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痹(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是指喉咽部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常由气血不足、肺胃热盛、肝火上炎等引起,治疗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包括当归、白芷、百合、蜜丸、板蓝根等。
中药可通过补充气血、清热解毒、滋润喉咽等作用,起到改善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2. 食疗调理: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刺激、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绿豆汤、银耳汤、蜂蜜水等,能起到润喉、解热等作用。
3. 中医针灸疗法:跗俞、巨骨、肺腧等穴位针灸能调节气血运行,增加喉咽黏膜的免疫力,有助于慢性咽炎的康复。
4. 气功养生:通过气功调节呼吸、保持身心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缓解慢性咽炎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慢性咽炎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疗程长短会因不同患者而异。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配合相应的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
同时,中医治疗慢性咽炎需结合西医的诊断和治疗,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喑(慢性喉炎?)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喑(慢性喉炎)慢喉喑(慢性喉炎)慢喉喑是因脏腑虚弱,声门失养,或气血瘀滞,痰浊凝于声门所致,以长期声音嘶哑为特征的慢性喉病。
中医称之“喉喑”、“久瘖”。
《景岳全书》将之归为“金破不鸣”。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喉炎,亦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
诊断依据1、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症状。
伴有咳嗽、咳痰等症。
2、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3、从事教师、演员、营业员等用嗓较多职业者易患本病。
多因急喉喑反复发作而转化为慢性,亦有长期发声过度,缓慢起病者。
4、喉部检查:黏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密,或有室带肥厚、超越。
若为声带小结,其两侧声带边缘在前中1/3处有对称性隆起;若是声带息肉,其一侧或两侧声带上有赘生物,质软,表面光滑。
鉴别要点1、喉癌是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凡年龄超过40岁,有声嘶或喉部不适、异物感者,须用喉镜仔细检查,特别应注意会厌喉面、前联合、喉室及声门下区,观察声带运动是否受限或固定。
还要仔细触摸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喉体是否增大,颈前软组织和甲状腺有无肿块。
对可疑病变,应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进行活检。
喉部X线检查如侧位片、断层摄片、喉部CT及MRI检查等有助于了解癌肿的浸润范围。
2、喉结核主要症状为喉部疼痛和声嘶。
发声低弱,甚至失声。
喉痛剧烈,常妨碍进食。
喉镜检查见喉黏膜苍白水肿,有浅溃疡,上覆黏脓性分泌物,偶见结核瘤呈肿块状。
病变多发生于喉的后部。
胸部X线检查,多患有进行性肺结核。
必要时可作喉部活检。
辨证论治1、分证论治(1)肺肾阴虚【证候】声嘶日久,咽喉干燥,热微痛,口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声带微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润肺开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百合18g,麦冬15g,玄参30g,浙贝母15g,当归12g,赤芍15g,桔梗12g,蝉衣12g,甘草10g.(2)肺脾气虚【证候】语声低沉,气短懒言,咳嗽咳痰,色白略稀,体倦乏力,纳少便溏。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一、概述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
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而局限性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
慢性咽炎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不易治愈的印象。
多发生于成年人。
农村发病率较低。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喉痹”范畴,包括“虚火喉痹”、“阳虚喉痹”、“帘珠喉痹”等。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微痛。
(2)主要体征: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3)病程:病程较长。
(4)病史: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慢性咽炎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干燥性咽炎。
(1)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咽部有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病人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萎缩性咽炎病人有时可咳出带臭味的痂皮。
(2)体征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少数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附着在咽黏膜表面。
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显著增生,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
咽侧索亦充血肥厚。
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常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黄褐色痂皮。
(二)证候诊断1、肺肾阴虚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午后较重或咽部梗梗不利,干咳痰少而稠;咽部黏膜暗红,或干燥少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喉痹(慢性咽炎)

喉痹(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虚火喉痹”“阴虚喉痛”等病范围。
【病因病机】多由身体素亏,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或过食辛辣,素嗜饮酒,内热蕴结,上蒸咽喉,或外感邪毒,毒热蕴结,气机瘀滞,疏泄不畅,脉络受阻,咽部失养而成。
《顾氏医镜》说:“咽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物,极能伤阴。
”症见咽干、咽痛、咽痒,咽中有异物感,时有咳嗽。
【辨证用药】治以养阴清热、生津利咽法。
方用自拟清热利咽汤。
处方:金银花、菊花、麦冬、射于、沙参、山豆根、桔梗、胖大海。
方中金银花、菊花清热解毒,疏风;沙参、麦冬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射于、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桔梗开宣肺气;胖大海清宣肺气,开音疏郁。
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宣肺利气,养阴生津,利咽止痛。
【典型医案】张某,女,60岁。
主诉:咽痛咽痒1年。
1年前出现咽痛咽痒,时好时犯,反复发作,经用金嗓子喉片、六神丸等中药治疗,无明显疗效。
伴有背痛、盗汗。
检查:钡剂透视,胃、十二指肠未见器质性改变。
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诊断:慢性咽炎。
由于饮食劳倦,致使肺肾阴虚,虚火上蒸,咽喉失于润养而成。
治法:滋养肺肾,清热利咽。
方用自拟清热利咽汤加减。
处方:麦冬15克,生地黄l5克,沙参l5克,金银花15克,菊花15克,射干l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地骨皮15克,青蒿30克,当归20克,知母l5克。
水煎服。
二诊:盗汗止,咽痛,面部发热。
上方加牛膝l5克。
继服。
三诊:背热,咽痒。
用上方再服。
【附方】清热利咽汤(自拟经验方) 组成:金银花、菊花、麦冬、射干、沙参、山豆根、桔梗。
功能:清热解毒,滋阴利咽。
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咽喉肿痛,咽中发痒,声音嘶哑。
李医生治喉痹(慢性咽炎)一得

李医生治喉痹(慢性咽炎)一得最近门诊和线上遇到的咽喉病患都较多,前来咨询的人很多只说一个“李医生,我这个咽炎怎么老是治不好?”,仔细询问得知到症状大多不离咽干、咽痒、咽痛、反复干咳(喉源性咳嗽),很多人一出现咽喉不舒服马上就用清热解毒、滋阴润喉的药物,比如西瓜霜、金嗓子喉宝、慢严舒柠等,但结果几乎是屡治无效,甚至有的越加严重,痛苦不堪。
为什么治疗无效呢?因为引发咽喉问题的原因太多太复杂了,寒热虚实都可能导致咽喉问题的出现。
因此,就咽喉问题,李医生在此稍加总结如下:中医把咽喉的问题叫做“喉痹”。
咽喉作为“肺之门户”,是通往人体内部较为狭窄的一条通道。
相当于一处重要的关卡,狭窄险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就是说外邪侵犯人体时第一个要突破的关口,也是人体正气严守的关口。
正气与邪气交战于咽喉,僵持不下,表现出来的就是咽喉的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首先,最简单的一种类型就是由于外感引起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要么风寒,要么风热,西医一般诊断为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
这种情况按感冒治疗即可,不需要针对咽喉治疗,而是直接针对病因,尽快把外感治好,咽喉问题也就好了。
这种情况门诊上遇到的儿科较多,在此不作详述,接下来我想重点谈一下成人咽喉问题反复不愈的情况,尤其是经过清热解毒、化湿利咽、滋阴润肺、甚至活血化瘀治疗后没有效果的。
年前门诊一位42岁的女性患者,咽喉问题反复出现长达2年余,该患者自述她长期失眠,稍微吃点辛辣就会出现咽喉不适,先是咽干咽痒,一到夜里症状会加重,喉咙一痒就想咳,严重影响睡眠,过两天就会出现咽痛,而且平时喉咙不痛的时候也经常感觉咽喉老是有异物感。
初诊时,该患者舌苔偏腻,脉象偏滑数,参吴鞠通《温病条辨》“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宣痹汤主之。
遂考虑太阴湿温,予上焦宣痹汤加味,组成为:枇杷叶、郁金、淡豆豉、射干、通草、浙贝、生甘草、木蝴蝶、杏仁、法半夏(隐藏剂量,切勿照搬)。
患者服用4剂后舌苔明显退薄,舌质偏红,但失眠、咽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中医喉痹(西医急、慢性咽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中医喉痹(急、慢性咽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喉痹病名最早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
《素问·厥论》曰:“手明阳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喉痹指因外邪犯咽,或邪滞于咽日久,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咽部气血不畅所致。
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咽部疾病。
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急、慢性咽炎。
[诊断依据]1.可分为急、慢性二型。
2.急性型(急喉痹)具有以卜特征:(1)多发于秋、冬、春三季。
(2)常以受凉为诱因。
(3)起病较急,始有咽部灼热发于、粗糙不适感,继而咽痛逐渐加重,空咽时更甚,可放射至双侧颈及耳部,吞咽唾液时咽痛重于吞咽饮食。
(4)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全身不适,可伴有咳嗽、声嘶等症。
(5)检查见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色深,尤以咽侧壁明显,咽腭弓粘膜肿胀突出,咽部分泌物增多,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可同时存在扁桃体充血、软腭红肿。
可有颌下核肿大、压痛。
3.慢性型(慢喉痹)具有以下特征:(1)常有急性喉痺反复发作史,或存在全身性慢性疾病。
(2)常与粉尘、刺激性气体接触,喜食辛辣,或言谈过多。
(3)多同时患有慢性鼻病及/或口腔疾病、腭扁桃体慢性炎症。
(4)症状不具特异性。
常觉咽部干痒不适,有异物感,吞咽不利,晨起微痛,咽部痰多,喜作咯痰动作,刷牙时易恶心作呕。
(5)检查见咽后壁粘膜充血、色暗红,咽后壁小瘰增生,或附有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或见咽壁粘膜干燥、萎缩,上附痂皮。
[鉴别诊断]1.乳蛾:青少年多见,以喉核红肿疼痛为主。
2.喉痈:急起,高热,咽喉部剧痛、红肿,吞咽障碍,可化脓,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急喉风:病情急重,以突起咽喉紧锁,呼吸困难,痰涎壅盛为主要特征,而不仅是咽痛、咽痒不适等表现。
[辨证论治]1.风寒袭咽证:咽干微痛,吞咽不利,咽壁粘膜稍显暗红肿胀,恶寒微热,周身不适,头痛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疏风散寒利咽。
2.风热侵咽证:咽部灼热发干而痛,有异物感,吞咽不利,咽中痰多,咽壁轻度红肿,软腭肿胀,喉底小瘰红肿突起,发热恶风,头痛鼻塞,或有咳嗽,咯痰,舌尖红,苔黄白,脉浮数。
喉痹(慢性咽炎)

喉痹(慢性咽炎)喉痹,也被称为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喉部疼痛、干燥感以及喉咙不适等。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喉痹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喉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喉咙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
另外,长期吸烟、大声喊叫、被喉咙刺激和气候干燥等因素也会导致喉痹的发生。
当喉部受到这些刺激后,黏膜会发生炎症,导致喉咙疼痛和不适感。
喉痹的主要症状包括喉部疼痛、干燥感、干咳以及喉咙不适。
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发痒、吞咽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喉咙受到刺激后的几天内出现,并且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针对喉痹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检查和病史询问。
医生通常会先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了解可能的原因和诱因。
然后,医生可能会进行喉部检查,通过喉镜观察黏膜的状况。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会建议做喉咙刮片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对于喉痹的治疗,首先需要做的是缓解症状和减少喉咙的刺激。
患者可以尝试用盐水漱口或温开水含漱喉咙,以舒缓喉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可以适量服用止咳药和消炎药,以减轻咳嗽和缓解炎症。
针对喉痹的特殊治疗方法还包括喉部保湿和抗炎治疗。
喉部保湿可以通过口服或喉吸方式进行,可以缓解喉咙的干燥感。
而抗炎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可以帮助减轻喉咙的炎症反应。
此外,对于慢性咽炎,还应当注意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预防复发。
戒烟和减少喉咙的刺激是预防喉痹的重要方法。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增强免疫力,也可以减少患喉痹的风险。
总结起来,喉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咽炎,主要症状包括喉部疼痛、干燥感以及不适感等。
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检查和病史询问。
对于喉痹的治疗,缓解症状和减少喉部刺激是关键,包括口腔保湿和抗炎治疗。
此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和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喉痹这一常见疾病。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各种有效方法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各种有效方法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咽喉部慢性炎症,症状主要包括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堵塞感等。
中医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中药的温润、解毒、清热、利咽等功效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黄芩、板蓝根、苦参、生地黄等。
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咽喉部的炎症。
另外,中药也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治疗慢性咽炎。
2.中医经络疗法:中医经络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或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慢性咽炎时,可以通过刺激喉髓穴、悬颈穴、听宫穴等咽喉相关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炎症和疼痛。
3.中医调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治疗慢性咽炎。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等,以免加重咽喉炎症。
同时要注意饮食中补充足够的营养,食物应易于消化,可以选择温热的食物,如粥、糊类食物,对咽喉疼痛有缓解作用。
此外,多喝温开水,保持水分的充足也有助于咽喉炎症的缓解。
4.中医药浴疗法:中医药浴疗法是一种将中草药加入温水中进行浸泡的疗法。
对于慢性咽炎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解毒、清热、抗炎等功效的中草药,如金银花、连翘、菊花等,在温水中浸泡喉咙区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清理病灶、消肿止痛的作用。
5.中医气功疗法:中医气功疗法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精神状态来达到平衡身体功能的方法。
对于慢性咽炎患者,可以通过颈椎运动、呼吸调节等气功动作,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咽喉部炎症。
中医气功疗法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发作次数和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中药治疗、中医经络疗法、中医调理饮食、中医药浴疗法和中医气功疗法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积极配合中医医师的针对性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食疗调理:中医认为,合理调节饮食也可以起到治疗慢喉痹的作用。比如患者可以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轻症状。
三、注意事项
在治疗慢喉痹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用嗓:长时间的大声喊叫、过度用嗓容易导致喉部疲劳和炎症加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行为。
2.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于喉部黏膜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加重慢喉痹的症状,因此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
3.较少冷饮:冷饮会刺激咽部黏膜,容易导致炎症加重,患者应减少或避免饮用冷饮。
中医诊断慢喉痹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如患病时间长短、咽痛程度、吞咽困难等。其次要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情况、喉部黏膜充血情况、声音变化等,以及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伴随症状,再结合脉诊等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慢喉痹。
二、中医治疗慢喉痹
1.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慢喉痹的常用药物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消炎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常用的中药包括百合、麦冬、蜂蜜、金银花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咽部疼痛和不适感。
4.保持喉部湿润:可以多喝温开水,保持咽部的湿润,减轻干燥的感觉。
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中医将人体视为整体,强调气血运行的平衡,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愈疾病。而传统的西医治疗常常只是采取对症治疗,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患有慢喉痹的患者来说,中医疗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总之,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中药熏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和食疗调理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中医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注意保护喉部,避免过度用嗓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加速康复。通过中医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有望摆脱慢喉痹的困扰,恢复健康。
2.中药熏洗:使用中药熏洗咽部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草药。将中药煮沸后,用蒸气熏洗咽部,可以改善喉部黏膜炎症的症状。
3.推拿按摩:中医治疗慢喉颈部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咽部疼痛和不适感。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痹(慢性咽炎)
慢喉痹,又称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咽痛、咽干、异物感、声音嘶哑等。中医学认为,慢喉痹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咽部气血运行失常所引起的。中医疗法在治疗慢喉痹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的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诊断慢喉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