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培训课件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培训课件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9
输液中存在的问题
未重视药物配伍禁忌
1. 不了解药物的理化特性
2. 未认真查对药物配伍禁忌表
3. 配置前未了解药物配伍禁忌,仅以不产生肉眼可见的沉 淀变色为依据,有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
4. 未注意连续输液时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10
输液中存在的问题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6
输液中存在的问题
操作技术不规范
1. 无菌操作不严格
2. 消毒液过期或消毒不规范(范围、次数、待干等)
3. 锯安剖时未对瓶颈锯痕及砂轮消毒(污染、碎屑)
4. 反复多次加药(输液瓶塞屑、增加药液污染机会)
5. 注射器一具多用(配伍禁忌、污染)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7
输液中存在的问题
4. 药物外渗且处理不当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12
如何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
静脉治疗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静
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输液装置缩语
CVC:中心静脉导管 PVC: 外周静脉导管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N:肠外营养 PORT:输液港
局部和静脉刺激程度。 3.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4.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畅,
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穿刺的静脉是否正常,正 常后方可注药。 5.给药过程中静不脉输断液观的安察全及静防脉护 情况,25 不断询问病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
6.通过莫非氏滴管时不要给予压力。
7.对腋窝手术后上肢水肿的病人不选择患肢静脉给药。
丢弃废物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培训课件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培训课件1. 介绍本课程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背景知识在医疗实践中,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错误的输液用药操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性要求和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3. 静脉输液用药的分类静脉输液用药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3.1 滴速控制类药物该类药物需要通过调节滴速来实现治疗效果,包括前列腺素类、镇静催眠药等。
3.2 持续输注类药物该类药物需要持续输注,以维持有效的治疗效果,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3.3 急救类药物该类药物用于急救情况,需要尽快输注到患者体内,包括心脏麻醉剂、血液制品等。
4.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操作规范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操作规范:4.1 检查药物和容器在使用药物和容器之前,需要仔细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异常。
如有任何疑问或异常,应及时更换。
4.2 检查静脉通路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检查患者的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并确保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如有需要,应及时处理。
4.3 确认药物用量和滴速在进行输液操作前,需要仔细核对药物的用量和滴速,确保不会超过或低于规定的剂量。
4.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输液操作中,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5 监测输液过程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液用药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输液用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5.1 用药禁忌和副作用需要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可能的副作用,并在使用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和评估,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2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同时输注时,需要仔细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物疗效。
6.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医务人员能够提高对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减少输液操作中的错误和风险,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培训课件PPT(共 48张)

血浆渗透压的影响
• 人体血浆正常渗透压为280—310mosm/l • 注入机体的溶液一般要求等渗,否则易产
生刺激性或者溶血
渗透压耐受范围
• 脊髓腔内注射 • 易受渗透压影响,必须调节至等渗 • 肌内注射耐受范围 • 0.45%-2.7%的氯化钠溶液 • 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
输液过滤器
• 输液终端过滤器 • 截留10um以上的微粒 • 3-10um微粒不能截留 • 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径(3um-4um) • 大于3um的微粒足以阻塞细小的毛细血管
导管阻塞预防措施
• 尽早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 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 • 注意药物见的配伍禁忌 • 输注脂肪乳剂要定时冲管
肠外营养输注
肠外营养输注安全
• 组成 •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等20种左右的药品。 • 关注点 • 安全性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 周围静脉输注 • 中心静脉输注 • 外周经中心静脉导管 • 颈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股静脉
外周静脉输注适应症
• 肠外营养你不超过10-14天 • 输注的全合一营养液渗透压不大于
• 渗透压:750mosm/l • PH=5.6
卡文(1440ml)
• 用法用量: • 长期输注应采用中心静脉输注 • 输注速度不宜超过3.7ml/h/kg,即60kg患者输注时
间至少为6.5小时,推荐输注时间:12—24小时。 • 注意事项 • 尽量不与其他药物同通路同时输注 • 禁止与血制品同用一根输液管 • 添加后的药物混合液应立即使用,混合液可在25
0-13
8-34
3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培训课件(ppt84)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静脉输液基础知识
包括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静脉输液操作技能
包括穿刺技术、导管维护、并 发症预防和处理等。
静脉输液药物知识
包括常用药物的性质、作用、 剂量和不良反应等。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包括感染控制、输液反应处理 、患者教育和家属沟通等。
Chapter
药物选择原则及常用药物介绍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 感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有效、安全、 经济的静脉输液药物。
常用药物介绍
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抗肿瘤药、 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 化系统用药等。
药物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分析
药物配伍禁忌
介绍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如青霉素与头孢类药物 不可同时使用,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 应。
未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挑战和机遇
01
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面
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如何降低感染率、减少输液反应等。
02
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为静脉输液安全
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如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等。
03
发展方向
未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加
全。
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02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上报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分析
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强化静脉输液质量监控
03
定期对静脉输液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药品质量、输液器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培训课件(ppt 42张)

• 6.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 时与处方医生沟通调整;对用药错误的处 方或医嘱应拒绝使用。
静脉用药医嘱安全执行
• 8.经审核后的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治疗卡 及输液标签送至治疗室内。 • 9.输液标签及输液治疗卡字迹清晰易辨认, 对按规定应当做过过敏性实验及用药过程 中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如特殊滴速、避光 滴注、特殊用药监护等需有醒目标识。
防范措施
静脉用药医嘱安全执行
• 负责用药医嘱核查的护理人员需确认其正 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 容: • 1.核对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 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 2.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 相容性与稳定性。 • 3.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静脉用药医嘱安全执行
临床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 5.违反用药使用原则 • 未做到现用现配:青霉素等抗生素,药效降 低和输液反应。 • 皮试液配置剂量不精确, 擅自不做皮试。 • 药物配制后放置过久。 • 需避光的药物未避光:硝普钠、喹诺酮类等。 • 未按药物来调节速度:甘露醇、硝• 6.巡视走马观花:巡视病房不仔细,不查 看穿刺局部情况、输液滴速,不询问病人 输液反应。 • 7.发生不良事件处理失误,出现输液反应 时惊慌失措拔出静脉通道导致延误处理药 物使用;化疗药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局部外 渗未按药物性质予冷敷、封闭等处理。
• 在倡导护理服务优质化今天,如何提高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能力,有效控制静脉输液相关的护理不 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势 在必行!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
静脉给药的安全使用PPT课件(1).ppt

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
能稀释药物在局部的浓度,减少药物局部 刺激作用;
但没有减轻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
药物外漏处理—化疗药物外渗
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 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 胀、坏死。
引起皮肤损伤的药物
2、炎症性或刺激性药物:如达卡巴嗪、顺铂、 环磷酸胺等,一般不致引起皮肤坏死,但 可引起局部炎症,但大量漏药也可引起组 织坏死。
3、非发疱性药物:如阿糖胞甙、嘌罗霉素、 甲氨蝶呤等,不论漏出多少,也不易引起 坏死或炎症,可以肌内或皮下注射。
输注药物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 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 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 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
就诊使用抗菌药的百分率
%
就诊使用注射剂的百分率
%
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
通用名药品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
平均处方金额
%
平均就诊时间
分钟
平均发药交待时间
秒
按处方实际调配药品的百分率
%
药品标示完整的百分率
%
患者了解正确用法的百分率
%
有无本机构处方集和基本药物目录
有/无
本地区平均数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 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 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 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药物外漏处理—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 局部制动,抬高患肢,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培训PPT课件.pptx

输液污染的预防
外渗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药物抗肿瘤药物、高 渗性溶液、阳离子溶液、血管活性药、抗生素类药、 止血药、碱性溶液及其它如造影剂等高危药物外渗后, 若不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会发生组织坏死甚至致残, 引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因此,选择合适的输液工 具、适合的血管、熟练的穿刺技术、认真负责的责任 心是避免药物外渗的基础。
快速封管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发生率高于缓慢封管。
输液泵的安全应用
ICU危重病人输液时多采用恒速泵持续输注或滴注液体,主要用于严格控制 液量和药量的输入,根据病情保证液体能按需输入。
输液泵可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以及输液完 毕的报警等,但如果过分依赖输液泵监测,也会导致不安全情况的发生。因 此,在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和维护:输液管正确安装,软管要确 保彻底地卡在检测器中;每输注一瓶补液都应设置总量,设置的总量不能超 过输入液量(最好减去排气量);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或出现反复报警时暂停 用该输液泵;输液泵应定期检修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03 护士不了解血管和药物特点,选择错误输入途径,长
期输液的血管保护不周,药物外渗且处理不当。
04 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常常不能及时记录输
液护理文书,承担着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05
输液理念、技术落后,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未受重视,先进
静脉穿刺工具的推广应用缓慢。
1
随着输液工具的变化,静脉穿 刺部位有了更多的选择。
2
外周浅表静脉仍是临床静脉最
常见的选择,但已不是输液的
唯一途径。
3
静脉输液技术的变化也随部位
选择的多样化而发生变化。
除外周浅静脉穿刺外,目前常用的穿刺技术还包括以下几种: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国 际 型 号国 内 型 号 流 速
临床用途
18G 12# 76mL/min 快速输液,大剂量输液,常规手术,常规输血
20G 9# 50mL/min 常规手术,常规输血,常规成人输液
22G 7# 33mL/min 常规成人输液,小而脆的静脉,常规小儿输液
24G 5# 22mL/min 小而脆的静脉,常规小儿输液
外径 1.1mm 0.9mm 0.7mm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13
套管针型号的选择—流速
导管型号 24G黄 22G蓝 20G红
流速/min 19ml 33ml 50ml
流速/h 1140ml 1980ml 3000ml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14
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护理评分标准解读
考核点 患者告知5部分: 操作前评估、穿刺后、封管前、封管后、拔 管后 核对点5个: 评估前、输液前、穿刺后、冲封管前、拔针前 洗手4时机: 准备用物前、穿刺后、封管后、拔针后 无菌意识 关怀意识 正压封管
4、使用后的注射器应正确处理,拔除的针头做到立即就地分类,禁止双手回帽针头,医务 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注意力应集中,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5.注射器不得随意丢弃,所有医疗废物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有专人回收,接 受实行双签名。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消毒效果致细菌性静脉炎。
五、15-30度角直刺静脉, 角度过小致损伤性静脉炎。
六、送导管的方法:
30o
A: 后撤针芯0.2cm,,将导管和针芯全部送入血管。
B: 一手固定针芯,一手将外套管慢慢向前移动,直至全部送静脉内。
七、三松: 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打开调节器(调节器不可全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输注适应症
• 肠外营养大于14天 • 由于其他原因,要求长期输液 • 家庭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比较
并发症
气胸% 血胸% 感染 血栓 穿入动脉
不同导管位置的并发症风险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0.1-0.2 1.5-3.1
-
-
0.4-0.6
-
8.6
4
15.3
1.2-3
0-13
8-34
3
0.5
6.25
肠外营养输注中心静脉途径选择
• 股静脉置管—成人患者不推荐 • 有更高的感染、静脉栓塞发生率 • 颈内、锁骨下静脉置管 • 有更高的局部血肿、动脉损伤、气胸的发
生率 • 需要综合考虑病情、血管条件、营养液输
注天数、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等,选择孩 子管方式
肠外营养制剂
• 渗透压:750mosm/l • PH=5.6
卡文(1440ml)
• 用法用量: • 长期输注应采用中心静脉输注注时
间至少为6.5小时,推荐输注时间:12—24小时。 • 注意事项 • 尽量不与其他药物同通路同时输注 • 禁止与血制品同用一根输液管 • 添加后的药物混合液应立即使用,混合液可在25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 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 • 滞留在肺部的巨噬细胞包围和增殖形成肉
芽水肿 • 红细胞聚在微粒上形成血栓或引起静脉炎 • 微粒碰撞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甚至造
成出血 • 某些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 • 引起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
化学性静脉炎预防
• 控制速度及药物浓度 • 合理的药物稀释,根据输注血管管径控制
渗透压耐受范围
• 静脉注射 • 渗透压低于0.45%的氯化钠溶液有溶血现象
发生 • 注射高渗溶液,红细胞将发生萎缩 • 如注射速度足够慢,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
透压回复正常
输入高渗液体
•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萎缩和坏死 • 产生无菌性炎症 • 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 血管中膜层出现白细胞侵润烦人炎症改变 • 使静脉收缩变硬
给药 • 精密过滤器的应用 • 0.2um(不可过滤脂肪乳剂) • 1.2um(可过滤脂肪乳剂) • 5.0um
外周静脉输注静脉炎的预防
• 输注刺激性较强药物时可于给药后沿静脉 走向外敷血管保护药物
• 输注高渗药物时,滴入速度宜缓慢,使药 物在血管内有缓冲时间
• 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要在给药 前后分别进行静脉冲洗
静脉炎 • PH<4.1或PH>8的溶液 • 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损伤
血浆渗透压的影响
• 人体血浆正常渗透压为280—310mosm/l • 注入机体的溶液一般要求等渗,否则易产
生刺激性或者溶血
渗透压耐受范围
• 脊髓腔内注射 • 易受渗透压影响,必须调节至等渗 • 肌内注射耐受范围 • 0.45%-2.7%的氯化钠溶液 • 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
肠外营养输注安全
• 组成 •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等20种左右的药品。 • 关注点 • 安全性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 周围静脉输注 • 中心静脉输注 • 外周经中心静脉导管 • 颈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股静脉
外周静脉输注适应症
• 肠外营养你不超过10-14天 • 输注的全合一营养液渗透压不大于
全营养液输注安全
• 制订《复方氨基酸输注注意事项》 • 制订《脂肪乳注射剂输注注意事项》 • 制订《卡文输注注意事项》
卡文(1440ML)
11%葡萄糖 885ml 388kcal
17种氨基酸
300ml 氮5.4g
20%英脱利匹特 255ml 510kcal
总热卡:1000kcal 热氮比:167:1 糖:脂=4:5
肠外营养制剂
• 葡萄糖注射液 • 氨基酸注射液 • 脂肪乳注射液 • 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
静疗小组中的药师职责
• 担任静疗小组核心组成员,定期参加例会 • 就临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配置、输注方式等
非规范操作提出整改意见 • 制订药物安全使用规范,通过静疗小组推
广至全院
静脉输液安全
• 肠外营养 • 抗肿瘤药物 • 中药注射剂 • 其他常见注射药物
药物因素输注并发症
• 化学性静脉炎 • 导管阻塞
500mosm/l,PH值5.2以上 • 营养液输注前、后均生理盐水冲管
肠外营养输注导管阻塞原因
• 药物因素 • 配伍禁忌—肝素和脂肪乳配伍 • 药物不相溶—钙和磷的沉积 • 脂肪乳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 护理因素 • 未正压封管至血液反流,采血后未彻底封官 • 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 •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输液过滤器
• 输液终端过滤器 • 截留10um以上的微粒 • 3-10um微粒不能截留 • 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径(3um-4um) • 大于3um的微粒足以阻塞细小的毛细血管
导管阻塞预防措施
• 尽早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 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 • 注意药物见的配伍禁忌 • 输注脂肪乳剂要定时冲管
肠外营养输注
美国输液护理协会
• 不适合从静脉输注的液体 • 超过10%葡萄糖 • PH值低于5或>9的液体/药物 • 渗透压大于500mosm/L的液体/药物
不溶性微粒
• 指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性杂质 • 直径为1~300um或更大,50um以上可见 • 微粒的物性 • 不能被机体代谢吸收 • 不受体内抗凝系统的影响 • 危害严重并持久
肝素和脂肪乳配伍禁忌
• 添加肝素可降低全合一营养液中脂肪乳剂 的稳定性,出现脂肪分层
全营养液输注安全
• 为确保输注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 前主张不再混合营养液中添加其他药物, 也不宜在经静脉输注营养液的线路中投给 其他药物
• 如必须经营养液输注线路输入其他药物时, 则应先停输营养液,并在输注其他药物的 前后,均用0.9%灭菌盐水冲洗输液管道。
化学性静脉炎形成原因
1、刺激性药物 抗菌药、抗肿瘤药
2、PH/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 3、不合理的稀释 4、 载体溶媒的选择等 5、快速输注 6、微粒
刺激性药物的影响
• 刺激性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给药 • 超过其血液缓冲应激的能力 • 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血流受阻,出现侧
支循环
PH值的影响
• 正常的PH值为7.35-7.45 • PH值改变 • 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