产生的废物,恰好是水生蔬菜所必须的营养。精养鱼池的肥水实际上是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在池塘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结合中,要根据重庆地区池塘养殖的模式和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季节变化,如何因事利导,趋利避害,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采取相适应的种养技术,是我们鱼菜共生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上述思路制定设计方案如下: 一、设计目标 我场位于璧山县城与狮子镇之间,养殖水源已严重污染,河水无法使用。其净化池水水质减少循环已成头等大事。 1。鱼菜共生池全年不因养鱼投饲料污染水质而换水(确因天旱池水枯竭,只能适当补给)。利用蔬菜汲取池中氨、氮、磷等多余元素净化水质达到不换水的目的。 2。鱼产量1000公斤/亩、蔬每亩500公斤。

3。对比池鱼产量1000公斤/亩。 二、设计方案 由于该实验在重庆地区属初试,在全国也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种植蔬菜的浮床用材方面,既要考虑浮力,又要与就地取材、低成本原则相结合考虑:1。浮床: ①用竹子做浮筐,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网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底中空高度在10cm左右、面部开孔植菜,底部透水供菜营养、并防鱼吃菜根。 ②用塑料管做浮筐,其他同①。 ③用板房填充泡沫作浮床开孔植菜,但下部分需网布防鱼吃菜根。 ④利用竹块定型,同样用网布上下隔两层,然后在四角用竹棍定植在池中,靠四角竹棍支撑重量,成本最低。 2。植菜的品种:适应水生的品种。 ①空心菜:生长期4—10月,时间长、产菜期长。 ②水芹菜:生长期10—来年3月,有效利用冬季延续空心菜的产量。 ③丝瓜: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体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间。 3。池鱼放养模式:结合当地养殖习惯,不回避草鱼。 4。种植面积不超过养鱼水面的20%、不低于15%。 三、实验场地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从研究设计的思想和要求来推论,可以认为准实验设计是一种降低了控制标准的类似真实验的研究方法,因此准实验研究设计的方法在许多方面与真实验有相同之处,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等五种。 (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通常应用的情况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和分配被试。这是一种典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用于针对不同被试组在一开始就不相等时,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结果的比较,实验程序安排如表7-6所示: 表7-6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准实验设计程序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在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进行前测是用于检验在实验要考证的问题上实验组和控制组原有的近似程度,而不考虑其它因素。只有当两个组在考证问题上原有水平相接近时,才能进行该种准实验研究。 ⑵对结果进行分析时,要对R3和R4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而非简单比较平均分、方差等,通过检验确定进行实验后两个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程度如何。 [例6-1] 某一课题要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步:选取实验对象。 为保证正常教学的进行,在某个年级中选择两个现成的整班参加实验。 为了保证参加研究的两个班物理学习的原始水平相似,对该年级所有的班进行前测以检测起始水平,从中选出两个水平接近的整班参加研究,保证选出的两个班在物理学习上总体水平相同或相近。然后从中随机确定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同时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按照原有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步:经过同一进度的教学活动后,同时对两个班级的物理课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进行后测。 第三步:将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分别减去各自的前测成绩,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这两个差值的差别显著性进行统计检验,最后判断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进行实验前后是否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中,实验的情况通常可用图7-4表示:

试验设计方法

对试验设计方法的一些探究 试验设计概述: 试验研究可分为试验设计、试验的实施、收集整理和分析试验数据等步骤。而实验设计是影响研究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试验质量的重要基础。试验设计是在试验开始之前,根据某项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制定试验研究进程计划和具体的试验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从而达到尽快获得最优方案的目的。如果试验安排得合理,就能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反之,试验次数既多,其结果还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试验次数过多,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时还会由于时间拖得太长,使试验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试验失败。因此,如何合理安排试验方案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已建立起许多试验设计方法。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常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的有黄金分割法、分数法、交替法、等比法、对分法和随机法等,这些方法为多因素试验水平范围的选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在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均匀实验设计、稳健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等。下面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探究。 一、单因素试验设计 在其他因素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只研究某一个因素效应的试验,就叫单因素试验。常用的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有黄金分割法、分数法、交替法、等比法、对分法和随机法等。单因素试验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对被试验因

素作深入研究,是研究某个因素具体规律时常用而有效的手段。同时还可结合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布置试验,求得迅速解决。单因素试验由于没有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单因素试验只研究一个因素的效应,制定试验方案时,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及试验条件,把要研究的因素分成若干水平,每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再加上对照(有时就是该因素的零水平)就可以了。 例如硫酸铵加量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硫酸铵的用量分 p、1p、2p、 p四个水平。 3 在设计单因素试验方案时,应注意数量水平的级差不能过细。过细,试验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差异不明显,甚至会被试验误差所掩盖,试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但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为多因素试验设计水平范围的选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在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通过几种方法来看一下。 1.分数法 由菲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 得出分数数列: 1/2 , 2/3, 3/5, 5/8, 8/13, 13/21, 21/34, 34/55, 55/89, …用分数数列来安排试验点的优选法称为分数法。 分数法适用场合:试验点只能取整数的情况;受条件限制只能做几次试验的情况。

实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讲稿 绪言 课程度的性质: 试验设计方法是一项通用技术,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 课程的任务: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近代最常用、最有效的几种优化试验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什么叫做(优化)试验设计方法? 把数学上优化理论、技术应用于试验设计中,科学的安排试验、处理试验结果的方法。 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安排试验,处理试验结果,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消费,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多、更好的生产和科研成果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法。 优化试验设计方法起源 ?上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 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上世纪40年代,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大量应用试验设计方法。 ?随后,F.Yates,R.C.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 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 ?5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 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 我国优化试验设计方法 ?60末期代,华罗庚教授在我国倡导与普及的“优选法”,如黄金分割法、分数 法和斐波那契数列法等。 ?数理统计学者在工业部门中普及“正交设计”法。 ?70年代中期,优选法在全国各行各业取得明显成效。 ?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五因素的试验,希望每个 因素的水平数要多于10,而试验总数又不超过50,显然优选法和正交设计都不能用,随后,方开泰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和王元院士提出“均匀设计”法,这一方法在导弹设计中取得了成效。 优化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