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传承千年的苏绣

合集下载

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艺术研究文 陆 静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苏绣源自苏州一带,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现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苏绣。

同时苏绣也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笔者将对苏绣艺术特点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简述。

一、苏绣的艺术特点苏绣的精密、漂亮与苏绣的针法是密不可分的,针法总结起来有9大类43种,常用到的针法有平针、抢针、滚针、链条针、盘金等。

平针是利用金、银线代替普通丝线的技法,非常的简单,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金、银线平铺于绣面上,再用丝线短针扎上,且距离要适中,然后根据自己所绣的花纹将其填满即可;抢针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滚针是采用两针来刺绣,这样线条转折就比较简单,也比较真实。

其中滚针的使用步骤是以花纹前起后落而下针,每一针都要有条不紊地落针,且线条长短也要注意,不可一长一短,但是遇到需要转折之处,线条短一些较好,有利于转折;链条针也叫辫子股,形状像头发梳成的辫子,比较结实均匀,是以并列的等长线条针针扣套而成的;盘金是平金的简化,是以丝绣图案为依据,将金线回旋,加于图案边缘的绣法。

盘金的作品光亮,平匀齐整,具有富丽辉煌的装饰效果。

苏绣以“和色无迹、均匀熨帖、丝缕分明、毛片轻盈松快”著称,最大的特点是平、齐、细、密、和、光、顺、匀。

平:绣面平展;齐:图案边缘齐整;细: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设色适宜;光: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丝理圆转自如;匀: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手工苏绣与机绣有着明显的差别,肉眼就可清晰辨别。

手绣苏绣作品用线采用天然蚕丝,带有自然细腻的光泽;机绣时由于拉的比较紧,只能使用化纤材质的绣线,手感较硬,光泽生涩不自然。

天然蚕丝线可以劈丝,可以用不同粗细的线去刻画细节,使造型更加生动。

机绣用线因工艺原因,不能断线,因此整幅画面的线都是同样粗细,造型呆板,缺乏细节刻画。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传统苏绣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刺绣艺术形式,其产生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苏州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经济繁荣的地区,苏绣也在这里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承。

苏绣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细细腻苏绣的最大特色就是其独特的刺绣技法和精湛的绣工。

刺绣的线条流畅,细腻而不失茂密,完成的作品色彩鲜艳、颜色搭配合理,表现力很强,让人不禁为其精细的工艺而感到钦佩。

二、艺术形态多样苏绣的艺术形态很多样,主要分为平绣、刺绣、胡桃绣、蜡染绣、皱花绣等几个种类。

其中平绣和刺绣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类。

平绣主要表现在衣物纺织品上,其采用工笔技法,静似画图,而妙在千姿百态。

刺绣则注重立体感和具体细节的表现,通常呈现在屏障、绸幕、礼品袋等物品上。

不同的刺绣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化内涵丰富苏绣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文史、传说、诗词、图案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和整合,苏绣表现出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相通之处,更有时候在文化表达上展现出创新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和精神语言。

四、手艺独具苏绣是一种非常耗时和精力的手工技艺,所需的耐心和细心是其他任何刺绣艺术都无法比拟的。

苏绣的每一针都是手工制作,绣工的精湛技艺与知识储备是苏绣艺术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保持苏绣传承不衰的关键所在。

总之,传统苏绣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展现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也传承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神和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绣研究报告

苏绣研究报告

苏绣研究报告苏绣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苏绣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绣艺,起源于苏州地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苏绣以其精细的刺绣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中国刺绣艺术中的瑰宝。

然而,由于现代化工艺的冲击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苏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因此,对苏绣的研究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苏绣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以及艺术价值,通过对苏绣的研究,为苏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苏绣相关的书籍、期刊和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苏绣的历史发展和技艺特点。

同时,对苏绣生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观察苏绣的生产过程和技巧,并与苏绣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专业的意见和见解。

四、研究内容1. 苏绣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研究苏绣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揭示苏绣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 苏绣的技艺特点:通过观察苏绣的刺绣工艺和用线线缝制、织材、图案等方面特点,分析苏绣的技艺特点和艺术风格。

3. 苏绣的艺术价值:通过研究苏绣的艺术作品和传统纹样,探讨苏绣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4.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调研苏绣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对苏绣的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为苏绣的保护和传统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五、研究成果本研究将撰写一份苏绣研究报告,详细介绍苏绣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和艺术价值。

同时,将就苏绣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六、结论通过对苏绣的研究,发现苏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需要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和保护。

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方式,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苏绣的发展和传统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苏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起源于江苏省苏州市,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刺绣艺术明珠"。

苏绣以其精美细腻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当代社会,苏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苏绣的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需要由一代代绣工和爱好者共同承担。

传统的苏绣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这对于绣工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使得苏绣得以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为了推动苏绣技艺的传承,许多机构和组织都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如举办培训班、展览等,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苏绣的行列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苏绣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传统的苏绣图案多以花鸟虫鱼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而现代的苏绣作品则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种风格和主题,如城市风光、动漫人物等。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创新,为苏绣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苏绣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如采用数字化设计、电脑刺绣等技术,使苏绣制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和发展苏绣这一瑰宝,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当代社会,苏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快消费也给苏绣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苏绣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总的来说,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传承与发展,苏绣可以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苏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时代的长河中永葆青春!。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苏绣文化传承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让后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的价值。

2. 促进艺术和创造力的发展:
- 苏绣以其精细的技艺和丰富的创意成为艺术的展示平台。

传承苏绣文化不仅传承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艺术的魅力。

通过了解和学习苏绣,人们可以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 苏绣产业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潜力。

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打造苏绣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助于提高苏绣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 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 苏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向世界展示苏绣的独特之处,增强了国际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影响力,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地位。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艺术发展和经济增长,更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

我们应该珍视苏绣文化,并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1. 引言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绣艺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苏绣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然而,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一种手工艺技艺,更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的传承、艺术审美的传播以及艺术产业的发展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苏绣的历史渊源、传统技艺、文化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苏绣的历史渊源苏绣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汉代。

它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成熟于明代和清代。

苏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享誉中外,成为中国绣艺的重要流派之一。

3. 苏绣的传统技艺苏绣的传统技艺包括图案设计、线线绣、针法等多个方面。

苏绣的图案设计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描绘,以花草、鸟兽、山水等为常见主题。

线线绣是苏绣的基本技法,它包括平绣、针织、织绣等多种绣法。

针法则是苏绣的灵魂,不同的针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如平针、提针、绣花等。

4. 苏绣的文化价值苏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其次,苏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此外,苏绣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社会文化意义,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5.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5.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之一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手艺的延续,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传承苏绣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5.2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

苏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推广和传播苏绣文化,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苏绣的传播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

文化特征及制作工序
苏绣针法分类
单面绣
双面绣
本地绣
苏北绣
宝应绣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苏绣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 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如今的四五十种。
文化特征及制作工序
苏绣按用途分可分为:
装饰类(单面绣、双面绣)实用类(手帕、 荷包)。

重 大 意 义
单请 说在 明此 即处 可添 ,加 注具 意体 版内 面容 美, 观文 度字 。尽
量 言 简 意 赅 , 简

申 请 非 遗 流 程
单请 说在 明此 即处 可添 ,加 注具 意体 版内 面容 美, 观文 度字 。尽
量 言 简 意 赅 , 简

非遗内容介绍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 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 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8。


在苏绣面临的传承和保护措施方面,不仅要注重传承对象上技术人才的断层现象,

更要扎根于国内的非遗文化保护现状,结合互联网新兴传播交互方式,让苏绣重
焕光彩,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版权意识,守护好这份珍贵灿烂的优秀文化遗产。
中国 国家 四级 大非 名物

绣质
之文
一化
绣 遗
和提高。
苏绣的历史渊源
苏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刺绣风格,但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需要 与时俱进。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改革,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

苏绣传承发展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

苏绣传承发展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

苏绣传承发展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1. 引言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苏绣传承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苏绣传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苏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问题分析2.1 传承断代问题由于苏绣的刺绣技艺传承主要依靠传统的口传心授,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苏绣的传承常常断代问题严重,很多传统的刺绣技艺无法被有效地传承下去。

这可能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刺绣技艺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2.2 市场需求缺乏问题苏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很多年轻人对苏绣缺乏兴趣,导致苏绣产业的市场需求比较落后。

这可能是因为苏绣工艺的复杂性和传统感较强,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2.3 人才培养不足问题现代社会中,专门从事苏绣刺绣技艺的专业人才较少。

缺乏专业人才将直接导致苏绣传承的问题,而一些传统的刺绣技艺可能因此失传。

同时,人才培养不足也将极大地限制苏绣产业的发展空间。

3. 对策探讨3.1 引入现代技术辅助传承为了解决传承断代问题,可以尝试引入现代技术辅助传承。

例如,可以将刺绣技艺的传统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在互联网上建立刺绣技艺的在线学习平台。

这样可以使得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学习和传承苏绣的技艺,从而避免传承的断代问题。

3.2 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了提高市场需求,可以尝试将苏绣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例如,可以运用现代设计元素,将苏绣应用于时尚服饰、家居用品等方面。

这样既能传承苏绣的技艺,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苏绣专业人才的培养。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苏绣学院、举办相关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苏绣专业人才。

同时,可以和相关高校合作,将苏绣纳入相关专业课程,提高苏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4. 结论苏绣传承发展面临着传承断代、市场需求缺乏和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绝境逢 生, 分散 的艺人走上 了集体 化的
道路 , 苏州 、 南通 、 常州 、 无锡、 扬州 等地先 后建立 了刺 绣研 究机 构或工厂 , 对 苏绣技
亮 的优点 , 有独特 的工艺效果 。苏绣具有
平( 绣 面平伏 ) 、 齐( 针脚整齐) 、 细( 绣线纤 细) 、 密( 排 丝紧密) 、 和( 色彩调和) 、 顺( 丝
二、 苏绣 的常 用针 法及 分类
在 刺绣技艺上 , 苏绣的针法是极其 丰
富 的 。 目前 常 用 的 苏 绣 针 法 有 齐 针 、 散
扬州 的仿古绣源于 闰阁绣 , 具有劈丝 精细 、 针 法缜 密、 色彩 丰 富的特 色 。绣 品
苏绣 欣 赏 品题 材广 泛 , 构 图工 整 简 练, 线条柔和美观 , 形象生动 , 意境 深邃 秀 美, 无不体现 出江南水 乡那细腻 绵长的文 化 内涵 。苏绣 日用 品图案 以吉祥 图案 为
主, 内容 丰 富 多样 , 寓意深刻 , 反 映 了吴 地 的 民 俗风 情 。 2 . 丰 富典 雅
甚 至 要 将 一根 丝 线 细 分 到 七 十 至八 十 分
录。 一批批 苏绣艺人 先后到 英 国、 德国、
法 国 等 国家 进 行 表 演 , 为 国际经济 、 文 化 交 流做 出 了贡 献 。
之一 , 寸人 豆马 均可绣得 神情毕 肖, 与微
型雕 刻 有 异 曲 同工 之 妙 。
苏绣是 一门民间艺术 , 因人们对绣种 有 不同的理 解, 除了按上面 的针法分 类之 外, 按 品种可分 为双 面绣和单 面绣 ; 按不
同的用途 可分 为 日用 品和 欣赏 品; 按表现 内容 分 , 有人 物、 花乌 、 风景 静物 、 特色建
筑 物 … … 无 论 哪 种 都 是 刺 绣 艺 人 的 艺 术
称 。据 史料记载 , 苏绣 早在 春秋 时期就 已
被用于服饰 。至 明代 , 苏州 的丝织业 日益 发达 , 苏州城 东成 为丝织 业的 中心 , 出现 了“ 闺阁家家架绣绷 , 妇姑人人 习针巧” 的 景 象。清代 , 苏绣愈 加完美 , 皇家御用 绣 品大 多出 自苏绣艺人之手 , 民间绣品种类 繁 多, 各具特色。 民国 时期 , 苏州 的经济萧 条 , 苏绣 生 产每 况愈 下, 绣庄纷纷 倒 闭, 艺人颠 沛流
法、 明暗关 系使 刺绣作 品变幻 莫测 、 立体
感强 , 具 有仿 真的艺术效果 。 卷幅微小 、 构 图精妙 、 绣迹工 巧、 绣技 精湛 的精微绣 , 是无锡刺绣艺术的杰 出代 表。精微绣用双面绣技 法精工绣 制, 其用
针、 用 线、 用料 、 用 色 比一 般 双 面 绣 更 为 讲
艺进行 挖掘 、 总结 、 提高 、 发展 , 古老 的苏
绣艺术重放异彩 。2 0 0 6 年5 月2 0日, 苏绣
被 列 入 第 一 批 国家 级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缕畅顺) 、 光( 色泽光艳 ) 、 匀( 皮头均匀 ) 的
特点。
1 . 秀 丽生 动
究, 技术 要求更高、 难度更大 , 绣刺细部 时
离, 苏 绣这 朵 奇 葩 渐 渐 凋 零 。
条 灵活 、 色彩 简洁 , 从 而达到逸 笔草草 而
神 形 兼 备 的效 果 。
起落针均在花样 的边 沿。绣 品较为平整 ,
绣面细致入微 , 纤毫毕现 , 富有质感 , 具有 “ 排 比其 线、 密接其针” 的特 点。 南通仿真绣 突破 了传统 绣法 , 将西洋 画表 现 光 线之 所长 , 巧 妙地 融入 刺 绣技 艺。绣 品根据 物象 的结构旋 转用 针, 更能 体现 物象 的质感 ; 追 求光的效果 , 用几种 色线合并于 一针来 润色调绣 , 丰富了色彩 的表 现力 。丝线 的 自然光 泽与独特 的针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ART E D U C AT l oN R E S E A R C H
探析我 国传承千年 的苏绣
口王 人佼
摘 要 :苏绣 以其绣 法形式 多样 、 色彩丰 富典雅 、 绣工精致 而享誉 国内外 , 成为 中国“ 四 大名 绣” 之一 。文章从 苏绣 的历 史背景 、 针 法特点、 艺术特 色以及 文化 内涵等方面对其进行 了探 讨与分析 。 关键词: 苏绣 针 法 艺术特 色 文化
平绣和乱针绣 。
面整体而和谐。绣 品由参差 的直斜 、 横斜 线错 综 组合 而成 , 再 经过 多次 的分层 掺
色, 直至 光、 色、 形 相 似 为止 , 具 有 针 法 活
泼、 线条流 畅 、 色层感 强 的特 色。虚 实乱
针 绣在 此 基 础 上 吸 收 了其 他 艺 术 的优 点 ,
性 的劳动成果。
三、 苏绣 的艺 术特 色
刺绣与绘 画理 同而工异。刺绣 以绢 、 缎等 丝织面料取 代纸 , 以针 取代 笔 , 以针 法代替笔 墨技法 , 发 挥丝理与丝线光泽 明
新 中国成 立 后 , 在 国家 对 工 艺美 术 “ 保 护、 发展 、 提高” 方针的指引下 , 苏绣艺
苏绣在 艺术 形 式和 表现 技法方 面 除 了具 有刺绣 的一些共性之 外, 经过历代 苏 绣艺人 的传承 、 探 索和创 新 , 也形成 了 自 身 的独特风 格。

无论在构 图还 是在物象 的造型上 , 始终遵
循平衡 、 均匀 的规律 。其 图案 组织形 式可 分为枝花 、 散点 、 一 团四角 、 侧 角、 边花 、 团 花、 单 独纹样 七种形 式。综合 针法特 点 、 刺绣技巧 与表 现的艺术效果 , 苏绣 可分 为

苏 绣 的 历 史 渊 源 与 继 承 发

苏绣是 以苏州 为 中心 的刺 绣 品的总
以面料 色彩为基 调 , 运 用粗 细 、 虚实相 结 合 的交叉线条 以及 留白空地等手法 , 使 线
平 绣 多为 齐针绣 , 是 用单针 单线 , 按 花样 轮廓针 脚细 密地 排 列成块 面构成 图 案。绣线排列整齐 均匀, 不露地 、 不重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