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的概念规范吗 教科书中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三)虚实夹杂
概念:是指疾病某一个阶段虚证与实证并存所表现 的证候
病因病机: 1.因实致虚(邪气伤正,医生误治) 2.因虚致实(易感外邪,病理产物)
(三)虚实夹杂
(一)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 (二)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 (三)虚实并重:正虚和邪实均明显,病情较重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
可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景岳全书》
(一)阴证与阳证
1.阴证 概念:是指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
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 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源流
➢ 源于《黄帝内经》 ➢ 创立于张景岳《景岳全书》 ➢ 定名“八纲”于祝味菊《伤寒质难》 ➢ 推广于《中医诊断学》第二版教材
“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伤寒质难》
八纲的概念
概念:包括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 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三)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要点
证名 形体 精神 声息 疼痛 舌象 脉象
病程
虚
证
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喜按
舌质淡嫩,少苔无苔
无力
长
实
证
强健
亢奋
声高息粗
拒按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四)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八纲辨证A型题1.下列对“辨证”的认识哪项不对:A是对疾病全过程特点的认识 B是通过现象对疾病本质的认识C是医生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 D是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的认识E是对病因、病性与病位的认识2.“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为: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E《伤寒六书》3.八纲辨证的内容在《景岳全书》称为:A治病八字 B八种纲要 C治病大法 D二纲六变 E二纲六要4.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并见5.表证的转归,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A经治疗而愈B“自然”痊愈 C演变成半表半里证D演变成里证 E恶化而死亡6.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7.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A病情一般较重 B无表证特征证候 C都是慢性起病D病程一般较长 E以脏腑证候为主8.下列类似于半表半里证概念的是:A肝胆病证 B少阳病证 C气分病证 D中焦病证 E厥阴病证9.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A阳气亏虚 B阴液不足 C阴寒内盛 D阴邪致病 E阴气偏盛10.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A便溏臭秽 B口干口苦 C面红尿清 D舌苔黄腻 E脉细而数11.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12.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A虫积 B痰湿 C血瘀 D内燥 E气逆1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主要含义是:A营血相对亏虚 B正气必定亏虚 C正气相对亏虚D阴液必定亏虚 E经络相对亏虚14.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A表实寒证 B里虚寒证 C肾阴虚证 D表实热证 E里实热证15.与( )中内容相对而言,下述哪项不属阴证A久(新)病 B血(气)分证 C三阴(三阳)病 D脏(腑)病 E 燥(湿)证16.下列哪项是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A病程长与短 B怕冷之症新与久 C脉象有力与无力D病势缓与急 E疼痛喜按与拒按17.阴虚的兼并证,下列哪证最少见:A阴虚阳亢证 B阴虚内燥证 C阴津亏虚证 D阴虚里寒证 E阴虚内热证18.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 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 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19.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A见于病久体弱患者 B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C病变趋势极其危急D以出现“绝汗”为特征E对方亦可随之而亡20.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A证候相兼 B证候错杂 C证候独立 D证候真假 E 证候转化21.狭义的证候相兼与证候错杂的共同点是:A表里不同病 B表里同病 C寒热相反 D寒热一致 E 虚实夹杂22.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A脉数而沉 B面红目赤 C咽干口渴 D神昏谵语 E身灼肢厥23.下述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虚阳偏亢证 E虚阳浮越证24.证候真假的所谓“真”,最主要是指:A病人真实的临床表现 B临床上常见的证候C与病理本质相符的症 D本病或者久病之症E病人的病情完全真实25.对证候真假的所谓“假”,哪项解释最正确:A所有症征都是现象,皆为假 B病人提供的临床资料有假C不合常规认识的某些症征 D这些症与疾病本质相对立E诊断错误,未认识疾病本质26.下列哪项是辨别真实假虚的主要依据:A默默不语,语则声高 B形体赢瘦,腹满拒按C倦怠懒动,动之觉舒 D稀便少许,气臭不爽E脉象沉细,按之有力27.下列哪项可视为“里邪出表”:A久咳久喘,今咳血量多色鲜红 B肝病胁痛五年,腹壁青筋显露C胃脘疼痛,昨恶寒发热脉浮紧 D麻疹发热三天,疹出烦热渐退E饮食不慎,腹痛腹泻大便臭秽28.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A邪气的性质 B邪气的进退 C邪正的对比 D阴液的盈亏 E阳气的盛衰29.下列哪项不是辨证所应明确的内容:A病位 B病势 C病名 D病因 E病性30.“八纲”之名出自:A《内经》 B《伤寒论》 C《伤寒六书》 D《景岳全书》 E 《伤寒质疑》31.下列哪项不属里证的范畴:A太阳病证 B阳明病证 C太阴病证 D少阴病证 E厥阴病证32.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范畴:A食积 B内燥 C气滞 D水停 E虫积3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A先天禀赋不足 B病中耗损过多 C房事劳倦太过D情志失于调摄 E后天生化不足34.下列哪项一般不能归属于阳证:A面红目赤 B疼痛喜按 C心烦不宁 D脉数有力 E发热口苦35.下述哪一项最应归属阴证:A里虚寒证 B里虚热证 C表虚寒证 D表虚热证 E里实寒证36.诊断阳虚证的最主要症状是:A面色淡白 B口淡不渴 C大便稀溏 D无汗或少汗 E常畏寒喜冷37.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A病程长短 B病情缓急 C脉之有有力无力D怕冷的新久 E肢体痛与不痛38.下列哪项不是亡阳证的典型表现:A冷汗质稀 B肢厥肤冷 C呼吸气微 D面赤如妆 E脉微欲绝39.下列哪项不是亡阴证的证候特点:A汗黏如油 B身灼肢厥 C皮皱唇燥 D小便极少 E脉细数疾40.证候真假的“假”是指:A病人提供假情况 B属于疾病现象 C临床不常见的症D新病标病症状 E与病理本质不符的症41.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A脉数而沉 B面色赤 C身灼肢厥 D咽干口渴 E胸腹灼热42.所谓“因虚致实”,主要体现哪种辨证关系:A对立关系 B统一关系 C邪正关系 D因果关系 E真假关系4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A湿热内蕴 B气化无力 C瘀血阻滞 D热结胃肠 E痰食停滞B型题A舌淡红苔薄白 B口渴但不多饮 C新起恶寒发热D鼻塞或为喷嚏 E咳嗽吐清稀痰1.诊断表证最主要的症状为:2.表证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3.表证的一般性(非特异性)表现为:A寒热错杂证 B真热假寒证 C真寒假热证D表里实寒证 E表寒里热证4.烦热欲去衣被,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
试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试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中医学中,辨证论治是一项重要的诊疗方法,而表证与里证的鉴别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表证与里证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表证是指发病初期病邪未入里,属于表浅部分,如感冒、发热等,而里证则是指病邪已经入里,属于深部组织器官,如胃痛、腹泻等。
正确鉴别表证和里证,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舌诊、脉诊等方面,详细阐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一、临床表现表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表浅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喉痛、流涕等。
表证的病程较短,多数在3-5天内自愈。
表证的病因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暑湿等。
治疗表证以解表散寒、清热解毒、宣肺散风为主。
里证的临床表现则是内脏器官的症状,如胃痛、腹泻、便秘、呕吐、腰痛等。
里证的病程较长,多数需要长期治疗。
里证的病因多为情志不畅、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
治疗里证以调理脏腑、益气养血、温阳行气为主。
二、病因病机表证的病因病机多为外邪入侵,气血不畅。
外感风寒,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外感风热,表现为发热、口渴、咳嗽、喉痛等;外感暑湿,表现为发热、头重身热、口干、咽干等。
治疗表证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里证的病因病机多为情志不畅,气滞血瘀,阴阳失调等。
情志不畅,表现为胸闷、胁痛、心烦等;气滞血瘀,表现为胸痛、腹痛、经痛等;阴阳失调,表现为盗汗、口干、口渴等。
治疗里证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三、舌诊表证的舌象多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数。
舌质淡红表示病邪在表浅,舌苔薄白表示病邪未入里,脉象浮数表示气血不畅。
治疗表证时,应以清热解毒、宣肺散风为主。
里证的舌象多为舌质红、舌苔厚腻、脉象弦滑。
舌质红表示病邪已经入里,舌苔厚腻表示病邪已经渗入脏腑,脉象弦滑表示气滞血瘀。
治疗里证时,应以调理脏腑、益气养血、温阳行气为主。
四、脉诊表证的脉象多为浮数,表示病邪在表浅,气血不畅。
从恶寒与畏寒的本质进一步谈表证的含义

2021年6月 第11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从恶寒与畏寒的本质进一步谈表证的含义王谦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恶寒与畏寒,进一步说明表证的含义。
古人并未将恶寒与畏寒严格区分,今人将恶寒与畏寒重新定义,但同时对恶寒与畏寒属于何证产生了错误,现代中医诊断教材既肯定古人“有一分恶寒,即有一份表证”的说法,又认为里实寒证也可以恶寒,这在理论上属于矛盾。
笔者通过讨论,认为恶寒与畏寒是为了区分表里而设,恶寒是表证的必有表现,而畏寒则是里证的表现。
【关键词】恶寒;畏寒;表证;本质[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24-02表里概念是中医八纲辨证理论中的其中一个纲领,表里揭示的是疾病的层次,在表者,邪气尚浅,程度尚轻。
在里者,邪气较深,程度较重。
因此,在临床上判断疾病是表证还是里证,对于判断疾病轻重、预后尤其是确立治则、治法上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讲“理、法、方、药”,先认识了疾病的机理,才能确立治法,进一步才开出正确的方药。
因此,任何疾病,都要先明机理,或者从辨证施治来讲,先辨证,先诊断明确,才能谈治疗。
所以如果表证的概念尚不清楚,临床何谈去辨别表证。
分不清表证,那治疗也就自然错乱。
表证的定下如何去下?按照《中医诊断学》教材的说法,表证的概念已成定论,但很多人在学习表证理论时,依然会心存困惑,包括依然有人不断将表证的问题作为学术问题而讨论不休。
尤其对恶寒的说法讨论较多,关于恶寒的疑点也较多。
说明表证的概念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表证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现从恶寒与畏寒关系角度来讨论表证的实质。
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行斧正。
1 当今教材对恶寒与畏寒概念的描述当今各版本《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恶寒与畏寒的定义基本一致。
恶寒为患者感觉怕冷,且通过加衣取暖不能缓解;畏寒也是患者感觉怕冷,但加衣取暖可以缓解。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

表现:心烦口喝,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 血,舌红苔黄,脉数。
代表方: 导赤丸
精选编辑ppt
31
寒热辨证
实热证
• ③热邪壅肺证 表现: 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促,壮热口渴,烦燥不安,甚则
鼻翼翕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大便干结,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代表方: 清气化痰丸
精选编辑ppt
20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同病 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病位的症状。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无矛盾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虚实性质相反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反,虚实性质相同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皆相反
精选编辑ppt
21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出入
表
入 出
里
精选编辑ppt
22
表里辨证
厚
腻
腻
苔
苔
苔
精选编辑ppt
58
虚实辨证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
2.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
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精选编辑ppt
45
寒热辨证 证候间关系
3.表寒里热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 青龙汤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
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 人参汤主之。
“邪气盛则是实;精气夺则虚。”
虚—正气不足 实—邪气盛实
精选编辑ppt
52
虚实辨证
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 病理概括。 成因:
表证单书定义

表证单书定义嘿,咱聊聊表证单书定义。
表证单书,这玩意儿听着有点神秘吧?其实啊,它就像一个小助手,在很多场合都能派上用场呢。
那它到底是啥呢?表证单书,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用来记录和证明某些事情的文件。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日记本,把重要的信息都写在上面。
比如说,你去办个什么手续,人家可能就会要你提供一份表证单书,来证明你的身份、资格或者情况。
这就像你去参加一个比赛,得拿着通行证才能进去一样。
表证单书的种类可多啦!有证明身份的,有证明学历的,有证明工作经历的,还有证明财产状况的等等。
每一种表证单书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用途。
就像不同的工具,各有各的用处。
比如证明身份的表证单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各种门;证明学历的表证单书,就像一张奖状,能证明你的努力和成就。
表证单书的内容也很有讲究呢。
得准确、详细、真实。
不能有一点虚假的东西,不然可就麻烦啦。
就像你说话一样,得靠谱,不能瞎编。
内容要包括必要的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日期、盖章等等。
这些信息就像一个个小零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证单书。
那怎么填写表证单书呢?这可得认真对待哦。
首先,要仔细阅读上面的要求和说明,搞清楚要填什么,怎么填。
然后,按照要求一项一项地填写,不能马虎。
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以问问别人或者查一下资料。
填完后,要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误或者遗漏的地方。
这就像做一道数学题,得仔细检查才能得高分。
表证单书的重要性可不能忽视哦。
它在很多时候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比如说,找工作的时候,一份好的表证单书能让你脱颖而出;办贷款的时候,一份真实的表证单书能让你顺利拿到钱。
所以啊,我们要重视表证单书,认真填写,好好保管。
我的观点结论是:表证单书是重要的记录和证明文件,种类多、内容有讲究,需认真填写和保管。
中医四诊行为规范标准

望舌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
舌质------即是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包括舌下脉络 . 能反映正气情况、脏腑虚实、气血盈亏
舌苔------舌质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 上蒸而成.能反映外邪性质
舌与内脏的关系
18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
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
2、但寒不热——多为里寒证 不热,但寒,手足常冷—虚寒证
3、但热不寒——多为里热证 发热不恶寒,大渴,脉洪大——阳明气分病 潮热、燥热,手足心灼热——虚热证
4、寒热往来——见于少阳证、疟疾.
34
〔二、问 汗
• 汗液是阳气蒸腾阴液出于腠理而成.
•
可辨邪正盛衰、腠理疏密、气血盈亏.
• 无汗— 风寒表实证 • 有汗----表虚证 • 自汗---气虚证、阳虚证 • 盗汗---阴虚证 • 绝汗〔脱汗---大汗不止为亡阳证、亡阴证
湿盛. • 裂纹: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的裂沟.称为裂纹舌. 阴血亏虚,不
能上荣润舌面. • 舌下络脉粗大迂曲,舌紫有瘀点瘀斑---主血瘀.
望苔质
• 厚薄:可测邪气的深浅、病情的轻重. • 润燥: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 腐腻:主要测知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
• 剥脱:测胃气、胃阴之存亡.
想见亲人 面色无华 两颧泛红如妆
言语不休
突然饮食增进 病情急剧恶化 脏腑精气将绝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望色
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 部皮肤色〔颜色泽〔光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 法.
正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主色:先天禀赋,终生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候、情绪、运动、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课程提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课程提要细目一、概述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它六纲阴阳是八纲的总纲细目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一、表证与里证的概念1.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肌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2.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表——皮肤、肌腠、经络里——气血、脏腑、骨髓二、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1.表证--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起病病位病程寒热舌象脉象表证急浅短同见变化不显著浮里证慢深长单见或不见变化显著沉细目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寒证与热证的概念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2.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二、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1.寒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2.热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寒证与热证鉴别细目四、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一、虚证与实证的概念1.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2.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证的概念规范吗教科书中“表证”的概念规范吗
下面是2012年8月出版的《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中表证的内容。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等。
一般而言,身体的皮毛、肌腠在外,属表;血脉、骨髓、脏腑在内,属里。
但是临床辨证时,一般外邪侵犯肌表,病位表浅者,称为表证;病在脏腑,病位深者,称为里证。
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第一,表里是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任何一证,可以说是表证,也可以说是里证。
第二,既然是相对的概念,后面又说“一般而言,身体的皮毛、肌腠在外,属表;血脉、骨髓、脏腑在内,属里。
”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皮毛、肌腠也还有相对性,就不能肯定属表。
第三,既然是相对的概念,又将表证定义成:“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
”这个概念没有相对性了,也是自相矛盾的。
第四,根据上述表证的定义,表证的病因是“六淫、疫疠等邪气”,表证的特征是“新起恶寒发热”。
六淫和疫疠侵犯人体并不都以“恶寒发热”为特征,这在后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