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合集下载

云南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云南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云南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云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之一,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革命英雄人物。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云南革命英雄及其事迹:
1. 陈昭炎:陈昭炎是云南苗栗县人,他是中国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重要成员。

他领导了云南地区的许多工人与农民运动,并在马日事变后参与组织了云南起义。

他还曾任云南省苏维埃领导主席,为云南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朱德:朱德是云南彝族人,他是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朱德在云南地区积极推动农民起义与革命活动,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参与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领导了红军与云南红军在云南地区的战斗。

3. 杨靖宇:杨靖宇是云南中甸人,他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将领,被誉为“民族英雄”和“英雄模范”。

他率领云南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击败日军,并且在抗战胜利后坚决执行的领导,保卫中国和广大员,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张奚若:张奚若是云南省人民领导主席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的首任省长。

他领导云南省领导推动云南的经济建设与农村改革,积极扶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并推动中国西南地区的革命事业。

以上仅仅是对这些云南革命英雄的简要介绍,他们为云南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史册上。

西南砥柱: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探析

西南砥柱: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探析

西南砥柱: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探析作者:黄超来源:《人间》2016年第05期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同中国内地多数省份一道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下,投身抗日洪流中。

由于其地处边疆要塞,且毗邻中南半岛众多英法属地。

故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国际窗口与交通线。

随着抗战的持续推进,云南的地位日趋凸显。

一方面,它成为向前线输送大量物资的后方基地。

另一方面,它因战局的变化而成为抗击敌寇的前沿阵地。

因此,从一定程度讲上云南对全局抗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笔者将从多个方面探究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力图更好阐释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

关键词:云南抗战;滇军;大后方;最前线中图分类号:F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7-02一、前言正如恩格斯所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①爆发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抗日战争,前后历时八年。

虽然中国为赢得这场民族解放独立之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②,但它却使得亿万炎黄的国家认同感空前增强,进而为战后中国转型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夯实了群众基础。

当时长期居留于中国的西方历史学家傅吾康曾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民众的抗日热情描述到:“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

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

甚至蒋介石也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

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所料。

”③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要地的云南,自“七七事变”后,在省主席龙云的带领下,迅速通电响应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守土抗战”的号召,与全国内地多数省份一道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中。

抗战初期,云南不仅接纳了大量来自东中部地区的内迁大量民众、工矿企业,还成为向前线输送大量人力、物力的“供给站”;抗战中期,伴随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寇“南进”铁蹄的推进,中南半岛的战云密布,云南因属战略要冲,又成为拒敌于西南国门外的“生死线”;抗战后期,随着松山、腾冲战役的相继胜利,云南全境得以光复,并最终与全国其他省份一起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云南爱国人物的事迹

云南爱国人物的事迹

云南爱国人物的事迹:
云南爱国人物的事迹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代表性人物及其事迹:
1.唐淮源:唐淮源是云南江川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滇军中任职。

抗日战争
爆发后,唐淮源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将军长,率部出滇抗战。

1941年5月11日,在中条山战役中,唐淮源将军指挥部被日军包围,三次突围未果,为防止被俘受辱,在悬崖顶举枪自戕,以身殉国。

2.卢汉:卢汉是云南昭通人,滇军将领。

在抗日战争期间,卢汉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和
滇缅抗战。

在1944年的松山战役中,他指挥部队成功击败日本守军,为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卢汉曾担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务。

3.陈昭炎:陈昭炎是云南苗栗人,中国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他领导了
云南地区的许多工人与农民运动,并组织云南起义。

陈昭炎曾任云南省苏维埃主席,为云南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篇一:云南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这片土地上涌动着无数感人的红色故事。

以下是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1. 红军长征的起点——云南龙陵云南龙陵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之一。

1935年10月22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二、第三方面军合围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龙陵的红色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

2. 红军与纳西族的抗战——长征途中的泸水1935年11月6日,红军第四军在云南泸水地区与纳西族人民开展了一场为期13天的抗战。

红军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争取到了军事、政治和民心的胜利,为长征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红军与白族人民的合作——云南大山区云南的大山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红军与当地白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红军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教育和农业技术等援助,白族人民则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和帮助。

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成为了云南大山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红军与傣族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双版纳云南的西双版纳是红军长征的重要战场之一,红军与傣族人民共同抵抗了日本侵略者。

红军通过武装斗争和政治工作,团结了当地人民,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红军与藏族人民的抗战——云南迪庆1936年4月,红军第四军在云南迪庆地区与藏族人民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抗战。

红军通过宣传、组织和武装斗争,成功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夺取了迪庆地区的政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红色故事中,都蕴含着云南人民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这些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云南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抗争,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二:云南作为中国的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

以下是云南省内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云南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与红军长征的故事。

云南红色事迹和人物

云南红色事迹和人物

云南红色事迹和人物
一、红色事迹:
1. 云南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
重要前线之一。

云南抗日游击队在云南各地开展了英勇的游击战争,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2. 西路军长征,红军长征途经云南时,云南人民给予了红军热
情的支持和帮助,为红军提供了补给和庇护,为红军的长征胜利做
出了重要贡献。

二、红色人物:
1. 徐向前,徐向前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之一,出
生于云南。

他在中国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出色,为中国的革
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 谭震林,谭震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云南人。


参与了云南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萧红,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出生于云南。

她的作品描写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民的抗争,具有浓厚的红色气息。

4. 杨雪峰,杨雪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云南人。

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5. 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人之一,出生于云南。

他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上是关于云南红色事迹和人物的一些介绍。

云南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英勇的人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云南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曾经发生过许多具有革命意义的红色故事。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第一个红色故事发生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云南保山市。

1935年,红军局部战役圆满完成,红军主力北上,将红一军团击退,局面危急。

当时红三军团官兵正遭遇敌人的围剿,面临着困难和困境。

正在云南边境的彝良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团指挥员叶挺,决定让军委主席、军事指挥员和他自己等六人独自上山。

经过艰苦的上山路程,他们成功转移到云南西双版纳和滇西革命根据地,在那里加强了队伍,重新筹划了战略,为党和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第二个红色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35年的红军长征时期。

当时,红军被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追击,被迫进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经过了云南边境的大理地区。

这个地区居住着摆夷族的群众,他们对红军的到来非常热情。

摆夷族群众提供给红军衣食住行的援助,还帮助红军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这种云南摆夷族群众的友善和援助,给了红四方面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使得红军完成了长征任务。

第三个红色故事发生在1950年代的云南普洱地区。

当时,云南普洱地区的土改大潮正在进行中,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引发了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普洱地区,一个叫罗世连的贫农领袖组织了农民进行起义。

起义农民武装使用土枪、刀等简易武器,成功地夺取了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建立了农村革命委员会。

这个起义带动了普洱地区广大农民的斗争,加速了土地改革的进程,给了农民群众以希望和力量。

第五个红色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的云南勐腊县。

当时,云南勐腊县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下,迅速进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众运动开展。

勐腊县的党委和政府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他们组织广大农民进行争当先进的生产运动、严肃整风运动和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等。

通过这些努力,勐腊县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

这个故事展示了云南勐腊县党委和政府积极进取的作风,也为全国各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昆明红色历史故事

昆明红色历史故事

昆明红色历史故事
昆明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

以下是一些昆明红色历史故事:
云南保路运动:1925年,云南省爆发了保路运动,要求保卫滇缅公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次运动在昆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成为云南革命的重要标志。

昆明起义:1927年,昆明爆发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起义军攻占了昆明城,成立了云南军政府。

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

云南游击战争: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开展了游击战争,组建了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战斗。

这些游击队员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昆明会战:194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昆明发起了昆明会战,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一些昆明红色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昆明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云南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云南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云南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云南地区承受着日本侵略军的猛烈攻击,云南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讨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

一、日本侵略与云南的抵御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淞沪会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随后,日军迅速向南方推进,威胁到云南的安全。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重要,是抗日战争的重要阻击线。

云南省政府积极组织民兵力量,加强边防建设,与日军展开顽强的抵抗。

二、云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云南省政府在云南抗战中起到了重要的组织指挥作用。

他们成立了云南保卫战决策委员会,统一指挥各部队抵抗日军。

云南的军民积极响应抗战号召,纷纷加入抵抗队伍,奋勇杀敌。

云南的兵力虽然不及日军,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与日军进行了血战。

三、云南的抗战胜利抗日战争中,云南的抗战胜利有目共睹。

云南军民与中央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部队密切配合,形成了合力打击日军的局面。

他们在昆明、保山、丽江等地组成兵团,与日军展开多次决战,在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云南的抗战胜利,有效地阻止了日军向中国西南地区的扩张。

四、云南抗战的意义云南的抗战对于整个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对于保卫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云南的抗战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支援。

同时,云南的抗战也是云南军民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重要贡献。

总而言之,云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云南的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御日本侵略、为全国胜利做出的重要贡献。

云南的军民以顽强的抵抗精神,将抗战进行到底,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应该铭记云南抗战的历史,向云南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各族军民对抗日战争的特殊贡献内容提要:云南各族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关键词:云南各族人民抗战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中国现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龙云组建60军支援全国抗战,。

1937年8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参加了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赞成一致抗日主张,并表示愿意出兵20万,支援全国抗战。

龙云回到昆明后,马上组编第60军开扑前线,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其次。

全民抗战开始后,中国沿海交通口岸均被日军所控制,地处边疆的云南不仅成为后方重要基地,而且还是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于是修筑滇缅公路成为物质运输大通道。

寇侵占云南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大肆烧杀抢掠,激起了云南各族人民和驻滇部队官兵极大的民族义愤。

全省军民紧急动员,纷纷请缨西进,驱逐日寇,收复国土。

滇西边疆各族人民为了捍卫民族生存,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奋起抗击日寇的暴行。

云南滇西人民抗战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一、各族军民抗日斗争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少数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与汉族人民一起,奔赴抗日前线,英勇进行抗击侵略的斗争。

从整个抗战的过程来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抗日队伍呈现出武装力量的民族性、活动的区域性和形式的分散性等特点。

(一)抗日队伍的民族性。

尽管各少数民族抗日队伍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

但各支队伍建立之初,往往以相对聚居的一个或几个民族为主体来组织抗日队伍,通过本民族的亲和力来团结、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日游击队伍。

在本民族队伍基础上,随着斗争形势的需要,才不断地大量吸收其他民族成员参加,以构成一支强大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二)抗日活动的区域性。

少数民族抗日队伍以本民族聚居地为活动范围,主要依托于各少数民族人民来开展。

由于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定的区域,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也没能离开本民族的支持和帮助,而是借助于本民族的人员来加强活动。

(三)抗日形式的分散性。

由于各民族都较为固定地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其对外联系受到生活范围的影响,因此,他们所参加的抗日斗争也没有脱离这一特殊的活动范围。

各个民族抗日武装首先就表现为自己民族的武装力量,对日军作战时也往往相对独立开展。

尽管各族抗日游击队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影响下,顽强开展抗日斗争,但他们都避免不了带有分散性的局限。

各少数民族抗日力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各自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活动,能够直接相互配合的较少。

但也正是这种分散性的斗争,构成对日作战的遍地开花,使日军疲于应战,有效地牵制或遏制了日军的侵略扩张,对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中国现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四)抗日作战的灵活性。

少数民族队伍作为地方抗日武装力量,队伍规模都较小,一般在10多人到万余人之间,且作战方式灵活。

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判断,寻找各种战机,利用突袭、夜袭等方式来开展游击战。

尽管如此,各少数民族抗日队伍的抗日斗争使日军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卓有成效地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五)抗日斗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云南省工委的领导下,全省各族、各阶层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在昆明、昭通等城镇和农村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救亡的群众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投身抗日阵营,支持民主运动。

加上广大爱国民主力量(包括民盟)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使昆明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进展。

滇军在全省各族人民和抗日民主力量的支持下,首先派出第60军在台儿庄保卫战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接着又派出58军、新3军。

这样滇军先后派出3个军。

据统计,抗战8年间,云南先后征集兵员38万余人(含组建58军和新3军兵员),如果加上抗战前原有的60军的4万余人,云南为抗战输送兵员至少在42万人以上,且其中大部分装备和给养均由地方自筹。

据估算,抗日战争时期,滇军官兵伤亡约10万人之多,其中包括第3军军长唐淮源(云南江川人)、第79军军长王甲本、第12师师长寸性奇(云南腾冲人)以及第542旅旅长陈钟书等高级将领。

这对于当时只有1200多万人口的云南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是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由自发到自觉、由分散到集中、由弱小到强大这一规律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反映;又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斗争发展规律在民族地区的必然反映。

在强大的外敌入侵、亡国灭种大祸临头的面前,各族人民不能不起而自救;但由于执掌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对内对外实行两面政策,使少数民族反抗侵略的斗争不可能发展得很快,力量也不易集中;而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领导和影响,也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云南各族人民积极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汇合成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性的民族解放战争。

没有云南各地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英勇抗战,就不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各族人民抗日斗争的作用云南的抗战,如同全国抗战一样,是近百年来我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的胜利,为云南的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奠下了基础,对云南历史后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重大作用。

尽管各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从表面看来,最初规模都不是很大,但从战争全局上看,全国各个民族人民都发动起来了,每个民族在抗日战争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

各少数民族抗日队伍往往以自己原生活地域为活动范围,一方面为正规军提供许多可靠的情报,为正规军当向导,有力地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直接对日作战,采取“避实就虚,避强就弱,避大就小”的策略,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消灭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

(二)遏制了日本侵略军的扩张。

各少数民族抗日队伍不仅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而且还牵制了日军大批力量。

滇西各族人民的英勇抵抗,使日军只能龟缩在芒市、龙陵、腾冲等边境一线据点,确保了昆明等地的安全。

(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及在李根源等爱国民主人士的奔走呼号下,具有爱国主光荣传统的云南各族人民团结抗战,涌现了许多英勇抗战的抗日队伍和爱国志士,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滇西、滇西南、滇南边境的各少数民族土司、土目、头人等,共赴国难,守土卫国,在千里边疆建立了10多支抗日武装,主要用干崖宣抚司土司刀京版(傣族)为首的滇西边区自卫军,以六库土司段浩(白族)为首的福(贡)碧(江)泸(水)练(地)抗日自卫队,以耿马傣族土司罕裕卿、孟定土司罕万贤为首的耿沧抗日自卫支队等,这些抗日武装,在各地组织汉、傣、彝、佤、拉祜、布朗、景颇、傈傈、德昂等族人民积极投入到守土抗战的洪流中,他们挖掘交通、阻拦敌人,用铜炮枪和长矛、弓弩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被敌占领下的西双版纳的曼掌、曼畔、曼伞等寨的傣族人民,也宁可忍饥挨饿决不当亡国奴。

他们拒绝给仆从军运粮,拒绝与分裂分子合作,大批群众逃离村寨,进入森林,开展游击活动,以简陋的武器打击敌人,一直坚持到1954年抗战胜利。

地处中越、中老边境的哈尼族、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汉族等群众在日军占领越南、老挝后,曾出动数千民工,在国防线上构筑了183公里的工事。

红河哈尼族、彝族组织了边防游击队,经常配合正规军修筑战壕、桥梁、隧道,进行救护、收集情报等。

其间,各族人民能以民族独立和国家完整为重,毅然抛弃、消除历史上所造成的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分歧和矛盾,以民族合作代替民族偏见,以民族团结取代民族歧视和分裂,使各民族间得到空前团结。

(四)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区。

1942年。

日军由缅甸侵入云南省怒江以西国土后,滇西沦陷区各族军民奋起展开敌后抗战,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寇占领军;从1943年起,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先后发动全面反攻时,滇西各族人民一致奋起支援与配合。

并在滇西与缅北反攻战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使云南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在滇西抗战的两年多时间里,云南既是抗日的大后方,又成为抗日的大前方。

由于军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45年1月将日寇赶出怒江以西约3万多平方公里的滇西全部国土,这就为全国人民反攻日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云南大后方从各个方面对抗日战争的支援,作用非同小可。

首先是改善交通以适应战争。

战前已确定修筑滇东、滇西、滇东北、蒙剥四大干线,滇东线于1937年首先通车,打通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仅用8个多月的时间,即全线打通了长达近1000公里的滇缅公路线,这是世界的奇迹;后来又开辟了“驼峰”航线,打通了中印公路,对抗战起到了保证作用。

其次承担并保证了沉重的大后方的后勤供应。

抗战爆发后,内地机关、学校、工厂等大量迁人云南,沦陷区同胞也不断涌入,加上驻滇军队等,云南在抗战期间新增人口共100多万。

因此,仅粮食供应就成了大问题。

由于云南人民努力生产,节衣缩食,保证了供应。

对此,8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