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指导:历史《神圣抗战的开始》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说课稿

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说课稿

《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说课稿-----重庆市合川区胡智刚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课选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课主要内容有“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和“南京大屠杀”三个子目。

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而本课介绍了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质,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掌握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和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了解淞沪抗战的情况。

记住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法西斯暴行。

理解卢沟桥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2.能力和方法:要求使学生客观的、历史的认识国民党爱国官兵进行的英勇斗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疑、解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性,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国难,发奋图强,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依据: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日本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2.难点:卢沟桥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依据:(1)从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事变是日本为了摆脱新的经济危机,吞并整个中国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2)从中国方面来说,事变发生后,随着日军的不断进攻,直接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国共合作,各阶级,各阶层,实行全民族的抗站已成定局。

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说课稿指导

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说课稿指导

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说课稿指导
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说课稿内容包含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都是中考的考点。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历史与社会》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二框内容:上承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下启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本框内容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都是中考的考点。

 二、课程标准的把握:依据上教版《课程标准》
 3.8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4.2理解维护和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
 4.3理解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
 三、教材的处理。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音乐《神圣的战争》试讲稿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音乐《神圣的战争》试讲稿

《神圣的战争》试讲稿⼀、历史导⼀同学们好,聆听⼀段音乐,感受⼀段历史,欢迎来到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战争永远是历史长河中最沉重的⼀笔。

1941 年 6 月下旬,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联军队奋起反抗,频频受挫,伤亡惨重,数以万计的⼀小城乡毁灭在德军的炮⼀下。

诗⼀瓦·列别杰夫-库马契怀着痛苦和愤怒的⼀情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起来,巨⼀的国家…”。

战争的第三天,这首诗登在了红星报和真理报上。

当天,⼀名红军指挥官拿着报纸去找红旗歌舞团的团长亚历⼀⼀罗夫。

这首诗道出了所有苏联⼀的⼀声,也深深打动了亚历⼀⼀罗夫,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遍又⼀遍地念着这首诗,他连夜把这首诗谱成了歌第⼀天早上他把歌抄在排练厅的⼀板上,来不及油印,也来不及抄写合唱分谱,⼀家就在自⼀的笔记本上抄下了词和曲。

6 月 27 号早上,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首次演唱了这首歌。

据亚历⼀⼀罗夫的⼀⼀博利斯·亚历⼀⼀罗夫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箱上抽着烟的⼀兵们听完了第⼀段唱词后,⼀下⼀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卷,静静地听我们唱完,然后要我们再唱⼀遍又唱⼀遍…”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神圣的战争》⼀、节奏练习衔接语:我们通过老师的语⼀感受了那段历史,请同学们跟随影片⼀起来观赏、聆听这首歌曲。

(范唱)老师已经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感受到⼀些信息。

同学们听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振奋⼀⼀”,“从⼀底发出的呐喊”,“对胜利的渴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这是因为虽然这首歌曲是 3/4 拍⼀,但演唱起来却有了进⼀曲⼀般的感受,像在⼀军打仗⼀般,催⼀奋进。

老师为同学们安排了⼀组⼀军⼀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听到之后,把他的节奏型写出来,并读出来。

非常好,这些⼀令的节奏放在歌曲中就能带给我们不⼀样的感受,⼀家跟着老师⼀起演唱神圣的战争的乐谱,注意其间的弱起。

三、教师范唱,新授歌曲(演唱乐谱)我们代⼀歌词在来演唱⼀次。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神圣抗战的开始》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神圣抗战的开始》教学设计之二

神圣抗战的开始·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7课神圣抗战的开始教材分析本课是关于抗日战争的第一节。

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八·一三”事变的开始,日本帝国主义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妄想灭亡中国。

面对强敌,要求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这是战胜敌人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而中国军民的英勇杀敌、流血牺牲,则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卢沟桥事变使学生认识: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标志。

②通过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使学生认识其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明确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③通过介绍正面战场的抗战,使学生认识:尽管国民政府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但国民党的广大爱国官兵为抗击外辱,英勇杀敌,流血牺牲,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3.能力培养:①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指导学生总结抗战初期,中国军民取得的重大胜利,培养学生综合、概括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及意义。

难点:对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认识。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说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

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解决的方法及重大意义。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并不以侵占东北、华北为满足,为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1937年7月7日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提高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难点】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歌创作于什么时期?歌词中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面对危险,中华民族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教师出示材料,并请学生根据材料总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可以得出:1."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2.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

3.中国国内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二)日本侵华进程教师出示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并提出问题: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什么?日本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这些事件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总结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到半年东北沦陷;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侵华。

(三)中国人民的抵抗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结果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后学生归纳并展示: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且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说课稿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说课稿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时间
地点 经过 影响
东北

九一八事变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卢沟桥事变后形势图
1937年7月9日,日本 东北 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 九一八事变 飞机投入华北地区。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17日,制 定了《对华战争指导 纲要》,日本政府决 定动员40万兵力,希 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华北
材料一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对卢沟桥事件的主张 材料二 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材料三
重点难点
一、教 材 学 情
教材地位
八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相当程度的发 展,对“是什么”类的问题一般能够较为 准确判断和回答,对“为什么”类的问题 很感兴趣,但对于具体史实的深层次认识 还有一定欠缺。 从八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来看, 学生对抗日战争比较感兴趣,学习较积极 且认真。 这里的学生对课本涉及的有关知识,通过 不同途径已经有一些了解和认识,所以在 教学的时候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 学 过 程
课后练习
全 民 族 抗 战
当堂训练
归纳小结
情感升华 家国情怀的培养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落实基础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三、教 学 过 程
课后练习
全 民 族 抗 战
当堂训练
归纳小结
情感升华 家国情怀的培养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落实基础 整体感知
以死报国。
——佟麟阁
中华民族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采用的板书是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该板书简 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 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神圣抗战的开始》教学设计之一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神圣抗战的开始》教学设计之一

神圣抗战的开始·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7课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安徽舒城县一中曾申宏(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何梅协定》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八一宣言》。

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一二·九运动的经过及其意义。

七君子事件。

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通过《何梅协定》的签订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从反面激发学生爱祖国、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感情。

②通过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从正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领导推动作用,特别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通过思考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是本课的重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自制一张1935年时中国省区图,用两色笔分别标出东北三省、华北五省。

自制《主要内容内在联系图示》和《西安事变图示》挂图。

幻灯图片:《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旧址》;《参加一二·九游行的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一二·九运动中的北京大学学生游行队伍》;《张学良》、《杨虎城》。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第5课《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请大家想一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后果?1933年,日本又侵占了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挂出《1935年中国省区图》,边指图边总结):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东北军10多万人撤入关内,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初中历史——《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本资料由历史网综合整理,请继续关注历史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松沪抗战,及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历史事实。

抗战初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带来的灾难,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了解,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网上查找资料、写文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写感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唱国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在卢沟抗战中体现的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坚守到底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三.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卢沟桥抗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2.如何看待日本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及日本当局否认历史事实?四.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 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卢沟桥》图片)师:谁知道这座桥的名字?生:卢沟桥师:卢沟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也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桥,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就从这里开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说70 年前在卢沟桥发生的一件大事。

生:这里发生过七七事变。

师:对。

70 年前,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点燃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知识学习1.七七事变(出示《日军袭击卢沟桥图》《国民党守军抗击日军图》)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七七事变?生:1937 年7 月7 日深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紧接着向宛平城射击并炮轰卢沟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

师:七七事变的借口是什么?(出示《日军制造假证据图》)生: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搜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指导:历史《神圣抗战的开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的重点课文,是前面学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发展的结果。

从这节课开始至第12课,学生将学习中国抗日战争史。

因此,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结构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正面战场的抗战日军的侵华罪行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时间、经过、被杀人数)。

2、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以下几点: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共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

(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

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来灭亡中国的妄想,但由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使中国丢失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4)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分析国民政府要抗战初期的功过,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看问题的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本节课的重点是: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

难点是:对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功与过的评价。

二、教学教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纪录片片断、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我东北、华北、华东的侵略活动,说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