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大纲

合集下载

自考

自考
本科
上半年
星期六(4月17日)
星期日(4月18日)
上午(8:30—11:00)
下午(14:00—16:30)
上午(8:30—11:00)
下午(14:00—16:30)
金融
(02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市场营销学(00058)
保险学原理(0007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急救护理学(03007)
社区护理学(一)
(03004)
林业生态环
境工程与管理
(0906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生物学基础(032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09)
环境管理(03230)
管理学原理(00054)
英语(二)(00015)
自然保护区管理(03228)
公安管理
(030401)
警察伦理学(00369)
刑事证据学(00370)
刑事侦查情报学
(00861)
公安决策学(00371)
警察组织行为学(00859)
餐饮管理
(020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食品营养学(00988)
环境生态学(02471)
林政学(03229)
林业经济管理(03163)
数学教育
(070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常微分方程(020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教育学(02018)
初等数论(02013)

36号文件附件

36号文件附件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541语言学概论
00024普通逻辑
英语教育
050206
00087英语翻译
00831英语语法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6425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603英语写作
地理教育
070702
03144环境科学基础
00480中国传统道德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0312政治学概论
历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
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
05632中学历史专题选讲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563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国际贸易
020109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76国际金融
00020高等数学(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中国对外贸易
物流管理
020228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英语写作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会计
020204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件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件

通过写作和表达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多媒体语文教学、开展互动式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图像、视频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扩大学生的交 流面,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多方参与
学校与家庭、政府、社 会组织等多方参与,通 力合作,共同促进学生 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课堂互动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能力训练
通过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水平,让学生在全面的基础上更好地应对 未来的挑战。
讲好中学语文课堂故事
1
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通过语文故事、语文名篇等方式引导学 生感受人生。
2
精心编辑教材
阅读活动组织
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阅读 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 阅读分享会等,激发学生 阅读兴趣,并加强学生读 书的体验感。
重视语文语言运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
强化语言基础
加强语文知识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
2
重视阅读能力训练
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思维。
3
注重写作和表达能力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法》PPT 课件
欢迎使用我们精心制作的《中学语文教学法》PPT课件。本课件旨在帮助教 师们更好地掌握中学语文教学法,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同时也让学生们 更爱学习语文。
中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分析
1
行动型学习者
学习语言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因此需要设计更多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 兴趣。

2018年1月广东自考《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和答案

2018年1月广东自考《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45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独立设科于(A)
A.1903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49年
2.工具性与(C)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文学性
B.文化性
C.人文性
D.思想性
3.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研究得最经常也是最多的文本是(A)
A.中学语文教科书
B.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C.中学语文课程大纲
D.现行《语文课程标准》
4.语文学科具有审美享受和调节塑造人的文化心理的作用,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的(C)
A.发展功能
B.塑造功能
C.调适功能
D.使用功能
5.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意向活动相联系,起意向作用,属于学习活动的(D)
A.操作系统
B.认知系统
C.意向调节系统
D.动力调节系统
6.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施教能力之一是(D)
A.钻研教材的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指导复习的能力
第1页共8。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模拟演练题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模拟演练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模拟演练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语文”这一名称始用于()A.1903年B.1919年C.1949年D.1963年【答案】C【解析】“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分值】1.02.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A.命好题目B.写前指导C.认真批改D.做好讲评【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既是一种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说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A.复述B.朗读C.答问D.讨论【答案】B【解析】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

【分值】1.04.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是()A.2500个B.3000个C.3500个D.4000个【答案】C【解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是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中第二部分里有对每一阶段的详细要求,其中:第一阶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阶段(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第四阶段(7-9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分值】1.05.需要整理语文知识体系中的要点来复习的方法叫()A.强化复习法B.练习复习法C.纲要复习法D.追忆复习法【答案】C【解析】无【分值】1.06.复习课的升华与拓展阶段是()A.布置任务B.展开复习C.归纳整理D.巩固提高【答案】D【解析】巩复习课的升华与拓展阶段是巩固提高。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doc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doc

附件2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第五章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1452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法英文名称: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教育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法立足于教育科学研究,围绕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涉及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台、语文课程评价和语文教师教育等诸多方面。

并在论述过程中提供诸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应用性与实用性。

English introduction: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hot spots, difficult points and key issues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new course teaching.Specific content involves Chinese curriculum concept, Chinese curriculum nature and goal, reading teaching, writing teaching,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Chinese curriculum resourc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hole Chinese curriculum, Chinese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cussion provides many cases,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这一门课,主要是要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代码:0457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教育学课程,因为这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的学科。

学习本课程,还应先修心理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它以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

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特定领域为中学语文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去解决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先具备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化内涵,掌握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语文教师专业化阐释识记: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一般)理解:为什么要求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次重点)应用: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包括哪些方面(重点)(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识记: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一般)理解:语文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包括哪些内容(重点)应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包括哪些内容(次重点)(三)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识记: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有哪些(一般)理解:如何实现语文教师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构(次重点)应用:如何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重点)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独立设置国文学科的起步与探索,“国语”科和“白话文教学”的推行,掌握新中国语文学科定名和17年的曲折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第五章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具备本学科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本质联系;中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与教师专业素养;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中学语文课中阅读、作文、口语交际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各个领域的特殊原理和方法;中学语文课程的复习与测试等。

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范读、课文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评议、“双基”分析、板书设计、作文批改、讲课、课外辅导、考试命题等。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教育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以教育学尤其是课程论、教学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还应先修心理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它以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

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特定领域为中学语文教育实践,所以,汉语言文学学科如语言学、文学、文章学、阅读学、写作学、言语交际学等的基础理论,也都是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必然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去解决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先具备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分章设置。

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为课程论部分;第五章至第十章为教学论部分。

本课程的重点章为第一、六章,次重点章为第三、七章,其余为一般章。

学习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重点章和次重点章。

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应不少于 72 学时。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1、语文教育的含义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识记: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识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掌握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及其使用。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要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二、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一、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编订1、过去的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2、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其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1、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2、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三、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四、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1、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2、语文教科书的钻研(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2、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3、中学语文教材(四)考核要求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1)识记:课程。

(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要素。

(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系统。

2、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1)识记: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

(2)领会: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

(3)简单应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

(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3、中学语文教材(1)识记:中学语文教材的概念;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

(2)领会: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

(3)简单应用:语文教材的意义。

(4)综合应用:语文教科书的钻研。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掌握中学语文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依据、特点和内容。

本章是本课程的次重点部分,需要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

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特点。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一、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二、语文教育的整体性三、语文教育的终身性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一、语文德育的依据1、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看2、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看二、语文德育的特点1、情与理的结合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三、语文德育的内容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一、语文智育的依据1、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2、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二、语文智育的特点1、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三、语文智育的内容1、培养观察力2、培养记忆力3、培养思维能力4、培养想象力5、培养注意力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一、语文美育的依据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的优越条件二、语文美育的特点1、形象生动性2、情感愉悦性3、个性鲜明性4、和谐统一性三、语文美育的内容1、自然美2、社会美3、艺术美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一、语文情育的依据1、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二、语文情育的特点1、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3、语文情育与认知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语文情育的内容1、良好的情感品质2、积极的情感倾向3、高尚的情感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三)考核知识点1、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1、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1)识记:语文学科的三种功能。

(2)领会:语文教育功能特殊性的三个方面。

(3)简单应用:语文教育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语文教育功能在教学中的综合发挥。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1)识记:德育;语文德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德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德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德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1)识记:智育;语文智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智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智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智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智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