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钡系铁电陶瓷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掺杂钛酸钡粉体及陶瓷的制备和介电性能研究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and TEM methods+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eramics were determined.
In general,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1.Preparation and dielectric propegies ofbarium titanate The nanocrystalline barium titanate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multicomposition barium titanate powders.So in this paper Nb205,C0203,NiO,
barium Nd203 and Nb20s-C0203*-Nd203 doped
titanate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ceramic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The powders and
calcined at 800。C for 2h.The influence of calcined temperature,Ti/Ba ratio,fired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The
钛酸钡铁电陶瓷烧结工艺的研究要点

钛酸钡铁电陶瓷烧结工艺的研究摘要纳米钛酸钡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具有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多层陶瓷电容器、记忆材料等。
本文从分析钛酸钡的晶体结构入手,以提高温度稳定性、提高介电常数降低烧结温度为目标,对温度稳定型中温烧结瓷料进行研究。
并运用XRD、S EM 等现代微观分析手段,对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
本文从分析钛酸钡的晶体结构入手,以提高温度稳定性、提高介电常数、降低烧结温度为目标,对温度稳定型中温烧结瓷料进行研究。
并运用XR D、S EM 等现代微观分析手段,对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
纳米BaTiO3粉体的制备及其形貌控制一直是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最近几年其制备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工艺。
关键词:钛酸钡;制备.烧结温度.烧结方式。
目录成绩考评表 (1)中文摘要 (2)1 前言 (4)1.1钛酸钡的介绍 (4)1.2钛酸钡的制备方法 (4)1.3本实验的目的 (10)2 实验方案设计 (10)3实验实施阶段方案: (11)4 结果分析与讨论 (12)5总结 (15)6参考文献 (15)7综合实验感想 (17)1.前言1.1钛酸钡介绍钛酸钡是钛酸盐系列电子陶瓷的基础母体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
它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特点,有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红外辐射探测元件,晶体陶瓷电容器,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
钛酸钡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用于制造手机电子器件时,为得到高容量、高性能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微粒要求在100 nm以内。
因此,对纳米BaTiO3粉体的制备及其形貌的控制一直是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最近几年,其制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固相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超声波合成法等,但这些方法大都需高温焙烧阶段,耗能耗时,操作繁琐,反应机理尚待近一步探讨。
钛酸铋钠-钛酸钡陶瓷的铁电压电性能研究

1引言微机电执行器因可以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在该领域,压电陶瓷具有频率范围宽、精度高、响应时间快和器件体积小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3]。
其中,铅基压电陶瓷Pb(Zr,Ti)O3(PZT)因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铅基陶瓷具有高毒性而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此外,这类器件因为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这促使人们投入更多关注去寻找具有大应变又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的无铅陶瓷。
在这些无铅陶瓷中,Bi0.5Na0.5TiO3(BNT)具有室温铁电性强、压电性能好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无铅陶瓷材料之一。
但由于BNT大的矫顽场和低击穿场强,纯BNT 比较难以极化,且BNT的应变值太低,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
为了提高BNT基陶瓷的性能,一般采用在BNT的基础上掺杂其它元素或ABO3型钙钛矿化合物构建多元陶瓷体系,如BaTiO3[3],(Bi0.5K0.5)TiO3[4],Na0.5K0.5NbO3[5]和SrTiO3[6]等。
其中,BNT与BaTiO3 (BT)的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且适当的掺杂得到压电性能与PZT相当。
BNT本身具有三方的相结构特征,而引入的BaTiO3具有四方相结构,因此,通过适量的掺杂可以获得准同型相界并得到优异的电学性能。
本文通过在BNT铁电陶瓷中掺杂BaTiO3,制备出新型(Bi0.5Na0.5)0.94Ba0.06TiO3(简称BNBT)无铅铁电陶瓷,并详细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铁电特性以及温度对铁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2实验将分析纯的Bi2O3(99.9%),Na2CO3(99.5%),BaCO3 (99.9%)和TiO2(98%)粉末按化学计量比称重,通过固溶反应技术合成了(Bi0.5Na0.5)0.94Ba0.06TiO3(简称BNBT)陶瓷。
在1130°C的空气气氛下烧结2小时。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钠和铋的挥发,烧结中采用粉末埋烧的方法。
2024年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发展现状

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钛酸钡铁电陶瓷是一种重要的电子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优越的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无线通信领域。
本文将对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市场前景。
钛酸钡铁电陶瓷的特点钛酸钡铁电陶瓷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 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使其在高频率电子器件中具有应用潜力; - 温度稳定性好,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 高压驱动性能,适用于电荷存储器和压电传感器等领域; - 高饱和极化电压,使其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具备优势。
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报告,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并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增加随着电子器件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高性能电子陶瓷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加。
钛酸钡铁电陶瓷以其出色的电学性能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容器、滤波器、谐振器等电子器件中。
2. 无线通信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钛酸钡铁电陶瓷的需求增长。
钛酸钡铁电陶瓷在射频滤波器、天线、谐振器等无线通信设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5G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的增长。
3. 新兴应用领域的开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兴应用的不断涌现,钛酸钡铁电陶瓷在医疗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开始得到关注和应用。
这些新兴应用领域的开拓将进一步推动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的发展。
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面临的挑战虽然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 生产成本高钛酸钡铁电陶瓷的生产工艺复杂,所需原材料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这给陶瓷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并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足目前,一些先进的钛酸钡铁电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尚未得到广泛采用,存在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
这限制了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钛酸钡铁电陶瓷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钛酸钡陶瓷制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钛酸钡陶瓷的制备过程,掌握固相反应法合成钛酸钡陶瓷的实验步骤,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影响钛酸钡陶瓷性能的关键因素。
实验原理钛酸钡(BaTiO3)是一种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压电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容器、传感器、换能器等领域。
钛酸钡陶瓷的制备主要通过固相反应法,即利用高温使钡源和钛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钛酸钡晶体。
实验材料1. 纯度≥99.9%的钛酸钡原料2. 纯度≥99.9%的钡源3. 纯度≥99.9%的钛源4. 纯度≥99.9%的氧化铝(Al2O3)作为助熔剂5. 砂轮研磨机6. 高温炉7. 精密天平8. 精密移液器9. 烧结炉10. 显微镜11. X射线衍射仪(XRD)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称取适量的钛酸钡原料、钡源、钛源和氧化铝,精确至0.01g。
2. 原料混合:将称取好的原料放入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开启砂轮研磨机进行球磨,时间为2小时。
3. 干燥:将球磨后的浆料在60℃下干燥12小时,得到干燥的粉体。
4. 压制成型:将干燥后的粉体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尺寸为10mm×10mm×1mm的陶瓷片。
5. 烧结:将陶瓷片放入高温炉中,在1300℃下烧结2小时。
6. 性能测试:对烧结后的钛酸钡陶瓷进行XRD分析,测定其物相组成;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测量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实验结果与分析1. XRD分析:通过XRD分析,发现钛酸钡陶瓷主要成分为BaTiO3,没有其他杂质相生成。
2. 微观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钛酸钡陶瓷晶粒尺寸均匀,分布良好。
3.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量结果表明,钛酸钡陶瓷的介电常数为3450,介电损耗为1.89%,满足实验要求。
结论本实验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钛酸钡陶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物相组成单一、微观结构良好的钛酸钡陶瓷。
通过调整原料配比、球磨时间、烧结温度等因素,可以进一步优化钛酸钡陶瓷的性能。
锆钛酸钡_BZT_陶瓷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的研究进展

试样 εm γ
表 1 不同组成 BZT 陶瓷的介电峰值(εm)和弥散指数(γ) Tab.1 The maximum dielectric constant (εm) and diffuseness constant (γ)
BaZr0.05Ti0.95O3 14619 1.38
Fig.3 Micrographs of BaZr0.35Ti0.65O3 ceramic sintered at 1350℃ for 2 h
氧化物固相反应法是一种传统、应用广泛的陶瓷
制备方法,它主要利用固相扩散传递方式进行反应,
以 BaCO3、ZrO2 和 TiO2 为主要原料,经球磨、烘干、预 烧、成型、烧结等工艺过程(如图 2)得到 BZT 陶瓷[8-9]。
Chou 等 人 研 究 了 助 熔 剂 B2O3 和 Li2O 对 BaZr0.35Ti0.65O3 陶瓷烧结温度、介电性能的影响[20]。结 果表明:B2O3 和 Li2O 可以有效地降低陶瓷的烧结温 度,当加入质量分数为 4.00 % Li2O 和 0.75 % B2O3 时,烧结温度可以降到 1000℃,比一般的固相烧结温 度低 500℃。
摘要
锆钛酸钡(BZT)具有介电非线性强、漏电流小、介电常数高、居里温度可调、耐高压等特点,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锆钛 酸钡陶瓷的制备方法及其晶粒尺寸、组成对 BZT 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锆钛酸钡,陶瓷,制备方法,介电性能,组成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A
第 30 卷第 2 期 2009 年 6 月
《陶瓷学报》 JOURNAL OF CERAMICS
钛酸钡材料综述

钛酸钡材料综述1.引言钛酸钡铁电陶瓷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卓越的介电材料,即便其发展时间较短,但其具有卓越的压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热释电性等,使其一跃成为功能陶瓷领域内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作为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基础材料,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近些年,全球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其高性能、高精度、小型化的特点对主要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也对钛酸钡铁电陶瓷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要求[1]。
在实际生产中,要求钛酸钡铁电陶瓷粉体超细、超纯,并对主要原料掺杂改性技术方面不断完善。
2.钛酸钡铁电陶瓷的主要制备技术钛酸钡铁电陶瓷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有固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两大类。
针对每个大类的合成方法下面还包含了诸多支路,其具体操作各具特色。
传统固相合成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年代久远,因此所制备的产物粉体纯净度较低,且回收颗粒物体积大、化学活性较差,所以当前工业上使用该方法生产钛酸钡粉效果较差。
尤其是在电子产业中,对元件性能要求高,需要可靠、固态化、多功能性、多层化等高要求的元件。
面对此趋势,经过改进后的液相合成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液相合成法包括凝胶法、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等。
由于这些方法合成温度要求低且其各组分是在分子水平合成的,所以该方法制备出来得纯钛酸钡粉产物具有结晶性好、组成均匀、粒径可控、无团聚、纯度极高等优势,可充分发挥元器件的电子性能。
以钛酸四丁酯Ti(OC4H9)4(98.0%)、硝酸钡Ba(N03):(99.5%)和草酸H2C204(99.5%)为初始原料,在微波温度为80℃,微波时间为10 min,煅烧温度为700℃和煅烧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制备一定量晶粒尺寸在30—50 nm的BaTiO,纳米粉放入研钵中,用浓度5%作为粘合剂的PVA溶液制造颗粒,再用80~120目的筛子对颗粒进行筛选。
每次称取0.35 g左右的样品放入模具中,在10 MPa 的压力下对粉体进行干压成型,最后对瓷坯进行排胶、烧结等后续处理。
钛酸钡电光薄膜制备方法

钛酸钡电光薄膜制备方法钛酸钡电光薄膜是一种在光电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材料,其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使其成为光电器件中的重要功能层。
钛酸钡电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针对该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钛酸钡电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在光电器件中的潜在应用。
一、钛酸钡电光薄膜的概述钛酸钡(BaTiO3)是一种具有铁电性质的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铁电性能。
钛酸钡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材料,在MEMS(微型机电系统)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钛酸钡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需要通过特定的制备方法来实现其在器件中的性能要求。
二、钛酸钡电光薄膜的制备方法1. 溶胶-凝胶法制备: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薄膜制备方法。
首先将钛酸钡的前驱体物质与溶剂混合,形成胶体溶液。
然后通过旋涂、喷涂、浸渍等方法将胶体溶液覆盖在基底材料上,再通过热处理使其形成致密的薄膜结构。
这种方法制备的钛酸钡薄膜具有良好的致密度和均匀性,适用于制备厚度较大的薄膜。
2. 激光沉积法制备:激光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激光熔化和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薄膜。
首先通过激光束照射钛酸钡靶材,使其表面被加热并熔化,在器件基底上形成致密的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的成膜速率和较好的结晶质量,适用于制备较薄的薄膜。
3.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气相反应在基底材料表面形成薄膜的制备方法。
通过在反应室中输入气相前驱体,利用化学反应沉积出钛酸钡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可以实现对薄膜成分和结晶质量的精确控制,适用于制备复杂薄膜结构。
4. 磁控溅射法制备:磁控溅射法是一种通过在靶材表面溅射并沉积到基底上的方法制备薄膜。
在磁场的作用下,将钛酸钡靶材表面的原子溅射到基底表面,形成薄膜结构。
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和较高的致密度,适用于制备较薄的薄膜。
三、钛酸钡电光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钛酸钡电光薄膜在光电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图书分类号:TM 22+3硕士学位论文题目:钛酸钡系铁电陶瓷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张培凤导师:樊慧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材料学所在单位:材料学院答辩日期:2008年3月授予学位单位:西北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TM22+3Dissertation for Master’s Degree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RIUM TITANATE BASED FERROELECTRICCERAMICSCandidate: Peifeng ZhangAdvisor: Prof. Huiqing FanSpecialty: Material ScienceSubject: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March, 2008 • Xi’an摘要摘 要钛酸钡(BaTiO3)是性能优异的强介电和铁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热敏电阻器、多层陶瓷电容器、电光器件和DRAM器件。
自从20世纪40年代发现钛酸钡的优良的压电和介电性能以来,关于钛酸钡及掺杂钛酸钡的制备和介电性能的研究己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为了满足高性能介电材料的要求,关键之一就是要实现粉体原料的超细和均匀化,因此本文对BaTiO3系粉体及陶瓷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钡,二氧化钛,作为矿化剂的氢氧化钠为原料,在Ba/Ti摩尔比为1.6,矿化剂NaOH的浓度为3M,于180℃下水热反应16 h,获得了超细、高纯、高均匀性的立方相BaTiO3纳米粉体,并具体分析了Ba/Ti 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前驱物对粉体的影响。
其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g取代Ti的掺杂BaTiO3粉体,并分别于一系列温度下烧结成陶瓷(简称为SG-BMT),Mg的掺杂对陶瓷性能影响很大,纯BaTiO3中加入Mg后,其结构逐渐由四方相向立方相转变;同时,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降低,但稳定性大大增加;居里温度降低,并且居里峰展宽,出现明显的弥散现象。
对于Mg掺杂BaTiO3陶瓷来讲,其可以取代Ti,也可以取代Ba,为进一步研究其不同的取代对制备的掺杂BaTiO3陶瓷的影响,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Mg取代Ba的掺杂BaTiO3陶瓷(简称为SS-BMT),其电学性能不如SG-BMT的好,介电常数较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仅1600,而SG-BMT高达2330,但居里温度下降的幅度不如SG-BMT大,其居里温度为93℃,SG-BMT为83℃。
最后,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La掺杂BaTiO3陶瓷,发现其烧结温度升高到1450℃,电学性能也显著改善,其介电常数随着La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则是先增大后减小,1450℃烧结得到的Ba0.98La0.02TiO3陶瓷性能最好,介电常数高达3515,损耗低至0.01,并且稳定性有较大提高,但居里温度降低至15℃以下。
关键词:钛酸钡,水热合成,掺杂工艺,介电性能ABSTRACTABSTRACTBarium titanate (BaTiO3) has been broadly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for heatvariable resistor, multi-layer ceramicss capacitors, electro-optic devices and 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ies. The research o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ariumtitanate has been a focal point since the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ariumtitanate were discovered in 1940s.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capacity need ofdielectric material, preparing symmetrical and little-size nanometer powders is thesticking point, so lots of study has been done on BaTiO3 powders and ceramics.Firstly, synthesis methods of pure BaTiO3 were probed to obtain excellent craftsof powder preparation. In the hydrothermal experiment, Ba(NO3)2 and TiO2 wereused as precursors for barium and titanium respectively with NaOH as a mineralizer.The perfect pure cubic BaTiO3 nano-powders were obtained by hydrothermal℃method at 180 for 16h with a 3M NaOH concentration from precursors at theBa/Ti molar ratio of 1.6. At last, how Ba/Ti molar ratio, holding time and precursors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BaTiO3 nano-powders have been studied.Secondly, impuriti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BaTiO3. The Mgdoped BaTiO3 powders have been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with Mg substituentTi and then the Mg doped ceramics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sintering (SG-BMT for short). Comparing with BaTiO3 ceramics, the phase of Mgdoped BaTiO3 ceramics changed from tetragonal to cubic gradually; the dielectricconstant, dielectric loss and Curie temperature reduced, but the stability increased,and the Curie peak began to broaden, appearing obvious dispersion. For Mg dopedBaTiO3 ceramics, Mg can replace Ti and replace Ba too, so the Mg doped BaTiO3ceramics have been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method with Mg substituent Ba(SS-BMT for short). Its best dielectric constant only 1600, but the SG-BMT could℃ the achieve 2330; the Curie temperature of the SS-BMT reduced to 93 with℃Lastly, The La doped BaTiO3 ceramics have been prepared by SG-BMT of 83.solid state method with La substituent Ba.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3 ceramics;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1450,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pure BaTiOfirstly began to increase then reduced with the rising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a gradually; the Ba0.98La0.02TiO3 ceramics sintered at℃dielectric properties with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3515, 1450 showed the bestdielectric loss of 0.01 and the better stability; the Curie temperature reduced sogreatly that it has reduced below 15℃.Key Words: barium titanat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doping process, dielectricproperties目录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 (1)1.1 引言 (1)1.1.1 铁电体概述 (1)1.1.2 铁电陶瓷发展现状 (3)1.2 钛酸钡概述 (5)1.2.1 钛酸钡的物理性质 (5)1.2.2 钛酸钡的电学性质 (6)1.2.3 钛酸钡的电畴结构 (8)1.2.4 钛酸钡的粒径效应 (9)1.2.5 钛酸钡陶瓷材料的主要制备技术 (10)1.2.6 钛酸钡陶瓷的掺杂改性研究 (14)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第二章钛酸钡纳米粉体的水热制备 (17)2.1 实验过程 (17)2.2 结果与讨论 (19)2.2.1 钡钛摩尔比对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的影响 (19)2.2.2 反应时间对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的影响 (21)2.2.3 前驱物对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的影响 (24)2.2.4 矿化剂浓度对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的影响 (26)2.3 小结 (27)第三章镁掺杂钛酸钡陶瓷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性能 (29)3.1实验过程 (29)3.2 结果与讨论 (31)3.2.1 Mg掺杂BaTiO3材料的煅烧温度 (31)3.2.2 Mg掺杂BaTiO3陶瓷的结构 (36)3.2.3 Mg掺杂Ba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 (38)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 小结 (42)第四章镁掺杂钛酸钡陶瓷的固相法制备及性能 (43)4.1实验过程 (43)4.2 结果与讨论 (44)4.2.1 Ba(1-x)Mg x TiO3陶瓷的结构 (44)4.2.2 Ba(1-x)Mg x 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 (45)4.3小结 (49)第五章镧掺杂钛酸钡陶瓷的固相法制备及性能 (51)5.1 实验过程 (51)5.2 结果与讨论 (51)5.2.1 Ba(1-x)La x TiO3陶瓷的结构 (51)5.2.2 Ba(1-x)La x 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 (53)5.3 小结 (58)第六章主要结论和展望 (59)6.1主要结论 (59)6.2 展望 (60)参考文献 (6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6)致谢 (67)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引言钛酸钡系列电子陶瓷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现代功能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