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中医全息疗法
106.何谓中医全息疗法?

106.何谓中医全息疗法?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张颖清认为全息生物学之所以诞生于中国是由于有中医学的影响。
中医学是全息生物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但一旦形成新的理论—_二全息生物学这一崭新的学科之后,它又反过来给中医学以深刻的影响。
,形成中医全息疗法。
“全息”概念是1984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嘎伯等提出。
我国学者张颖清从1972年起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有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和发现。
他从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的发现到穴位分布的全息律,从全息律到泛胚论,到全息胚学说,最后于1986年提出了崭新的全息生物学理论。
研究表明,很多生物体都存在着全息现象,这里主要介绍中医I临床运用全息理论的有关内容。
第二掌骨侧全息胚又称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提出第二掌骨侧对应着人体的部位或器官(例如头、胃、腰、足等),恰似整个人体在这里的缩影。
取穴时将手掌竖起来看,第二掌骨桡侧近掌指关节处称之为头部对应的头穴,向下依次为肺穴、肝穴、胃穴(位于中间)、腰穴,以及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相对应的足穴。
临床上凡身体某部位或器官有病变,一般都会在此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反应点,针对这些反应点采用点按、按揉等手法刺激,则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由于此处取穴方便,操作简便,有利于临床运用与推广,因而深受欢迎。
穴位全息律第二掌骨是一个普通的节肢,与第一、第三、第四、第五掌骨节肢并没有特殊的差别,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全身的这些节肢也都有着类似的穴位分布规律。
经论证发现:(1)与第二掌骨相类似,人体头部、上肢、下肢、足底的穴位,如果以其相对应的整体的部位或器官的名称来命名的话,则恰像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一个缩影。
(2)每两个相连节肢的结合处,总是头、足两穴连在一起的。
如上肢从腕到肘,依次分布着头、颈、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腰、腿、足等全息穴位;上肢从肘到肩胛外缘,也依次分布着同样的全息穴位。
下肢的全息穴位分布也是如此。
这就是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而每个节肢分布的全息穴位群,称之为“全息胚”。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保健的理论与方法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保健的理论与方法中医历来注重治未病,即在人体尚未发病之前,通过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体质,达到健康保健的目的。
这种以预防为主的治疗理念,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拥有独特的方法和手段。
一、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和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了人体内外的相互作用,讲究平衡统一。
当身体失去平衡,阴阳失调时,就容易出现疾病。
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就在于调整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事物都可以分为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这五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保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中医治未病就是通过调整五行的相互关系,维护人体的健康。
脏腑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分别是心、肺、肝、脾、肾、胃等。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中医治未病就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经络是一种重要的运行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治未病就是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通畅,预防疾病。
二、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与手段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在治未病中的重要性。
根据人体的不同需求,以阴阳平衡为原则,合理搭配食材,达到补益健康的目的。
饮食调理可以通过增加营养摄入、调理脾胃功能等方式进行。
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将草药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调理。
中草药可以通过药膳、汤剂等形式进行服用,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效果。
3. 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未病的常用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推拿通过按摩和施压,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4.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呼吸、运动、调理身心等方式,达到调整气血、增强体质的目的。
全息足道技术流程

全息足道技术流程全息足道是一种中医养生疗法,通过触摸和按摩脚部的相关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全息足道技术流程主要包括接待、询问、观察、测脉、检查、刺激和总结七个环节。
首先是接待环节。
技师在接待客户时,要友善热情地迎接他们,并询问客户的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病症、用药情况等,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接下来是询问环节。
技师会进一步询问客户的症状、疾病史、过敏史、生活习惯等详细信息。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技师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身体状况和问题。
然后是观察环节。
技师会仔细观察客户的面色、舌苔、眼神、站立和行走姿势等。
观察可以帮助技师进一步判断客户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
接下来是测脉环节。
技师会采用中医的脉诊方法,触摸客户的脉搏,通过脉象来判断客户所处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强弱、紧缓等特征可以提供有关客户的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
然后是检查环节。
技师会对客户的脚部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脚部的皮肤状况、足弓形态、足底肌肉紧张度等。
这些检查可以给技师提供有关客户足部状况的线索,为后续的按摩提供指导。
接下来是刺激环节。
技师会使用按摩等手法刺激客户脚部的相关穴位,以调理客户的身体状况。
按摩的力度、频率和时间等都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调整。
在刺激过程中,技师需要密切观察客户的反应,以保证按摩效果和客户的安全。
最后是总结环节。
技师会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按摩的感受和效果,并记录客户的症状、体验和建议等。
这些总结可以为技师提供改进服务的依据,并对客户下次的治疗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全息足道技术流程包括接待、询问、观察、测脉、检查、刺激和总结七个环节。
这些环节的顺序和内容都是为了帮助技师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养生疗法。
通过全息足道的按摩和调理,人们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增加免疫力,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等。
【家传中医】中医万能方《全息汤》

【家传中医】中医万能方《全息汤》【家传中医】中医万能方《全息汤》【全息汤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0g薤白10g枳实10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2g生地10g丹皮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薛振声是一位70多岁的农村家传中医。
前半生他和普通医生一样,用传统辩证施治;后半生则用整体辩证施治,只使用一个自创的方剂——“全息汤”。
三十年来,一付“全息汤”(包含加减)处方大概开了几万张,现仍继续开着。
——他为什么这样做?“全息汤”的机理何在?疗效又如何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的薛振声,是江苏邳州炮车中心卫生院的一名老中医。
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他前半生在其父亲、当地名医薛汉三的指导下,勤奋研究和运用传统辩证施治:包括临床常用的八纲辩证、六淫辩证、阴阳气血辩证、脏腑辩证;伤寒学说的六经辩证;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等,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但薛振声并不满足,开始了对疑难病症的开拓性研究。
他发现:疑难病症之所以难于治愈,往往由于病症并不像传统辩证那样清晰、明确,比如:非常明确的属于湿热蕴肺、阳明腑实,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
——运用传统的辩证方法治疗普通疾病,往往定位明确、立竿见影;但治疗疑难病症,很多医生难免顾此失彼,难于应对。
勉强开出药方,医生也心中忐忑,不知能否中病。
——薛振声深有感触地想:这不能单纯认为医生的水平有问题,自己能不能把传统的辩证施治向前发展,使得医生对于疑难病症的辩证准确率更高、把握性更大、治疗效果更好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薛振声就开始在临床上进行“整体辨证”的探索。
他认为:既然疑难病症的致病原因错综复杂、头绪纷乱。
那么,能否寻找出各种疑难病症的整体共性呢?打一个比方:疑难病症就像是一群穷凶恶极的罪犯,有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诈骗犯等等,而中医治疗疑难病症,就好像将这些形形色色的罪犯关进监牢、接受改造。
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医治未病包括疾病预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三方面,具体如下:1、疾病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和邪气密切相关,应注意调理正气,提高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坚持开展有效的保健锻炼,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日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等适当的控制和安排。
2、既病防变:是指已经发生了疾病,要控制病情,防止疾病恶化,可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治已病,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
3、预后防复:治疗重要,调养更重要,在预后调养方面应主要重视调理脾胃,切忌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可有效防止疾病复发。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是指预防和干预疾病发生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下面是一
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的示例,包括中医养生、饮食调理、运动
锻炼、情绪调节等几个方面。
一、中医养生:
1.调整作息时间:合理规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
息时间。
2.定时放松:每天坚持进行放松训练,如冥想、瑜伽、太极拳等。
3.经络保健:按摩经络,可以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理经络。
二、饮食调理:
1.增加抗氧化剂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蓝莓、猕猴
桃等。
2.合理搭配食物:多吃杂粮、蔬菜、豆类等碱性食物,减少肉类和咖
啡因的摄入。
3.饮水注意:保持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三、运动锻炼:
1.适度有氧运动:每天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增加力量训练: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骨骼的稳定性。
3.保持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4次运动,每次30-60分钟。
四、情绪调节:
1.学会放松:学习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
2.保持积极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
通过上述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疾病的发生。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养生需求都不一样,所以在实施中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改进。
此外,中医“治未病”需要长期坚持,并结合医学调养的特点,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治未病的六养模式是什么

中医治未病的六养模式是什么在中医的理念中,“治未病”是一种极具前瞻性和智慧的健康观念。
它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出现,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便是中医治未病的六养模式。
一、神养神养,顾名思义,就是调养心神。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过度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导致身体内部的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神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神养,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当遇到烦恼和压力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平和的态度,也是神养的关键。
此外,良好的睡眠对于调养心神也起着重要作用。
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长期下来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
因此,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食养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的食养理念强调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的变化,合理搭配饮食,以达到营养均衡、调理身体的目的。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比如,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适合寒性体质的人食用;而寒凉性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则适合热性体质的人食用。
在饮食搭配上,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尤其是在季节变换时,要根据季节的特点调整饮食。
例如,春季宜多食新鲜蔬菜,夏季宜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秋季宜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冬季宜多吃温热滋补的食物。
另外,饮食的卫生也不容忽视。
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避免食用变质、不洁的食物,以防引起胃肠道疾病。
三、动养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的动养理念主张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动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跑步、游泳、太极拳、瑜伽等。
全息养生——中医全息诊断脉法

全息养⽣——中医全息诊断脉法作者⼩传李安平,男,民间中医,少年期秉承祖传医术,青年期酷爱国画。
长期练习⽓功,平常喜欢发明创造。
不惑之年回归中医,拜上海松江民间中医学习针灸。
进修于北京中医科学院东直门针灸医院,有幸在北京中医药⼤学寿⼩云教授门下学得寿⽒脉法。
深度研习《黄帝内经》、《太素脉诀》等经典中医名著。
⾃创全息养⽣体系,包含有:全息经络⽳位系统、全息经络⽳位敷贴法、全息⼤⼿印、全息诊断脉法、全息触诊法、全息⽳位拍打法以及独⼀⽆⼆的养⽣利器全息⽆影灸。
著有《全息诊断脉法》书⼀本。
公开开班授徒,推⼴全息养⽣理念。
技术来源精研《黄帝内经》、《濒湖脉诀》、《四圣⼼源》、《太素脉诀》、《本草纲⽬》等医学经典著作。
⼆⼗多年实践佛家⼼法与道家功法,粗通易后以五⾏⼋卦⼊医理,以⽣⾠⼋字及五运六⽓推演⼈的⽓⾎循环规律。
全息诊断脉法将传统脉法与现代各家各派诊断脉法寿⽒脉法、许⽒脉法等融会贯通,以阴阳为纲,全息为体,重订脉位与脉理。
提出脉象地形图概念,弱化传统脉法虚幻深奥的名词,以⾃然物态来类⽐⼈体脉象信息,好学易⽤,使⽤快捷⽅便。
理论依据全息诊断脉法是⼀部直接的明确的研究⾎管的脉法,动态脉象信息来源于动脉⾎管,体现动脉⾎的情况;静态脉象信息来源于静脉⾎管以及动、静脉⽑细⾎管,体现静脉⾎和⽑细⾎管内动、静脉⾎的交换情况。
通过独特的全息定位理念,可以直接检测到淤堵的⾎管点位,并在⼈体上精准的定位。
全息是这部诊断脉法最精髓的理念,以⼿腕⼤筋为⼈体任脉中线,以桡侧为本侧⾝体的动脉信息来源,以尺侧为对侧⾝体的静脉信息来源,围绕⼈体⼿腕,建⽴完整的全息脉⼈。
全息诊断脉法拥有最多的11个常规脉位:⼨、关、尺、尺下1、尺下2主脉位5部和各⾃的副脉位5部,以及阳溪⽳颈椎专位。
强调指下动与不动的都是信息,即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
全息诊断脉法的脉象解读,要完全以万物⼀体全息的观念来理解:在⼿腕处的脉象地形图浓缩的是⼈体全⾝⾎液循环系统的情况,⼼脏本⾝、⾎管本⾝、⾎管内容物、⾎管外部环境和⾎管包裹物的综合决定了脉象地形图的⼤象和细节,即形状、势态、质地⽆不⼀⼀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中医全息疗法
(2009-10-14 17:35:26)
转载
标签:
分类:科学中医--中西医互补
养生
保健
人体免疫
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
健康
中医全息疗法从免疫学角度入手,在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结合现代医学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
和相关药物作用信息的认识,同时配合口服中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重新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产生巨大的超自我...
两千多年前,我国哲学家庄子提出了“一尺之垂,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其中已经含有“全息”思想。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张颖清教授创立了全息生物学,他认为:在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文化方面以及在这三者之间,在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或整体与整体之间。
广泛存在着结构、功能、过程和周期等形式的全息相关关系。
这门新学科在本世纪生物科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后逐渐发展形成的全息生物医学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和带头学科之一。
它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
中医全息疗法,即通过穴位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调整和维持人体的内部平衡,实现了中西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祛瘀与生新相结合的现代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中医全息疗法从免疫学角度入手,在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和相关药物作用信息的认识,采用穴位中药离子导入。
同时配合口服中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重新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产生巨大的超自我修复能力,加速其新陈代谢与修复,祛瘀生新,清除肾脏内的免疫复合物和代谢产物,改善人体病理变化,稳定脏腑功能;并通过保护细胞膜,清除氧自由基等达到保护脏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