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参考版)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参考版)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
1、撒播草种典型设计
1)立地类型:低山丘陵
2)草种选择:百喜草、狗牙根等多年生牧草,纯播。
3)播种方法:撒播,施工结束后,平整地面,均匀播撒牧草种子,用钉耙耧耙,整平地表,为草籽覆土。
4)播种量:32kg/hm2。
5)覆土厚度:1〜2cm为宜。
6)播后管理:播种当年实行禁牧,防止人、畜践踏或车辆碾压。
2、水土保持林典型设计
1)林种: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福云6号茶树)、经果林(本地橘树或其他水果树种)
2)树种:乔灌混交,详见表5-4。
3)抚育管理技术:苗木栽植后及时浇水,浇水后对树根及时松土;栽植当年,对造林实行封禁,防止放牧破坏,对幼树实时防除病害虫;栽植后第二年春季检查苗木存活率,及时补栽。
项目区适宜水土保持林树、草种表
H。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水土保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能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还能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园林绿化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净化,保护土壤质量,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规划。
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前,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包括确定绿化区域的大小、位置和植被类型等。
根据不同地形、土质条件和降雨情况,合理规划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
第二,合理施工。
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土壤扰动和水流速度,以保护土壤的稳定性。
比如,在施工现场使用覆盖物覆盖土地,减少土壤直接暴露在雨水中的时间,避免土壤被冲刷和侵蚀。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排水和引水措施,确保水流平稳,并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合理植被。
园林绿化中的植被选择十分重要。
选择抗逆性好、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植物,有助于固土保持。
根系发达的植物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合理选择草坪、覆盖植物等植被类型,能减少水流速度,提供防护层,保护土壤。
第四,加强维护。
园林绿化施工完成后,需要加强维护工作,保持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
定期检查植被状况,及时修剪根系过长的植物,防止根系破坏土壤稳定性。
另外,定期进行排水管道和护坡的检修和清理,确保水流畅通,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保护土壤资源,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还能维护水资源的清洁和供应。
因此,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实施。
总之,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合理施工、合理植被和加强维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策划和持续的维护,我们能够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中的水土保持与防沙治沙

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中的水土保持与防沙治沙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美化环境,增加绿色空间,还能起到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中的水土保持与防沙治沙的关键措施。
一、合理设计绿化布局在绿化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首先,要考虑植被的种类和分布,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地形的植物。
根据地形的起伏和坡度,在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以提高植被的适应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其次,合理布局植物,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根系的特点,将其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网。
二、加强水土保持措施1. 植被覆盖: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渐进式种植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即先种植快速生长的草本植物来抢占土壤,然后再逐步引入乔木和灌木。
此外,还可以采用植被纤维布、草坪和灌木带等措施来保护裸露的土壤。
2. 建设沟渠系统:根据地貌和水流情况,合理规划和建设沟渠系统。
在沟渠中设置拦沙坝和拦石坝,阻止泥沙和石块的流失。
同时,加强沟渠的疏浚和维护,确保畅通无阻。
3. 构筑物设置:合理设置固定构筑物,如植物柵栏、草坪砖或木板等,以防止水流冲击和土壤侵蚀。
此外,在山地地区还可采用梯田和沉积坑等措施,通过减少坡面径流速度来达到水土保持目的。
三、科学施工1. 避免过度破坏地表:在进行土地平整和开挖工作时,要尽量避免过度破坏地表,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和流失。
在土壤覆盖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如采用覆土、保土墙等措施,将裸露土壤的面积降到最低。
2. 控制施工水量:对于需要进行水源供应的绿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量。
高压喷洒和滴灌技术是节约用水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水的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发生。
四、防沙治沙在进行绿化工程施工的同时,还应注重防沙治沙工作。
尤其是在沙化土地和沙质地区,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并持续进行沙地绿化。
1. 植被选择:选择具有抗风沙特性的植物进行绿化。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方案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半扇门沟、宅龙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四川顶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9月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半扇门沟和宅龙沟位于大渡河一级支流小金川河的左岸,本工程为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工程主要整治内容表二、编制要求: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坑口直径0.6m,坑深0.6m;2、造林时间选择在春、秋两季。
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
3、抚育管理包括间苗定苗、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除蘖平茬,在栽植后1~2年,应选留一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修枝整形,宜在初冬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幼树修枝强度宜小,大树可适当加大;及时浇水、施肥、防虫及补植,成活率低于40%的,必须重栽。
种植规格、要求及需苗量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1)、选材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2、植物品种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及东北、山西等省份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
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
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2.4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形细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植物措施分析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植物措施分析[摘要]植物措施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是防治土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一项有效而长远的根本措施,是融生态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协调入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工程。
[关键词]开发建设;植物措施开发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地面植被的破坏性大,对土壤及岩层扰动严重,同时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水土流失严重,对项目区及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应该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措施和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植物措施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作用,是通过林草植被对地面的覆盖保护作用、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植被根系对土壤的强大固结作用来防治水土流失,且兼顾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生态工程措施。
1 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植被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降雨的截留和对土壤水文性质的调节作用、固结土体,增强土壤坑侵蚀能力以及消减洪峰,涵养水源的作用。
除此以外,从环境角度来说,林草植被的功能还包括改善小气候、吸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声和放射性污染,调节光照,保护和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1.1 植被对降雨的截留和对土壤水文的调节作用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冠层和枯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这种截留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消灭降雨动能,减少雨滴击溅侵蚀,进行雨水的再分配林草植被及地被物层通过对降雨的拦截作用能够完全消灭降雨动能,有效地减弱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力,从而消减降雨能量对地表土的>中击侵蚀作用和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研究表明,树冠截留作用消减的降雨动能约占降雨总动能的17%~40%,灌木草本层为44.4%,枯枝落叶层为9%左右;另外,植被覆盖率对土壤溅蚀量有很大影响,当覆盖率达40%时溅蚀量可减少90%~95%。
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环保规划共分六个部分。
即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和生活废水处理、废气粉尘处理、噪音控制。
1、自然景观保护措施为保护施工区域当地的自然景观,施工期间应严格做好以下几点: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布置临时设施,不得修建超出规划范围以外的建筑。
所有临时设施的修建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不低于规定的标准。
保证临时设施整齐统一,外表美观。
做好场地和临时设施非交通部位的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维持并保护原有地表植被。
施工人员驻地每100米间距配置垃圾箱一个,各施工队及项目部均搭设简易垃圾站,避免生活垃圾污染周边环境。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结合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尽量使用可不破坏原有生态的施工措施;严格落实其它环保措施,保护溪流水质和空气环境.不得因施工需要,在未经业主和相关部门容许的情况下,砍伐林木,毁坏地表植被,挖掘土石,埋设管线。
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尽力维持原状。
砍除树林或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指示同意。
做好树林防火措施,配置灭火器材.除征地范围内的耕地占用,不得侵占现有耕地,并积极开展路地共建活动,施工完毕后,能复耕的复耕,能造地的造地.对有害物质(如燃料、油料、废炸药、旧材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它措施处理后运至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地点进行掩埋,以防泄露,造成对动物、植物的损害;修渠筑坝,通渠道,防止土壤冲蚀,地表冲刷,对弃土严格按甲方指定的弃碴场堆放,严防水土流失,污然环境.开挖作业严格控制开挖尺寸,少扰动土体,维护好自然地形地貌,防止引发地质性灾害;施工沿线的弃碴和剩余失效的灰砂、混凝土等,选择合适低洼地堆放、填埋,避免流失污染环境。
对现场做复土还耕或还林处理,竣工恢复具体内容包括:清除临时设施,沿线开挖所破坏的植被,施工完成后按水土保持计划设计要求种草绿化,恢复自然景观,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级别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级别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级别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1. 一级措施:主要是通过植被的选择与配置来改善和保护土地的水土资源。
包括植被种植、栽培和管理,以及植被覆盖、草坪、绿化带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提高土壤的抗冲性和持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 二级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善植被措施的结构和配置,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来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效益。
例如通过合理的植被种植结构、植被混植和间作等方式,使得植被的根系更加密集,土壤的生物结构更加复杂,从而进一步增强土壤的保水和抗冲能力。
3. 三级措施:主要是通过自然防护与人工控制相结合,通过地形修整和人工工程措施等方法来加强水土保持效果。
例如修建防护林带、搭建沟渠、设立堰坝等技术措施,进一步阻止水土流失、提升植被保护效果。
同时,还可以采取各种工程手段,如隔离带、固土工程、绿化防护工程等,更加稳定地控制和保护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的植被保护方法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的植被保护方法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免受侵蚀和污染。
在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中,植被保护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合理的植被保护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植被保护方法。
首先,合理选择植被种类非常重要。
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只有适应环境的植被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最佳的保护作用。
例如,在潮湿的地区施工时,选择能够耐湿的草本植物,如狼尾草和菖蒲,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而在干旱地区进行施工时,可以选择能够耐旱的植被,如乌拉尔栎和锦鸡儿,来保持土壤湿润并减少水分的蒸发。
其次,采取适当的采伐方式也是植被保护的重要方面。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往往需要清除一定面积的植被,但是过度采伐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采伐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合理控制数量和面积。
可以采取间伐的方式,即仅清除过多的个体或者利用选伐的方式,减少对区域生态的影响。
此外,应注意保护留下的植被,尽量减少破坏范围。
第三,植被保护的关键是保持施工现场的草被覆盖。
草被覆盖可以防止裸露土壤暴露在外,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为了实现草被覆盖,可以采用播种、移栽和种植草坪等方法。
播种是最常用和经济实惠的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施工现场。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草种,进行适时的播种。
如果施工面积较小,可以进行种植草坪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快地形成草被覆盖,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最后,科学管理植被也是植被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及时修剪和管理植被,以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
定期除草可以防止有害杂草的侵入,保持植被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科学浇水也是植被管理的重要环节。
遵循合理的浇水原则,既能满足植被的生长需求,又能避免水分的过度浪费。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的植被保护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工程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措施
发表时间:2018-05-25T10:55:20.7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石佳鹭赵庆杰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工程是一个兼具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是其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关系到了水土环境的保护。
济南新绿豪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工程是一个兼具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是其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关系到了水土环境的保护。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的利用水土保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态价值,维护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增加园林观赏价值,确保人类活动与生态的协调一致。
因此本文将从园林工程普遍存在着植物资源利用有限、植物配置形式单一的特点,利用水土保持技术筛选出其植物配套措施。
关键词:园林工程;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措施
引言
在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矛盾愈加凸显出来,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更加迫切。
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根据相关绿化状况的调查,目前大部分园林只注重种树,不懂配置,将园林绿化与植树造林完全等同起来,使得植物带给园林的魅力大打折扣,但是园林绿化不但要求整个区域绿起来,而且要美观,这样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我将从园林水土保持技术上探讨园林植物的配置。
1园林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园林技术于上个世纪后期被提出而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通过繁复研讨,园林技术已经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园林技术的运用给城市建设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园林技术主要包含设计、管理、施工等等连贯性比较强的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讲,园林技术要对植物的选择,培育、管理等等,能够使栽培出来的植物达到园林景观的要求,和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园林的技术和体系。
在水土保持中园林技术的作用十分强大,因为园林技术本身就离不开水土保持,对园林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土方的运输、填筑以及挖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水土的稳定才能保证不会改变土壤的结构,防止一系列的水土问题。
因此在进行施工前要充分考察施工周围的土壤质量,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要做好补充水分和排水工程的设置,尽量避免水土流失。
要注重园林工程的美观性的同时还要保持水土。
2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之间的关系
园林技术在维护我国的生态系统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则是通过利用植被栽植等技术来保持水土,它在缓解人地矛盾、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建设园林项目工程时应用水土保持技术能够有效地调节当地的气候及增加当地的空气湿度。
同时在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中应用园林技术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
此外,在应用园林技术时一方面要避免破坏土体的团粒结构,另一方面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的执行挖穴、修剪及栽植等每一个步骤,从而发挥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效用最大化。
3植物种植水土保持措施
3.1 落实生态学原则
园林工程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生态平衡,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与平台。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建设严重威胁环境,例如排放污染物、废弃物、有毒气体等,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威胁。
为做好植物种植、水土保持工作,根据生态平衡原则,科学设计植物种植方案,缓解环境压力,维护身体平衡,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处理水土工作时,园林工作人员应提高对植物基本属性的重视,根据植物种植对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生存的要求,结合施工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正确排放植物种植方案,合理规划给排水管道的路线,使园林种植的土壤能够保持良好的湿度与温度。
植被种植人员开展植物种植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植物种植要求实施种植活动,处理好植物的间距,全面考虑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多样性、层次性,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使植物自身能够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植物种植的生态价值。
3.2 遵循艺术性原则
植物种植水土保持工作与传统水土保持技术相比,二者具有较大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园林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遵循“艺术性”原则。
园林工程开发建设不但要具备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还应注重植物种植方案具备欣赏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充分结合水土保持工作与艺术审美工作。
因此,应从以下 2 个方面着手:其一,根据地域特色选择合适的植物。
植物种植应符合其自然生长规律,确保园林工程施工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符合植物种植的相关要求;注重地域特色与异国特色相结合,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为观赏者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其二,根据主题工程选择植被。
设计园林工程规划方案时,应保证植物种植与园林工程建设的风格协调一致,突出工程建设的文化主题,符合水体保持需求。
4水土保持植物的选择原则
4.1 适地适树原则
在进行园林工程中对水土保持植物选择上,要采用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即立地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
换句话说,适地就要求在考虑到气候变化、降水量及其分配、土壤条件等,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植物。
经过水土保持林地的设置,对当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造成了极大的提升。
因此,合理的选择适宜水土保持植物是发挥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发挥效益的根本保证。
4.2 树种多样性原则
对水土保持树种的选择,要根据植物自身生长条件,合理配置,依据“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乔则乔,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原则,考虑到树种与植株的多样性,注重探讨种植模式的合理性,使得在符合生物自然生长规律下,合理搭配乔木和灌木及草本植物,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态群落。
4.3 生态位原则
在对植物种的选择上,要考虑到物种的生态位特征,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配置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群落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4 景观美化原则
对水土保持植物的选择上,要充分利用到植物的特征,营造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因此,不仅保证了生态效益,而且协调了周边环
境,取得了美化环境的效果。
5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植物配置办法
5.1 配置原则
开展园林工程建设工作需要遵循“因地适宜”原则,全面考察工程建设地的土地资源状态,根据地理位置、土地结构、气候环境,结合人文环境、历史环境,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植被,从而营造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效果,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发展基础,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氛围;遵循“群落稳定性”原则,使植被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群落景观,实现植物种植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提高园林工程的抗干扰能力,提升空间利用率,增强植被群落稳定性。
5.2 应用方式
开展园林植被种植活动需要全面分析种植环境,结合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将本地植物作为主要种植类型,外来树种进行辅助,呈现多样化种植景观;为提升植被种植的成活率,需要将抗逆性相对较强的树种作为主要种植类型,提高树种的观赏性与功能性;落叶乔木夏季枝叶茂盛,具有良好的遮阳性能,冬季落叶凋零,增加阳光照射面积,将落叶乔木作为主要种植类型,符合自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需要。
5.3 配置方法
开展园林工程需要掌握正确的配置方式。
从现阶段园林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植物种植方式只要运用规则式与自然式,实现植物种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展现自然景观的情趣风貌,模拟自然植物种植方式,展现自然风韵。
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植物配置工作需要从园林设计工作入手,根据植物的生长方式、生活习性、景观风貌,结合园林工程施工地土壤中营养成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选用合理的配置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水土保持植物配置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园林发展行业投入大量运行资金、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使植被种植工作能够严格严格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物种多样性原则、生态学原则、艺术性原则,注重新型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与研发,注重优劣互补,为园林工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志娟.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研究 [J].山西林业,2017(1):38-39.
[2]邓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D ].浙江大学,2014
[3]吴静子.国内外景观设计学科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