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交通学院道路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主题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交通的基本知识,包括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及作用。
2. 使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常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交通法规,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道路交通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识别交通标志、标线,并遵循交通规则。
2. 提高学生在实际交通场景中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交通安全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和实践活动。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生活化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生活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安全意识较弱,需要加强引导。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及作用- 道路交通法规简介2. 交通安全意识培养:-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 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常识3. 道路交通实践操作:- 识别交通标志、标线,遵守交通规则- 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技巧培养4. 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 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海报- 交通安全演讲比赛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学习- 介绍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及作用- 概述道路交通法规第二课时:交通安全意识培养- 分析交通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 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常识第三课时:道路交通实践操作- 实地识别交通标志、标线,讲解交通规则- 培养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技巧第四课时: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 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海报,进行展示和评价- 举办交通安全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实践操作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山东交通学院 道路工程

1、 附加车道包括哪些?错车道、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避险车道2.路基的基本断面形式包括哪些? 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3.公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 些? 包括线形和道路工程实体。
线形包括:平面线形、纵面线形及横断面组成。
道路工程实体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桥涵工程、防护工程、管线工程、交通安全及沿线设施。
4.消除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包括哪些?(一)规划方面1.从规划方面着手,可布置平行道路。
2.规划道路系统时,可在特大城市规划非机动车专用道路系统。
(二)交通管制方面1.以信号灯控制交通 2.限制部分交通三)工程设施方面设置环形交叉或立体交叉。
1.环形交叉:变冲突点为交织点 2. 立体交叉:用空间分隔车流5.城市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有哪些?一) 非直线系数非直线系数系指道路起迄点间路线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它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1.方格式道路网的非直线系数 2.放射式道路网的非直线系数为(二)干道网密度干道网密度是城市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即 (三) 道路网面积密度m道路网面积密度是指道路用地总面积(包括公共停车场、广场)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又称道路用地率。
(四) 人均道路占有率人均道路占有率指道路面积与人口数量之比。
9.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强度一般以多少天龄期的计算弯拉强度作为设计标准?28d10边长相等的方格式道路网的非直线系数多少?方格式道路网的非直线系数当方格为正方形时,其边长a = b, 则ρ =1.41 。
11世界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出自哪个国家?德国1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临界荷位一般是在路面板的什么位置?1临界荷位:使路面板产生最大应力、最大挠度或最大损坏的荷载作用位置。
2(/)L km km Fδ=∑2222()(/)%/或(,)⨯=∑L B m m km km km F 2(/人)L B m nλ⨯=∑a b ρ=ρ=ρ=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以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产生的综合疲劳损坏作为设计标准。
最新山东交通学院道路课程设计

山东交通学院道路课程设计前言交通运输事业是为国民经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经济,政治,军事优势。
公路作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从“八五”开始,公路建设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阶段,近几年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路桥方面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各项规范也有了较大的变动,为掌握更多路桥方面知识,我选择了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这一课题。
本次设计路段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境内,属平原微丘区,本次设计包括拟定路线方案、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桥涵设计,平面交叉设计,书写计算说明书、编制设计文件这几项任务。
平面线形设计首先应拟定路线方案,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赵永平、唐勇主编《道路勘测设计》,根据选线的一般要求,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条件等影响因素,按照选线的步骤选定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方案。
整个设计过程都是用软件进行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是根据设计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道路设计软件“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v5.83数模版”结合所经地面的起伏情况,在地面上确定各中桩点的具体位置和桩号,并用内插法计算出各点的地面高程,然后用软件进行拉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计算出各中桩点的设计高程.。
参照路线线形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万德臣、王春生、武鹤主编《路基路面工程》的要求,完成累计标准轴次的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选择、路面结构层的确定及验算和绘制路面结构大样图等内容。
路面结构层采用HPDS2003A系统进行设计。
路面结构层组成材料的设计是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完成底基层、基层和面层(上、下面层)的材料设计。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山东交通学院LUOYAN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新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旧路改建路面设计系(部) 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系班级土木093桥一学生姓名罗绪昌学号0907112356 月 4 日至 6 月9 日共 1 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2012 年6月10日一、设计内容及要求:1、路基干湿类型及路基回弹模量的确定;2、沥青路面结构方案的选定与结构层厚度的计算;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的选定与结构层厚度的计算;4、旧路改建路面结构方案的确定及加铺层厚度的计算。
二、设计原始资料:1、新建沥青路面(1),基本设计资料某公路设计为高速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车速为120KM/H,车辆荷载按公路I级荷载。
(2),气象,地质资料公路地属高原,西南潮暖区Ⅴ4区,路段地质组为泥质砂岩,夹石英砂岩,上覆亚粘土。
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2.0m。
(3),交通资料交通调查资料为2002年(见下表),设计年限的起算年为2005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2005年后的交通量增长率为13%。
车型与交通量表序号汽车车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组数后轴距 m作用次数次/日1 江淮AL6600 17 26.5 1 双10502 会客JT6912 31.2 65.6 1 双1803 跃进牌NJ131 20.2 38.2 1 双7004 东风牌EQ140 23.7 69.2 1 双5005 黄河牌JN-150 49 101.6 1 双5006 日野KB222 50.2 104 1 双1207 太脱拉138 51 80 2 双≤3 2802、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资料公路自然区划II4区拟新建一条二级公路,路基为粘质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面,路面宽9m。
路床顶面距地表长期积水位2.3m。
经交通调查得知,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为1800。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试设计该路面。
3、旧路改建资料广东省某二级公路,交通调查资料调查年为2003年,数值见表1所示,设计年限的起算年为2006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该路段路基属于干燥类型,在不利季节(干季)用标准轴测得的路段40个测点的弯沉值如表2,测定时路表温度与前5H平均气温之和为85`C,原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 原有路面厚度为 36 cm 石灰土底层,15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cm 沥青混凝土。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包括道路分类、交通流特征等;2. 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影响因素;3. 学生能够掌握道路网布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改善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收集和分析道路交通数据;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GIS,进行简单的道路交通规划;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道路交通规划的实地考察和调研;4. 学生能够撰写道路交通规划报告,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和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交通问题,认识到交通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树立环保和公共安全意识;4.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探究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道路分类、交通流特征、交通规划目的和意义,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原则:阐述规划原则,如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环保性等,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二节进行分析。
3. 道路网布局与交叉口设计:讲解道路网布局方法、交叉口设计原则,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内容,进行实例分析。
4. 道路交通规划实践操作:运用GIS软件进行简单规划,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教学。
道路设计教学课程设计

道路设计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道路线形、横断面、交叉口等设计要素;2. 学生了解道路设计中的安全、环保、经济、美观等方面的知识;3. 学生掌握道路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不同阶段的设计任务和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道路案例,提出改进措施;2. 学生能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设计方案,包括图纸绘制和设计说明书撰写;3. 学生具备一定的道路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如AutoCAD、Roadeng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道路工程事业的热爱,树立从事道路设计的职业理想;2. 学生认识到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美术等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未来从事道路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设计基本原理:包括道路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流程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 道路线形设计:直线、曲线、缓和曲线设计原理及运用;- 道路横断面设计: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要求;- 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设计原则及方法。
2. 道路工程设计:包括路基、路面、排水、交通工程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二章。
- 路基工程设计:路基填筑、压实、防护及排水;- 路面工程设计:路面结构、材料选择、设计方法;- 交通工程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带等设计要求。
3. 道路设计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道路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方法和技巧,对应教材第三章。
- 案例解析:分析案例中的设计要点、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改进措施: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方案。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4.能够运用道路交通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道路交通规划;5.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6.能够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方案比较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从人的需求出发进行道路交通设计;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提出新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案;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完成道路交通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4.道路交通设计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道路交通设计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道路交通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流程和技术;4.实验法:通过道路交通设计实验,使学生实际操作和验证道路交通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交通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工程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3.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交通工程视频和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交通工程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设施的分类、功能及设计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道路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道路交通系统的能力,包括道路线形、横断面、交叉口等设计。
3.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方案讨论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交通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交通领域知识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具有较好的基础,但对道路交通设计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交通设计基本原理:介绍道路交通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包括道路功能、交通流特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交通设计概述2.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讲解道路、桥梁、隧道、交叉口等交通设施的分类、功能及设计要求。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3. 道路线形设计:介绍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线形设计4. 交叉口设计:讲解交叉口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信号灯设计、渠化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叉口设计5. 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介绍交通组织原则、信号设计方法及优化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交通学院道路课程设计前言交通运输事业是为国民经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经济,政治,军事优势。
公路作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从“八五”开始,公路建设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阶段,近几年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路桥方面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各项规范也有了较大的变动,为掌握更多路桥方面知识,我选择了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这一课题。
本次设计路段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境内,属平原微丘区,本次设计包括拟定路线方案、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桥涵设计,平面交叉设计,书写计算说明书、编制设计文件这几项任务。
平面线形设计首先应拟定路线方案,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赵永平、唐勇主编《道路勘测设计》,根据选线的一般要求,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条件等影响因素,按照选线的步骤选定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方案。
整个设计过程都是用软件进行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是根据设计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道路设计软件“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v5.83数模版”结合所经地面的起伏情况,在地面上确定各中桩点的具体位置和桩号,并用内插法计算出各点的地面高程,然后用软件进行拉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计算出各中桩点的设计高程.。
参照路线线形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万德臣、王春生、武鹤主编《路基路面工程》的要求,完成累计标准轴次的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选择、路面结构层的确定及验算和绘制路面结构大样图等内容。
路面结构层采用HPDS2003A系统进行设计。
路面结构层组成材料的设计是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完成底基层、基层和面层(上、下面层)的材料设计。
本次设计,在董吉福老师及本组其他组员的帮助下,才使的这次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在此,对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公路工程设计的不断发展,加之本人学识水平疏浅,设计中难免出现不足和疏漏,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
2013年12月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 2×3.75 米硬路肩: 2×1.5米土路肩: 2×0.75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一级;1.1.2总体设计原则本工程为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的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1.1.3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筑路材料主要包括路基填筑材料、路面材料、桥、涵、以及防护工程等构造物用料。
路基填筑材料主要采用石灰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砂卵石、粘土及砂性土等,路面、桥涵及防护工程等构造物用料主要有石料(碎石、块片石)、黄砂、水泥、钢材、木材等。
(1)路基填筑材料挖方路段开挖的土石方可以用于路基填筑需要,不足部分可在公路沿线征山开采宕渣或征地用土来填筑。
(2)涵洞、桥梁及防护工程等构造物材料骨料(碎石、块片石):本工程道路沿线石料储藏丰富,取运方便,除可利用现有石料场外,还可就近选择荒山自行开采。
同时,挖方中的新鲜岩石,经加工后也可用作骨料。
砂料、水泥、钢材、木材:由料场提供。
(3)电资源沿线各乡镇均有自来水及变电系统,大部分路段具备通水、电的条件。
1.1.4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情况根据地形图,本工程附近没有风景点、文物保护点,对公路的选线没有影响。
本路段在选线时尽可能避开城镇和居民集中地段,距城镇“离而不远、近而不进”,沿山路段依托山势而行,与原有地形、地貌相配合,尽可能做到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设计中尽可能做到土石方填挖平衡,对桥头路基边坡、高填方路基边坡及挖方边坡部分采取浆砌防护措施,对沿河、沿塘路段全部采用浆砌防护的办法,防止水土流失。
2、确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2.1公路等级的确定: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的公路为二级公路,其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它是为中级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或者是通往大工矿区,港口的公路。
计算设计年标准车型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N T公式为:NT=∑NiKi(1+γ) n-1NT——远景交通量Ni——某种车型的交通量Ki ——某种车型的折算系数,参见下表(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γ——年平均增长率n——公路使用期末年年份——交通量统计年份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表计算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NT计算说明如下:东风 NT=350×1.5×(1+8%)20-1=2265.7辆/昼夜黄河 NT=415×2×(1+8%)20-1=3582.0辆/昼夜江淮 NT=65×2×(1+8%)20-1=561.0辆/昼夜拖挂 NT=150×3×(1+8%)20-1=1942.0辆/昼夜远景交通量NT=8350.7辆/昼夜计算可知,能够满足二级公路的交通量。
应选用二车道二级公路,能适用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5000-15000辆/昼夜,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
,2.2公路技术指标的选用:根据沿线地形和自然条件,确定计算行车速度,选用相应的技术指标,结果如下3、线形设计3.1 平面线形设计3.1.1选线(1)选线的依据:①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②选线是道路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工程造价。
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2)选线的原则:①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在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的路线方案。
②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③选线应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耕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④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
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
⑤选线时应对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探,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
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⑥选线时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路线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b.占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影响。
c.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耕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
d. 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e.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影响。
f.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对政策实施的可能性。
(3)原则性方案比较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质的比较和量的比较两个方面。
原则性的方案比较,主要是质的比较,多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详细计算经济和技术指标进行的比较,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比。
主要综合的因素有:①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以及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贯彻和体现程度。
②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③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的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的长度、筑路材料的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等。
④路线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行风景区等的联系。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各种因素又多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
路线在满足使用任务和性质要求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工程投资、施工期限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精心选择、反复比较,才能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
(4)选线的一般方法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按具体作法不同可分为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三种。
①实地选线实地选线是由选线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现场实地进行勘察测量,经过反复比较,直接选定路线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简便、符合实际;在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等情况,选出的方案切实可靠;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