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1 前言1.1 锅炉烟气的特点国内锅炉设备所用燃料以煤为主,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气体。
1.2 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急剧增多。
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1.3 处理现状介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十一五”期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快和强化现役及新建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与运行监管。
选用高效除尘脱硫工艺对缓解我国使用燃煤锅炉造成的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设计概况说明2.1 设计依据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765- 2010);2、《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4、《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8);5、《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78);6、《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3-82);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风机械设备安装工程)》(TJ305-75);9、《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1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规范》(GBJ50055-93);2.2 设计原则1、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在保证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投资、降低成本;2、外购设备选用国内知名品牌的优良产品,并切实可行;3、非标设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并保证性能稳定、外表美观;4、管道设备应采取必要防腐措施,延长寿命。
2.3 设计范围根据锅炉的设计参数,承担该工程的工艺初步设计及设计计算。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使学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3. 引导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技术;4.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环境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控制,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的意识;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新技术、新方法的热情;4. 培养学生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大气环境的品质。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结合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和学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危害;2. 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区域差异、季节变化、污染源分布;4. 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政策、排放限值;7. 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监测方法、数据分析、评价体系;8.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及启示。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第一周: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成因;第二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第三周: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技术;第四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第五周: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第六周: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及讨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一、前言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本文将通过课程设计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学习者在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通过此设计,学习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学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限制。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动力煤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四部分: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学习后,学生应该熟悉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学生需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等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掌握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会分析大气污染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健康,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大气污染工程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关注环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主要污染物:介绍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讲解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如除尘、脱硫、脱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大气质量评价与监测:介绍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方法及监测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大气污染防治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探讨治理措施及效果。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理解。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进度,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类型。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及主要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效。
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设计简单的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民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掌握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年龄阶段,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具有很高的关注度。
他们对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模块:模块一: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污染物1. 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2. 常见大气污染物(如PM2.5、SO2、NOx等)的特性和危害。
3. 教材章节:第一章 大气污染概述。
模块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2. 大气污染对植物、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材章节:第二章 大气污染的影响。
模块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政策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3. 掌握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相关数据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保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及危害;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污染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政府法规、企业治理及个人行动;4. 环保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的案例及启示;5. 实践活动:调查学校周边大气污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第三课时: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保法规;第四课时:环保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提升环保意识。
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空气与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第三章: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2.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转化和影响因素;3.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治理方法;4.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6.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7.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2.培养责任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来源等基本概念;2.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讲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第三章: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4.第四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去除、减少和替代技术;5.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2.参考书: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科学等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料: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4.实验设备:大气污染模拟实验装置、分析仪器等。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前言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气污染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成为国家谋求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瓶颈。
我国的环境更是尤为严重。
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排放量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
特别是SO2逐年增长。
大气污染不得到治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实现,控制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此,学习大气处理知识的课程尤为重要。
相关的课程设计实训更是不能少。
大气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系实际的桥梁,是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
通过大气课程设计,要求我们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大气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大气课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气体吸收、大气除尘是重要的单元操作。
气体吸收是用是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去除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操作。
大气除尘是运用先进的除尘设备去除烟尘的技术。
两者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处理中。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DZL2-13型锅炉高硫无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要求有:根据燃煤的原始数据计算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
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包括净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运行参数的选择与设计;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等。
设备结构设计计算,烟囱设计计算,管道系统设计,阻力计算,风机电机的选择,设备选择依据和工艺流程介绍;还要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设计图,系统图要标出设备、管件编号、并附明细表;除尘系统、脱硫设备平面、剖面布置图若干张等。
通过设计更充分的了解工作。
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我们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训场地,结合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锅炉烟气处理系统设计教学院系:化学化工院专业年级:环境工程2008级本次课程设计内容是为一套锅炉设备设计除尘及脱硫工艺并选择型号,绘制完整的设计图。
通过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碳浓度的计算,确定净化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
然后,进行管网布置和计算,以及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
最终确定选择工艺流程为:锅炉烟气由引风机抽出,首先三台锅炉产生的烟气经过管道汇集于大管道中。
然后含尘气体进入旋风除尘器,通过导向器在旋风子内部旋转,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被分离。
降落在集尘箱内,经锁气器排出。
净化了的气体,形成上升的旋流。
经排气管汇于管道中。
再通过脱硫设备,烟气中SO2与吸收剂反应得以除去。
净化后的烟气由通风机抽出,由烟囱排入大气。
关键词:锅炉烟气;除尘;脱硫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a set of content boiler equipment design and dust removal and choos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model, draw a complete design. Through the coal boiler exhaust quantity and smok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determine the purification system design scheme,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dust and choice. Then, on pipeline network layout and calculation, and the choice of fan and motor design.Final selection process for: boiler flue gas out by induced draft fan, the first three sets of boiler flue gas produced by pipeline converge in big pipeline. Thendust-contained gas into the dust cyclone, through the pilot in the whirlwind son internal rotation, gas in under the action of centrifugal force, and the dust is separated. Land in the dust collector, the lock of the air to discharge. Purified the gas, form the rising hydrocyclone. The exhaust pipe remit the pipeline. Again through the desulfurization equipment, SO2 in a flue gas and absorption agent reaction to eliminate. After purification, the smoke out by the ventilator, the chimney discharged into the atmosphere.Key words:The boiler flue gas; Dust removal; desulfurization第一章总论 (4)1.1 前言 (4)1.2设计任务书 (4)1.2.1 设计目的及意义 (4)1.2.2 设计原始资料 (4)第二章烟气处理系统 (5)2.1 方案确定与认证 (5)2.1.1除尘器系统 (5)2.1.2 脱硫系统 (5)2.2 工艺流程描述 (5)第三章设备设计与选型 (6)3.1 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6)3.1.1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6)3.1.2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 (6)3.1.3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6)3.1.4 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7)3.1.5 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7)3.2 除尘器的选择 (7)3.2.1除尘器应达到的除尘效率 (7)3.2.2除尘器的选择 (7)3.3 除尘器、风机、烟囱的位置及管道布置 (8)3.3.1 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 (8)3.3.2 管径的确定 (8)3.4烟囱的设计 (9)3.4.1 烟囱高度的确定 (9)3.4.2 烟囱的抽力 (10)3.5 系统中烟气温度的变化 (10)3.5.1 烟气在管道中的温度降 (10)3.5.2 烟气在烟囱中的温度降 (11)3.6 系统阻力的计算 (11)3.6.1 混合气体产物的量,混合气体的密度 (11)3.6.2 摩擦压力损失 (11)3.6.3 局部压力损失 (12)3.7 风机和电动机的计算 (14)3.7.1 风机风量 (14)3.7.2 风机风压 (14)3.7.3 电动机功率 (15)3.8 脱硫设备的选择 (15)第四章设备型号 (16)第五章附图 (16)第六章结论 (15)第一章总论1.1 前言目前全世界关注的各种环境问题突显,大气污染作为主要的污染形式,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城市大气污染中工业锅炉是最大的污染源。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除放出大量热量外,还会产生大量烟气。
烟气是气相物质和固相物质的混合体。
气相物质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氮气、氧气等。
固相物质即为烟尘。
由于烟尘的存在,锅炉排烟呈灰色甚至黑色。
如果没有净化烟气的装置,直接排人大气中,就会严重污染大气。
为了减少和控制锅炉烟尘排放对环境的危害,我国已制订出《锅炉(不含电站锅炉)烟尘排放标准》,提出对烟尘浓度和林格曼黑度的两个最大允许值的控制指标。
治理工业锅炉烟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正确选择燃烧方式,合理组织燃烧过程和提高操作水平,减少烟尘的产生量;二是加装除尘设备,降低烟尘的排放浓度。
目前在工业锅炉上广为采用的陶瓷多管除尘器,旋风子排气管由陶瓷材料制成,耐磨、耐蚀、耐高温、寿命是普通旋风除尘器的3.5倍。
如大连大学环保设备厂生产的XZTD 型陶瓷多管除尘器可应用于链条锅炉,往复锅炉,抛煤机锅炉,沸腾锅炉及冶金行业的冲天炉和其它工业窑炉的烟尘治理,除尘器单级除尘效率可保证在90%左右,两级串联使用时,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8.5%,系目前国内旋风类除尘器中除尘效率最高的。
抚顺西露天矿的81台锅炉,原来有17台锅炉使用XS型干式旋风除尘器,但由于 t除尘效果不好,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现改用XZTD型陶瓷多管除尘器,除尘效果明显提高,经监测,烟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2设计任务书1.2.1 设计目的及意义本次课程设计内容是为一套锅炉设备设计除尘及脱硫工艺并选择型号,绘制完整的设计图。
一、熟悉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及技术措施。
二、了解锅炉烟气污染类型及程度。
三、了解烟气排放中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四、了解比较各种处理设备的工艺特点和流程,以及其优缺点。
五、熟练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及工程制图要求及原理。
六、锻炼同学们的工程思维,积累设计经验,并巩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学习内容。
1.2.2 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SZL4-13型,共3台(2.8MW*4)设计耗煤量:600kg/h(台)排烟温度:150°C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4kg/m3空气过剩系数:a=1.3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 Pa当地大气压:97.86 Pa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C空气含水(标准状态下)按0.01293kg/m3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煤的工业分析值: C =68% H =4% S =1% O =5%N =1 % W =6% A =15% V =13%烟尘浓度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100mg/m3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600mg/m3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在锅炉房北侧20m以内第二章烟气处理系统2.1 方案确定与认证2.1.1除尘器系统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95%以上,除尘器本体阻力低于900Pa,用现在的锅炉引风机就可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本除尘器负荷适应性好,在70%负荷时,除尘效率在94%以上。
适用于各种型号、各种燃烧方式锅炉的烟尘治理,也可以用于工业粉尘治理及有实现价值的粉尘回收利用。
其工作原理为:含尘气体进入除尘器气体布室入口,通过导向器在旋风子内部旋转,气体在离心力作用下,粉尘被分离,降落在集尘箱内,经锁气器排出;净化了的气体形成上升的旋流,经排气管汇于汇风室,由出口经引风机抽到烟囱排到大气中。
其特点是特点:除尘器机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寿命长、运行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节约能源、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无运行费用等特点,适应范围广。
2.1.2 脱硫系统逆流式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是一种高效且工艺流程简单的脱硫方法。
其脱硫效率较高,可达70﹪以上,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很高,超过97﹪。
其利用旋转式雾化器喷雾干燥原理:吸收浆液从中央通道输入到高速转盘中,受离心力作用从盘的边缘甩出而雾化。
雾滴与烟气接触方式为逆流式,在吸收剂喷入吸收塔后,一方面吸收剂与烟气中的S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产物;另一方面烟气将热量传递给吸收剂,使之不断干燥,在塔内脱硫反应后形成的产物为干粉,其部分在塔内分离,由锥体出口排出。
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包括:(1)吸收剂制备(2)吸收剂浆液雾化(3)雾粒与烟气的接触混合(4)液滴蒸发与SO2吸收(5)灰渣排出,其中(2)~(4)在喷雾干燥吸收塔内进行。
对于逆流系统,在塔顶喷出的雾滴与塔底上来的较湿烟气相接触,因此干燥推动力较小,水分蒸发速度较慢。
在逆流系统中,全过程的平均温度差和分压差较大,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传质和传热,热的利用率也高。
此工艺产生废水量少,不需要进行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且其产生的灰渣为亚硫酸钙、硫酸钙等,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运行成本。
此外,还可以采取抛弃法对灰渣进行处理。
2.2 工艺流程描述锅炉烟气由引风机抽出,首先三台锅炉产生的烟气经过管道汇集于大管道中。
然后含尘气体进入旋风除尘器,通过导向器在旋风子内部旋转,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被分离。
降落在集尘箱内,经锁气器排出。
净化了的气体,形成上升的旋流。
经排气管汇于管道中。
再通过脱硫设备,烟气中SO2与吸收剂反应得以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