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和电解质导学案07

合集下载

胶体 导学案

胶体 导学案
【重点难点】
重点:Fe(OH)3胶体的制备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Fe(OH)3胶体的制备的准确描述胶体的电泳与聚沉的理解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背诵)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溶液(蛋清)、豆浆、血液、墨水、烟、云、雾、肥皂水、有色玻璃等。
考点一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现象:
2.胶体的介稳性(课本28页“科学视野”第2自然段)
①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有两点,分别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在书中勾画)
②布朗运动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吗?(结合28页,最下面的小字部分)
3.电泳(课本28页“科学视野”第3自然段)
①【牢记】:胶体本身不带电,带电的是胶体粒子,简称“胶粒”。
② 结合图2-8,思考:Fe(OH)3胶粒带什么电,发生电泳时,向哪个方向移动,现象是什么?
4.聚沉(课本29页“科学视野”第4自然段)
什么是聚沉?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在课本中勾画。)
考点二 胶体的应用(课本29页“科学视野”第4~7自然段)
1.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2.介稳性: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洗涤剂、喷雾剂的应用等。
3.电泳:工业中,静电除尘;血液透析等。
4.聚沉: 豆腐、肉冻、果冻的制取;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两种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等。
胶体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提问,能够说出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稳定性,以及常见的胶体。
2.学生通过阅读课本26页科学探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阅读课本27页,能够说出丁达尔效应的含义、应用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
4.学生通过阅读课本28页科学视野,能够解释胶体介稳性的原因,描述胶体的电泳和聚沉。

胶体优质课导学案

胶体优质课导学案

高一导学案 学科:化学 编号:2-1-3 编制人:肖海燕 审核人:张峰 使用时间:2013.11.21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学习目标】1、能记住生活中常见的胶体,能说出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和胶体的性质。

2、会运用比较法比较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会鉴别溶液与胶体。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学习重点】 1、Fe(OH)3胶体的制备 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的问题和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35-37页和P39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做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知识梳理”和《金版学案》P25-26页“知识清单”题,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预习案问题导学 12、什么是分散系?如何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3、胶体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知识梳理 一、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1.概念: 分散到 中所形成的 叫做分散系。

泥沙浊液,分散质是 ,分散剂是 ;NaCl 溶液,分散质是 ,分散剂是 。

2.分类:根据分散质 的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 、 和 。

(1) 溶液:分散质微粒是 或 ,其微粒直径 ,宏观特征是 ;(2) 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微粒是 ,其微粒直径 ,宏观特征是;(3)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的分散系。

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有 。

二、胶体的性质和应用1.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 而形成的。

可用于鉴别 和 。

2.聚沉:使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 析出。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3. 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 的现象。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 电荷(填“同种”或“不同种”)。

4.渗析:原理是胶体中的微粒 滤纸, 半透膜,渗析可用于 胶体。

高中化学《电解质、胶体、离子反应》学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胶体、离子反应》学案

《电解质、胶体、离子反应》学案一、物质的分类1.将物质分为和。

2.将纯净物分为和。

3.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将化合物分为和。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和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

区分以下氧化物: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二、分散系与胶体1.概念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做,物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叫做。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

【思考】烟、云、雾是否是胶体?它们的分散剂是,分散质是。

各类分散系的比较:2.胶体的性质:胶体的性质主要有、和。

实验室里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的性质是。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例如、、非电解质:在和都不能导电的;例如、、【思考】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干冰③冰醋酸④铜⑤BaSO4固体⑥盐酸⑦酒精⑧熔融的KNO3 ⑩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2、电离:或时,的过程。

3、电解质导电实质。

决定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因素。

4、强电解质、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写出电离方程式)H2SO4 Ba(OH)2CH3COONH4 BaCl2(2)弱电解质(写出电离方程式)CH3COOH NH3·H2OH2CO3四、离子反应1、定义:有参加的化学反应。

2、实质(发生条件):引起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的3、类型:(1)离子互换型的反应生成难溶物(如CaCO3)、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CO2)。

(2)离子间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

(3)络合反应例如:Fe + 3SCN - = Fe(SCN)3银氨溶液的制备:、。

4、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 导学案 3.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 导学案 3.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一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学习目标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微观表征猜想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并通过宏观实验定性定量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情况。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能正确判断强弱电解质及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会分析电离平衡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本质特征。

难点: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二、导学指导与检测导学指导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阅读课本P56——P57,完成右边相应的内容。

一、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物质类别强电解质:。

如:(填物质类别)。

弱电解质:。

如:(填物质类别)。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和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书写时用“”。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书写时用“”1.强、弱电解质的微观探析【活动1】在烧杯中画出HCl气体溶解在水中后,该溶液中存在微粒的微观示意图(不考虑水的电离)并写出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活动2】尝试在烧杯中画出冰醋酸(HAc)溶解在水中后,该溶液中存在微粒的微观示意图(不考虑水的电离)并写出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2.强、弱电解质的符号表征【活动3】尝试写出以下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NH3·H2O 。

(2)HClO 。

(3)H2S 。

(4)Fe(OH)3。

(5)H2C2O4 。

(6)H3PO4。

(7)NaHCO3。

三、巩固诊断。

1.下列物质前者是强电解质、后者是弱电解质的是()A.KNO3CH3COOH B.HCl NaHSO4C.NaCl BaSO4D.NH3·H2O H2SO4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H2SO4===H++SO42- B.CH3COOH===CH3COO-+H+C.NaHSO4===Na++HSO4-D.2H2O H++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R溶液的导电性较弱,HR属于弱酸B.某化合物溶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为电解质C.根据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食盐是电解质,食盐的水溶液也是电解质。

[精品]胶体导学案.doc

[精品]胶体导学案.doc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了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l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 1 〜lOOnm较稳定,不均一豆浆3. Fe(0H)3胶体的制备: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Al~2mL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14.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了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与溶液。

5.胶体的净化方法一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溶胶放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子放在溶剂中(一般放入水中),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进入溶液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溶胶中分离出来。

6.胶体的凝聚:胶体粒子由于吸附了阴离子(或阳离子)而带有电荷,相同胶粒带有相同电荷,胶粒间存在排斥,从而使得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若通过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就能减弱胶粒的电荷,削弱了胶粒间的排斥力,胶体就会发生凝聚形成沉淀。

[典型例析]例1.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碘酒B. Fe(OH)3溶胶C. CuSO4溶液D.淀粉溶液[剖析]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所以,选项中属胶体的分散系则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其中A、C都是溶液,B、D是胶体。

[解答]BD[评点]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够对可见光的光波产生散射,所以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虽然也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粒子的直径太小,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光束通过溶液时则没有这种现象。

《电解质》导学案

《电解质》导学案

第二节 第1课时 电解质及其电离编号:2 -2-1【学习目标】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学习重点】理解电离的概念,能准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学习难点】建立、理解电离的概念【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验观察 学习过程: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思考】 导电性实验表明盐酸、NaOH 溶液、NaCI 溶液具有导电性,而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不具有导电性,这是为什么?据此可以怎样对化合物进行分类?请总结归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完成下列填空我们可以根据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其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练习】1、现有以下物质:⑴食盐晶体 ⑵SO 2⑶硫酸⑷NH 3⑸石墨⑹氨水⑺酒精(C 2H 5OH)⑻熔化的KCI ⑼盐酸 ⑽固体硫酸钡(ll)Fe (12)液氯(13)氯水(14)CO 2 (15)蔗糖(C 12H 22O 11) (16)—水合氨(17) H 2CO 3 (18)H 2SO 3 (19)胆矶(20)氧化钠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相应序号)。

① 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② 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③ 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电解质是指在溶于水或熔融时本身 能电离的化合物。

(2)判断方法(根据物质类别)电解质:化合物L 非电解质:【学以致用】主备人:于秀丽 审核人:使用时间:学生姓名(1)电解质:在里或 下能够导电的 ,如 都是电解质。

⑵非电解质:在里和下都不能导电的,如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

结论: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能导电的物质 是电解质,电解质本身能导电;1.下列各组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C、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D、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二、电解质的电离【探究活动】观察课本P41页图2-2-4、2 - 2- 5回答下列问题1.由导电性实验表明,氯化钠晶体不导电,熔融的氯化钠和氯化钠水溶液均能导电,说明氯化钠晶体不具有导电性而熔融的氯化钠和氯化钠水溶液均具有导电性,分析这是为什么?2 .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教案中的电解质溶液的胶体与胶体溶液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教案中的电解质溶液的胶体与胶体溶液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教案中的电解质溶液的胶体与胶体溶液背景介绍: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而电解质溶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着两种特殊的溶液,即胶体和胶体溶液。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特性以及胶体溶液的构成和性质等方面进行介绍与讨论。

一、胶体的定义与特性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溶剂中形成的非晶态或类晶态的微细颗粒分散体系。

胶体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粒径小:胶体颗粒的尺寸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这使得胶体呈现出乳白色或半透明的外观。

2. 分散稳定性:胶体颗粒能够在溶液中长时间保持分散状态,不易沉淀和聚集。

3. 散射性:胶体溶液对可见光的散射现象明显,可以观察到光束的散射和光的透射。

4. 不可透过滤膜:胶体颗粒的大小远大于溶液中的传统溶质,因此胶体溶液无法通过过滤膜。

二、胶体溶液的构成和性质胶体溶液是由胶体颗粒和溶剂组成的,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行为。

以下是胶体溶液的构成和性质的讨论:1. 稳定性: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溶剂中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颗粒表面带有电荷,这些电荷能够与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电双层或电荷屏障,阻止颗粒的聚集。

2. 吸附性:胶体溶液中的胶体颗粒具有吸附其他物质的能力。

这是由于胶体颗粒表面的活性位点能够与其他物质形成吸附层。

3. 光学性质: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能力较强,使得胶体呈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如乳白色或半透明的外观。

4. 浊度:胶体溶液的浊度是指溶液中可见光的散射程度。

浊度的大小与胶体溶液中的胶体颗粒的浓度和粒径有关。

结论: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教案中的电解质溶液的胶体与胶体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介绍与讨论,我们了解到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粒径小、分散稳定性、散射性和无法通过滤膜等特性;胶体溶液是由胶体颗粒和溶剂组成的,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光学性质和浊度等性质。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导学案)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导学案)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能用分散系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会判断常见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

3.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二、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解质的电离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三、学习过程(一)分散系中的几个概念分散系分散质1、分散系的分类:思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按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以分为气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液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墨水、豆浆、肥皂水、血液、烟、雾、空气、有色玻璃等3、胶体的性质有等,这是鉴别________和________的常用方法。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的概念:2、非电解质的概念: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质、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状态下才能导电;(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都是电解质,如_________________等;(5)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3、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 Na++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针对性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1)NH3、CO2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属于电解质;(2)BaSO4、CaCO3难溶于水,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故它们是非电解质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1)HNO3___(2)Ca(OH)2(3)CaCl2__(4)BaSO4__(5) NaHCO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班级
1-1-4 物质的分散系姓名
【学习目标】
⑴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⑵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⑶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预习自学案
问题一:什么是胶体?(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1、性质角度:
2、类别角度;
3、本质角度:
问题二:如何分离三种分散质粒子?
三种分散系的特点:
分散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分散质微粒大小
分散质微粒组成
主要特征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否透过滤纸
问题三:给胶体分类(可查阅资料)
【学以致用】
1、用盐水浸泡鸭蛋,可以制得咸蛋?
2、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将盐卤中加入豆浆能制成豆腐?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二.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1)概念及相关物质类别:
(2)对象: 。

(3)导电原因:物质溶于水后产生了可以。

2. 电离:。

3.电离方程式: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相探究:判断一:BaSO4难溶于水,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判断二:KNO3晶体不导电,则KNO3晶体为非电解质。

水溶液能导电,则水溶液是电解质。

()
讨论一:Na2O溶于水能导电,能否说明它是电解质。

讨论二:判断物质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三:CO2、NH3溶于水均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拓展视野
* 滤纸和半透膜
滤纸有微孔,滤纸孔径的大小在100nm左右,溶质微粒和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悬浊液粒
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如鸡蛋壳内膜、动物膀胱等)上有更小的孔,孔径的大小在1nm左
右,只能让溶质粒子(单个分子或离子)通过,胶粒不能通过。

* 聚沉
当向胶体中加入浓电解质溶液时,胶粒会聚集成较大颗粒而形成沉淀,这个现象称为聚
沉。

聚沉常用的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热、加相反电荷的胶体、搅拌等。

* 渗析
利用半透膜除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的操作叫做渗析。

* 电泳
胶体粒子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某一种电性的离子而使胶粒带上某种电荷,在通电时向异性
电极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通电时向负极移动。

【课堂练习】
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2. 据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1nm=10-9m)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3. 判断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熔融硝酸钾
B. HCl气体
C. 三氧化硫
D. 氢氧化钡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现象
B.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C. 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6、下列物质(1)能导电的是()
(2)属于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OH溶液
B.Cu
C.液态HCl
D.AgCl晶体
E.蔗糖溶液
F.葡萄糖
G.氨水
H.CuSO4 I.石墨J.无水乙醇
我的疑问或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