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艺术特色及其对吴文化的传承

合集下载

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艺术研究文 陆 静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苏绣源自苏州一带,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现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苏绣。

同时苏绣也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笔者将对苏绣艺术特点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简述。

一、苏绣的艺术特点苏绣的精密、漂亮与苏绣的针法是密不可分的,针法总结起来有9大类43种,常用到的针法有平针、抢针、滚针、链条针、盘金等。

平针是利用金、银线代替普通丝线的技法,非常的简单,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金、银线平铺于绣面上,再用丝线短针扎上,且距离要适中,然后根据自己所绣的花纹将其填满即可;抢针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滚针是采用两针来刺绣,这样线条转折就比较简单,也比较真实。

其中滚针的使用步骤是以花纹前起后落而下针,每一针都要有条不紊地落针,且线条长短也要注意,不可一长一短,但是遇到需要转折之处,线条短一些较好,有利于转折;链条针也叫辫子股,形状像头发梳成的辫子,比较结实均匀,是以并列的等长线条针针扣套而成的;盘金是平金的简化,是以丝绣图案为依据,将金线回旋,加于图案边缘的绣法。

盘金的作品光亮,平匀齐整,具有富丽辉煌的装饰效果。

苏绣以“和色无迹、均匀熨帖、丝缕分明、毛片轻盈松快”著称,最大的特点是平、齐、细、密、和、光、顺、匀。

平:绣面平展;齐:图案边缘齐整;细: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设色适宜;光: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丝理圆转自如;匀: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手工苏绣与机绣有着明显的差别,肉眼就可清晰辨别。

手绣苏绣作品用线采用天然蚕丝,带有自然细腻的光泽;机绣时由于拉的比较紧,只能使用化纤材质的绣线,手感较硬,光泽生涩不自然。

天然蚕丝线可以劈丝,可以用不同粗细的线去刻画细节,使造型更加生动。

机绣用线因工艺原因,不能断线,因此整幅画面的线都是同样粗细,造型呆板,缺乏细节刻画。

漫谈苏绣的艺术之美

漫谈苏绣的艺术之美

49艺术论丛漫谈苏绣的艺术之美陈群英陈群英刺绣工作室摘要:在四大名绣之中,苏绣拥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苏州人民的艺术结晶,更是我国古老刺绣艺术文化的传承。

该文从苏绣的文化起源、艺术特征、价值内涵三方面入手,探讨苏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苏绣;起源;特征;价值一、久远历史的辉煌之美苏绣的历史悠久,绵延悠长,苏绣历史悠久。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1956年苏州虎丘塔发掘的4块宋代刺绣经帙,运用平抢、铺针、接针、施毛针等多种针法刺绣的花草图案,色彩鲜明,古朴大方。

可见苏州刺绣品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初期,不但针法丰富多彩,而且已经广泛应用。

宋代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绘画与刺绣互相影响,促使刺绣技艺竞相媲美。

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

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

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

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

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

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

二、刺绣技术的精湛之美苏绣之美在于用精湛的技艺体现艺术的价值,“技”中有“艺”,“艺”凭“技”高,苏绣通过穿针引线的技巧,将纵横交错的彩色丝线在光的反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明暗效果,从而巧妙生动地表达画面内容的真实感。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苏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起源于江苏省苏州市,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刺绣艺术明珠"。

苏绣以其精美细腻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当代社会,苏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苏绣的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需要由一代代绣工和爱好者共同承担。

传统的苏绣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这对于绣工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使得苏绣得以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为了推动苏绣技艺的传承,许多机构和组织都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如举办培训班、展览等,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苏绣的行列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苏绣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传统的苏绣图案多以花鸟虫鱼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而现代的苏绣作品则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种风格和主题,如城市风光、动漫人物等。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创新,为苏绣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苏绣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如采用数字化设计、电脑刺绣等技术,使苏绣制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和发展苏绣这一瑰宝,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当代社会,苏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快消费也给苏绣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苏绣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总的来说,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传承与发展,苏绣可以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苏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时代的长河中永葆青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

文化特征及制作工序
苏绣针法分类
单面绣
双面绣
本地绣
苏北绣
宝应绣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苏绣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 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如今的四五十种。
文化特征及制作工序
苏绣按用途分可分为:
装饰类(单面绣、双面绣)实用类(手帕、 荷包)。

重 大 意 义
单请 说在 明此 即处 可添 ,加 注具 意体 版内 面容 美, 观文 度字 。尽
量 言 简 意 赅 , 简

申 请 非 遗 流 程
单请 说在 明此 即处 可添 ,加 注具 意体 版内 面容 美, 观文 度字 。尽
量 言 简 意 赅 , 简

非遗内容介绍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 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 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8。


在苏绣面临的传承和保护措施方面,不仅要注重传承对象上技术人才的断层现象,

更要扎根于国内的非遗文化保护现状,结合互联网新兴传播交互方式,让苏绣重
焕光彩,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版权意识,守护好这份珍贵灿烂的优秀文化遗产。
中国 国家 四级 大非 名物

绣质
之文
一化
绣 遗
和提高。
苏绣的历史渊源
苏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刺绣风格,但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需要 与时俱进。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改革,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

吴文化选修--浅谈苏州刺绣

吴文化选修--浅谈苏州刺绣

吴文化选修课——浅谈苏州刺绣作为一名外地人来苏州学习,对苏州的了解不多,或者说是很少。

而心里,又对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深感兴趣。

得知学校里的选修课有关于苏州的课程时,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吴文化这门课。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吴地文化有了比之前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学习,才了解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这可让原先浅薄地以为吴文化仅是指苏州文化的我产生了一种要重新认识吴文化的想法。

吴文化众多且多彩多姿,从起源到吴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文学、园林和工艺等等,纷繁众多而又各有其独特之处。

而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又数吴地工艺中的刺绣——苏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

苏绣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不仅如此,苏绣还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绣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到了宋代,苏绣艺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

”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用绘画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苏绣是中国传统刺绣的一种,因其在苏州地区兴盛而得名,一直以来以其精美细致、色彩鲜艳、工艺精湛而享有盛誉。

苏绣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吸引了无数人的瞩目。

本文将从苏绣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传统苏绣艺术特色进行研究。

一、苏绣的历史渊源苏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苏州地区。

苏绣在唐代和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的瑰宝,被誉为“绣品三绝”之一。

明清时期,苏绣更是在刺绣艺术上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了广为人知的名绣。

苏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刺绣史上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的刺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苏绣的工艺特色1. 细密精湛苏绣以其工艺精湛、线条流畅、色调丰富而著称。

在苏绣的制作中,绣工们要以极其细致入微的线迹和刺绣技巧来营造出细腻典雅的效果。

苏绣的工艺要求极高,绣工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方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2. 色调鲜艳苏绣的色调鲜艳丰富,常以红、黄、绿、蓝、黑等鲜艳而不失典雅的颜色为主,运用色彩对比和渐变,使作品更显生动。

而在染线上,苏绣使用的丝线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染色加工,具有色泽饱满、光泽度高的特点。

3. 质地考究苏绣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质地的考究,绣工们会精心挑选适合的面料和丝线,使得作品质地细腻、手感柔软、光泽亮丽。

苏绣在绣制过程中,还会运用一些特殊的刺绣工艺,如抽丝、缠绕、镶补等,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苏绣的艺术表现1. 经典题材苏绣作品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题材,以传统的婉约风格和古典的意境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

苏绣艺术作品大多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 精湛技艺在苏绣的制作中,刺绣工艺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绣工们通过各种细致入微的针法和线迹,将图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绣品上。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其精湛的工艺技艺使得苏绣呈现出精美的细节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传承苏绣非遗文化的作文

传承苏绣非遗文化的作文

传承苏绣非遗文化的作文《传承苏绣非遗文化》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精湛的技艺、细腻的针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它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苏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苏绣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绣的针法繁多,有齐针、套针、滚针、打籽针等几十种,每种针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

通过这些针法的巧妙运用,苏绣作品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理,如花卉、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

苏绣的艺术风格以细腻、雅致、清新著称。

它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和谐,常常采用淡雅的色彩,如粉色、浅绿色、浅蓝色等,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同时,苏绣作品的构图也非常讲究,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和层次感,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苏绣这一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一方面,由于苏绣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导致苏绣传承人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机绣产品大量涌现,对苏绣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得苏绣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为了传承和发展苏绣非遗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苏绣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学习苏绣技艺,培养更多的苏绣传承人。

我们应该加强对苏绣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苏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高苏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还应该创新苏绣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拓宽苏绣的市场渠道。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可以为苏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苏绣展览、购买苏绣作品等方式,支持苏绣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向身边的人宣传苏绣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

传承苏绣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苏绣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苏绣有关知识

苏绣有关知识

苏绣有关知识
苏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源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有关苏绣的知识:
1. 历史和起源:
苏绣起源于中国南部,具有近2000年的历史。

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苏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刺绣的重要产地,而苏绣则在当地形成独特的风格。

2. 特点和风格:
精湛技艺:苏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刺绣而闻名,以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为特点。

独特风格:苏绣在刺绣风格上注重写实性,追求画面的精致和传神。

3. 材料和工艺:
绣线:采用上等的绣线,通常有丝、棉、金银线等,以保证刺绣的质感和光泽。

绣布:常用的绣布有细密的丝绸或其他高质纺织品,以便更好地展现刺绣的细腻度。

4. 主题和图案:
传统题材:苏绣的图案常取材于传统文学、诗词、山水画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花鸟虫鱼:典型的苏绣图案包括花鸟虫鱼,如牡丹花、百花齐放、孔雀等。

5. 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被列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

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苏绣的传承,各种培训和教育项目在苏州地区得到了推动和支持。

6. 艺术欣赏和市场:
艺术品和礼品:苏绣制品常常被视为高档的工艺品和礼品,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和消费者的喜爱。

博物馆展览:苏绣作品也常常参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现代,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手工艺传统,各种措施都在积极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绣艺术特色及其对吴文化的传承
1、苏绣的历史由来
苏绣的全称为“苏州刺绣”,发源于我国苏州吴县地区,该区域从古至今就一直是刺绣
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

而苏绣的历史起源也很早,早在西汉时期的历史资料中,就已经有了对苏绣的记载。

此外,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苏绣就已经被用于服饰了。

而苏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很早以前其艺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高度,这点从北宋史料
《清秘藏》中就已经对苏绣做出“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

并且,苏绣的发源地苏州又有“人间天堂”之称,苏州素有的古典美、诗意美早已融入
到了苏绣的精髓里面,这也是苏绣能够闻名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明代的苏州地区,当时的苏绣已经发展成一项广泛的百姓副业产品,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景象。

到了清朝,朝廷还专门设置了和刺绣有关的织造衙门。

比如创作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祖父辈均在江南地区担任织造职务。

而清代可以说是苏绣发展最盛的时期,尤其是在清末民初之际,受到当时一些西方文化东流的影响,苏绣也开始不断创新,发展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2、苏绣艺术美和特色
(1)苏绣表现的题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紧跟其发展脚步。

现在
的民间苏绣工艺对普通民众来说不再是奢侈品,其设计理念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普通家装等范畴。

传统苏绣工艺的主要表现题材大多有鸟兽、花草、风景、人物和文字等,另外部分会在其中加入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元素。

而苏绣发展至今,已经在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定的西方绘画元素,加入现代艺术的光影手法,形成光线明暗对比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独特风格。

(2)苏绣的艺术特色。

苏绣的绣工可以说是非常精致的,图案往往比较细腻,色彩
搭配也十分协调,常用的针法有齐针、套针等。

一幅好的刺绣作品,其对色彩的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需要的色彩种类丰富而且富含变化。

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苏绣的艺人已经能够做到“劈丝拼色”的程度,不但能够实现作品丰富的色彩,而且能够通过色彩的搭配表
现出不同形象的不同质感。

此外,苏绣中的代表作品还有双面绣等,这些别具一格的刺绣作品,充分体现了苏绣精致而且富有创新的艺术特色。

3、苏绣中传承的吴文化
(1)爱国主义。

苏绣作为苏州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特产之一,可以说也是苏州城文化
和精神的最佳载体之一。

首先,苏绣从我国古代一直延续至今,不得不说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苏州这座城市,最开始的文化气质可以说是“尚武”的,到后面随着战事的
结束,其“尚武”的文化也逐渐开始向“崇文”方面发展,读书成了大多数希望报效国家的爱
国人士的选择“。

崇文”这一风尚开始之后,苏州依然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历代中进士中状
元的捷报不断,一直至今,苏州都可以说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其中,更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夹杂在里面,而苏绣从古至今的延续当中,无疑也对这种爱国主义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良好地传承。

(2)爱好和平。

苏州这座城市的另一特点便是内敛而不张扬,和谐思想而包容开放,是对和平理念的一个完美诠释。

可以说,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其城市气息中充分表现了吴文化中爱好和平这一特点。

而苏绣的许多作品里面,基本上也都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向往幸福、和平的理念。

(3)自强不息与创新。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苏州这座城市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充满
了自强不息与创新的精神。

而苏绣作为苏州的代表性工艺产品,也是对这一吴文化最好的传承之一。

从古至今,苏绣的发展历程中均体现了自强不息与富含创新的精神。

苏绣艺人除了追求在一针一线上使作品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之外,还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创作出一些新的针法和绣法,如何在作品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

可以说,苏绣不仅表现出了吴文化中传统的人文特色,也对其自强不息和创新的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和传承。

4、苏绣对吴文化传承的意义
(1)吴文化发展史的体现。

苏绣的发展历史可谓相当久远,而且期间从未间断,可
以说,苏绣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吴文化发展历史进行的。

苏州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较多的文物古迹和非常多的私人园林等,这些古迹和园林等历史遗留物均是对吴文化的最好诠释。

而苏绣作为苏州的传统工业产品,可以说伴随着吴文化的成长而成长。

因此,吴文化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苏绣的发展史来体现,二者各不相同但又息息相关。

(2)所呈现的吴文化精神。

吴文化涵盖了吴地人民在历史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方面面,而其中许多部分都是和水有关的,其原因就是吴地作为一个水乡,其地方文化自然也就具有了许多和水相关的特性。

这些吴文化水的特性里面,苏绣所呈现最多的无疑就是——水的和谐精神。

这种和谐精神,可以说在整个吴文化中都占有相当核心的位置。

所谓水的和谐精神,即是指一种包容开放、和谐谦让的精神。

吴文化很早以前就有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具有博取众家之长,兼容并包的豁达胸怀。

而这一精神,也在苏绣上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苏绣的作品往往表达的都是一种对和平以及和谐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在艺术形式上,苏绣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地在吸
取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艺术手法,融入刺绣作品当中,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西方的绘画技巧。

此外,苏绣在吴文化初形成时期诞生,延续千年而不间断,其中经历了经济的兴衰、朝代的更替等,依然能够延续至今,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它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吴文化的滋养,已经与吴地的文化精神充分地联系到了一起。

(3)成为吴文化的重要构成。

苏绣可以说是对吴文化的一种传承,也可以说它其实
就是吴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

可以说,现在的苏绣作品,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实用价值,表现出更多的,带给观赏者更多震撼的往往是其所表现出的文化气息。

苏绣作品当中所表现出的一些民俗文化、文化经典往往也是吴文化的重要构成。

因此,苏绣可以说是吴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也可以说它本身已经就是吴文化的一部分了。

5、总结
苏绣既是我国传统艺术工艺里面的一大瑰宝,也是对吴文化的良好传承之一,它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渴望和平、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等精神,是艺术作品与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最佳体现。

相信在吴文化的不断滋养之下,苏州这座城市必定能够在和谐城市的建设历程上取得更大成绩,而苏绣的发展也必定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林锡旦 . 苏州刺绣[M].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2]汪长根,蒋忠友 . 苏州文化与文化苏州[M]. 古吴轩出版社,2005.
[3]陈立 . 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其弟 . 感知苏州[M]. 广陵书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