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后脑隐隐作痛

合集下载

彭述宪主任医师辨治后头痛经验

彭述宪主任医师辨治后头痛经验

足太阳膀胱经脉循于后头后,如起居不慎,风寒外侵,邪
犯太阳,经气受阻,而致后头部作痛。症脉:头后部胀痛, 甚连项背,恶风寒,或伴发热,身紧无汗,舌苔薄白,脉象
浮紧。治宜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方用羌活荆蔓汤(自
拟方)。药用羌活、荆芥、防风、蔓荆子、白菊花各99,蚕
砂、葱白各69,甘草39。方中,羌活宣发太阳风寒,且能
碎补、泽兰129,活血理伤。
缓慢调补,服天麻首乌片(每次服3片)、龟鹿补肾丸(每 次服39),每日服3次,开水送下,历时1月而康复。
4头痛时久络脉瘀阻
[例四]孙某某,男,56岁,工人。2003年10月16日
就诊。患肝风眩晕4年,问常发作,1年前,不慎跌伤后 头部,当时肿痛,用草药外敷,肿虽消,局部仍微作痛,此 后,遇恼怒则后头胀痛,甚时其痛如针刺状,视物目花,心 烦易怒,双侧风池不可重按,口苦,舌红边黯,苔黄。脉小
肝熄风;夏枯草、山栀子泄肝火;生牡蛎降肝火;金铃子疏
肝气、泻肝火;丹参活血通络;甘草清火和胃。加减:抽掣
痛者,加蜈蚣1—2条,熄风通络;痛甚者,加延胡索99,
活血止痛;久痛络瘀,舌边紫黯,jJn--七、血竭各39(研末
胆经、督脉均循行于后头部,应当按经辨证,审因论治,现
将家父治疗后头部痛的经验,整理如下: 1寒犯太阳经络受阻 病机:《灵枢・经脉》篇说:“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
柔肝冲剂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王灵台教 授研制的,临床疗效确切,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证的药物,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养
阴、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的功效。 在研究肝纤维化取得疗效的基础上。王灵台教授设 想应用柔肝冲剂治疗肾、肺等多脏器纤维化。2003年 SAPS流行,王灵台教授根据患者出现肺部快速纤维化的 情况,提出了柔肝冲剂治疗肺纤维化的设想和方案,企求 拓展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新领域。治疗肝病的柔肝冲剂,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中药是治疗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1. 川贝母:有清热止咳、润肺止逆之功,适用于风寒头痛、喉痹、哮喘等症状。

2. 丹参:有活血化瘀、缓解头痛、头晕的功效。

3. 当归:有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气不足引起的头痛。

4. 神曲: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 白芍: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内外伤、痛经引起的头痛。

6. 独活寄生: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缺血、风湿病等症状。

7. 五倍子: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膜炎、骨折等症状。

8. 红花: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9. 川芎: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10. 防风: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感冒、风寒等症状。

11. 薄荷:能够疏散风热、清凉解毒、解表散热,适用于头痛、头晕、风热感冒等症状。

12. 甘草: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副作用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心悸、胸痹等症状。

13. 忘药:有开窍明目、清凉神志、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昏迷、中风等症状。

14. 地黄:有滋阴补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15. 斑蝥:有镇痛、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眼痛等症状。

16. 龙胆草: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目明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17. 桑叶:有清热润喉、解毒轻身、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高血压等症状。

18. 熟地黄: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19. 葛根: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润肺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胸痹等症状。

20. 白术: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药治疗头痛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偏方:1. 巴戟天安神饮将巴戟天、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白芍、赤芍、木通、菊花等中药材煎成浓汁,加入枸杞、菊花、甘草等,定时饮用能减轻头痛症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脑病的中医症状表现有哪些特点

脑病的中医症状表现有哪些特点

脑病的中医症状表现有哪些特点脑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中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脑病的症状表现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观察。

中医认为,脑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常常与人体的整体状况相互关联。

首先,头痛是脑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这种头痛可能是隐隐作痛,也可能是剧烈的刺痛,有时还会伴有头晕。

中医会根据头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等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前额头痛可能与阳明经有关;偏头痛多与少阳经相关;后脑勺疼痛则可能与太阳经有关。

头晕也是脑病的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天旋地转、眼前发黑,或者头重脚轻、站立不稳。

中医认为,头晕的原因可能是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也可能是肝阳上亢,扰乱清窍;或者是痰湿内阻,蒙蔽清阳。

记忆力减退是脑病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容易忘事、丢三落四,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较快。

中医认为,这多与肾精亏虚、心脾两虚有关。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导致记忆力下降。

心主神明,脾主运化,心脾两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也会影响记忆力。

失眠多梦在脑病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患者可能难以入睡,或者睡眠浅、容易惊醒,多梦纷纭。

中医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心肾不交,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也可能是肝郁化火,扰动心神;或者是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此外,情绪异常也是脑病的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

中医认为,这与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心肝火旺等有关。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气不舒则容易导致情绪失调。

语言障碍也是脑病的表现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说话不清、言语謇涩,或者理解语言困难、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中医认为,这与风痰阻络、气血瘀滞有关。

肢体麻木、无力或震颤也是脑病可能导致的症状。

中医认为,这多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能濡养肢体所致。

在中医诊断脑病时,还会注重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脉象。

面色苍白或萎黄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是阴虚火旺或肝阳上亢;舌苔白腻可能是痰湿内阻;舌苔黄腻可能是湿热内蕴;脉象弦滑可能是肝风内动,脉象细弱可能是气血亏虚。

后脑勺阵痛针灸取什么穴位

后脑勺阵痛针灸取什么穴位

后脑勺阵痛针灸取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后脑勺阵痛针灸取什么穴位1. 后脑勺痛针灸取什么穴位2. 后脑勺阵痛针灸的原则3. 后脑勺阵痛针灸有什么好处*二、后脑勺阵痛针灸要注意什么*三、后脑勺阵痛针灸有何禁忌后脑勺阵痛针灸取什么穴位1、后脑勺痛针灸取什么穴位后溪穴:微握拳,虎口朝下,紧贴桌面,后溪穴朝上。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后溪穴2~3寸,并透合谷穴,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烧山火补法捻转,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

得气后,5~10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2个疗程。

臂三焦穴:为经验穴,令患者取坐位,前臂伏于桌面,尺骨鹰嘴下3寸,尺桡骨之间,即为臂三焦穴。

针刺时,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臂三焦穴2~3寸。

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

5~10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2个疗程。

额中穴:为经验穴,在前发际正中,与印堂穴连线中点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平刺额中穴1~2寸,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捻转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

5~10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2个疗程。

2、后脑勺阵痛针灸的原则“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是中医针灸治病的核心,头痛治疗也不例外。

当我们用阴阳理论来认识人体时,头在上属阳,脚在下属阴。

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阳气聚集地,按照经络循行,只有阳经能上达头部,即分布在人体正面的阳明经、人体后面的太阳经以及身体侧面的少阳经这三条经络,故治疗头痛时应在相应的阳经上选取穴位。

头痛治疗选穴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痛在头者,取之足”。

因为在中医针灸理论中,相距较远的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如果将人体从腰部对折,头和脚属于相对应的部位。

此外,手上的一些穴位也很管用。

总体上看,除头部外,治头痛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和腕关节以下。

一个治后脑勺痛的良方!

一个治后脑勺痛的良方!

一个治后脑勺痛的良方!
后脑勺痛,连续几年了,尤其遇到感冒,后脑勺更是痛到连工作都不想做,怎么办?
在中医里,后脑勺痛,又叫太阳头痛。

太阳头痛,属太阳病。

太阳病是《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肤表与经络受外邪所扰,在体表(太阳照耀在外,居于外)火拼,以致顾此失彼,保护居于内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

太阳病与太阴病的脾阳素虚,或内有寒湿,复感外邪,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阴在内)相区别。

太阳头痛不仅表现为头痛,还会兼见恶风、脉浮紧。

故后脑勺痛的原因,多是感受外邪、久病体虚等,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

由于后脑勺连着项背肩颈,故能舒缓项强筋急,善于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胜湿是指去肢体、关节、肌肉湿气)止痛的羌活,是治疗后脑勺痛的极佳选手。

羌活同时被称与季节无关感冒之仙药。

所感受的外邪,多为风寒湿气,故既能防邪风,又能赶走湿邪及疼痛的除风去湿仙药防风也是极佳选手。

二仙联手,既可祛风散寒,又善去肢体关节肌肉湿气并止痛。

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及风湿痹痛等均可选用。

对于痛偏脑后的“太阳头痛”效果尤其显著。

来自明朝徐用诚撰《玉机微义》,采用了这二仙来治太阳经头痛。

组成:
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个。

捣烂为细末,放鼻内搐之。

红豆具有通九窍理气之功效,可从鼻内引二仙之药性入后脑。

另外,因二仙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易伤胃气,又因后脑勺痛与恶风有关,或可引起鼻炎,故搐鼻内,可谓一方多用,并曲线治病。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头痛的毛病。

比如休息不好会头痛,感冒后会头痛,工作学习压力大会头痛,一些女性朋友例假期间也会头痛,这些头痛的情况往往极大的干扰到了患者们的正常生活。

很多有头疼毛病的患者都会养成一头疼就吃药的习惯,然而止疼药的作用总是时有时无的。

所以很多相关患者会考虑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

不过,在中医学里,辩证的看待头痛可以将其分成很多种类型,在进行治疗前,应当先诊断出是哪一种头痛,再进行对症治疗。

那么接下来,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通过中医针灸来治疗头痛吧。

1.引发头痛的病因1.1外邪入侵在生活中,当身体受到外邪入侵时,往往就会引发头痛,例如起居休息时,被冷风吹到。

感染风寒,体质湿热都是因为外邪入侵头部,抑制了清阳之气,导致患者气血不畅通,阻碍到了经络的通畅,从而引发了头痛。

在外邪的种类中,多半均为风邪。

由“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以及“巅高之上,唯风可到”,所以风带来的多为阳邪。

风是百病之源,六淫之首,并且时常会伴随着寒,湿,热邪数病齐发。

如果风邪入侵的同时伴有寒气侵袭,寒气多为阴邪损伤阳气,清阳受到阻滞,寒气导致血液凝滞,脉络不畅引发头痛;如果风邪入侵的同时伴有热邪侵袭,风热上炎,影响到清空,导致气血逆乱而头痛;如果风邪入侵的同时伴有湿气侵体,那么就会导致患者形成湿热体质,湿气影响到了清阳之气。

而头部为“清阳之府”,清阳受阻,就会致使气血不畅,头痛爆发。

因此,由外邪引发的头痛,其病理特征均可依据一些医学古籍中所说的内容,就像是《医碥·头痛》中说的“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火暑燥三者皆属热,受其热则汗泄,非有风寒湿袭之,不为害也。

然热甚亦气壅脉满,而为痛矣。

”1.2情志不畅如果心情长时间不畅快,神经紧绷,郁郁寡欢,往往就会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脉络不畅通而引发头痛。

另外,如果在生活中,过于急躁易怒,生气过多,就会耗损肝脏,肝阳失衡而亢进,气壅脉满,扰乱清阳而致头痛。

后脑勺疼痛 按三阴交穴通气血

后脑勺疼痛 按三阴交穴通气血

后脑勺疼痛按三阴交穴通气血你有头痛困扰?一旦头痛起来就无法专心,只能依靠止痛药来缓解吗?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有头痛问题的患者逐渐增加。

中医师表示,要舒缓头痛不适,除了服用有止痛效果的药物外,也可以按压几个穴位来改善,不但不会产生副作用,更不会造成身体的负担。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有头痛问题的患者逐渐增加。

中医师陈玫妃表示,就中医理论来说,造成头痛发生的原因,依据疼痛部位、程度的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血虚所引起的头痛,这类型的患者,通常都会向医师反应有偏头痛、前额疼痛、眼睛酸涩的困扰。

第二,则是外感型的头痛,外感型头痛的病人,常会有明显的后脑勺的疼痛的问题,并伴随有脖子肌肉紧绷等情形。

第三,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这类型的民众,疼痛部位主要是在头部上方、顶端的位置。

内感型头痛三阴交、血海穴通气血因此,要有效治疗、预防头痛不适,首先要先辨别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所引起的头痛症状。

内感型头痛的患者,造成头痛的主因,多与气虚血弱有关,工作压力大、太忙,都会导致气血不足、脑部供氧不够,女性朋友的头痛状况在经期前后,则会更加明显。

针对此类型的民众,在治疗上,应多补充助有补血作用的铁质,并按压有助气血循环的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就能有效达到舒缓效果。

三阴交穴是脾、肝、肾3条经络交会的穴位,常按可以改善气血循环。

(本站资料画面)◆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脾、肝、肾3条经络交会的穴位,常按可以改善气血循环。

血海穴位于膝盖内侧往上2吋位置,也就是约莫3指并拢的宽度。

(本站资料画面)◆血海穴:位于膝盖内侧往上2吋位置,也就是约莫3指并拢的宽度。

按压此穴位,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消水肿的作用。

经方—头顶及后脑勺疼

经方—头顶及后脑勺疼

经方—头顶及后脑勺疼患者女,51岁,163cm/80kg,主诉:头疼。

症状:没有明显的怕热,怕风,怕冷,喜欢喝温水,手脚暖和;鼻子不塞,不流鼻涕,偶有是白色,没有倒流现象;不咳嗽,咽喉有痰,有时能咳出(白色),但又咳不净,有时又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现在没有汗,皮肤干干的;有头疼但不晕,头顶及后脑勺;大便1一2次稀烂,小便多,一天数次,颜色淡黄;胃口不好,情绪低落不想吃东西;心烦,心慌;有腹痛腹胀,按压痛及不按压痛均有;精神状态不好,易怒,烦躁;口唇干,鼻腔也干,口干饮水偏少;入睡慢,梦多,午后有疲乏困倦,犯困没有时间规律;早上口苦咽干,喉咙有痰稍有痛但不痒;不痒,不是特别干燥,有小白屑不多;有点忘事;月经都是提前,只这个月错后,前2一3天经量多,颜色鲜红,有少量血块,有痛经,十多天干净,白带白色有异味;自感神疲乏力,足跟疼,少言懒语,腰酸疼。

辨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辨析: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生姜,吴茱萸,清酒组成。

主要作用有养血通络,散寒降逆。

根据条文症状有素体血虚,内有久寒,又复外受寒邪,手足厥逆,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兼见头顶痛,干呕、吐涎者。

患者主诉头疼,主要部位为头顶及后脑勺疼,因为头顶这个部位比较特殊,主要是肝经,所以很容易想到,是由于肝胃虚寒,浊气上逆导致的头疼,然后再进一步验证一下,患者喝温水,并且口干不喜喝水,胃口不好,腹胀,这都是胃寒的表现。

患者大便稀烂,脾胃虚寒导致中焦淤堵,脾不升清,所以大便稀烂。

中焦淤堵痰饮浊气都往上跑,所以导致头顶及后脑勺都疼,这都是痰饮导致的,并且时间久了,上焦容易化热,所以会出现口苦咽干,口唇干,烦躁,易怒等一系列症状。

所以要给患者温胃驱寒,疏通上下焦,吴茱萸汤首选。

但患者满脸黑斑,阴证明显,同时还有痛经,乏力,足跟疼,腰酸痛等症状,所以再加上当归四逆汤,温经通络,散寒养血,效果会更好。

方中当归、芍药之润以滋之;甘草、大枣之甘以养之;桂枝、细辛之温以行之;而尤藉通草之入经通脉,茱萸、生姜之辛以散之,而尤藉清酒之濡经浃脉,以散其久忧之寒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后脑隐隐作痛
头疼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人们身体的一种重要的问题,头疼虽然是小问题,但是一旦疼痛起来是非常的折磨人的,而且头疼跟牙疼是不相伯仲的,因此,人们对于头疼非常的恐惧,而造成头疼的原因非常多,有病理性的,有神经性的等等,都对人们的影响较大,而现在治疗头疼的方法较多,下面就来看看后脑隐隐作痛的讲解吧。

中药成药
1. 七叶神安片: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以原人参二醇型皂甙为主的天然药物。

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消肿的功能,能营养和调节中枢神经。

无副作用,白天也无嗜睡感。

服法:每天3次,每次2片。

2周为1个疗程。

2. 神奇全天麻胶囊:具有平肝熄风、镇痛止痉、滋阴补血、
益气固精、安神定志的功效。

服法:每天3次,每次2粒。

2周为1个疗程。

偏方、秘方
“是药三分毒”,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各种“头痛”的秘方:
1. 取生白萝卜汁适量。

每次两鼻孔各滴2滴,每日2次,连用4--5天,效果良好。

忌吃花椒、胡椒。

本方适用于各种头痛。

2. 用酒精棉球2个。

置于两个耳道内,片刻后头脑有凉爽和清醒的舒服感觉,头疼症状会大大缓解或消失。

本方适用于学习、工作紧张,导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以上就是对于中医治疗后脑隐隐作痛的讲解了,希望人们能够了解一下,头疼症状对于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患者往往
hi痛苦不堪,而且持续时间时长时短,很难把握发病的规律,因此,治疗后脑隐隐作痛非常的迫切,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