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散口气体流速计算

合集下载

燃气管道置换

燃气管道置换

燃气管道置换新建燃气管投入使用,要将燃气输入管道内,并将管内空气排出去。

燃气管道内将出现混合气体,所以对新建管道内混合气体的置换必须在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前提下方可进行。

一、置换方法1.间接置换法是用惰性气体(常用氮气)先将管内空气置换,然后再输入燃气置换。

优点是安全可靠;缺点是费用高昂、顺序繁多,用气量大时很难供应,故一般很少采纳。

2.直接置换法是用燃气输入新建管道内直接置换管内空气。

操作方便、迅速,在新建管道与原有燃气管道连通后,即可利用燃气的工作压力直接排放管内空气,当置换到管道内燃气含量达到合格标准(取样合格)后,即可正式投产使用。

由于在用燃气直接置换管道内空气的过程中,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随着燃气输入量增加其浓度可达到爆炸极限,此时,在常温及常压下碰到火种就会爆炸,所以这种方法不够安全。

鉴于施工条件限制和节约的原则,如果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用直接置换法是一种既经济又快速的换气工艺。

长期施行证实,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安全的,被广泛应用。

置换空气应坚持5m/s以下的速度,以防混合气体的管段中碰撞起的火花引起爆炸,直至管内燃气中含氧量小于2%。

通常要确定置换时的燃气压力。

燃气压力过低会增加换气时间,但如压力过高则燃气在管道内流速增加,管壁产生静电,同时,残留在管内的碎石、铁渣等硬块会随着高速气流在管道内滚动、碰撞,产生火花,为燃气爆炸创造条件。

因此,控制了混合气体流速,在燃气管道内就不会发生火花,也就不会发生燃气爆炸。

二、准备工作换气投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安全、组织准备,编制置换投产方案,明确分工,分别落实。

置换投产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概况置换的工程内容与范围,方案编制依据(制定图、置换路线示意图,完工图)。

(二)置换准备工作1.完工的厂站、管线要经过检查,有完整、齐全的完工验收资料与验收手续,证实质量符合要求。

(1)阀门井检查核对阀门、放散管、仪表等,必须符合制定和质量要求。

阀门开关灵活,并将阀门调至规定状态。

气体流量计算公式

气体流量计算公式

⽓体流量计算公式1、管道⽓体流量的计算是指⽓体的标准状态流量或是指指定⼯况下的⽓体流量。

未经温度压⼒⼯况修正的⽓体流量的公式为:流速*截⾯⾯积经过温度压⼒⼯况修正的⽓体流量的公式为:流速*截⾯⾯积*(压⼒*10+1)*(T+20)/(T+t)压⼒:⽓体在载流截⾯处的压⼒,MPa;T:绝对温度,273.15t:⽓体在载流截⾯处的实际温度2、Q=Dn*Dn*V*(P1+1bar)/353Q为标况流量;Dn为管径,如Dn65、Dn80等直接输数字,没必要转成内径;V为流速;P1为⼯况压⼒,单位取公⽄bar吧;标况Q流量有了,⼯况q就好算了,q≈Pb/Pm*Q,Pb为标准⼤⽓压,Pm=Pb+P1;我是做天然⽓调压设备这块的,也经常涉及到管径选型,这个公式是我们公司选型软件⾥⾯的,我是⽤的,具体怎么推算出来的,也不太清楚。

你可以试试...3、空⽓⾼压罐的设计压⼒为40Pa(表压),进⽓的最⼤流量为1500m3(标)/h,进⽓管流速12m/s,求管道内径管内流量Q=PoQo/P=100000*1500/100040=1499.4 m^3/h =0.4165m^3/s管道内径d=[4Q/(3.1416V)]=[4*0.4165/(3.1416*12)]= 0.210m = 210mm4、在⼀个管道中,流动介质为蒸汽,已知管道的截⾯积F,以及两端的压⼒P1和P2,如何求得该管道中的蒸汽流量F=πr2 求r设该管类别此管阻⼒系数为ζ该蒸汽密度为ρ黏性阻⼒µ根据(P1-P1)/ρµ=τy/uF=mdu/dθ(du/dθ为加速度a)u=(-φΔP/2µl)(rr/2)5、温度绝对可以达到200度。

如果要保持200度的出⼝温度不变,就需要配⼀个电控柜。

/ s1 x' {: Q' k& L$ {* U5 n% x要设计电加热器,就必须知道功率、进出⼝管道直径、电压、外部环境需不需要防爆求功率,我们可以采⽤公式Q=CM(T1-T2) W=Q/tQ表⽰能量 C表⽰介质⽐热 M表⽰质量即每⼩时流过的⽓体质量 T1表⽰最终温度即200度T2表⽰初始温度t表⽰时间即⼀⼩时,3600秒流量、压⼒差、直径之间关系:Q=[P/(ρgSL)]^(1/2)式中:Q——流量,m^3/s;P——管道两端压⼒差,Pa;ρ——密度,kg/m^3;g——重⼒加速度,m/s^2;S——管道摩阻,S=10.3*n^2/d^5.33,n为管内壁糙率,d为管内径,m;L——管道长度,m。

CEMS流速等计算公式

CEMS流速等计算公式

CEMS流速等计算公式CEMS(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是一种用于监测工业排放物的装置,可以实时测量气体流速、浓度和温度等参数。

在CEMS中,流速的准确测量对排放物的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CEMS中用于流速计算的一些常见公式。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Ideal Gas Law):在CEMS中,流速计算常常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该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和气体分子数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力,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2. 流量计算公式:在CEMS中,常用的流量计算公式是通过测量差压来计算流速。

差压流量计(Differential Pressure Flowmeter)是一种常用的流量仪表,它基于Bernoulli原理和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流速计算。

通过测量流体通过管道时的压差来计算流速。

差压流量计公式可以表示为:Q = K * √(ΔP),其中Q表示流速,K表示流量系数,ΔP表示压差。

3.流速计算公式:CEMS中最常见的流速计算方法是通过测量差压来计算气体流速。

在CEMS中,常用的差压流量计包括维门矩形孔板流量计、沿程孔板流量计和锥形孔板流量计。

不同的流量计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维门矩形孔板流量计的计算公式:Q=Cd*A*√(2*ΔP/ρ),其中Q表示流速,Cd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孔板的截面积,ΔP表示压差,ρ表示气体密度。

4.标准体积流量计算公式:在CEMS中,常常需要将实际流速转换为标准体积流速,即在标准温度(通常为273.15K)和标准大气压力(通常为101.325kPa)下的流速。

标准体积流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s=Q*(P0/P)*(T/T0),其中Qs表示标准体积流速,Q表示实际流速,P0表示标准大气压力,P表示实际气体压力,T0表示标准温度,T表示实际气体温度。

采气速度 计算公式

采气速度 计算公式

采气速度计算公式
气体流速计算公式是:流速=V/(T*S)。

根据压缩空气时间T内排出空气的体积V和管道横截面的面积S可以计算出在管道中的流速。

流速,是指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距离。

气体的流速,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柱子或检测器的气体体积大小来表示的,常用单位是毫升每分。

测量气体流速的方法很多,在气相色谱中,由于气体流速较小,载气与氢气流速为20到150ml每分,空气流速为200到
1000ml每分。

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燃气计算

燃气计算

1 ,压力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临界压力Pc与进口压力P1(绝压)的比值称为临界压力比pβ,即β=Pc/P1从此式可看出气体的临界压力比β只与气体的比热比n有关,气体的比热比可看作为一常数,不同类型气体的n值如下:对单原子气体,取n=1.67,则β=0.487,即Pc=0.487P1;对双原子气体,取n=1.40,则β=0.528,即Pc=0.528P1;对多原子气体,取n=1.30,则β=0.546,即Pc=0.546P1;故对于空气(双原子气体)Pc=0.528P1,对于燃气(多原子气体),Pc=O.546P1。

燃气放散时出口截面处的压力为P2,外界压力为Po=O.1MPa,高、中压放散压力比较高,此状态下外界压力Po<Pc,此时出口截面处的压力P2=Pc不变。

2 出口流速高、中压燃气管道放散时出口流速为临界流速,根据工程热力学计算公式,临界流速为:n—绝热指数,对于多原子气体,n取1.30R—气体常数,R=Ro/M,M为分子量对于空气R=287,天然气R=519.6J/kmo1.kT1—进口气体温度,K根据上式可知放散过程下的出口流速仅与气体的种类、进口气体温度及气体的绝热指数有关,与放散管截面积无关。

3 最大质量流量燃气管道放散时,管道内压力逐渐降低,质量流量亦逐渐减少,刚开始瞬间为最大质量流量,其计算公式为:n——绝热指数,对于多原子气体,n取1.30R——气体常数,R二R。

/M,M为分子量对于空气R=287,天然气R=519.6,J/km01.kT1——气体绝对温度,Kf——放散管截面积,m2Z——压缩系数,取Z=1根据上式可知此高、中压放散时气体的最大质量流量与气体的种类、进口气体温度、放散前气体绝对压力、放散管截面积及气体的绝热指数有关。

例1:天然气管道内压力为P1=2.0Mpa,温度为tl=293K,管道内燃气流速C1为20m/s,放散管径为D108×5,试计算放散开始时出口截面气流速度和最大质量流量?解:因燃气流速C1<50m/s,可按Cl=0处理。

气体流量计算公式

气体流量计算公式

1、管道气体流量的计算是指气体的标准状态流量或是指指定工况下的气体流量。

未经温度压力工况修正的气体流量的公式为:流速*截面面积经过温度压力工况修正的气体流量的公式为:流速*截面面积*(压力*10+1)*(T+20)/(T+t)压力:气体在载流截面处的压力,MPa;T:绝对温度,273.15t:气体在载流截面处的实际温度2、Q=Dn*Dn*V*(P1+1bar)/353Q为标况流量;Dn为管径,如Dn65、Dn80等直接输数字,没必要转成内径;V为流速;P1为工况压力,单位取公斤bar吧;标况Q流量有了,工况q就好算了,q≈Pb/Pm*Q,Pb为标准大气压,Pm=Pb+P1;我是做天然气调压设备这块的,也经常涉及到管径选型,这个公式是我们公司选型软件里面的,我是用的,具体怎么推算出来的,也不太清楚。

你可以试试...3、空气高压罐的设计压力为40Pa(表压),进气的最大流量为1500m3(标)/h,进气管流速12m/s,求管道内径管内流量Q=PoQo/P=100000*1500/100040=1499.4 m^3/h =0.4165m^3/s管道内径d=[4Q/(3.1416V)]=[4*0.4165/(3.1416*12)]= 0.210m = 210mm4、在一个管道中,流动介质为蒸汽,已知管道的截面积F,以及两端的压力P1和P2,如何求得该管道中的蒸汽流量F=πr2 求r设该管类别此管阻力系数为ζ 该蒸汽密度为ρ 黏性阻力μ根据(P1-P1)/ρμ=τy/uF=mdu/dθ (du/dθ 为加速度a)u=(-φΔP/2μl)(rr/2)5、温度绝对可以达到200度。

如果要保持200度的出口温度不变,就需要配一个电控柜。

要设计电加热器,就必须知道功率、进出口管道直径、电压、外部环境需不需要防爆求功率,我们可以采用公式Q=CM(T1-T2) W=Q/tQ表示能量 C表示介质比热 M表示质量即每小时流过的气体质量 T1表示最终温度即200度T2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时间即一小时,3600秒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各类管材规格尺寸

各类管材规格尺寸

关于管网放散量核定的计算方法为了对燃气管网因施工、维修或抢修造成的燃气放散量有一个量的概算,现将计算方法统一如下:燃气放散分两种情况:动态放散(是指当放散时,施工管段与气源没有切断而进行的放散)和静态放散(是指当放散时,施工管段与气源切断而进行的放散)。

一、动态放散放散量的计算: 1、放散流速u 的计算根据柏努利方程gz 1 + ρ1P +221u = gz 2 +ρ2P +222u ,可求出流速u 2。

式中z 1, z 2分别为两处管道中心到基准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u 1, u 2为流速 P 1, P 2为压力, ρ为密度其中因气体质量较轻,故位能取零: 由位能=mgz 得出z 1 ≈0, z 2≈0 因u 2比u 1大得多,可认为u 1 ≈0 p 2为空气的绝对压力,故p 2 =0 , 可得出u 2 =ρP2 式中:P :管道压力,帕(pa ) ρ:密度,千克/米3u 2:流速(即为放散流速u ),米/秒2、放散量的计算: 放散量:Q =41πd 2·u ·t=41πd 2·ρP 2·t =0.785d 2·ρP 2·t 式中,d:管道内径,米t:放散时间,秒p: 管道内燃气实际运行压力,pa ρ:密度,千克/米3(1)中压,P 取30Kpa , 当ρ取沼气密度1.279千克/米3则 放散量 Q=170.02 d 2t; 当ρ取混合气密度0.9711千克/米3则 放散量Q=195.13d 2t (2)低压,P 取2000pa , 当ρ取沼气密度1.279千克/米3,则 放散量Q=43.9d 2t; 当ρ取混合气密度0.9711千克/米3则 放散量Q=50.38d 2t 二、静态放散放散量的计算: 1、 计算管段体积V =41πd 2L式中:d:管道内径,米L :管道长度,米 2、 将工况流量转化为标况流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11T V P =222T VP ,为了简化计算,放散时温度因素暂不考虑,可得出V 2=21P P V 1 (1) 中压,P 取平均值为0.03Mpa ,V 2=1.003.01.0+V 1=1.3V 1=1.3·41πd 2L =0.325πd 2L=1.021d 2L 则中压静态放散量计算公式为: V 2=1.021d 2L(2) 低压,P 取平均值为0.002Mpa,V 2=1.0002.01.0+V 1=1.02V 1=1.02·41d 2L =0.255πd 2L=0.801d 2L 则低压静态放散量计算公式为: V 2=0.801d 2L 以上式中:时间t 以发生放散时的实际放散时间为准,由施工单位和考核单位现场核准;管道长度L 为发生放散管段的实际长度; 各种管道内径的计算参考附表:管材规格尺寸表。

放散所需时间的计算

放散所需时间的计算

放散所需时间的计算在整个置换工程中,管网置换与燃具置换需要紧密配合,而放散时间是管网置换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放散时间进行估算有利于置换工作的合理安排。

加快置换速度。

燃烧放散时间与燃烧器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准确的理论计算很难实现。

经经验测试与理论结合。

可对直接放散的时间进行估算,计算公式如下:管道换气时间估逄公式[1]:通过放散孔的气体流速v[1]:其中:ν-放散孔LI气体流速(m/s);p-管内气体的压力(Pa);ρ-管内气体的密度(kg/m3);n-孔口系数(取O.5~0.7)。

由于随着放散时间的延续,管内气体的压力和密度不断地变化,故单个放散口放散时间的计算公式:其中:T-单个放散口放散时间(h)K-放散置换系数(一般取2~3);ρl-放散开始时管内气体的密度(kg/m3);p2-放散结束时管内气体的密度(kg/m3);P1-放散开始时管内气体的表压(Pa);P2-放散结束时管内气体的表压(Pa);V-放散管道内气体的体积(m3);A-放散孔口的截面积:ν-放散孔口气体流速(m/s1。

设管径为D、管长为L,放散管管径为d,对放散时间进行积分:放散时间调查及公式计算见表1。

由表1可看出,放散置换系数K与放散管道的长度和管径大小有关。

当管道长度大于等于500m或管径大于等于DN250时,放散置换系数K可取2.5:其余,放散置换系数K 取2.2。

对于比较长的管线进行放散时通常要设多个放散点以加快放散的进程。

但实际放散时间因放散点数量多少、位置不同及放散的相互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而应考虑放散点系数,故多个放散点理论所需的放散时间即为:其中:T′-多个放散点所需的放散时间;T-单个放散点所需的放散时间;N-放散点的个数:E-放散点系数(取1.1~1.2)例如,按表1所示,采用本文所推导的公式(2)计算益田路市政管接驳时单个放散点所需的放散时间:说明:表中所示气体压力均为表压;气体组份按丙烷与异丁烷体积比为4:6计;气体密度均按20℃时考虑,放散后气体密度按1个大气压下的气体密度取值;因现场实际采用管口未砸扁的放散管,故n取0.7;放散置换系数K分别取2.2和2.5;且放散点系数E取1.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流速计算
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临界压力Pc与进口压力P1(绝压)的比值称为临界压力比pβ,即β=Pc/P1从此式可看出气体的临界压力比β只与气体的比热比n 有关,气体的比热比可看作为一常数,不同类型气体的n值如下:
对单原子气体,取n=
1.67,则β=
0.487,即Pc=
0.487P1;
对双原子气体,取n=
1.40,则β=
0.528,即Pc=
0.528P1;
对多原子气体,取n=
1.30,则β=
0.546,即Pc=
0.546P1;
故对于空气(双原子气体)Pc=
0.528P1,对于燃气(多原子气体),Pc=O.546P1。

燃气放散时出口截面处的压力为P2,外界压力为Po=O.1MPa,高、中压放散压力比较高,此状态下外界压力Po<Pc,此时出口截面处的压力P2=Pc不变。

2出口流速
高、中压燃气管道放散时出口流速为临界流速,根据工程热力学计算公式,临界流速为:
n—绝热指数,对于多原子气体,n取
1.30
R—气体常数,R=Ro/M,M为分子量
对于空气R=287,天然气R=
519.6J/kmo
1.k
T1—进口气体温度,K
根据上式可知放散过程下的出口流速仅与气体的种类、进口气体温度及气体的绝热指数有关,与放散管截面积无关。

3最大质量流量
燃气管道放散时,管道内压力逐渐降低,质量流量亦逐渐减少,刚开始瞬间为最大质量流量,其计算公式为:
n——绝热指数,对于多原子气体,n取
1.30
R——气体常数,R二R。

/M,M为分子量
对于空气R=287,天然气R=
519.6,J/km
01.k
T1——气体绝对温度,K
Z——压缩系数,取Z=1
根据上式可知此高、中压放散时气体的最大质量流量与气体的种类、进口气体温度、放散前气体绝对压力、放散管截面积及气体的绝热指数有关。

例1:天然气管道内压力为P1=
2.0Mpa,温度为tl=293K,管道内燃气流速C1为20m/s,放散管径为D108×5,试计算放散开始时出口截面气流速度和最大质量流量?
解:
因燃气流速C1<50m/s,可按Cl=0处理。

对多原子气体β=
0.546,n=
1.3,则Pc=
0.546×
2.0=
1.029MPa,此时Pc>Po=
0.1MPa,此状态为超临界状态,所以出口截面处的压力为P2=Pc=
1.029MPa,出口处流速为临界流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