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防治与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件

淋巴样器官
如胸腺、脾脏等,是T、B淋巴细胞定 居的场所。
细胞免疫
CD4+T细胞分化为Th1和Th2,分别 介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T细
胞为CTL,可直接杀伤靶细胞。
抗原识别
T细胞通过TCR识别MHC分子提呈的 抗原肽;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
体液免疫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 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复合物, 被吞噬细胞吞噬。
疫苗接种的方法和程序
方法
注射、口服、喷雾等。
程序
根据疫苗种类和预防疾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接种计划和程序。
疫苗接种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疾病发病率等。
评估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现场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05 水产动物免疫学在养殖业 中的应用
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0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产动物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 系统分析和比较,挖掘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
制。
利用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对水产动物免疫细胞进行实时观察 和追踪,深入了解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机制。
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研究水产动物免疫应答的调控机 制,包括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和 细胞因子等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安全性和品质。
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 障水产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水产品。
06 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研究进 展与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方法 免疫细胞成像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水产动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深入了 解其免疫机制。
如胸腺、脾脏等,是T、B淋巴细胞定 居的场所。
细胞免疫
CD4+T细胞分化为Th1和Th2,分别 介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T细
胞为CTL,可直接杀伤靶细胞。
抗原识别
T细胞通过TCR识别MHC分子提呈的 抗原肽;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
体液免疫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 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复合物, 被吞噬细胞吞噬。
疫苗接种的方法和程序
方法
注射、口服、喷雾等。
程序
根据疫苗种类和预防疾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接种计划和程序。
疫苗接种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疾病发病率等。
评估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现场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05 水产动物免疫学在养殖业 中的应用
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0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产动物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 系统分析和比较,挖掘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
制。
利用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对水产动物免疫细胞进行实时观察 和追踪,深入了解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机制。
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研究水产动物免疫应答的调控机 制,包括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和 细胞因子等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安全性和品质。
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 障水产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水产品。
06 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研究进 展与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方法 免疫细胞成像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水产动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深入了 解其免疫机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ppt课件

2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功能 正常表现
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se)
抗感染
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 控制癌变细胞
免疫稳定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ppt课件
3
免疫学的概念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
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 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 (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 的学科。
ppt课件 4
二、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ppt课件
5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公元17世纪我国记载接种“人
痘”,预防天花。
ppt课件
6
3天
5天
7天
天花发病过程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公元18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 Jenner观察发现种牛痘预防天花, 既安全又有效,是一划时代的发明。
ppt课件 19
第一章
抗原
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的特异性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ppt课件
20
第一节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 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 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免疫学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48
ppt课件
49
二.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人工给予抗原;
诱导免疫应答:
感染; 肿瘤;
诱导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 移植排斥。
ppt课件
50
三、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疗法: 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 细胞因子:
疫苗性质:冻干减毒活疫苗,小瓶装的疫苗为白色
至淡粉色小丸,复溶后的疫苗会随PH值的微小变化,
由浅橙色到浅红色。
接种对象:适用于 12月龄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我省
免疫程序规定18—24月龄接种一针。
ppt课件
32
8.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本品系用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
单层细胞,经培养后收获病毒液,加保护剂冻干制成,
• 早在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已有关于防治
狂犬病的记载:“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 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即从感染天花后的恢复期病人或症
状比较轻的病人身上,挑取水泡、脓疱和痘痂内容物并保存1个 月左右待其干燥,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末,给健康人的鼻腔吸入
,以预防天花,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1)新生儿,特别是母亲为HbsAg、HbeAg阳性者。
( 2 )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
ppt课件
30
6、甲肝疫苗
疫苗性质:冻干甲肝为减毒活疫苗,外观为乳酪色
疏松体,溶解后为澄清无异物的浅红色流体。
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的甲肝易感者。
ppt课件
31
7、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
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4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PPT)

网络构建
要语必备
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3.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 致或相近。 4.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 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1.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试验,49位受试 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解析:移植的肾脏对于病人来说属于异体器官,属于抗原,病
人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破坏和排斥它,最终使它坏死,D正确。
2.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 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注射疫苗、 抗体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
(1)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 ) (2)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乙肝病毒衣壳蛋白并为人体接种, 这种疫苗属于减毒疫苗。( ✘ ) (3) 疫苗促使人体产生与病原体对应的记忆细胞。( ✔ ) (4) 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 )
患过某些传染病后康复的人,终生不再患该病,而注射流感疫 苗,只能短期内预防流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1.疫苗
(1) 作用:预防病原体入侵引起的传染病。 (2) 适用对象:具有潜在患病概率的健康人。
(3) 疫苗种类
① 常规疫苗: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② 基因工程疫苗:将抗原特异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通 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疫苗。 ③ DNA(核酸)疫苗:接种的核酸疫苗在人体内表达抗原特 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一般注射一针后产生免疫力不高,需要注射2~3次 或加强注射,才能产生较为满意的免疫力;减毒活疫苗在体内 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 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免疫增强剂的应 用前景:在动物 疾病防治、食品 安全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前景
免疫学新技术研究进展
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免疫细胞多样性和功能 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等疾病 疫苗研发:新型疫苗设计及生产技术
免疫学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针对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研究 免疫机制:揭示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 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的人兽共患病检测方法研究 免疫预防:通过免疫手段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
免疫类型
主动免疫:通过 接种疫苗或接触 病原体,使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
被动免疫:通过 注射抗体或免疫 球蛋白,使机体 获得特异性免疫 反应
细胞免疫:通过 T细胞识别并清 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通过 B细胞产生抗体, 中和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
抗原检测: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数量 抗体检测:检测抗体的存在和数量 细胞因子检测:检测细胞因子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球蛋白检测: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功能
免疫学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兽药残留检测:检 测动物体内残留的 兽药成分
免疫学原理:利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 原理进行检测
免疫学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 荧光技术等
应用实例:检测动 物体内残留的抗生 素、激素等兽药成 分
兽医免疫学研究 进展
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类型:DNA 疫苗、RNA疫苗、 重组疫苗等
免疫治疗方 法:疫苗、 抗体、细胞 因子等
免疫调节方 法:免疫抑 制剂、免疫 增强剂等
免疫治疗与 免疫调节的 应用:肿瘤、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
3
二、免疫学基本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四)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
4
(一)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IS)的组成
3.耐受性
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决定基)刺激
→对特定抗原(决定基)产生特异性不应答
→免疫耐受
.
13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16世纪~17世纪)
* 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 ~ 1572),人痘苗已在我国广 泛应用;至 17 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引起邻国 的注意,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地, 进而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此即经验 免疫学时期。它是人类认识机体免疫性的开端,为以后英 国医生 Jenner (琴纳)发明牛痘苗奠定了基础。
.
14
天花病人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
15
2.经典免疫学时期 ( 18-20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 了科学实验时期。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1798)
Edward Jenner (1749-1823)
.
Jenner种牛痘图
16
*减毒疫苗的发明
1879 Louis Pasteur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 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 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 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 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 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 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 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 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 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 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
3
二、免疫学基本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四)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
4
(一)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IS)的组成
3.耐受性
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决定基)刺激
→对特定抗原(决定基)产生特异性不应答
→免疫耐受
.
13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16世纪~17世纪)
* 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 ~ 1572),人痘苗已在我国广 泛应用;至 17 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引起邻国 的注意,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地, 进而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此即经验 免疫学时期。它是人类认识机体免疫性的开端,为以后英 国医生 Jenner (琴纳)发明牛痘苗奠定了基础。
.
14
天花病人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
15
2.经典免疫学时期 ( 18-20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 了科学实验时期。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1798)
Edward Jenner (1749-1823)
.
Jenner种牛痘图
16
*减毒疫苗的发明
1879 Louis Pasteur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 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 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 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 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 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 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 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 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 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 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将PHA注射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 6-12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斑硬结,24-48 小时达高峰,即为阳性反应,常用于检 测细胞免疫水平。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医学免疫学PPT第一章 绪论课件

免疫调节 身 维持机体平衡 稳
定
肿瘤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 疾病发生
• 儿童哮喘 • 花粉过敏 • 鸡蛋过敏 •…
过敏
• 免疫缺陷
• 遗传性血管神经 性水肿
• 免疫缺陷
• 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AIDS)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累及全身各系统 • 蝶形红斑
•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系统 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过程
固有免疫组成
解剖学屏障:皮肤/粘膜组织 生理学屏障:胃酸,溶菌酶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
然杀伤细胞 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等
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 个体出生后,生活中不断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抗 原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获得的免疫功能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Rowe(1965)自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内发现了IgD 石板(1966)自枯草热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IgE
1、细胞免疫的发现 2、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3、抗体生成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的提出 4、胸腺的发现 5、七十年代的重要成就还有T细胞亚类的发 现和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等
细胞转移迟发型超敏性的成功证明了细胞免疫的存在 Chase等(1942)证明了结核菌素反应不是由抗体引起, 而是由致敏细胞引起,从而证明了机体免疫性除能产生体液免 疫外还能形成细胞免疫,证实了细胞免疫的存在 Fagraeus证明抗体是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转化成的浆 细胞产生的。这些成就提示免疫细胞在抗体形成和细胞介导的 免疫作用中的主导地位
炭疽杆菌疫苗
狂犬病病毒疫苗
1、抗体的发现 2、补体的发现 3、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4、免疫化学的研究 5、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6、抗体分子结构揭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血清学反应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 免疫标记技术等。
编辑版ppt
15
定义:颗粒性抗原+抗体→凝集现象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17
定义:可溶性抗原+抗体→沉淀现象
(可溶性抗原: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
大多沉淀反应是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质,进行 琼脂扩散故也称免疫扩散。
1.人工免疫的概念和种类
通过人工的方法使机体获得免疫力,包括人工自动免 疫、人工被动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 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获得免疫力的方 法,也称预防接种。主要用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 (2)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输入抗体等制剂,使机体获 得特异性免疫力。临床多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方法: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实验
免疫细胞的测定
编辑版ppt
14
(一)体外免疫学检测
1.体液免疫检测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均可发生特异性结
合,体外可出现凝集、沉淀等反应现象。据此可 利用已知的抗原(抗体)检测未知的抗体(抗 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也称为血清学反应。具 有特异性、可逆性、可见性、比例性等特点。
温馨 提示
被动免疫不能激活免疫系 统,故不能产生记忆反应, 其保护作用是短暂的。
编辑版ppt
8
4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提取有效免疫原成分。如HA、NA,HBSAg 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抗原肽。 3)基因工程疫苗
编码免疫原基因→载体→体内 ↓
酵母菌、大肠杆菌(体外培养) 如: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 植物疫苗
编辑版ppt
5
2.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剂
(1)死疫苗(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 理化方法使其失去活力制备而成的疫苗。如伤寒、乙型脑炎、 霍乱、狂犬病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 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疫苗是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0.3-0.4%甲醛
不易保存,稳定性差,4℃数周
免疫效果
较差,维持数月-2年
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时间
副作用
较大,但无毒力回复突变
较小,但有毒力回复突变
编辑版ppt
7
3.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 抗毒素:外/类毒素→马→Ab
➢ 人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胎盘丙种球蛋白
➢ 细胞因子
➢ 单抗/基因工程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早期和足量 不滥用丙球
1.5岁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 百白破(加强)
4岁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 麻疹疫苗(复种)
7岁 BCG(复种),麻疹疫苗 (复种),百白破(加强)
5个月 百白破(第3针)
12岁 BCG(农村)
编辑版ppt
10
人工自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 接种对象:免疫功能低下、与病原体接触机会多、易感者。 • 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死疫苗:2~3次,间隔7~10
免疫治疗:应用 免疫学原理,针 对疾病的发生机 制,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以达 到治疗目的所采 取的措施。
2
自然主动免疫:自然感染
自然
特 异
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IgG通过胎盘、初乳SIgA
性
免
疫
类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
型
人工
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动物免疫血清、胎盘球蛋白等
编辑版ppt
3
(一)免疫学预防
编辑版ppt
4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比较类别
输入物质 接种次数 免疫力出现时间 免疫力维持时间
用途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抗原(疫苗、类毒素)
抗体、活化的淋巴细 胞、细胞因子等
1-3次 慢(2~3周) 较长,数月~数年
多用于预防
1次
快(注射即生效)
较短,2~3周
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 防,调节机体免疫功 能,治疗肿瘤
天。活疫苗接种一次。类毒素接种2次,间隔需4~6周。 • 接种途径:死疫苗:皮下;活疫苗:皮内注射、皮上划痕和
自然途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口服为佳,流感、腮腺炎 疫苗以雾化吸入为好。
• 接种后反应:常于接种后24小时发生,表现为局部红肿、疼 痛、淋巴结肿大。
• 禁忌症:高热、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 甲亢、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病等患者,均不宜 接种疫苗。
编辑版ppt
9
5.计划免疫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年龄 疫苗
年龄 疫苗
出生时 BCG,乙肝疫苗(第1针) 6个月 乙肝疫苗(第3针)
1个月 乙肝疫苗(第2针)
8个月 麻疹疫苗(初种)
2个月 三价脊灰疫苗(初服)
)
4个月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 百白破(第2针)
编辑版ppt
11
(二)免 疫 治 疗
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 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
疾病的治疗方法。
3.药物治疗 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
2.细胞免疫治疗 造血干细胞、过继免疫、肿瘤细胞疫苗
1.抗体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编辑版ppt
12
(二)免 疫 治 疗
免疫学应用
应用免疫学理论阐明 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
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 诊断和防治疾病
重点:常见免疫学防治方法和常见 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编辑版ppt
1
免疫学防治
用免疫学原理, 防病、治病所 采取的措施
免疫预防:利用 各种生物或非生 物制剂来建立机 体的免疫应答, 以达到预防疾病 的目的。
编辑版ppt
(3)类毒素:外毒素
类毒素
编辑版ppt
6
灭活疫苗与减毒疫苗比较
种类
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 接种途径
灭活,毒强株 多采取皮下注射
制品类型
可多种疫苗混合使用
接种量及次数 量大,2-3次(7-10天)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稳定,有效期1年
活,弱毒或无毒株
多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少数经 皮下注射 一般单独使用
用量小,1次
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 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
疾病的治疗方法。
1、被动免疫治疗: 被动增强:抗体、细胞免疫、小分子免疫肽 间接作用:过继免疫
2、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编辑版ppt
13
二、 免疫学诊断
目的: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
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移 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发 病机制探讨、以及对抗原性物质或免疫细胞的 定性、定量,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及细胞受 体的检测等。
编辑版ppt
15
定义:颗粒性抗原+抗体→凝集现象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17
定义:可溶性抗原+抗体→沉淀现象
(可溶性抗原: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
大多沉淀反应是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质,进行 琼脂扩散故也称免疫扩散。
1.人工免疫的概念和种类
通过人工的方法使机体获得免疫力,包括人工自动免 疫、人工被动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 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获得免疫力的方 法,也称预防接种。主要用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 (2)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输入抗体等制剂,使机体获 得特异性免疫力。临床多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方法: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实验
免疫细胞的测定
编辑版ppt
14
(一)体外免疫学检测
1.体液免疫检测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均可发生特异性结
合,体外可出现凝集、沉淀等反应现象。据此可 利用已知的抗原(抗体)检测未知的抗体(抗 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也称为血清学反应。具 有特异性、可逆性、可见性、比例性等特点。
温馨 提示
被动免疫不能激活免疫系 统,故不能产生记忆反应, 其保护作用是短暂的。
编辑版ppt
8
4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提取有效免疫原成分。如HA、NA,HBSAg 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抗原肽。 3)基因工程疫苗
编码免疫原基因→载体→体内 ↓
酵母菌、大肠杆菌(体外培养) 如: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 植物疫苗
编辑版ppt
5
2.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剂
(1)死疫苗(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 理化方法使其失去活力制备而成的疫苗。如伤寒、乙型脑炎、 霍乱、狂犬病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 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疫苗是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0.3-0.4%甲醛
不易保存,稳定性差,4℃数周
免疫效果
较差,维持数月-2年
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时间
副作用
较大,但无毒力回复突变
较小,但有毒力回复突变
编辑版ppt
7
3.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 抗毒素:外/类毒素→马→Ab
➢ 人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胎盘丙种球蛋白
➢ 细胞因子
➢ 单抗/基因工程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早期和足量 不滥用丙球
1.5岁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 百白破(加强)
4岁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 麻疹疫苗(复种)
7岁 BCG(复种),麻疹疫苗 (复种),百白破(加强)
5个月 百白破(第3针)
12岁 BCG(农村)
编辑版ppt
10
人工自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 接种对象:免疫功能低下、与病原体接触机会多、易感者。 • 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死疫苗:2~3次,间隔7~10
免疫治疗:应用 免疫学原理,针 对疾病的发生机 制,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以达 到治疗目的所采 取的措施。
2
自然主动免疫:自然感染
自然
特 异
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IgG通过胎盘、初乳SIgA
性
免
疫
类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
型
人工
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动物免疫血清、胎盘球蛋白等
编辑版ppt
3
(一)免疫学预防
编辑版ppt
4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比较类别
输入物质 接种次数 免疫力出现时间 免疫力维持时间
用途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抗原(疫苗、类毒素)
抗体、活化的淋巴细 胞、细胞因子等
1-3次 慢(2~3周) 较长,数月~数年
多用于预防
1次
快(注射即生效)
较短,2~3周
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 防,调节机体免疫功 能,治疗肿瘤
天。活疫苗接种一次。类毒素接种2次,间隔需4~6周。 • 接种途径:死疫苗:皮下;活疫苗:皮内注射、皮上划痕和
自然途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口服为佳,流感、腮腺炎 疫苗以雾化吸入为好。
• 接种后反应:常于接种后24小时发生,表现为局部红肿、疼 痛、淋巴结肿大。
• 禁忌症:高热、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 甲亢、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病等患者,均不宜 接种疫苗。
编辑版ppt
9
5.计划免疫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年龄 疫苗
年龄 疫苗
出生时 BCG,乙肝疫苗(第1针) 6个月 乙肝疫苗(第3针)
1个月 乙肝疫苗(第2针)
8个月 麻疹疫苗(初种)
2个月 三价脊灰疫苗(初服)
)
4个月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 百白破(第2针)
编辑版ppt
11
(二)免 疫 治 疗
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 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
疾病的治疗方法。
3.药物治疗 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
2.细胞免疫治疗 造血干细胞、过继免疫、肿瘤细胞疫苗
1.抗体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编辑版ppt
12
(二)免 疫 治 疗
免疫学应用
应用免疫学理论阐明 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
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 诊断和防治疾病
重点:常见免疫学防治方法和常见 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编辑版ppt
1
免疫学防治
用免疫学原理, 防病、治病所 采取的措施
免疫预防:利用 各种生物或非生 物制剂来建立机 体的免疫应答, 以达到预防疾病 的目的。
编辑版ppt
(3)类毒素:外毒素
类毒素
编辑版ppt
6
灭活疫苗与减毒疫苗比较
种类
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 接种途径
灭活,毒强株 多采取皮下注射
制品类型
可多种疫苗混合使用
接种量及次数 量大,2-3次(7-10天)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稳定,有效期1年
活,弱毒或无毒株
多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少数经 皮下注射 一般单独使用
用量小,1次
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 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
疾病的治疗方法。
1、被动免疫治疗: 被动增强:抗体、细胞免疫、小分子免疫肽 间接作用:过继免疫
2、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编辑版ppt
13
二、 免疫学诊断
目的: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
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移 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发 病机制探讨、以及对抗原性物质或免疫细胞的 定性、定量,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及细胞受 体的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