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方法(1)
微生物综合实验设计方案(1)4

微生物综合实验设计方案第八小组第八小组 (曹婉仪(曹婉仪 蔡楚萍蔡楚萍 贝锦涛贝锦涛 张韵红)张韵红)一、取样取三个经高压蒸汽灭菌的锥形瓶,取三个经高压蒸汽灭菌的锥形瓶,于华师校园内湖中取水样。
于华师校园内湖中取水样。
为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分别选取三个取样点,取样点1:湖的东面,取样点2:中间湖边,取样点3:湖的西面,分别编号1.2.31.2.3,于水面以下,于水面以下10cm 10cm,取水各,取水各100mL 100mL,,盖好瓶塞。
盖好瓶塞。
器具:三角瓶器具:三角瓶*3*3个二、测水体pH 值为了大致地确定水体微生物的生长适宜pH pH(个人感觉这说法有点奇怪,好(个人感觉这说法有点奇怪,好像暗示测出来的pH 就是适宜生长的pH 似的,至少改为:为了了解华师湖水的pH 吧,或者改为其他更好的说法),取好水样后,分别用pH 计测量三个水样的值,每个水样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值,每个水样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将三个水样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水样,用pH 计测量pH 三次,取平均值。
三次,取平均值。
器具:器具:pH pH 计 三、分离提纯2种微生物1、材料:混合水样混合水样2、方法操作名称操作名称 具体步骤具体步骤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 器具(经器具(经高压高压蒸汽灭菌)蒸汽灭菌) 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00mL 1、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00mL 400mL,分装于两个三角瓶,分装于两个三角瓶,分装于两个三角瓶2、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材料:250ml 三角瓶三角瓶*5*5*5,,培养皿*16*16,试管,试管,试管*11*11*11,,1ml 移液管*5,*5,10mll 10mll 量筒*1) 3、倒16个平板个平板 4 4支试管斜面支试管斜面(按(按原来写的也要13个平板,怎么会是10个,而且还没有设置对照的平板;如果要作×10000,还要更多平板。
我觉得做15~20个平板比较好。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和保藏实验方案设计 (1)

• 4.2.6.2 液体石腊保藏法: 此法可用不分解石腊的菌种保藏。保存时间 是半年至一年。放线菌;霉菌和产芽孢菌可保藏 二年。液体石腊可防止培养基水分的蒸发,而引 起的菌种死亡。同时可阻止氧气进入,防止好氧 菌的生长。从而延长菌种保藏的时间。但需注意 的是试管必须直立放置,并且不便携带。操作过 程如下: a 液体石腊的灭菌:将液体石腊装入锥形瓶 中,量不超出锥形瓶体积的1/3,塞上棉塞,包 扎好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二次(120℃30分 钟)。再在110~120℃干燥箱中蒸发掉蒸汽灭菌 时带入的水分。此时石腊透明清亮状。经检验确 定无菌后备用。
4.2.4.2 平板划线法: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菌落,在无菌伊 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 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 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 微生物能一一分散。在37℃经培养24小时后, 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有时这种单菌 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 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选取符
合上述特征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油
镜)观察是否为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 4.2.5.2 培养
• a 将菌落转入装有玻璃珠的灭菌锥形瓶中 调节酸碱度为7,充分摇匀备用。 b 液体发酵:取处理好的样品液1mL加入灭 菌的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中。摇匀后置培养
4 实验方法和步骤
• 4.1 实验安排
• 4.1.1 实验准备
• 4.1.2 采样、恒温培养富集及初筛;
• 4.1.3 观察产气情况及稀释、倒培养基、划线、涂
布、倒置培养;
• 4.1.4 鉴定、接种; • 4.1.5 菌种保藏。
实验设计示例(一)植物根向地性实验方向案示例1.实验题目:植物根

(一)植物根向地性实验方向案示例1.实验题目:植物根的向重力性实验2.目的要求:了解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重力性的特点3.材料用具:玉米种子、培养皿、棉花、滤纸、粘胶带、橡皮泥、剪刀等。
4.实验假设:根的生长与地心引力有关。
5.实验预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四粒玉米种子的胚根都向下生长6.方法步骤:略7.实验记录:列表记录这四粒玉米种子胚根的生长情况8.实验结果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特性(二)关于植物向光性得实验要弄清几个问题:1.造成植物向光性的内因――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的分布多少有关2.造成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影响。
3.实验中的每一个不同的处理,都是在证明一个事实或问题,因此,要真正理解各个不同处理的意义。
4.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得部位也是对单侧光的敏感部位(三)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中“方法步骤”的设计思路。
1.生长素的浓度不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也不同。
对照正常的植株切去茎尖端的植株在切去茎尖端的断口处涂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2.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的作用对照插条基部不涂生长素插条基部涂上生长素3.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作用对照不作任何处理的果实除去发育果实中的种子除去发育果实中的种子,并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4.生长素对落花落果的作用对照对一朵花在未开花时去雄对一朵花在未开花时去雄,并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一朵花不做任何处理注意: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要思考题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
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题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从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1.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PCR-RFLP实验设计经典方案(1)

【思考题】 1、如何有效提高凝胶纯化PCR产物的效率?
实验六 PCR产物的胶回收分离纯化
满朝来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纯化DNA片段中的污染物方法和原理。
2、掌握P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物纯化的实验技术,为后续的连接 反应和转化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首先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电泳DNA片段, 分离目的条带DNA,然后紫外光下切割含目 的DNA条带的胶块,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 纯化DNA片段。试剂盒的胶回收柱采用特殊 硅基质材料在一定的高盐缓冲系统下高效、 专一地吸附DNA、RNA的原理,配备设计独 特的离心吸附柱式结构,使用常规台式高速 离心机,在几分钟之内即可以高效回收核酸 片段。
【仪器与试剂】 一、实验仪器 1、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 2、紫外观察分析仪 3、离心机 4、单面刀片 5、恒温水浴锅
二、试剂
1、 DNA回收试剂盒 2、50×TAE 3、ddH2O
三、实验步骤
1)在紫外灯下切分含DNA的琼脂糖块,尽可能除去多余的琼脂糖.放入1.5ml 离心管中。 2) 按每100mg琼脂糖加入300—600μl 溶胶液的比例加入溶胶液(本实验加 500ul),置55℃水浴10分钟,使琼脂糖块完全溶化,期间每2分钟颠例混匀一 次促溶。 3)将溶化后的琼脂糖液移入吸附柱,12000rpm 室温离心1分钟,倒掉收集管 中的液体.再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4)在吸附杜中加入500uI漂洗液,室温静置1分钟后, 12000rpm 室温离心30 秒,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5)再在吸附柱中加入500uI漂洗液, 12000rpm 室温离心15秒,倒掉收集管中 的液体,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6) 12000rpm 室温空离心1分钟。 7)将吸附柱放入一个干净的1.5ml的离心管中,在吸附膜中央加入30ul洗脱缓 冲液,室温静置2分钟后, 12000rpm 室温离心1分钟(为提高回收效率可再洗 脱一次),将1.5ml离心管(DNA)贮存于-20℃。 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回收产物。
实验设计方法

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实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以及在实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
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确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结果分析的一种系统方法。
它包括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分析,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实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它明确了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实验变量是实验中需要研究的因素,它可以是自变量或因变量。
实验设计是确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过程。
实验结果分析是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实验设计方法的原则。
实验设计方法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的随机性、实验的对照性和实验的统计性。
实验的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人员重复。
实验的随机性是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是随机的,不能被预测。
实验的对照性是指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以便对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的统计性是指实验结果需要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结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方法的步骤。
实验设计方法包括一系列的步骤,包括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
确定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它明确了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选择实验变量是确定实验中需要研究的因素,它可以是自变量或因变量。
设计实验方案是确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过程。
实施实验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过程。
分析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实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教育学研究是一门涉及教育领域的学科,旨在深入理解教育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是教育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前实验设计法前实验设计法是一种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通常用于初步检验假设或获取初步数据,适用于小规模研究。
该方法不包括控制组和随机分组,设计上较为简单。
前实验设计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研究者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前后测试,比较两次测试之间的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想要初步了解某个因素对学习成绩、学习动力等的影响。
2. 反事实检验设计:研究者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提出一个假设,并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实验。
该设计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无法控制某些条件,但通过实验可以模拟和比较不同情况。
二、真实实验设计法真实实验设计法是一种控制了实验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具有说服力。
常用的真实实验设计方法有:1. 随机控制试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2. 重复测量设计:研究者在研究对象上多次测量同一指标,并进行干预操作。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分析干预的长期效果。
三、因果比较设计法因果比较设计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因果关系。
常用的因果比较设计方法有:1. 社会实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社会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判断干预措施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2. 自然实验设计:研究者利用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条件,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两组的结果,可以初步推断某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实验设计 (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实验设计基本知识1.实验设计(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设计性实验是机能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同学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 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提出问题,进行选题并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实施实 验、观察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等环节最终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
开设设 计性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2)设计性实验有哪些基本程序?进行设计性实验要经过选题、设计、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整理分析实验资料和撰写论文几个阶段。
选题是实验设计的前提,决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是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过程。
一个好的选题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认真查阅大量文献资 料,了解有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已取得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 仪器设备,经过科学思考,找出所要探索研究的内容, 形成假说,进而确立明确的研究题目; 设计即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实验设计应遵循随机、重复、对照的三大原则,以有效 的控制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高效率;实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前者是对选题 进行初步实验,以熟悉实验技术,确定正式实验的各项条件,然后进行正式实验;实验中应 准确操作,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各项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 据,分析实验结果,最终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并写出论文。
(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围绕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实验效应三方面考虑。
处理因素(study factor)即所研究问题的作用因素。
处理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如电刺激、温度、手术等, 也可以是化学因素,如药物、毒物、缺氧等。
设计处理因素时,应考虑处理因素的性质、作 用强度或剂量、作用时间等。
一般的实验常用单因素设计,即除了某特定的实验因素可变动 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1实验设计 (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实验设计基本知识1.实验设计(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设计性实验是机能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同学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 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提出问题,进行选题并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实施实 验、观察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等环节最终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
开设设 计性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2)设计性实验有哪些基本程序?进行设计性实验要经过选题、设计、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整理分析实验资料和撰写论文几个阶段。
选题是实验设计的前提,决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是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过程。
一个好的选题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认真查阅大量文献资 料,了解有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已取得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 仪器设备,经过科学思考,找出所要探索研究的内容, 形成假说,进而确立明确的研究题目; 设计即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实验设计应遵循随机、重复、对照的三大原则,以有效 的控制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高效率;实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前者是对选题 进行初步实验,以熟悉实验技术,确定正式实验的各项条件,然后进行正式实验;实验中应 准确操作,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各项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 据,分析实验结果,最终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并写出论文。
(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围绕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实验效应三方面考虑。
处理因素(study factor)即所研究问题的作用因素。
处理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如电刺激、温度、手术等, 也可以是化学因素,如药物、毒物、缺氧等。
设计处理因素时,应考虑处理因素的性质、作 用强度或剂量、作用时间等。
一般的实验常用单因素设计,即除了某特定的实验因素可变动 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方法㈠统计学设计方法按因素分为:单因素:完全随机,配对设计,序贯设计。
两因素: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均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配对设计,两层次分组设计。
三因素:拉丁方设计,尧敦方设计,裂区设计。
多因素: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
嵌套设计,重复测量设计,调查设计,诊断试验。
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 random design)(一)概念☐完全随机设计:又称简单随机分组设计,将受试的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水平)进行试验,或从不同总体中随机抽样进行观察。
☐是最简单、最易于掌握的设计方法。
☐可设置两个组,也可设置多个组,可设置2个以上的水平。
☐设计中未考虑非处理因素的影响。
(二)应用条件1.应用条件:①计数、计量、等级分组资料;②适合于样本内个体变异较小的情况;③注意各组的均衡和可比性。
④各组样本含量可以不等,但最好是n1 = n22.缺点:只能分析单因素。
因工作量大,统计效率低。
(三)实验设计方法☐单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将符合实验要求的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n个水平组中。
☐单因素g水平组内完全随机设计:研究某药物治疗某疾病,比较该药物对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作用,可采用随机抽样,分别从该疾病的老中青三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所需要的样本,比较观察。
完全随机设计多组试验二、配对设计(matched-pairs design)配对设计:是将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受试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然后把每对中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研究组,这种设计称配对设计。
可分为四种:(一)前后配对设计(二)左右配对设计(三)异体配对设计(四) 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比较(五)交叉配对设计(一)前后配对设计指同一批实验对象,施加一种受试因素后,观察某一实验指标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同一批标本接受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检查也这属类配对。
1.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急性病与短期实验,但不是绝对不能用于慢性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
2.优缺点:优点:需样本例数少(单组),效率高.抽样误差小(同一批对象,个体差异=0)缺点:很难将实验前后将非处理因素待条件控制的完全一致,结果可能产生偏倚。
(因此不宜作慢性病)(二)自身前后配对设计(self-controlled stuey)3.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4.注意事项:控制条件的一致性;个体差异较大时,用相对数表示(前-后/前)(三)左右配对(left-right paired design )同一个体左右两个器官,一侧施加实验因素,一侧为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如:左右眼,左右肾,左右肢体、左右皮肤。
1.应用范围左右配对设计只适于局部作用因素析研究,如:扩瞳药,局部作用的药。
可引起全身反应或进入血液循环等,不适合此种设计。
2.优点:可比性强,这是其他设计方法与此无法比拟的。
左右配对3.数据处理左右配对设计的变异来源包括处理与对照,左与右,个体间,误差四个方面,实际上是三因素实验,因此其处理方法系用三因素方差分析。
4.注意事项①必须保证被试因素的观察效应是局部的。
②若实验目的是利用病理模型观察不同被试因素疗效,应尽量做到条件齐同,保证两侧模型病变程度的一致性。
③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左右分配应遵循随机化原则。
(四)异体配对(individual match pair design)1.含义:将受试对象按照一定的条件,将条件相同的个体配成对子,然后在对子内部按照随机的方法,将一个分配到实验组,另一个分配至对照组,这种设计叫异体配对。
2.应用范围:适用急性实验,也适用于慢性实验。
如: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
3.设计时注意事项:①通过严格异体配对,配对时尽可能做到对子本身的齐同,特别是所有的主要影响因素,理想的异体配对是同卵双胎。
齐同性检验P>0.2。
②异体配对要求实验观察在同一时期完成。
异体配对(individual match pair design)③为了减少偏倚,可以从1∶1的比例扩大至2∶1或3∶1。
前瞻性研究一般用1∶1。
④统计学分析不宜用处理资料直接做t检验,应该用差值t检验。
⑤在有处理前资料的条件下,尽管处理前两组比较P>0.05或P>0.2,不宜做成组t检验,而应以两组对子前后差值做配对t检验.4.样本含量估计:n¡ª受试对象对子数5.统计学分析:分三步进行1)于实验前进行,对处理前两组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配对是否成功?H0:μd=0 α=0.2 若p>0.2则表示配对成功。
2)分别对两处理组处理前后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考核各组处理前后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两组处理前后差值的均数进行配对t检验,回答处理与对照组前后差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意义。
最关键的是第三步(五)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比较1.配对要求严格:标准误的大小完全随机设计标准误计算:配对设计标准误计算:两公式比较配对设计公式中多了2rs1s2(协方差)r呈正值,配对实验设计标准误(S d)小于完全随机设计标准误此时配对设计就会优于完全随机设计。
r值为负值,配对设计实验标准误等于完全随机设计标准误。
两组r值接近0时,配对设计实验标准误接近或等于完全随设计标准误。
此时宜用完全随机设计。
例:有7个配对对子数据如下:对子号 1 2 3 4 5 6 7A组 4.8 5.2 5.9 4.8 4.5 5.4 6.2B组 3.3 5.0 4.1 4.6 4.4 5.2 5.1差数 1.5 0.2 1.8 0.2 0.1 0.2 1.1这组数据的r = 0.382, r为正值,如按配对t检验得: t=2.676, p<0.05如按完全随机设计成组t检验得: t=2.123, p>0.05如配对不严格,配对设计还不如完全随机设计,例:6对实验数据事先设计为配对:对子号 1 2 3 4 5 6A组11 10 9 11 12 10B组9 11 10 8 8 8差数 2 -1 -1 3 4 2相关系数r = -0.603,r值为负值,按配对t检验: t = 1.750, p<0.10完全随机设计: t = 2.240, p<0.052.标准误的大小与自由度有关,自由度越大t0.05和t0.01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判断的标准越小,有利于显示意义。
自由度为10,t0.05 = 2.228, t0.01 = 3.169自由度为20时,t0.05 = 2.086, t0.01 = 2.845只有自由度增大时,显著性检验才易于显示统计学意义。
结论:当配对设计可能导致标准误减小的效果大于自由度减小的效果时才能选用配对设计;否则选完全随机设计。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凡是在既可选择配对设计又可选择完全随机设计时,要根据预实验结果来定。
①若r为正值,选择配对设计,若r为负值或接近于0时宜采用完全随机设。
②凡事先已按配对设计,且配对t检验齐同性好,按配对处理。
③如果事先只是表观配对,先按配对处理,如配对t检验p>0.05,且r为负值,表明配对的齐性差,此时可按完全随机设计进行统计学处理。
完全随机设计的自由度大于配对设计。
(六)交叉配对设计(Cross-over design)1.模式2.应用范围3.有点、缺点4.统计学处理与注意事项5. 举例设计模式:三、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 )㈠含义与设计模式㈡应用范围㈢特点与要求㈣设计与方法㈤统计学分析学习要点:☐掌握配伍组设计适应条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统计学分析方法。
☐配伍组设计区组原则是什么?☐当研究资料不能适应配伍设计时(m≠k)应该选用何种设计方法?☐根据什么条件选择区组因素?(一)含义与设计方法: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分层随机、田间设计,是一种二因素的设计。
是配对设计的扩展。
先将条件相同的受试者分成若干配伍组(区组),然后在每个区组内部再按随机原则,将受试对象配到各处理组的设计接受不同的处理,将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二)应用条件:1.凡是目的要求回答两种因素(被试因素.配伍组因素)各自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不管是两个或多个处理组,均可采用伍组设计。
2.实验时适合用于小动物实验。
临床上用于专科医疗单位较好。
3. 要求m=k 或m是k的整倍数。
m-区组数,k-处理数(三)优缺点与注意事项:优缺点:优:均衡性好,能分析两个因素。
缺:不能缺项、计算烦琐、不能分析交互作用。
注意:1.根据研究目的安排因素。
2.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因素。
3.正确划分区间。
(四)特点与要求:1. 它不仅可回答处理间(第一因素)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且还告诉区组(第二因素)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要求每个区组内部条件相同或基本相同,即各区组内的观察对象强调¡°组内一致¡±,观察对象数相等,均衡性好、效率高。
3.在配伍组设计时,第一因素应该安排研究的主要因素(处理、列),第二因素相对次要(区组、行),可以是待考察的因素,也可以是仅仅为了排除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设计区组时原则是:对实验结果有明显影响的非处理因素为划分区组的条件。
区组间差异越大越好,区组内差异越小越好。
(五)设计方法(举例):例一:比较不同灭螺药在有螺河岸进行药效比较实验,由于河岸钉螺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近水地带钉螺密度最高,水坡度地带密度底,中间密度中等。
如果我们要设计区组,如何设计?设计方法(举例)图示.设计方法(举例)例二:欲研究三种药方(保和丸(甲).六君子汤(乙).吴茱萸汤(丙))治疗胃溃疡病人疗效,主要是要观察三种药方对不同辩证施治的病型(脾胃虚寒、中气下陷、肝胃不和)的疗效。
☐1.样本含量估计:MSe¡ª误差均方D¡ª组间差值Q¡ªq检验α=0.05 的q值μ¡ªβ=0.05的μ值设计方法(举例)☐2.因素安排根据实验目的和专业知识设计处理因素和区组因素,第一因素中药汤头安排在列,第二因素辩症类型安排在行。
☐3.样本分配样本编号随机分组将不同区组的样本分别分配到各处理组。
病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随机数目53 44 -09 42 - 72 00 -除数 3 2 - 3 2 - 3 2 -余数 2 2 - 3 2 - 3 2 -组别乙丙甲丙乙甲丙乙甲病人编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随机数目43 86 - 79 79 - 68 47 -除数 3 2 - 3 2 - 3 2 -余数 2 2 - 1 1 - 2 2 -组别乙丙甲甲乙丙乙丙甲病人编号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随机数目22 00 - 20 35 - 55 31 -除数 3 2 - 3 2 - 3 2 -余数 1 2 - 2 1 - 1 1 -组别甲丙乙乙甲丙甲乙丙分组结果整理如下:病例号甲组(六君子汤) 乙组(吴茱萸汤) 丙组(保和丸)脾胃虚寒型 3 6 9 1 5 8 2 4 7中气下陷型12 13 18 10 14 16 11 15 17肝胃不和型19 23 25 21 22 26 20 24 27(六)统计分析1.检查资料的完整性:缺项值x估算、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