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酒器
关于苏轼有关酒器的不同诗句

关于苏轼有关酒器的不同詩句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中涉及了许多关于酒器的描写和赞美。
以下是苏轼有关酒器的一些不同诗句:
1. "把酒问青天" 这是苏轼的名句之一,表达了对天地万物的疑惑和思考,在诗中酒被用作引子,引出了对人生、宇宙的思索。
2.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这是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诗句,描述了在幽静的竹林中独自饮酒弹琴的情景,酒器并未直接出现,但通过饮酒的情节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恬静。
3. "自君之出矣,娉婷且悠哉。
归路且乐且,君归无我焉。
" 这是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诗中描绘了饮酒后的愉悦和留恋之情。
4. "樽前无尽日,杯里有余春。
" 这是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诗句,通过酒杯中的春意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怀念。
5.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 这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诗句,虽未直接提及酒器,但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酒的倾诉。
苏轼的诗作中,酒器常常被用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以及寄托哲思,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饮酒诗酒具

饮酒诗酒具中国酒的种类虽不多,可是中国人却很讲究饮酒的时间和环境。
这种对于酒感觉是相当合理的。
关于酒和茶的比较,有一位文人说:「茶类隐,酒类侠:酒固道广,茶亦德素。
」请到饮酒的心情和环境,另一位中国文入说:「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痛饮宜少,愁饮宜醉。
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又一位文人说:「凡醉各有所宜,醉花宜画,袭其光也:醉云宜夜,清其思也。
醉得意宜喝,宜其和也。
醉将离宜击钵,壮其神也。
醉文人宜谨节奏,畏其悔也:醉俊人宜益觥盂加旗帜,助烈也。
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此皆审其宜,巧其景,反此,则失饮也。
」(一)中国历代酒器的演进发展史酒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先人有了液体的酒,为了要饮用它,轨必须有一种载体,容器用来饮酒。
早期的人在生活中长期利用猎兽后的角,用作取水饮水,同时也用作饮酒,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渐渐地改进了酒的载器。
考古家证明近代出土之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系属龙山文化晚期,而该时期与夏禹时代仪狄造酒传说的时期,极为相近,当可说明中国酒器,早在上古时代已与酒同时存在了。
酒之器皿随着酒的产生与发展及沿着我国历史递传,在文化、经济、生产力、艺术水平等不同的背景下,求新求变。
中国的酒器有其传统的独特风格与造形,酒器的发展过程正是研究中华文化最宝贵的历史鉴证。
酒器是与酒文化有关的器具总称。
其中应包含了造酒酿酒之器、盛酒之器、温酒之器、冰酒之器、贮酒之器和饮用之器等。
本文所介绍之酒器则以狭义的盛酒、温酒与饮酒为范畴。
一、酒器种类我国酒器之多,种类之繁,造形之美,确具世界之冠,以下按其材质与用途分类来说。
1、以酒器材质区分以制品材料来讲,常用的可分为陶制品酒器、青铜制品酒器、漆制品酒器、玉石制品酒器、瓷制品酒器、金银铜锡制品酒器、水晶玻璃制品酒器、动植物制品酒器、塑料制品酒器以及纸质制品酒器等。
2、以酒器用途区分以酒器用途来讲,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盛酒之器、温酒之器及饮酒之器。
酒器的美的诗句

酒器的美的诗句
1、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2、阴阴树色笼晴昼。
清淡园林春过后。
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绿罗风卷皱。
佳人向晚新妆就。
圆腻歌喉珠欲溜。
当筵莫放酒杯迟,乐事良辰难入手。
3、去岁君家把酒杯。
雪中曾见牡丹开。
而今纨扇薰风里,又见疏枝月下梅。
欢几许,醉方回。
明朝归路有人摧。
低声待向他家道,带得歌声满耳来。
4、三月和风满上林。
牡丹妖艳直千金。
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
有情须殢酒杯深。
酒逢知己千杯少,历代酒器大赏!

酒逢知己千杯少,历代酒器大赏!说到饮酒之器,不禁联想到古文诗词,从成语中的“觥筹交错”,直至江湖豪杰“以瓢沽酒、大碗筛酒”;从书圣王羲之借“曲水流觞”饮酒,诗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到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范仲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再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怎敌他、晚来风急”……诗文中的“觥(gōng)”“樽(zūn)”“杯”“盏”等等,皆是饮酒器具。
只不过,时代不同而饮者有别,上古之人临池用手掬捧而饮,草莽英雄瓢舀碗盛豪饮,文人雅士持杯把盏酌饮。
盛葡萄酒的是夜光杯,盛兰陵酒要用玉碗。
所以美酒美器是绝配。
看那些从古至今的容酒之器,有的沉雄厚实,有的古朴庄严,有的精巧灵动。
饮酒的同时,也可欣赏酒器,妙不可言。
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现代已仿制成功。
明龙纹夜光杯倒流壶倒流壶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
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
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
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
设计颇为巧妙。
清茄皮紫桃形倒流壶宋酱釉倒流壶鸳鸯转香壶鸳鸯转香壶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一种神奇酒具,能在同一壶中倒出不同的两种酒来。
它创于何代、何人所创均无据可考,但历代都以“稀世珍宝”传闻于世。
九龙公道杯九龙公道杯产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条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龙,酒具上绘有八条龙,故称九龙杯。
下面是一块圆盘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时,如适度,滴酒不漏,如超过一定的限量,酒就会通过“龙身”的虹吸作用,将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称公道杯。
渎山大玉海专门用于贮存酒的玉瓮,用整块杂色墨玉琢成,周长5米,四周雕有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海龙,海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重达3500公斤,可贮酒30石。
据传这口大玉瓮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从外地运来,置在琼华岛上,用来盛酒,宴赏功臣,现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前团城。
唐诗中的酒器及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器及酒文化作者:周琪方向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3期内容摘要: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生活相对安定,孕育出诗歌繁盛的局面。
唐代诗人作诗喜饮酒,诗酒联系非常紧密。
唐诗中有多篇描写酒器的作品,酒器不仅反映出当时唐朝的器物文化,也折射出唐代文人的饮酒文化和心态。
唐诗中的酒器及酒文化,主要从“抑郁沉闷,借酒消愁”,“知己之交,饮酒诉情”,“风景优美,酣饮欣赏”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关键词:酒器器物文化酒文化唐诗盛世唐朝,繁荣的经济,多样的文化,开明自由的对外政策,以及包容并蓄的思想,唐人形成了悠然自在、豪放成风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酒是唐代文人重要的生活器物。
唐人爱酒习性,饮酒的酒器多样式丰富、精美绝伦。
唐朝诗人几乎无酒不做诗,无酒不成诗。
据相关统计,《全唐诗》中关于“酒”的诗篇就有近万首[1],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酒”与“诗”关系之密切,故有“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说法[2]。
本文通过收集统计经典唐诗中常出现的酒器,运用对比、例证分析,探析唐诗中的酒器及酒文化。
一.觥筹交错,酒器初探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陶质酒器。
早期酒器虽制造简单,但它们功能丰富,不仅用来盛酒畅饮,更是祭祀专用。
夏商周时期,酒器的品种变多,制作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
到了秦汉时期,青铜器的酒器数量剧增。
随着社会的变迁,酒器的制作逐渐变得精致,尤其在唐代,由于经济的繁荣,政策的开放,加之饮酒成风,精美的瓷质酒器和金银酒器则是多样百出,异彩纷呈。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关于酒器的字样有:角、尊、酉、觥、瓢、壶、觴、爵等等[3],以《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经典唐诗中出现最多的酒器有樽、壶、杯、觞、觥、瓢等。
李白的《行路难》首联诗句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又如李白另一首诗《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中“樽”是酒器,其形状如痰具,上有镂空,下有圈足或三足[4]。
唐诗中的常用酒具及其造型艺术特点,工艺美术论文

唐诗中的常用酒具及其造型艺术特点,工艺美术论文唐代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酿酒业空前发展,酒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了人们会友、抒怀、欢聚、饯别的常用饮品;物质资料丰富的同时也迎来了精神文明的璀璨时期——诗歌的全盛时代。
酒,代表着奔放、享乐、自由;诗,意味着洒脱、浪漫、超俗,文人借酒抒诗意,激发诗歌创作的激情,使得酒与诗在盛世大唐相遇,酒成就诗了的鼎盛,诗展现了酒的魅力,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唐诗酒文化”。
而酒与酒具相伴而生,酒是饮品,随着时光的流逝,或慢慢挥发,或“酒入愁肠”,终会消逝;酒具作为酒的承载物保存于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蕴藏着文化的积淀。
一唐诗中的常见酒具唐代诗人嗜酒如命,“酒仙”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愿将自己的宝马、名衣都拿去换了美酒喝,杜甫晚年更是典当衣衫,甚至到处赊酒账“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诗人嗜酒,诗中自然少不了谈酒,在四万余首的《全唐诗》中,带“酒”字的记录为5498条,咏酒及与酒相关的诗近万首,诗中所涉及的酒具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杯、壶、樽、觥、觞五种。
1 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全唐诗》带“杯”的词条共1532条,是唐诗中提及最多的酒具,也成为了酒具的通称。
“金杯御酒倾”、“家家春酒满银杯”,唐诗中谈及的杯,其材质不仅有金、银,还有铜、玉、玛瑙,甚至藤、贝壳等天然材料;杯的容量有大有小,杯身亦有深有浅。
最着名的杯还是要数“夜光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在《凉州词》中的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将士一醉方休的悲壮和夜光杯熠熠生辉的美艳,从此,夜光杯也随着这首千古绝唱刻入世人心中。
2 壶:“春昼提壶饮,秋林摘橘尝”壶是唐时常用的盛酒器,“蒙笼荆棘一鸟吟,屡唱提壶沽酒吃”,连鸟都会叫“提壶沽酒”。
从古文字形(如图1)可以看出,壶有敞口、鼓腹、带足、有盖、贯耳的特点,根据不同形状,其大致又可分为圆、方、扁三种。
含酒器的诗句

含酒器的诗句
红酒玉杯盛清醇,芳香扑鼻入心脾。
黄酒青瓷倒满溢,回味悠长意绵绵。
琥珀杯中藏美酒,清香袭人入梦中。
银壶烹茶泡佳酿,品尝时光流水声。
紫砂壶中沏龙井,一盏香茗暖心扉。
金杯斟满美人泪,浓情蜜意润心田。
琉璃杯里盛花雨,轻啜微甜润喉咙。
玻璃杯里倒春风,柔和温润暖心胸。
青铜酒器传古意,岁月流转历九州。
铁觞相劝欢笑声,豪情万丈不言败。
陶罐盛水泼墨色,墨香四溢画千秋。
竹筒装菊透清香,自然之美无人媲。
竹篮装果香满溢,果实丰硕自得意。
椰子壳中藏美酿,沁人心脾爽口味。
葫芦里装甘露汁,甘甜醇厚滋味美。
酒杯倒满思念意,慢慢品尝心情美。
《丰》原文、翻译及赏析

《丰》原文、翻译及赏析《丰》原文、翻译及赏析《丰》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
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
但东望故人翘首。
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天下事,公知否?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
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
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
看金印,大如斗。
译文回想过去用金罍盛酒欢饮,感叹分别后光阴如水流走,如今长期在江湖漂流。
“世事”不能多看,不然只会长皱眉头。
抬头东望盼望与老友相见,只见木衰山阔天悠悠,目送鸿雁北飞去,忧伤久久。
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事,您忘记了没有?观赏钱塘风景和西湖垂柳,是南渡百年来难逢的机会,是从前所没有的。
你不能像谢安那样隐居东山,对山水之乐一味追求;要献出自己的经验和才华,毫不吝惜与保留;还要积极抗金收复故土,使国家完整如旧。
不停的向枢庭开幕府招揽人才,那英雄豪杰们都会为您奔走。
祝愿你杀敌立功受赏,得到大如斗的金印。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
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
把:端。
金罍(léi):酒器。
频着眼:多看。
翘首:抬头。
风霜老手:有经验和才干的老手。
枢庭:枢密院,宋代掌管军事的最高机关。
赏析:《贺新郎·寄丰真州》是作者寄赠给友人丰真州的一首词,意在勉励老友为国立功。
上片从回忆二人共饮的情景入词,然后以一“叹”字领起,描绘别后情景。
自己功名未就,光阴飞逝,只不过在江湖上来来往往,想起不仅收复中原无望,而且现在仅有的半壁江山还不断受到金兵的威胁,自己便痛心疾首,“两眉长皱”。
再念及沦陷区的人民,还在翘首企盼收复,心中更加痛苦。
望着浩渺的天空,不尽的落叶,北送的飞鸿,他久久地伤怀了。
紧接着,他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情不自禁激动地说“天下事,公知否?”作者身在江湖,心系世事、希图恢复,并恳切地勉励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觯
酒器名称及图片
罍léi
觞 shāng
盏
尊
盉hé
斝[jiǎ]
瓿bù
卣 yǒ u
方彝yí
觚 gū
<<礼记·礼器>>云:”宗庙之祭,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觯zhì
角
瓷 唐 代 质 酒 器
明 代
宋 代
清 代
结论
根据古代酒器的类型和材质可知, 酒器的材质多样,有陶土、青铜、玉 石、兽角、瓷土等等;造型更是多样; 不同阶层使用不同酒器。古人对酒器 的重视,说明了酒在当时具有重要地 位。酒已经不是单纯的日常饮品,更 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是一种社会 交流的媒介,是一种礼仪文化。
杨君喜我梨花盏,却念初无注酒魁。 矲矮金壶肯持送,挼莎残菊更传杯。 在木曰楠榴,刳之可曰皿。 倾江变酒,举斛为尊。 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 高低过反坫,大小随圆瓿。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劝山文化的陶制酒器
龙山文化蛋壳高柄杯
大汶口夹砂红陶猪形酒器 宝鸡北首岭船形彩陶壶
•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
青铜酒器的功用。
• 解决措施:
• 1、查找资料。 • 2、询问历史老师。 • 3 、查找相关书籍。
• 今后研究重点:
为何墓葬中会出现大量青铜 酒器?
诗歌中的酒器文化
常青一中 高二(一)班
第五成长团队:王绮 丁娴婧 黄婕茹 周逸明 郭楚璇 王文倩 研究过程: 1.组员一起确定研究主题。 2.两个人查找带有酒器的诗歌。 3.两个人上网查找资料与图片。 4.小组汇总,资料筛选与组合。 5.集中讨论酒器中的文化内涵。 6.做成PPT展示。
诗歌中的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