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合集下载

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实体——陇西县培育特色产业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实体——陇西县培育特色产业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农 业 辱 斗 技5 怯是①
2 0 1 3 年第 1 1 期
1 0 . 6亿元 , 同 比分 别增 长 8 %, 农 民人均 纯收入 达 到 3 9 2 4元 , 同 比增长 1 7 . 3 %, 中药 材 、 玉米 、 马铃薯 和菌菜
分别 提供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8 5 1 元、 6 9 8元 、 5 8 8元 和
的旱作农业快速发展 , 其中 2 0 0 7 年全县完成玉米种植 面积 l 5万亩 , 2 0 1 2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达 到 7 3 . 6 9 万 亩 ( 其 中全膜 玉米 6 0 . 4 4万 亩 、全 膜马铃 薯 1 3 . 2 5 万
3 0 1 元; 全县共播种各类农 作物 1 7 2 . 1 2 万亩 , 其 中粮食
推动跨越发展不懈怠 、 破难点 、 增 亮点 、 创特 色 , 进 一步
靠实责任 , 强化 措施 , 扎实工作 , 努力 推进 全县农业 经
济跨 越发展 。


坚持 以项 目建设为 主攻 方 向, 农业发展后 劲不
陇西县委 、 县政府立足县情 , 按照“ 三个顺 应 、 三个 遵循” 的原则 , 加大压夏扩秋 、 压粮增经力度 , 大力调整 种植结构 , 结合全县农业生产实际 , 深入挖掘区位和资 源优势潜力 , 从战略主导 、 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三个层
断增强
2 0 0 2年 以来 , 陇西县农业局 始终坚 持把项 目建设
作为推进农业经济跨越发 展的主攻方 向 ,认 真研 究 国 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 向 ,树立起 建好项 目争项 目的 理念 , 深入挖掘资源优势 。 在现代农业 、 农业 产业 化 、 农 村 生态建设 、 农业 科技推 广 、 马铃薯贮 藏设施 建设 、 旱 作 节水农业 和农 民培训 等方 面争取 到了一批 大项 目、 好项 目。不 断完善项 目建设机制 , 全面靠实工作 责任 , 项 目建设 工作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 ,全县累计争取 到各 类 项 目资金 6 亿 多元 , 特别是 2 0 1 2年 , 积极组 织 申报 并争 取到位各类农业项 目 3 9 项, 总投资 1 7 3 0 1 . 8 7 5万 元 ,其 中国家投 资 8 1 7 5 . 7 1 5万元 。完成 招 商 引资 1 3 8 1 。 8 8 万元 。同时 , 全县累计建成农 村户用沼气 “ 一池

产业强县 措施 方案

产业强县 措施 方案

产业强县措施方案引言产业强县是指依靠特定产业或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县域经济腾飞的目标。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措施方案,以帮助一个县域实现产业强县的目标。

措施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产业强县的基础和核心。

需要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升级。

子方案一: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指导。

同时,在规划中注重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培育,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

子方案二:推动转型升级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科技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引进新兴产业,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子方案三:拓宽市场渠道加强市场开拓,促进产业的销售和出口。

通过拓展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增加产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额。

同时,探索新型销售模式,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措施二:优化产业环境优化产业环境是产业强县的重要支撑。

需要改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子方案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

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企业注册、审批和投资手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子方案二: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投资力度,建设高标准的产业园区。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子方案三:优化税收政策优化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通过减免税收、降低税率等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活力。

措施三:培育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是产业强县的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差异化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子方案一:挖掘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资源,发掘独特的产业优势。

通过发展与本地资源相匹配的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和特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子方案二:强化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补齐。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河北省为例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河北省为例
发 展 现 状
K y wo d : b i d s n t e id sra l se ; o n ye o o e r s He e; it c i u til u tr c u t c n my i v n c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 协调 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重要
途 径 。培 育 和 壮 大 特 色 产 业集 群 有 助 于
个县 、3 个 市辖 区。2 0 年 ,全 省县 6 08
域 人 口为 5 5 万 人 , 占总 人 口 6 8 万 81 99 的 8 . % 。实 现 生 产 总 值 达 115 3 37 2 . 1 万 5
亩 346公 斤 ,创 历 史 新 高 ;总 产 量 1.
2 0. 万 吨 ,增 长 23 ,为 19 年 以 9 58 _ % 99
来 最高水平 。棉花生产平稳增长 ,播种
面积 6 9万 公 顷 , 增 长 1 % ; 总 产 量 . 5
形成经济增长极 ,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的关键 。河北省县域经济与城 市经 济相 比发展 滞后 ,各 县域 经济 发 展极 不平 衡 。如何破解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 集群 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增强特
Pr m o eCo n yEc n my i b i o t u t o o He e n
Bo Xi a nin
( b i o a o a C l g r orcin l o c , a d n H b i 5 0 4 He e V c t n l ol e o r t a P l e H n a , e e 0 6 0 ) i e f C e o i
万吨 ,增 长 1. 05 %。蔬菜播种面积 101 1.
万 公 顷 , 增 长 25 ; 总 产 量 6 8 . . % 64 6万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6 电 等 综 合 开 发 。 项 目 总 投 资 8 %的行 政 村 通油 路 ,相 继 建 成 了迎 5 1. 万 元 ;独 资 、合 资 、合 作 均 宾大 道 、县 城 供水 工 程 、人 民广 场 、 4 09 4 可 。我 国现 在 对液 化 气 、正 戊 烷 、异 翠屏 山 公 园 、商业 步 行街 等 ,城 市 品 戊烷 、混合苯 、6溶剂油 、1 # # 4  ̄剂 位不 断 提升 。 0 油等 需求 量 很 大 ,现 国 内市 场前 景 广
1中国 陆上 第一 口油 井 遗 址展 览 .
阔,投界上 最 早 发现
二 、特 色 农 业 和 农 业 产 业 开 发 石 油 、开 凿 油 井 、 使 用 石 油 和 命 名 石 及 农 副 产 品 加 工 具 备 一 定 基 础 和 优 “ 油 ” 的地 方 ,是 中 国陆上 石 油 工
2狗 头 山 自然 风貌 旅 游景 区建 设 . 0 1 亿 吨 ;县 境 内有 三 个 采 油 厂 ,年 1 亿元 。 . 5 1 蔬脆 片加 工项 目。延 长县 苹 项 目。 狗 头 山原 名 石 阁 山 ,又 称 高 . 果 产 能 7 万 吨 。 天 然 气 已 勘 探 面 积 0 果 、梨 、红 薯 、土 豆 、胡 萝 卜 地方 山 。位 于 延长 县 南 河沟 乡 境 内 ,黄 河 等 4 0 方 公 里 , 控 制 资 源 量 10 8平 l 2 方 。 煤炭 已探 明地 质 储 量2 1万 吨 , 65 特产不仅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而且 西 岸 ,距 县城 6公 里 ,南 北走 向 ,长
资源也污染环境。拟建立石油伴生气 配套建设配电、供排水 、消防设施 ,
展 档 色 户 业

处理站及净化工艺生产线 ,包括工艺 办 公 房 及 辅 助 设 施 。 项 目总 投 资

关于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汇报尊敬的领导们: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们当前所推动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高我们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已经在推动多个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首先是我们以农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的县域地理环境适宜农业发展,我们利用这一优势,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

我们鼓励农民采用科技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并引进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

目前,我们的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吸引了一些知名企业投资,促进了农民增收。

其次是我们的旅游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的县域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非常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我们积极推广我们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我们也注重提升旅游服务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目前,我们的旅游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另外,我们还在推动其他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比如文化创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

我们通过提供产业政策支持和创业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这些特色产业,推动其发展壮大,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有些产业集群缺乏人才和技术支持,有些集群缺乏市场和销售渠道。

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引进更多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同时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宣传,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平台,努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立足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对南皮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立足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对南皮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立足特色产业 壮 大县域 经济
对 南皮县域经 济发展情况 的调查与思考
刘 佳 ,
( 南皮县人民政府 河北沧州 0 6 1 5 0 0 )
学发 展 为 主 题 , 以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 线 , 以项 目建 设 、城 镇 建 设 为 抓 手 ,全 力 以赴 稳 增 长 、 调 结构 、惠 民生 ,强 力推进 “ 工 业 强县 、 项 目立 县 、 开 放 兴 县 ” 三 大 战 略 , 立足 实 际, 突 出特 色 ,精 心 培 育 五 金 机 电、 纺 织 服 装 、 玻 璃 制 品三 大 特 色 产 业 ,全 县 经 济 实 现 平 稳 、 快 速 增 长 的 良好 势头 。先后被 授予 “ 棉 花 生 产 加 工 集 散 地 ”、 “ 玻 璃 制 品 生 产 基 地 ”和 “中 国 五金 机 电产 品 生产 基地 ”等 荣誉称 号 。 抢 抓机 遇 ,做 大做 强 三大 特色 产业 我县 以 《 河 北 沿 海 地 区 发 展 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划 》 获 批 为 契 机 , 抢 抓 机 遇 ,充 分 利 用 黄 骅 港 最 直接 的 腹 地 这 一 临 港 优 势 ,借 力 港 口对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拉 动 作用 ,强 力 推 进 三 大 产 业 更 好 更快 发展 。 ( 一) 五金机 电业 实现新 突破 。 我 县 作 为 中 国 五 金 机 电产 品 生 产 基 地 , 已有 4 O多年 的 发 展历 程 。五金 机 电 配 件 产 品种 类 多 、辐 射 广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卫 星 、 火 箭 及 国家 大 型 机 械 设 备 上 , 中 国 第 一 颗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神 六 、 神 七 运 载 火 箭 上 均 有 我 县 的 五 金 配 件 。 因此 ,先 后 被 命 名为 “ 中国北 方 电子五 金之 乡 ”、“ 河 北 省 五金机 电特 色产 业基 地 ”、 “ 中 国五 金机 电产 品进 出 口基 地 ”、 “ 中 国 五 金 机 电产 品生 产 基 地 ” 荣誉 称 号 。 目前 ,全 县 拥 有 五 金 机 电 企 业 2 7 0 0多 家 ,年产 值 6 0多亿 元 ,从 业 人 员 7万人 ,有 惠邦 、南风 、益 民、 铁 路信 号、瑞青 等规模 型 企业 1 0 0 余 家 。 部 分 骨 干 企 业 与 通 用 、摩 托 罗拉、j 三 星 、 西 门子 、 松 下 以及 国 内天津 夏 利 、陕汽 、海 尔等 大公 司、 大集 团建立 了长 期 稳 固 的合作 关 系 , 成 为 跨 国公 司 和 国 内 知 名 企 业 的 主

县域经济实施方案

县域经济实施方案

县域经济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

然而,与一线城市相比,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需要通过实施有效的方案加以解决。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域发展环境。

4. 打造县域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三、实施内容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吸引外部投资,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主导产业。

2.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流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县域发展的基础条件。

4. 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

5.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四、实施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县域发展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资金保障。

3. 加强产业扶持,通过产业扶贫、产业扶持等政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五、实施效果1. 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自主可持续能力。

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改善县域基础设施,提高县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

4. 塑造县域特色产业,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六、总结县域经济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全面落实实施方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同时,需要注重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广西县域经济情况汇报

广西县域经济情况汇报

广西县域经济情况汇报近年来,广西县域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广西县域经济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区县域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GDP总量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

其次,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农业方面,全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在工业方面,全区县域工业发展持续向好,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服务业方面,全区服务业发展迅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再次,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广西充分发挥了地理位置优势。

广西地处西南门户,是“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门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产业仍占据较大比重,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总的来看,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创新驱动,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县域经济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立足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对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正确理解特色产业的含义和作用(一)特色产业的概念特色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产业,是发展前景较好并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体系。

特色产业是地区特色经济形成的基础,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二)特色产业的特征一是地域性,特色产业总是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其孕育的土壤是区域比较优势;二是开放性,县域特色产业是开放的市场体系的产物,离不开区域产业的分工;三是相对性,特色产业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对的,其特色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四是创新性,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能力,能够实现“产业突破”;五是扩散性,特色产业能够广泛地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和发展。

(三)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就会成为区域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区域活力的源泉,能够统领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有利于增强产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是平原农业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环节,在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产业产品结构必须着眼于培育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竞争力即是特色。

特色就是规模+质量(科技)。

作为一个平原农业县,只有将本地条件与市场需求连接起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抓住一、两个优势产品和产业,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才能培育出产业的比较优势,强化产品的竞争能力,使区域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有利于聚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大县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而特色主导产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在县域范围内,集中力量培育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有利于集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如通过加工销售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等,集中服务于特色产业,易于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有利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带动加工、物流、金融、服务等一系列关联产业群,甚至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增长点。

如我县的棉纺织产业,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同行业首位,从第一产业棉花的种植、采摘、加工,到第二产业棉纺织的压轧、脱绒、纺纱、织布、服装,整个行业实现了全链条全循环,吸纳就业高达数十万人,同时,棉纺织特色主导产业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品品种培育、技术服务、精细加工、包装运输及餐饮、住宿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定位分析(一)特色产业选择的必要性特色产业的科学选择和准确定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前提。

特色产业选择的正确,就能够迅速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反之,特色产业定位不科学,选择不正确,就会在发展过程中灭亡、消失,从而延缓当地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二)特色产业选择的依据和原则一要坚持市场导向。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前提。

在确定特色主导产业时,既要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又要考虑外部市场需要,既要研究分析现实市场的需求,又要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市场容量。

二要发挥比较优势。

应因地制宜,选择最具本地优势的产业、产品加以重点发展,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比较优势。

三是注重适当集中。

县域较小的特点决定了在选择发展特色产业时,必须有所取舍,紧紧抓住两三个产业,集中力量,攥成拳头,真正形成规模。

这样,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四要注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如果只靠农业,农民很难实现小康;但都到外地务工,又会影响农业基础产业的发展,难以保障粮食生产大县称号。

如何实现统筹兼顾呢?就要选择打造既适合本地发展实际,又可以长久持续发展,无污染的特色产业,努力形成周边地区核心产业发展集群的发展战略,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我县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定位新野县县域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82万,辖8镇5乡2个街道,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县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在组织工业经济发展中,确立了抓大带小、抓强带弱的发展思路,以盘活存量资产为突破口,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企业集团作为“工业立县”的重点,依托优势企业,通过兼并、租赁、破产等改革形式,形成棉纺织、化工、酿酒、灯具、建材等六大特色产业,通过战略性改组,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靠集团化发展工业的新路子。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县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一产比重较大,二产、三产比重偏低,特别表现在工业企业大而不强,主导产业不明显,优势产业分散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偏弱现象十分突出,在“十一五”规划后期,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充分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县域产业战略性和适应性调整,按照“做强龙头、壮大群体、培育品牌”的思路,以纺织、食品、光电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配套完善、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体系。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着力培育了“蔬菜、畜牧、棉花”三大产业。

这三大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我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畜牧业是河南省重点县,是全国皮南肉牛生产核心区;棉花是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强县。

坚持产业化经营,提升了产业化水平,新纺公司、华星纺织公司、科尔沁牛业公司、嘉元食品公司等企业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进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0强行列。

二是工业有一定基础,形成了纺织、食品两大特色支柱产业。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围绕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县域产业战略性和适应性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在纺织产业发展上,全县纺织纱锭达到130万锭,织机3000台,年加工原棉33万吨,生产棉纱30万吨,织布2.2亿米,年产值达24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位居全省首位。

新纺公司是南阳市首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棉纺织上市企业。

在食品工业发展上,培育了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等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同时,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积极培育光电产业,规范发展家居产业,初步实现了由纺织业“一支独秀”到纺织、食品、光电、家居“多元支撑”的转变。

由于我县对产业的科学定位,特色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近几年,经济运行态势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宜居中等城市奠定了基础。

三、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棉纺织业发展情况棉纺织产业是我县的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

止目前,全县涉棉企业达到142家,纺纱94家,织布22家,捻线18家,轧花14家,浆纱3家;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企业114家,其中10万锭以上企业2家,2万锭以上企业12家,1万锭以上企业39家,5000—1万锭企业36家;全县拥有纱锭总数达到170万锭(含气流纺折合),织机2973台,捻线机219台,轧花机62台,固定资产达到30亿元,从业人员3.5万余人,年产棉纱30余万吨,织布2.2亿米。

当前,国内纺织市场形势依然十分低迷,原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3级棉价格从年初3.1万元/吨下跌到1.9万元/吨,跌幅达39%;32S棉纱从年初的4.3万元/吨下跌到2.6万元/吨左右,产品价格每吨下降1.7万元,跌幅达40%;我县棉纺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产品出现亏损,大部分棉纺织企业产品积压较多,生产经营困难,被迫采取停产、限产等措施来应对当前危机。

据统计,全县136家棉纺织企业中,53家企业停产,占全县棉纺织企业总数的39%;77家企业限产,占全县棉纺织企业总数的57%。

同时,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收紧银根,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各大银行在收缩控制发放额度的同时,在基准利率上又上浮20%-3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

上半年,全县114家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生产纱线16.3万吨,同比增长9.8%;生产布料1.01亿米,同比增长7.2%;完成产值127.12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增加值35.1亿元,同比增长19.2%,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

上半年,全县棉纺织产业仍然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得益于一季度较好的市场形势,而棉纺织产业的“一支独大”也说明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行业产能过剩,县内产品趋同性强。

二是棉价持续下跌,波动较大。

三是信贷政策趋紧,经济增速趋缓。

下步发展对策:一要坚定信心,高度重视棉纺织产业发展。

二要抢抓发展机遇,稳步推进产业升级。

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企业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升级力度,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议棉纺企业积极参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原棉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四是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激活民间资本、对棉纺织企业税费采取减免缓政策等途径协调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五要加快产业信息网络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产业平台建设。

(二)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产业化理念谋划蔬菜发展,用工业化手段组织蔬菜生产,以大手笔招商带动产业升级,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培育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形成了“北寿光、南新野”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围绕“设施化、标准化、无公害”,以提升蔬菜品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为支撑,巩固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基地。

出台了《新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办法》,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标准等,教育、引导、监督广大菜农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组织进行蔬菜生产。

组建了河南省首家县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源头(投入环节)、地头(生产基地)、摊头(市场流通)的管理,保证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严格质量监控。

通过与荷兰比久、美国陶氏益农、日本诺华等国外知名农业公司合作,投资建立“宛绿”无公害蔬菜示范园,让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新野蔬菜生产进行嫁接,显著提升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已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26个(项),并在全县普及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