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复习课课件(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9张PPT)【可编辑全文】

导入新课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杜甫推己及人,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呼喊;面对社会的贫富悬殊杜甫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同情被压迫人民,揭露社会黑暗,是现实主义诗人的重要主题。同样唐代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创作了不少这类题材的讽喻诗,《卖炭翁》堪称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他的《卖炭翁》,去倾听这位卖炭老人的故事,感受作者伟大的情怀。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学然后知不足
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同是天涯沦落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诗人。在文学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有“______”和“______”之称,有《___________》传世,《卖炭翁》就选自其中。代表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鬓( ) 辗( ) 辙( ) 骑( ) 敕( ) 叱( ) 将( ) 系(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杜甫推己及人,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呼喊;面对社会的贫富悬殊杜甫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同情被压迫人民,揭露社会黑暗,是现实主义诗人的重要主题。同样唐代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创作了不少这类题材的讽喻诗,《卖炭翁》堪称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他的《卖炭翁》,去倾听这位卖炭老人的故事,感受作者伟大的情怀。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学然后知不足
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同是天涯沦落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诗人。在文学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有“______”和“______”之称,有《___________》传世,《卖炭翁》就选自其中。代表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鬓( ) 辗( ) 辙( ) 骑( ) 敕( ) 叱( ) 将( ) 系(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0张PPT)

18
作业布置:
◎续写卖炭翁今后的生活状况:
19
板书设计:
烧炭艰辛 外貌描写
卖炭翁
对 比
宫使
运炭艰难 动作描写 苦
炭被掠夺 心理描写
翩翩 夺炭
趾高气扬
把、称、回、牵 蛮横冷酷
宫社 市会 掠黑 夺暗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
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
(2)围绕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被夺炭
(3)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反映了宫市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下层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8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物: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找出相关的语 句?(不动笔墨不看读书:圈点批注)
卖炭翁
白居易
1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2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 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与元稹共同倡导新 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 “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素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 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 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3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 (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 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 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 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 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 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 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 “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 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作业布置:
◎续写卖炭翁今后的生活状况:
19
板书设计:
烧炭艰辛 外貌描写
卖炭翁
对 比
宫使
运炭艰难 动作描写 苦
炭被掠夺 心理描写
翩翩 夺炭
趾高气扬
把、称、回、牵 蛮横冷酷
宫社 市会 掠黑 夺暗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
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
(2)围绕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被夺炭
(3)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反映了宫市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下层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8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物: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找出相关的语 句?(不动笔墨不看读书:圈点批注)
卖炭翁
白居易
1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2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 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与元稹共同倡导新 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 “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素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 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 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3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 (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 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 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 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 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 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 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 “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 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8张PPT)

Second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bìn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ǎn 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jì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chì ch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jiāng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jì
(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小试牛刀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 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作者生平
生于乱世 仕官生活 贬谪江州 任职苏杭 晚年生活 洛阳安逝
作者生平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科举及第,授盩庢zhōu zhì县 (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 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810 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 离职丁忧(守丧27个月)。814年回长安,授太子 左赞善大夫。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bìn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ǎn 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jì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chì ch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jiāng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jì
(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小试牛刀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 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作者生平
生于乱世 仕官生活 贬谪江州 任职苏杭 晚年生活 洛阳安逝
作者生平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科举及第,授盩庢zhōu zhì县 (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 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810 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 离职丁忧(守丧27个月)。814年回长安,授太子 左赞善大夫。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现场还原
旁白: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随后一阵迅疾的寒风猛地刮向了又饿又困的卖炭翁,他
顿时清醒了许多。只见不远处,两个身着_穿__着__黄__衣__和__白__衫__儿__(外貌)的使者骑着马
__轻__快__地______(动作)地来到卖炭翁面前。
使者:把__手__上__的__公__文__甩__在__卖__炭__翁___面__前_(动作)老头,奉皇上的命令,你的炭我们全要了。
D、 “牛困人饥日已高” 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
过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0
课后作业:
卖炭翁苦苦哀求得不到宫使的同情,炭依然被低价买 走,请你想象被强买后卖炭翁会有怎样的结局。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随堂测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 表现了卖炭翁的劳作辛酸。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 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 表现了卖炭翁的英勇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 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原告身份职业 卖炭小贩
被告
黄衣使者、白衫儿 被告身份职业 宫使
案发时间地点 唐德宗贞元末
案发地点 长安集市
案情概述(一句 卖炭翁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千余斤的炭,被黄
话)
衣使者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任务二:还原真相,品评人物
我实在是太 苦啦!
请你详细说说 “苦”在何处?
请同学们朗读本诗第一节并圈点勾画,完成填空。 卖炭翁苦,苦在烧炭、运炭、卖炭,从__________句可见 烧炭之苦,从 __________句可见运炭之苦,从 __________句可见卖炭之苦。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讽喻诗
疏初通读 大诗 意歌
壹
无
cháng衣裳chì口称敕xì系
xīn伐薪niǎn辗冰辙chì叱牛
bìn两鬓qí两骑jiāng将
纠正字音字形
木材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希 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早晨
地点偏僻 , 荒无人烟肖像(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生动形象地刻画 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自问自答——设问句。卖炭的钱仅仅只能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可见生活之艰辛。
烧苦
心理描写,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天气中明明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矛 盾的心理反映出的是他悲苦的生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环境/动作描 写,写出了雪的厚度,反映出路程的艰辛。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互文 运炭的不易
这首诗歌 讲了一个 什么样的 故事?
关键人物是谁?
卖 炭 翁
宫使
贰
无
工作地点:伐薪烧炭南山中相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穿着:可怜身上衣正单收入来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人物:卖炭翁
人物卡
卖炭翁
苦在哪里请从诗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组 讨 论
工序复杂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 面 尘 灰 烟 火 色 , 两 鬓 苍 苍 十 指 黑。工作地点:终 南 山,
古代文学题材之一,作者对世态、 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
面做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 写的诗篇。针对“可笑、可鄙、甚至可 恶”之事,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 唐代,讽喻诗逐渐成熟,对贵妃、权 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大 胆 揭 露与谴责,甚至直指皇帝,思想内容
疏初通读 大诗 意歌
壹
无
cháng衣裳chì口称敕xì系
xīn伐薪niǎn辗冰辙chì叱牛
bìn两鬓qí两骑jiāng将
纠正字音字形
木材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希 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早晨
地点偏僻 , 荒无人烟肖像(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生动形象地刻画 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自问自答——设问句。卖炭的钱仅仅只能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可见生活之艰辛。
烧苦
心理描写,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天气中明明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矛 盾的心理反映出的是他悲苦的生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环境/动作描 写,写出了雪的厚度,反映出路程的艰辛。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互文 运炭的不易
这首诗歌 讲了一个 什么样的 故事?
关键人物是谁?
卖 炭 翁
宫使
贰
无
工作地点:伐薪烧炭南山中相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穿着:可怜身上衣正单收入来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人物:卖炭翁
人物卡
卖炭翁
苦在哪里请从诗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组 讨 论
工序复杂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 面 尘 灰 烟 火 色 , 两 鬓 苍 苍 十 指 黑。工作地点:终 南 山,
古代文学题材之一,作者对世态、 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
面做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 写的诗篇。针对“可笑、可鄙、甚至可 恶”之事,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 唐代,讽喻诗逐渐成熟,对贵妃、权 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大 胆 揭 露与谴责,甚至直指皇帝,思想内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16张PPT)

疏通文意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 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翩翩〕轻快的样子。〔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 太监手下的爪牙。〔文书〕公文。〔敕〕指皇帝的命令。〔回〕掉转。〔叱 〕吆喝。〔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将〕助词,用于动 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 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系〕挂。〔直〕同“ 值”,价钱。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理解卖炭老人和宫使的形象。 2.了解“宫市”的掠夺本质和中唐以来统治 阶级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 3.感受白居易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背景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唐代中期 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 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 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合称“ 元白”。白居易留诗近三千首,题材广泛,语 言通俗易懂。著作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 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2.本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旨和表达情感。 3.在有限的篇幅里,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鲜明地刻画 出困苦艰辛的卖炭翁形象和仗势欺人、蛮横冷酷的宫 中差役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课后作业
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 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译文:那两个轻快地骑着马过来的人是谁呢?(原来是)皇宫中的太监和 他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牵着 牛掉转车头向皇宫驱赶。一车的炭,(重量有)千余斤,太监差役们(轻易 地)赶着走了,吝惜不得。(他们)拿出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纱,挂在牛头上 就当充抵炭的价钱了。
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课件(共21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引导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 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 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学习引导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 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调 转方向朝皇宫前进。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 着走,老翁吝惜不得,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 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重点探究
1.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 “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 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与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 无理对比;“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 了卖炭翁尽管衣服单薄,但却期望天气更加寒冷, 好让自己的炭好卖一点的迫切心情和艰难处境。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 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 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 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 代“宫市”的罪恶。
烧炭艰辛 运炭艰难 炭被掠夺
(肖像、心理、 动作描写)
宫使
夺炭
(肖像、动作描写)
老翁艰辛
宫使蛮横 仗势凌人
当堂检测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 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 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 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当堂检测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宫市的憎恶; 2.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预学检测
1.预习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优秀ppt课件(18张)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6.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 (范文五) 让和谐走进心灵
掌握了以上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词语或准确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 C.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来形容老师和同学,使用对象错误;
对卖炭翁的同情 1、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勾画批注)
回味)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人称诗魔。
薪(xīn) 鬓(bìn) 二段:描写卖炭翁卖炭被宫使抢夺走。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难,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 民财产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用“心忧炭贱愿天寒”反衬“身上衣裳口中食,身上衣正单”,衬出了卖炭翁炽烈的希望之火,只有天寒,炭价才能可观。 一段:描写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的艰辛及目的。 卖炭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 2、灵活运用衬托、反衬、对比手法。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答: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止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
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是诗人在文中唯一一个 (2)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情感的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 【题2】【解析】
20.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不能用来指男生。
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C. 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微颔之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的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
射箭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 指油
笑而遣之
代指卖油翁
释担而立
表顺承
久而不去
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表转折
笑而遣之
表修饰
LOGO
(四)、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2.康肃笑而遣之 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3.汝亦知射乎 动词作名词,箭术。
课堂练习:
1、课文主要写了 射箭和 酌油 两个场面。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公亦以此自矜 、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 咨自矜(或骄傲)的态度。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睨之 ,
但微颔之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轻视(或轻蔑)的 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无他 ,
3、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句子是( C )
A释担而立 B睨之,久而不去 C但微颔之
4、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D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你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小组合作探究
课外延伸—阅读启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 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 明。 —— 屈原
1、“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的“晲”换成“望、 观”等词可以吗?
“晲”表示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表现 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并不在意以及他的自信。其 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2、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笑”字的理解
既表现康肃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赞许,又显示 他的尴尬、无奈。
3、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感知课文—读文正音
zī jīn pŭ nì •咨 矜 圃 睨
hàn fèn zhuó fù •颔 忿 酌 覆
lì •沥
LOGO
shĭ 矢
sháo 杓
感知课文—解词释句
LOGO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即陈尧咨, 谥号康肃 擅长
当时 世上
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 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 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 自夸。
但手熟尔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熟能生巧
。
4、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谢谢欣赏
感知课文—词语归纳
LOGO
• 射:善射 • 汝亦知射乎 • 吾射不亦精乎 • 以:以此自矜 • 以我酌油知之 • 以钱覆其口
射箭 射术
凭借 用
感知课文—词语归纳
LOGO
• 尝:尝射于家圃 • 去:久而不去 • 尔:但(惟)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颔:但微颔之 • 杓:以杓酌油
曾经 离开 语气词,通“耳” 你 把…看轻,形容词意动用法 点头,名词活用为动词 同“勺”,sháo。
内容梳理
LOGO
• 1找出文中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动作、语言、神态的 词语或句子,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 2、注意揣摩读出两人的不同语气。并分析一下这两 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 3、本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 什么道理?
师生交流
陈尧咨(善射)
卖油翁(善酌)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动作 笑而遣之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性格: 自矜(骄傲)
对 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语言描写
康肃—傲—然——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 精乎?”
翁—不—以为—然—答曰:“无他,但手熟尔。”
凭,凭借 夸耀
感知课文—解词释句
LOGO
曽经 在 放下
顺连
斜着 眼睛看
他, 尧咨
转折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他
箭
只
名作动 点头
这件事
译文: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 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 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 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生—气地——曰:“尔安敢轻吾射?”
写作不小温贴不士火:如何把人物写活?写出特点?
翁—发—掘—人—物答特长曰特:点“,以除我描酌写油人物知外之貌。特”征外,还可
通过人物的语淡言然描一写笑、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心理
描(写翁来)达因到—刻画—人—物—的曰目:的“,我使亦人无物他丰,满惟、手鲜活熟起尔来。。”
总结
本文记叙了卖油翁答对陈尧咨的话,通 过对两人态度及心理状态的对比描写突 出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地阐述了“熟能 生巧”的道理。告诉人们:即使有什么 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课外延伸—讨论提高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的 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 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一)给下列字注音
jīn
pǔ
nì
自矜
圃
睨
hàn
fèn
zhuó
颔
忿然 酌
复习检测
LOGO
(二)、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同“耳”,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勺”,勺子。
(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LOGO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凭借 凭 用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同“耳”,罢了 你
LOGO
开始对卖油翁看他射箭便问:“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这一反问表示陈尧咨的反 感。当卖油翁说:“无他,但手熟尔。”陈 尧咨觉得受到轻视,忿然曰:“尔安感轻吾 射?”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 钱不湿,便无言了,只好“笑而遣之。”
原因: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纯熟,却不 “以此自矜”。
(2)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
3.请你分别写出源于这两个故事中的成语:
【甲】:
【乙】:
(2分)
4. 【甲】、【乙】两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 人生有很大的启迪,读完后你有什么启发?(2分)
课堂练习:
1、课文主要写了 射箭 和 酌油 两个场面。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公亦以此自矜 、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 咨自矜(或骄傲)的态度。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睨之 ,
但微颔之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轻视(或轻蔑)的
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无他 ,
但手熟尔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熟能生巧
。
4、在文中找出:“但微颔之”中“但”的同义词 惟 , “但微颔之”的潜台词是 射的不错,也不过如此
感知课文—解词释句
LOGO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你
射术
别的
罢了
译文:康肃公问道:“你 也会射术吗?我射术不也 很精湛吗?”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 不过是手熟罢了。”
感知课文—解词释句
LOGO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 我酌油知之。”
复习课
卖 油 翁
欧 阳 修
LOGO
复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理解、积累文言字 词;流畅翻译、理解课文的能力(重点)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
象(难点)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体会 文中描写的人物品质;学会正确看待 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重点)
复习检测
LOGO
一、文学常识积累
《卖油翁》作者:(),自号(),晚号(),()时期 著名的文学家,()八大家之一。 二、字词句积累
舀,倒 恼怒的样子 这个道理 你 怎么敢 凭,凭借
译文:康肃公听后愤 愤地说:“你怎么敢 轻视我的射术!”老 翁说:“凭着我倒油 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 道理。”
感知课文—解词释句
LOGO
就,于是 放 在 用 它的,指葫芦 用 勺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注入
中考链接
LOGO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下列题。(共12分)
【甲】 《孙权劝学》
【乙】 《卖油翁》)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见往事耳。( ) (2)即更刮目相待(
)
(3)但微颔之( )
(4)徐以杓酌油沥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自负 身怀绝技
高潮:而遣之” 解嘲
酌油 (技高一筹)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稳重谦虚
分析探究—人物形象
1、本文运用哪几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 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说说你对这两 个人物的评价。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分析探究
3、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葫芦
转折,可是,却
译文: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 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 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 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 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