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与成本小结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管廊实训报告总结发言

管廊实训报告总结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管廊实训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通过实践操作,对管廊建设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实习生,向大家分享我们的实训心得与收获。

一、实训背景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集成了多种管线、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管廊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管廊建设的相关知识,学校组织了这次管廊实训,让我们有机会走进施工现场,亲身体验管廊建设的全过程。

二、实训内容本次管廊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管廊基础知识:我们学习了管廊的定义、分类、功能、特点等基本概念,了解了管廊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管廊设计:我们学习了管廊设计的原理、方法、流程,了解了管廊平面布置、横断面设计、纵向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3. 管廊施工:我们学习了管廊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 管廊运维:我们学习了管廊运维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5. 现场实训:我们参观了施工现场,亲身体验了管廊施工的各个环节,了解了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三、实训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注重细节,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

4. 提升了沟通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与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进行了交流,提升了沟通能力。

5. 拓宽了视野:通过参观施工现场,我们了解了管廊建设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宽了视野。

四、实训体会1. 管廊建设的重要性:管廊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逐渐成为瓶颈,垂直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的需要。

因此,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成为解决城市地下空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难点与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二、建设管理中的难点1.融合难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关系,权衡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这是一个难点。

2.设计难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包括地质勘探、地下管线等。

而且,由于地下空间的限制,其设计复杂度远高于地上建筑。

同时,对于复杂的管廊系统,需要有效的程序进行模拟和仿真,以验证设计方案的是否可行和安全。

3.建设难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困难。

比如说,有些建筑物的地下空间已经被占用,需要进行拆迁或者重建;有些管线穿越了车站、机场等重要公共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4.运营管理难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后的运营管理难度同样不容忽视,面临着应急处理能力不足、设施损坏难以维修等问题。

特别是,由于管廊系统通常为多部门、多运营商联合掌管,缺乏有效的统筹和协调机制,运营管理难度更为复杂。

三、对策分析1.建立统一运营机制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利益,确立领导机构的权责清晰、运营机制健全、治理结构合理的政策支持。

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防止出现管理上的错位与协调不力等现象。

2.构建完善的设计平台建立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和规划软件平台来支撑地下空间设计和规划工作,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

同时,应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化方案的设计和模拟仿真等,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

3.优化技术方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水利工程、地质勘探、建筑工程等领域的高标准先进技术,提高地下空间工程的技术水平,发展新型地下空间设施,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同时保证质量和安全。

综合管廊基建工作总结

综合管廊基建工作总结

综合管廊基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管
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管廊基建工作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所参与的综合管廊基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我想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综合管廊基建工作的规划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综合管廊基建工
作之前,我们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地下管线的布局和状况,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需求。

只有在对城市地下空间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确保综合管廊基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发挥最大的效益。

其次,综合管廊基建工作的施工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综合管廊基建
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保障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只有做好了施工和管理工作,我们才能够确保综合管廊基建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并发挥最大的效益。

最后,综合管廊基建工作的运营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综合管廊基建工作
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运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只有做好了运营和维护工作,我们才能够确保综合管廊基建工作能够持续发挥其作用,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管理提供持续的支持。

总的来说,综合管廊基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2河南省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特殊化的设施,能够在同一隧道内以集约化方式铺设各类市政管线,包括电力、热力、燃气等,为市政管线的管理维护提供极大的便利。

本文就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进行阐述,进一步提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旨在全面提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效,促进城市优良形象的树立。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关键技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一项基础性内容,其建设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着整个市政工程实际功能的发挥。

当前部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置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暴风雨下城市道路排水能力薄弱,路基质量受损,城市交通安全也受到影响。

为切实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质量,有必要就其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开展探究。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一)加快立法工作城市建设中若区域存在明确地下空间权属关系,则应基于相关管理制度出发规划并管控地下空间,有效融合多种类型制度。

积极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立法工作,确保管廊规划、管理、经营及使用等方面各项事务的清晰化与明确化。

(二)扩大PPP建设管理模式应用范围区域政策、地方财政以及城市经济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式产生影响。

若地区财政水平较高,可采取全额出资方式,建设并管理综合管廊。

若采取股份制合作模式,则必须要确保产权关系的明确化。

PPP建设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获得当地政策与经济支持,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实施管理,缓解资金压力,引入社会资本,促进项目运作效率的提升。

(三)建设标准化运营管理机构或企业公司化运作、物业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运营并维护综合管廊,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落实,能够保证管廊运行的安全性与平稳化。

基于智能化系统实施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对于管廊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四)确立有偿使用基本原则管廊运营中所涉及单位与机构众多,通过有偿使用方式能够强化管廊建设管理的资金支持,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经验总结

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经验总结

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经验总结城市综合管廊具有延长管线使用寿命,减少了养护维修费用,提高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节约城市用地和地下浅层空间,增加了道路地下空间断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等优点。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单位自身建设管理经验,对综合管廊的建设从项目前期研究、审批办理、投资融资、设计施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如下分析总结:一、前期研究二、审批办理三、投资融资四、项目设计五、项目施工(一)新城管廊项目简介***新城管廊主要位于道路绿化隔离带或人行道下。

综合管廊设置为单舱,入舱管线包括10kv高压电缆、给水管道、通信电缆及预留中水管道,外加监控中心等附属工程。

管廊建设主要为解决道路两侧规划市政管线建设、管理、维护混乱的情况,经过集约化管理,将道路范围内原规划的城市管线(给水、燃气、电力、通信、中水)纳入至综合管廊内,方便管线的综合管理及维修,同时管廊埋于道路人行道下,不影响道路两侧征地,减少管线直埋式敷设的占地面积。

综合管廊可预留远期发展空间,为远期管线的进入做好预留,做到规划和建设的同步性。

(二)综合管廊施工方法1、管廊施工方法分类主要包括两大类施工方法,开槽施工法包括:现浇施工法,预制装配式施工法。

不开槽施工法包括:暗挖法,顶进施工法,盾构施工法。

***新城管廊项目多数采用开槽现浇施工法。

2、开槽现浇施工法(1)施工顺序施工准备→交通组织→围挡搭设→基坑支护→基坑开挖→软基处理→垫层及底板下防水卷材施工→底板及底板以上50cm 侧墙施工→给水、中水支墩施工→50cm 以上侧墙及顶板施工→通风口、投料口施工→侧墙、顶板防水层施工→顶板细石砼保护层施工→基坑回填→支护拆除→道路恢复施工(2)主要工序施工照片垫层施工 底板卷材施工防水保护层底板钢筋底板钢筋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支架顶板模板顶板钢筋顶板混凝土浇筑顶板防水回填压实度沟槽回填(3)主要工序控制要点①交通组织由于管廊建设区域现有交通不能断交,需要保通,所以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工作尤为重要。

综合管廊期末复习资料

综合管廊期末复习资料

综合管廊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思想交流不足,法律规范和设计上的不足,规划管理有难度,资金投入不足。

管道盾构在我国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一是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小,二是大多数采用明挖方法以节约投资,三是微型盾构研制起步晚。

而在未来管道盾构必将快速发展。

发展管道盾构法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尽快建立我国的掘进机产业体系,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在硬件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的研究。

多进行试点建设,积极推广,总结经验。

积极培养人才。

热力管线适合给水,中水等管线共室收容。

(与其他热敏感管线分开)其他管线主要有中水管道,供冷管道和交通信号,路灯线等综合管廊的管线相容性分析:电力与通信基本可兼容同一仓,但要注意电磁感应干扰。

煤气管线应独立一仓。

自来水管与污水管可同一仓,上方自来水,下方污水管。

雨水管线通常不收容。

警讯和军事通讯涉及机密应与相关单位协商。

原则上不收容油管,若主管单位同意应单独一仓。

支线以共仓收容为原则包括管线类以及缆线类。

勘察深度至少应在管线铺设以下3m城市地下管廊进行选线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交通繁忙或地下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路段。

不宜开挖路面的。

需同事敷设多种管线的道路。

广场或主要道路交叉处。

道路宽度。

选线基本原则:干线设置在机动车道和绿化带下。

支线综合管廊设置在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电缆沟设置在人行道下。

综合管廊总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原则:尽可能多的管线纳入。

2长远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

3相结合原则:与地铁、道路等建设相结合综合利用地下空间,降低造价。

一般而言,城市快速路优先规划建设干线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平面线形规划:干管和邻近建筑间隔2m以上。

缆线0.5m。

纵断线形规划:埋深一般在2.5m以上。

明挖施工以箱型为主,盾构以圆形为主。

综合管廊布局原则:综合管廊平面中心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

沿铁路公路敷设时应与铁路公路平行。

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各管线转弯要求。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一、地下综合管廊成本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中综合管廊单单是建设成本约0.5-1.7亿元。

综合管廊ppp项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成本一部分管廊的建设成本,另一部分是管廊的运营维护成本。

图1.1综合管廊ppp项目成本图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建设成本c1,包括管廊的建筑工程、供电照明、通风、排水、自动化及仪表、通信、监控及报巧、消防等辅助设施的相关成本。

在整个设计寿命內,综合管廊ppp项目的运营成本c2,主要包括巡回检査、维护工程、进出管廊的管理、监控管理、设备运转管理以及应变处理等工作的成本。

二、综合管廊的回报机制综合管廊ppp项目通常使用者付费无法覆盖社会资本的资金投入与合理利润,需要政府补贴弥补缺口,所以回报机制多为可行性缺口补助。

其中使用者付费包括入廊费用与运营维护费用。

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依据则是建设成本与运营维护成本。

三、入廊收费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61号的要求,入廊管线单位应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设计回报机制的目的是使社会资本获取投资回报,获得投资回报的直接途径是收费,收费就是指的入廊费用与运营维护费用。

入廊费也可以说是入廊管线的“买路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建设成本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各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的成本计算确定,主要是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成本。

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第二现金流,也可以说是入廊管线的“物业管理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水电消耗费用等因素合理计确定,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维护成本。

四、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方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xx]2754号)中明确指出,凡具备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原则上应由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协商确定。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实习报告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项目简介实习单位为XX市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习项目为XX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该工程位于XX市XX区,全长约XX公里,总投资约XX亿元。

项目主要包括综合管廊主体结构、通风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

三、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 现场勘查与测量:在项目开工前,我跟随测量队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勘查,了解了地形、地质、水文等基本情况,并参与了管廊线路的测量放线工作。

2. 土方开挖与支护: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我学习了基坑开挖、支护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各种支护结构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

3. 主体结构施工: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我参与了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工作,掌握了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

4. 管道安装与调试:在管道安装过程中,我学习了各种管道的安装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调试方法,了解了管道系统在综合管廊中的作用。

5. 通风系统施工:在通风系统施工阶段,我参与了通风管道的安装、通风设备的调试等工作,了解了通风系统在综合管廊中的重要性。

6. 消防系统施工:在消防系统施工阶段,我参与了消防管道的安装、消防设备的调试等工作,了解了消防系统在综合管廊中的安全保障作用。

7. 排水系统施工:在排水系统施工阶段,我参与了排水管道的安装、排水设备的调试等工作,了解了排水系统在综合管廊中的重要性。

8. 电气系统施工:在电气系统施工阶段,我参与了电气管道的安装、电气设备的调试等工作,了解了电气系统在综合管廊中的重要作用。

四、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方面: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工种、各专业密切配合,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类型介绍1. 综合管廊根据其所容纳的管线可以分为:(1)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或道路红线外综合管廊带内,主要输送原站(如自来水厂、发电厂、燃气制造厂等)到支线综合管廊,其一般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

其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热力等管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将排水管线收容在内。

在干线综合管廊内,电力从超高压变电站输送至一、二次变电站,通讯主要为转接局之间的信号传输,燃气主要为燃气厂至高压调压站之间的输送。

干线综合管廊的断面通常为圆形或多格箱形,综合管廊内一般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

干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主要为:稳定大流量的运输、高度的安全性、内部结构紧凑、兼顾直接供给到稳定使用的大型用户、一般需要专用的设备、管理及运营比较简单。

干线综合管廊的示意图如下:(2)支线型综合管廊主要负责将各种供给从干线综合管廊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

其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收容直接服务的各种管线。

支线综合管廊的断面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为单格或双格箱型结构。

内部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设备。

主要特点为:有效(内部空间)断面较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设备多为常用定型设备、一般不直接服务大型用户。

支线综合管廊示意图如下:(3)缆线型综合管廊主要负责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收容至埋地的管道。

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面,其埋深较浅,一般在1.5米左右。

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般不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仅增设供维修时用的工作手孔即可。

示意图如下:(4)干支线混合型综合管廊干支线混合综合管廊在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各有取舍,一般适用于道路较宽的城市道路。

2. 根据断面形式划分:(1)矩形综合管廊(2)半圆形综合管廊(3)圆形综合管廊(4)拱形综合管廊3. 根据舱室数量可分为:(1)单舱综合管廊(2)双舱综合管廊(3)多舱综合管廊二、综合管廊平面布局的一般规定1. 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2. 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布局;3. 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4. 综合管廊适合条件:(1)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2)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3)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4)重要的公共空间;(5)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5. 宜布置在道路两侧地块对公用管线需求量较大的一侧;6. 尽可能满足综合管廊与其他管线的交叉要求;7. 综合管廊接出管线的长度较短;8. 综合管廊对道路及两侧建筑物的影响较小;9. 充分满足道路规划对综合管廊管位的要求;10. 综合管廊的投料口、通风口、出入口等设施与道路景观及功能的结合;11. 宜将大管道管沟布置于人行道、绿化带下;12. 在机动车道下敷设小管道宜靠人行道,大管道靠车行道,便于小管道管沟绕行给大管道管沟投料口等节点创造条件;13. 综合管廊应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建,建筑面积应满足使用要求。

三、综合管廊断面布置的一般规定1. 断面形式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2. 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管廊内部净高不宜小于2.4米,双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米,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米;3. 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确定;4. 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5.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管道同舱设置;6. 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设置;7. 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在上方;8. 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应采用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排水方式;9. 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2. 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3. 应按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4. 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小于或等于0.2mm,且不得贯通;6. 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并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7. 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05。

五、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1. 明挖法现浇法:利用支护结构支挡条件下,在地表进行地下基坑开挖,在基坑内施工做内部结构的施工方法。

其具有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的特点,适用于新建城市的管网建设,如下图:2. 明挖预制拼装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方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造价较高。

特点是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如下图所示:3.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类地下洞室暗挖的一种施工方法。

具有埋深浅,适应地层岩性差,存在地下水,周围环境复杂等复杂条件。

在明挖法和盾构法不适应的条件下,浅埋暗挖法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它具有灵活多变,道路、地下管线和路面环境影响性小,拆迁占地小,不扰民的特点,适用于已建城市的改造;4. 顶管法:当管廊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

在施工时,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用支撑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线压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

适用于软土或富水软土层,无需明挖土方,对地面影响小;设备少、工序简单、工期短、造价低、速度快;适用于中型管道施工,但适应管线变向能力差,纠偏困难;5. 盾构法:使用盾构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撑四周围岩,防止发生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刀盘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推进油缸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该法具有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度低,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施工中不受气候条件影响,不产生噪音和扰动;在松软含水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

其缺点是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盾构设备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六、综合管廊的技术发展方向1. 预制拼装及标准化、模块化综合管廊预制拼装技术是国际综合管廊发展趋势之一,大幅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工期。

综合管廊标准化、模块化是推广预制拼装技术的重要前提之一,预制拼装施工成本的幅度取决于建设管廊的规模长度,而标准化可以使得预制拼装模板等设备的使用范围不局限于单一工程,从而降低摊销成本,有效促进预制拼装技术的推广应用。

此外,编制基于综合管廊标准化的通用图,大幅降低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节约设计周期,提高设计图纸质量。

2. 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建设相结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地下空间,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发生综合管廊与已建或规划地下空间、轨道交通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难度、成本和风险通常很大。

应从前期规划入手,将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建设统筹考虑,不但避免后期出现的各种矛盾,还降低综合管廊的投资成本。

如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重合段可利用地下空间的某个夹层、结构局部共板等。

3. 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相结合从目前的政策导向看,对于具备条件的排水管道建议纳入综合管廊,新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增加排水管道入廊技术规定。

将综合管廊的设计与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结合,既满足综合管廊的总体功能,又能提高排水防涝标准,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例如将雨水调蓄功能与综合管廊功能相结合,是工程设计中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模式。

雨水调蓄舱防淤积问题除设计坡度控制外,考虑设置复合断面和增加冲洗设施等措施。

4. “BIM+GIS”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工程项目信息化进行模型化,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工程方法,贯穿工程建设从方案到设计、建造、运营、维修、拆除的全寿命周期,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所有各方;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综合管廊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信息,包括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和现状管线等。

“BIM+GIS”正好互补两者之间信息的缺失。

采用“BIM+GIS”三维数字化技术,将现状地下管线、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三维数字化建模,形成动态大数据平台。

在此基础上,将综合管廊、管线及道路等建设信息输入,以指导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后期的运营管理,有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七、国内综合管廊造价小结1. 廊体造价与断面面积和舱位数量有关,按照国家试行投资标准估算,断面面积10-20平米、1舱位的廊体1公里造价约为0.56亿元;断面面积35-45平米、4舱位的廊体1公里造价约为1.31亿元,断面面积越大、舱位数量越多,造价越高。

2. 国内的部分综合管廊的造价情况总结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