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肝炎诊断与报告标准

合集下载

乙肝和丙肝的诊断与报告20160526

乙肝和丙肝的诊断与报告20160526


----诊断“既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无需报卡
谢谢!
病毒定性检测为阳性,即可确证HCV感染,但一次检测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
HCV感染,应重复检查。
2.HCV RNA定量检测: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枝DNA(bDNA)、实
时荧光定量PCR法均可检测HCV RNA病毒载量。
HCV病毒载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并无绝对相关性,但
可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在HCV RNA检测中,应注意可能存在假
• ◆大三阳要报卡,小三阳不需报卡?

----乙肝需要报卡,携带者不需报卡
• ◆大三阳传染性强,小三阳传染性低?

----乙肝传染性的强弱是与HBV DNA的复制量有关,与HBsAg、
HBeAg或肝功能异常程度无关
• ◆肝硬化不需报卡?

----只要是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都要报卡,报乙型肝炎
乙肝的报告
• ◆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等。
• ◆临床诊断 • (一)急性乙肝
乙肝的诊断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
眼黄和皮肤黄疸。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

▼ 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
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
的原因

• ◆临床诊断:
乙肝的诊断

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原则和分类
诊断原则:乙型肝炎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 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 HBVDNA检测结果
诊断分类:乙型肝炎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 等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 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非活动HBsAg携带者
乙肝痊愈
1. 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肝病史,或现存在抗- HBc阳性/阴性 ±抗- HBs 2. HBsAg 阴性 3. 血清HBV DNA不可检测水平* 4. ALT水平正常
AASLD PRACTICE GUIDELINES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September 2009,1~36
AASLD PRACTICE GUIDELINES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September 2009,1~36
HBV感染使用的临床术语(2)
慢性乙肝 1. HBsAg 阳性>6月 2. HBV DNA >20,000 IU/mL(105copies/mL),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常见低值2,000-20,000 IU/mL (104~105 copies/mL) 3 ALT/AST水平持续或间段性升高 4. 肝活检显示中度或重度炎症坏死的慢性肝炎 1. 2. 3. 4. 5. HBsAg 阳性 >6月 HBeAg 阴性,抗-HBe阳性 HBV DNA <2,000 IU/mL ALT/AST水平持续正常 肝活检证实没有明显的肝炎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 功能试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 炎须依据HCVRNA检测

病毒性肝炎诊治标准

病毒性肝炎诊治标准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项或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出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

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确诊。

一、临床诊断(一)临床分型1. 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2)急性黄疸型。

2. 慢性肝炎:(1)轻度;(2)中度;(3)重度。

3. 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3)慢性重型肝炎。

4. 淤胆型肝炎。

5. 肝炎肝硬化。

(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1. 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①流行病学史如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

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

注射史是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注射药物、免疫接种和针刺治疗等。

②症状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

③体征指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④化验主要指血清ALT升高。

⑤病原学检测阳性。

凡化验阳性,且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验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凡单项血清ALT 升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有流行病学史及②、③、④三项中有一项阳性者,均为疑似病例。

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动态观察或结合其他检查(包括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

疑似病例如病原学诊断阳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确诊。

(2)急性黄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2. 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

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

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一览表(含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纤维化、HBVDNA、PT、APTT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临床意义,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何谓“三对半”、“四对半”、“大三阳"、“小三阳”肝功能检查指标一栏表(新增)肝功能检查都包括哪些内容单项抗-HBc阳性说明什么?HBsAb、HBeAb阳性说明了什么常见肝病的主要试验检查结果趋势—-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肝促凝血活酶试验凝血像(APTT。

PT等)检测的中英文名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因来源不一样,说法不尽相同)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三种类型。

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

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一)HBsAg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协助早期诊断2,作为携带者指标(二)HBsAb(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检测指标(阳性表示有免疫力)2,判断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三)HBcAb (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1,有助于确诊处于”窗户期"(抗原消失,抗体尚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

3,高滴度(阳性)示病毒复制,低滴度示无传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并存时,示对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5,急性期和恢复期滴度很高,以后逐渐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终生。

6,估计病情转归和预后,如转阴示乙肝治愈.(四)HBeAg e抗原正常值:阴性(-)阳性(+)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1,急性乙肝持续性阳性示肝组织严重损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传染期较长,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丙肝的诊断和病理报告要求修改后讲述

丙肝的诊断和病理报告要求修改后讲述

二、丙型肝炎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 植。
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 ,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已网络报告实验室诊断,但未做核酸或核酸阴性病例,存在错报和病例分类错误,不再列入分期准 确率统计
核查前准备
获得网络报告病例名单
➢ 按照报告地区和录入日期提前下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 系统中核查时间段辖区内报告的全部丙肝病例名单备用
按报告单位进行名单分类和统计 将现场核查单位名称,填入表4中“核查医院名称”一栏 将核查单位报告病例数填入表4中“病例报告数”一栏 下载的病例名单保留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分类、诊断分类2、报告
暴露后7~21天后血清可检测到丙肝病毒RNA 有20%感染HCV的患者,病毒能被自发清除
仅抗-HCV结果呈阳性,不能诊断为现症HCV感染,须检测HCV RNA来 确定
3.丙肝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HCV HCV RNA
阴性
阴性
无HCV感染
意义
阴性
阳性 急性HCV感染早期
阳性 阳性
阴性 既往感染,病毒已被清除 阳性 现症感染,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丙肝疫情报告率调查
报告率结果整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算
丙肝抗体阳性报告率(未接受核酸检测)
根据表1数据计算出本院丙肝抗体阳性应报告人数和 已报告人数,计算丙肝抗体阳性报告率,填写表2
丙肝核酸阳性报告率(接受核酸核酸检测)
根据表1数据计算出本院丙肝核酸阳性应报告人数和 已报告人数,计算丙肝核酸阳性报告率,填写表3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2016年版)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 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血清HCV RNA、抗HCV、HCV基因分型、HBV-M、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妊娠试验(育龄期女性-必要时);(3)心电图、上腹部B超、肝脏弹性扫描(Fibroscan)、胸部X线片。

肝炎的诊断标准

肝炎的诊断标准

肝炎的诊断标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炎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肝炎。

一、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对于患有肝炎症状的患者,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包括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表现、曾经的疾病史、家族病史等。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皮肤黄染、肝脾肿大、腹水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炎病毒RNA检测等。

2. 免疫学检查,包括抗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等。

3. 病毒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培养、病毒血清学检查等。

4.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检查,用于评估肝脏的形态和功能。

三、病理学检查。

对于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肝脏穿刺活检,以明确病变的病理类型和程度。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肝炎的诊断。

急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有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患者有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肝脏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有病变,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

五、注意事项。

在进行肝炎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疾病,如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注意。

六、结语。

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以明确病情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对肝炎的诊断有所帮助,提高对肝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肝炎诊断标准

肝炎诊断标准

肝炎诊断标准
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肝炎诊断标准如下:
1、如果病人出现肝炎的一些症状,好比厌油腻、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者出现黄疸,再加上查体发现病人肝脾肿大、肝区叩痛,甚至发生蜘蛛痣这些临床表现,考虑病人可能有肝病的存在,这时要进行血液学检查。

2、查肝功能,病人可能出现肝细胞的损害,引起肝酶的增高,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谷丙、谷草增高提示肝细胞的损害。

3、瘀胆的表现,瘀胆指标的增高可能有胆红素的增高,碱性磷酸酶增高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增高,可以确诊病人发生肝炎,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5.1.1+5.1.3 ② 5.1.2+5.1.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5.1.4/5.1.5/5.1.6/5.1.7中任何一条
4
行业诊断标准-乙肝
慢性乙肝 ◇诊断依据 5.2.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 月 5.2.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5.2.3 慢性肝病患者体征: 5.2.4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伴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 升高, 或胆红素升高 5.2.5 肝脏病理学慢性炎症 变化 5.2.6 血清HBeAg阳性或检出HBV DNA,并排出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 因 ◇确诊病例 ① 5.2.1+5.2.4+5.2.6 ③ 5.2.2+5.2.4+5.2.6 ② 5.2.1+5.2.5+5.2.6 ④ 5.2.2+5.2.5+5.2.6 5 肝炎行标\慢性乙肝防治指南_2010版.doc
18
培训效果评估

正确答案 A + C +D
19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2.对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只在 登记报告1次 ,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轻 度慢性肝炎)不再重复报告.
20
培训效果评估

答案: 首次确诊
21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3. “首次确诊”的“首次”划定范围:目前指在天津 市范围内,而不是专指某医疗机构内。 按目前的天津市报告标准,这句话对吗?
14
天津市肝炎报告标准 -解读

其他性肝炎报告
丙型和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疫情报告参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报告要求进行。
未分型肝炎(加强流调,及时订正)
15
天津市肝炎报告标准 -解读

病名书写
医疗机构对病毒性肝炎诊断病名的书写,应注意临床分型与病原 学分型相结合,不能简单地书写为“肝炎”或“乙肝”。 如:急性黄疸型乙肝 慢性迁延性乙肝(慢性轻度乙肝) 慢性活动性乙肝(慢性中、重度乙肝) 慢性中度丙肝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
① 4.1+4.2+4.3.1 ③ 4.2+4.3.1 ② 4.1+4.2+4.3.1+4.3.2 ④ 4.2+4.3.1+4.3.2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4.3.3 (黄疸型、无黄疸型)
3
行业诊断标准-乙肝

急性乙肝 ◇诊断依据 5.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 和皮肤黄疸 5.1.2 肝脏生化异常,ALT 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5.1.3 HBsAg阳性 5.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HBsAg阴性 5.1.5 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5.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5.1.7 恢复期血清HBsAg转阴,抗-HBs阳转 ◇疑似病例
16
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肝炎流调 今年增加天津第二人民医院报告的甲肝、急性乙肝、15 岁以下小乙肝、丙肝、戊肝。慢性乙肝和原来一样随访。 流调及时,每月27日前上传。 邮箱:tjfbjn2@

17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1.下列哪些情况可确诊急性乙肝(多选)( ) A.疑似急性乙肝+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B.疑似急性乙肝+谷丙转氨酶1000以上。 C.疑似急性乙肝+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D.疑似急性乙肝+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行业诊断标准-乙肝
乙肝肝硬化肝炎行标\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 准 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 乙肝携带着

6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 3.2 临床表现 3.2.1急性丙肝 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 3.2.1.2:可有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伴发热或黄疸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部分被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体征 3.2.2慢性丙肝 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 3.2.2.1:部分患者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 3.2.2.3: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体征 3.3实验室检查 3.3.1 急性有ALT、AST升高,部分有胆红素升高。慢性也可有ALT、AST升高 3.3.2 抗-HCV阳性 3.3.3 血清HCV RNA阳性 3.4组织病理学检查 3.5影像学检查 津南丙肝监测:80.39% 天津市丙肝监测:72.8%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一项) ①3.3.2+3.1 ② 3.3.2+3.2 ③3.3.2+3.3.1 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一项) ①3.3.3+3.2.2 ② 3.3.3+组织学改变 ③3.3.3+影像学改变
22
培训效果评估

答案: 错
23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4.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慢性活动型肝炎或中 、重度慢性肝炎)病例需要进行再次登记报告,其 病程跨二个年度者须在 登记报告。
24
培训效果评估

答案: 一个年度
25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5.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但无症状且肝功能正常 ,接诊医生应该做的是( ) A.按传染病报告标准报告该病例实验室诊断; B.按传染病报告标准报告该病例临床诊断; C.不符合诊断标准,不报告该病例;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2
培训效果评估

答案:
需要网报
33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9. 急性乙肝流调时应注意调查病前多长时间的 流行病学史?

34
培训效果评估

答案:
病前6个月内
35
THANKS
36
26
培训效果评估

答案:
C.不符合诊断标准,不报告该病例
27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6. 以下哪一选项符合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确诊病例标 准”( ) A.抗-HCV阳性+肝功能异常 B.抗-HCV阳性+流行病学史 C.抗-HCV阳性+临床症状 D.以上A或B或C选项+HCV RNA阳性
28
培训效果评估
11
天津市肝炎报告标准 -解读

关于慢性乙肝报告
☆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界定 对于诊断为慢性活动性(乙、丙、未分型)肝炎或慢性中、重 度(乙、丙、未分型)肝炎病例在进行网络疫情报告时即视为慢性 肝炎急性发作,需进行再次登记报告为慢性;诊断严格按照国家肝 炎诊断标准,综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指标、症状和体征进行确 诊。对于肝功能界定可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慢性中、重 度肝炎要求ALT和/或AST(IU/L)大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

行业诊断标准-丙肝
7



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病前15d~75d内肝炎行标\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3.2临床表现:重症者可出现肝衰竭 3.3实验室检查: 3.3.1 抗-HEV IgG和(或)抗-HEV IgM阳性 3.3.2 ALT明显升高 3.3.3 TBIL升高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3.3.4 肝衰竭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降低40%以下 3.3.5 血清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型肝炎 临床诊断 ①无黄疸型:3.1+3.2.1+3.3.2+3.3.5 ②黄疸型:无黄疸型+3.2.2+3.3.3 ③急性肝衰竭:符合黄疸型+14d内出现3.2.3+3.3.4 ④亚急性肝衰竭:符合黄疸型+起病14d以上至6个月出现3.2.3+3.3.4 确诊病例 上述临床诊断分别+3.3.1
7. 病例某男,45岁,因恶心、厌油腻、乏力1周,近2天出现
30
培训效果评估

答案:
慢性中度乙肝 或 慢性活动性乙肝
31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8. 4岁男孩,2016年1月在某医院就诊发现HBsAg,并进行报 告,今日来我卫生院复查,经询问家长无不适表现,饮食 正常,血清学检测: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IgG(+),谷丙转氨酶 38.2 IU/L 此病例是否需要网报?
≥1.4
≤21 >70 >5400
<1.4~>1.0
>21~<26 70~60 ≤5400~>4500
<1.0
≥26 <60~>40 ≤4500
* 有条件开展CHE检测的单位,可参考本项指标
天津市肝炎报告标准 -解读

关于乙肝携带者的报告
对15岁以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继续做传染病网络 直报。 对15岁以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 化验室登记中记录,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答案:
D. 以上A或B或C选项+HCV RNA阳性
29
培训效果评估

现场回答:
巩膜黄染就诊,自述10年前查体HBsAg阳性。经血清学检测 :HBsAg(+)、抗-HBs(-)、HBeAg(+)、抗-HBe(+) 、抗-HBcIgG(+),ALT:859 IU/L, TBIL:59.3。B超检查 为炎性表现。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为肝炎,请写出正确的诊 断病名。
12
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项目
ALT和/或AST(IU/L) 胆红素(μ mol/L) 白蛋白(A)(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