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乙肝诊断标准

急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HBsAg阳性+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HBsAg阳性+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急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疑似乙肝+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2. 疑似乙肝+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3. 疑似乙肝+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4. 疑似乙肝+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慢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2.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慢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2.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4.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概述(一)定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或HBV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HBⅤ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HBⅤ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目前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CHB患者2000万~3000万例。
尽管HBV相关疾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很重,CHB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发展,但大多数HBV感染者对自身感染状况知晓率仍较低,导致部分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展到疾病晚期。
因此CHB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后续的关怀管理是防治的关键环节。
(三)传播HBⅤ主要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后,母婴传播已大幅度减少。
以下人群有较高的HBV 感染风险:注射毒品史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
HBⅤ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四)自然史和发病机制1.HBV感染的自然史:慢性HBⅤ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划分为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经过以上4期,也不一定是连续的,而且此分期并不直接等同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和适应证。
例如,青少年或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
乙型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预防疾病的进展和传播至关重要。
一、乙型肝炎的诊断1. 临床表现: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各异,从无症状到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恶心、呕吐、腹痛和肝脾肿大等。
2. 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早标志,其阳性结果表明病毒存在。
其他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和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等。
核酸检测方法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检测病毒的DNA或RNA。
3.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肝脏病变的程度和性质,如肝硬化、肝癌等。
此外,肝活检是确诊乙型肝炎的金标准,可评估肝脏病变的组织学特征。
二、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1. 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的鉴别:乙型肝炎与其他病毒性肝炎如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有时难以鉴别。
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确定病毒类型。
2. 与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也可引起肝脏损伤,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征与乙型肝炎相似。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排除其他原因的肝损伤有助于鉴别诊断。
3. 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肝炎,其症状和血清学特征与乙型肝炎有时相似。
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和肝活检可帮助鉴别。
4. 与肝脏肿瘤的鉴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可用于鉴别诊断。
总之,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等方法,以确诊和鉴别乙型肝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它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准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定义、流行情况、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定义和病理生理机制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超过半年以上,或有慢性乙肝病史、或肝活检病理检查有慢性炎症改变、或影像学检查有慢性肝病表现的一类疾病。
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并释放入血液,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慢性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约75%为慢性感染。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流行病史:患者在过去半年的时间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持续阳性。
2、临床特点: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疼痛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或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球蛋白(GLB)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损伤,临床上表现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鉴别要点是饮酒史和戒酒后病情的变化。
2、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鉴别要点是除外饮酒和其他致病因素。
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1、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改善肝功能。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验诊断报告模式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与乙肝相关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包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 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IgM)。 每项应报告确切的阴性或阳性结果,使用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的还应报告 具体的检测数值,以及参考范围。检测HBsAg定量的应报告滴度,检测 抗-HBc-IgM应报告阴阳性结果和(或)滴度。
(三) 检验诊断/结论
1. 急性乙肝: 指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肝组织发炎的病变。同时符合
以下诊断标准中的(1)和(3),或同时符合(2)和(3)可诊断为疑似急性乙肝。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需满足: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5),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一) 检验信息
2. 检测信息: (1)样本:编号、收样时间、检测时间和报告时间; (2)检测方法: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生化法
等; (3)检验者和审核者; (4)检测实验室名称、地址、电话等。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一、概述
准确了解体内HBV的复制水平、患者的免疫状态、肝脏损伤程度,对患 者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V感染常见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 (非) 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和再活动期,不同时期血清HBV标志物和病毒复制水平有一定的 区别又有交叉,靠单一化验指标很难界定。
乙肝表现及诊断

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潜伏期6周~6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1.急性乙型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
黄疸前期:起病较缓,主要为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乏力。
少数有呼吸道症状,偶可高热、剧烈腹痛,少数有血清病样表现。
本期持续数天至2周,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于数日至2周内达高峰。
黄疸出现后,发热渐退,食欲好转,部分病人消化道症状在短期内仍存在。
肝大,质软,有叩痛及压痛。
约有5%~10%的病人脾大。
周围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低,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着升高,此期持续2~6周。
恢复期:黄疸渐退,各种症状逐步消失,肝脾回缩至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持续4周左右。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徐缓,症状类似上述黄疸前期表现,不少病人症状不明显,在普查或查血时,偶尔发现血清ALT升高,病人多于3个月内逐渐恢复,约有5%~10%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乙型肝炎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亦可隐匿发病,常在体检时发现。
症状多种多样,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多见,表现为食欲缺乏、厌油、恶心、腹胀、便溏等。
多数病人有乏力、肝区不适。
常于劳累、情绪改变、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
部分病人有低热及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头昏、失眠、多梦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急躁易怒、周身不适、腰腿酸软等。
部分病人可有出血倾向,表现为齿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点或淤斑。
少数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
中、重度慢性肝炎病人健康状况下降,可呈肝性病容,表现为面色晦暗,青灰无华。
可见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质地中等或较硬,有触、叩痛,脾脏可进行性肿大。
部分病人发生内分泌紊乱,出现多毛、痤疮、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乳头色素沉着,乳房可触及界限清楚的硬块。
实验室检查显示ALT及胆红素反复或持续升高,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常可升高,部分病人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升高。
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

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乙肝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WS 299-2008)》一、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二、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三、诊断(一)急性乙肝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3 HBsAg 阳性。
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5抗-HBc IgM 阳性1: 1000以上。
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1和3。
♦同时符合2和3。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
(1、3、4或2、3、4)♦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
(1、3、5或2、3、5)♦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
(1、3、6或2、3、6)♦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1、3、7或2、3、7)(二)慢性乙肝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
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4、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1和3。
♦符合2和3。
♦符合2 和4 。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1、4 和6。
♦同时符合1、5 和6。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

HBV DNA:位于HBV核心部位,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慢性HBV感染时候可以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称为整合型HBV DNA。
01
02
*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
序号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序号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
急性乙肝五项标志图表
*
1 2 3 4 5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1 潜伏期 + + + 2 急性期 + + + 3 空窗期 + + 4 恢复早期 + + + 5 恢复期 + + 6 恢复后期 + 7 HBV携带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临床表现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肝炎缓慢
(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
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
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
2.淤胆
与甲型肝炎相同。
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的检查结果,持续数月。
3.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临床症状轻,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脾脏一般触不到。
肝功能损害轻,多项式表现为单项ALT波动、麝浊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异常,一般无肝外表现(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症状较重、持续或反复出现,体征明显,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肝脏肿大、质地中等硬,多数脾肿大。
肝功能损害显著,ALT持续或反复升高,麝浊明显异常,血浆球蛋白升高,A/G比例降低或倒置。
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炎、肾炎、干燥综合征及结节性动脉炎等。
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线粒体抗体可阳性。
也可见到无黄疸者及非典型者,虽然病史较短,症状轻,但具有慢性肝病体征及肝功能损
害;或似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经肝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近年随着HBV-DNA前C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现有的学者主张按HBeAg及抗-HBe情况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种:①HBeAg阳性慢性肝炎(典型慢性乙型肝炎)由HBV野型株感染所致,其病程经过中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两个阶段。
符合既往的看法,HBeAg 阳性代表体内HBV复制活跃,血清中HBV-DNA阳性,肝功能损害且有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当HBeAg转阴,抗-HBe转阳,代表HBV 复制减弱或停止,血清中HBV-DNA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组织病变改善。
②抗-HBe阳性慢性肝炎(非典型慢性乙型肝炎)认为由HBV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所致。
其血清中HBeAg阴性、抗-HBe阳性,体内HBV-DNA仍进行复制,肝脏显示进展的严重病变,易发展为重型肝炎。
4.重型乙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起病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高度乏力显著消化道症状,如严重食欲不振,频繁恶心、呕吐、腹胀,于发病后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
多数于病后3~5日首先出现兴奋、欣快、多语、性格行为反常,白天嗜睡夜间不眠,日夜倒错,视物不清,步履不稳等。
定向力及计算力出现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兴奋、狂躁尖声喊叫,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脑水肿而致颅压增高症,如血压增高,球结膜水肿,甚至两侧瞳孔不等大,出现脑疝,因此预防和积极治疗脑水肿,防止脑疝,对抢救患者有重要意义。
黄疸出现后迅速加
深,肝浊音区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
一般无腹水或晚期出现,常于3
内死于脑疝、出血等并发症.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与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同,于发病后10日以后病情加重,表现为高度乏力、腹胀、不思饮食、黄疸逐日加深,明显出血倾向为特点。
至后期出现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
病程为数周至数月。
本型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也可有起病后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只是病史超过期10日,其他均似急性重型肝炎。
(4)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大多数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HBsAg 阳性,肝功能正常或部分有单项ALT升高。
体征较少。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为起病较缓慢,自觉症状轻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
恢复慢,易慢性化,以重型肝炎及慢活肝发病率较高,其中以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较多见。
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
有条件可检测HBV-dna, DNA-p,Pre-S1、Pre-S2等。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3.肝脏活检(肝穿刺检查)
二、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血清学检查。
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一.病原学诊断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