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性质、组成、分类和用途

合集下载

煤炭基础知识【共34张PPT】

煤炭基础知识【共34张PPT】

2.1煤的国际分类(简单分类)
• 1.Black coal/Hard coal (黑煤或硬煤) • 包括:烟煤(bituminous)和无烟煤
(anthracite) • 2. Brown coal(褐煤) • 包括:低热值的Lignite(褐煤)和Peat
(泥煤)
2.2中国的分类法是以炼焦用煤为主的工 业分类法
5.奥亚膨胀度(最大膨胀度 b值)
• 奥亚膨胀度(b值)为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测定煤 膨胀性和结焦性的方法 ,b值是专门用来区分肥 煤和其他煤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与胶质层最大 厚度Y值并列)。
• Vdaf<28%的煤,b值>150%的为肥煤;对 Vdaf>28%的煤,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 <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 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
烟煤
•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 肥煤、气煤、1/3焦煤、1/2中粘煤、弱 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共12个煤类。
按挥发份烟煤分类
• 烟煤按挥发分>10%~20%、>20%~28%、 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 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按粘结性(G值)烟煤分类
• 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 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 >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 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 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 b&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煤的粘结性反应烟煤在干馏过程中能够软化熔融形成胶质体并固化粘结的能力。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煤炭化学性质与燃烧特性研究

煤炭化学性质与燃烧特性研究

煤炭化学性质与燃烧特性研究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煤炭的化学性质与燃烧特性是研究煤炭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煤炭的组成及化学性质、煤炭的燃烧特性以及煤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煤炭的组成及化学性质煤炭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是其主要成分。

煤炭的化学性质与其组成密切相关,不同种类的煤炭其化学性质也有所不同。

例如,烟煤含有较高的碳和较低的挥发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较高;而褐煤含有较高的水分和较低的固定碳,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较低。

煤炭的化学性质还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煤炭中的有机质主要以腐植质的形式存在,其化学结构复杂多样。

煤炭中的有机质可以分为干馏质、焦油质和无烟煤质等。

干馏质是煤炭中的挥发分,其主要成分是氢、氧、氮和硫。

焦油质是煤炭中的固定碳,其主要成分是碳。

无烟煤质是煤炭中的灰分,其主要成分是无机物。

二、煤炭的燃烧特性煤炭的燃烧特性是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煤炭的燃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燥阶段、热解阶段和燃烧阶段。

在干燥阶段,煤炭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

这个阶段的燃烧速度较快,但产生的热量较低。

在热解阶段,煤炭中的挥发分开始分解,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焦油。

这个阶段的燃烧速度较快,产生的热量较高。

在燃烧阶段,煤炭中的固定碳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和灰渣。

这个阶段的燃烧速度较慢,但产生的热量较高。

煤炭的燃烧特性还与其灰分和硫分的含量有关。

煤炭中的灰分主要由无机物组成,其燃烧时会产生灰渣。

煤炭中的硫分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其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因此,降低煤炭中的灰分和硫分含量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煤炭的应用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

在工业领域,煤炭主要用于发电、钢铁冶炼、化工等行业。

在农业领域,煤炭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农作物干燥等用途。

在交通领域,煤炭主要用于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然而,由于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煤炭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炭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炭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煤炭的定义:煤炭是一种由植物残骸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有机岩石。

2. 煤炭的类型:煤炭根据其炭质和含水量的不同可分为无烟煤、炼焦煤、褐煤和泥炭等。

3. 煤炭的组成:煤炭主要由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是主要成分,占煤炭质量的一大部分。

4. 煤炭的形成过程:煤炭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原始植物积聚而形成的。

这些植物在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逐渐转化为煤炭。

5. 煤炭的燃烧特性:煤炭燃烧时产生热量和废气。

煤炭的燃烧分为三
个阶段:放热阶段、水汽生成阶段和煤灰形成阶段。

6. 煤炭的用途: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用于发电、供热、
冶金、化工等行业。

同时,煤炭也用于制造煤气、焦炭和煤焦油等副
产品。

7. 煤炭储量和产量:全球煤炭储量丰富,主要储量分布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8. 煤炭的环境影响: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
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

此外,煤炭开采和燃
烧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9. 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为了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煤炭
的清洁利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研发和推广,包括煤炭洗选、煤气化、燃
烧增效等技术。

10. 煤炭的经济影响:煤炭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煤炭产业的
发展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

煤炭价格的波动也会对全球市场产生一定
影响。

高中化学煤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煤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煤的知识点总结煤的化学性质和组成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其形成源于古代植物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化学变化。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了解煤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对于理解能源转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的化学组成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组成,其中碳是最主要的元素。

煤的化学组成可以通过元素分析来确定,通常表示为碳(C)、氢(H)、氧(O)、氮(N)和硫(S)的含量百分比。

除了这些主要元素外,煤中还可能含有磷、灰分和其他微量元素。

二、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硬度、密度、孔隙率和层理等。

煤的颜色通常为黑色或暗棕色,具有暗淡至亚金属光泽。

煤的硬度较低,可以用钢针轻易刻画。

密度一般在 1.2-1.4 g/cm³之间,孔隙率较高,有利于煤的燃烧和气化。

三、煤的分类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以分为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等。

泥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挥发分。

褐煤是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的一种煤,碳含量较高,但仍然含有较多的水分。

烟煤是最常见的煤种,具有较高的碳含量和较低的水分。

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碳含量最高,水分和挥发分最低。

四、煤的化学反应1. 燃烧: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主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₂)和水(H₂O),同时释放能量。

2. 气化:在缺氧条件下,煤可以转化为气体燃料,如一氧化碳(CO)、氢气(H₂)等。

3. 液化:煤可以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气反应,转化为液态燃料,如甲醇等。

五、煤的工业应用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广泛应用于发电、钢铁制造、化工产品生产等领域。

煤的燃烧是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而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

六、煤的环境影响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减少煤的使用和开发清洁煤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七、煤的化学处理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可以对煤进行化学处理,如脱硫、脱硝等。

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

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

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1. 煤炭的形成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形成于地质历史长达数亿年的时间里,主要来源于古代植物的遗体和碳质沉积物。

煤炭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 植物遗体堆积煤炭的形成始于古代植物的死亡和堆积。

在湿地或沼泽地等环境中,植物的遗体往往不能完全分解,而是逐渐被水和泥沙所覆盖。

1.2 压实和排气随着沉积物的堆积,植物遗体逐渐被压实,其中的水分和气体被逐渐排出,使得植物遗体逐渐转变为含有较高碳质的有机质。

1.3 高温和高压作用当沉积物继续堆积并随着地壳的运动而向下深埋时,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

这些高温和高压的地质作用促使有机质进一步转化为煤炭。

1.4 煤质成熟度根据地质作用的程度,煤炭可以分为不同的成熟度等级。

煤质成熟度越高,煤炭中的挥发分含量越低,煤质越硬。

主要的煤质成熟度等级有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

2. 煤炭的分类根据煤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将煤炭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2.1 褐煤褐煤是煤炭中的一种低级别煤,含有较高的挥发分和水分,并且质地较软。

褐煤通常用作热能和电力发电,但其能量密度较低。

2.2 烟煤烟煤是中级别的煤炭,相对于褐煤来说,烟煤的挥发分含量较低,并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烟煤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供暖。

2.3 无烟煤无烟煤是煤炭中的高级别煤,其挥发分含量非常低,灰分、硫分等杂质也相对较少。

无烟煤燃烧时不会产生太多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因此广泛用于发电、冶金和化工等行业。

2.4 其他特种煤除了以上常见的煤炭分类外,还有许多特种煤,包括肥煤、气体煤、焦煤等。

这些特种煤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3. 煤炭的用途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用途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热能和电力发电煤炭是最主要的燃料之一,被广泛用于热能和电力发电。

燃烧煤炭可以产生大量热能,用于供暖和驱动蒸汽轮机产生电力。

3.2 工业原料煤炭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提取出来作为工业原料,如焦炭可用于炼钢和冶金工业,煤沥青可用于生产沥青材料。

煤炭分类及指标

煤炭分类及指标

1、粘结性: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经过胶质状态生成块状半焦的能力。

有的煤不仅自身有粘结能力,而且还能将其它惰性物体粘结在一起。

煤的这种性质叫煤的粘结能力。

有粘结性的煤不一定有粘结能力,有粘结能力的煤一定有粘结性。

2、结焦性:是指在工业条件下将煤炼成焦炭的性能。

3、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关系密切,结焦性包括保证结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所有性质,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粘结性好的煤,结焦性不一定就好(如肥煤)。

但结焦性好的煤,其粘结性一定好。

4、煤是不均一的物质,其中镜质组和壳质组属于活性物质,在热解过程上能熔融并产生活性键成分,具有粘结性;而惰质组为惰性成分,在热解过程中不能熔融,不产生活性成分,不具备粘结性。

但惰性成分也是不可缺少的,缺少或过盛都对炼焦不利,都会导致焦炭质量下降。

5、测定煤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根据胶质体的数量和性质进行测定,如胶质层厚度、基氏流动度、奥亚膨胀度等。

②根据煤粘结惰性物料能力的强弱进行测定,如罗加指数和粘结指数等。

③根据所得焦块的外形进行测定,坩埚膨胀序数和葛鑫指数等。

6、胶质层最大厚度Y:表示胶质体的数量,是煤的粘结性(结焦性)的重要指标,当Y<10mm或Y>25mm时Y值测不准。

最终收缩度X:可以表征煤成焦后的收缩情况,通常收缩度大的煤炼出的焦炭裂纹多,块度小,强度低。

最终收缩度主要与煤化程度有关,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最终收缩度变小。

另外,对煤化程度相同的煤,其最终收缩度与煤岩成分也有关系,稳定组的收缩度大,镜质组次之,惰质组最小。

粘结指数G R.I.(简G):表征区分烟煤粘结性的一种指标。

对强粘结性和弱粘结性的煤区分能力较高。

测定原理是基于有粘结能力的烟煤在炼焦过程上具有粘结本身或惰性物质(如无烟煤)的能力。

通过测定焦块的耐磨强度来评定烟煤的粘结性大小。

奥亚膨胀度b:一种以慢速加热来测定煤的粘结性的方法。

通常煤化程度较低和煤化程度较高的煤,其膨胀度都小;而中等煤化程度的煤,膨胀度大,粘结性好。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煤的形成与组成:煤是由植物残体在地下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含碳、含氢、含氧、含少量氮、硫的有机燃料。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和硫。

2. 煤的分类:根据煤的成熟程度和煤中挥发分的含量,煤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型。

3.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容重、孔隙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抗冻性等。

4. 煤的化学性质:煤可以在高温下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燃烧、气化、液化和干馏等。

煤中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碳含量、挥发分含量、
固定碳含量、灰分含量等。

5. 煤的燃烧特性: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热能,并产生一系列燃烧产物,如烟气、灰渣和烟尘等。

煤的燃烧性质包括燃点、可燃性和热值等。

6. 煤的加工和利用技术:包括煤的洗选、煤的破碎、煤的干馏、煤的
气化、煤的液化等技术,以及煤的燃烧和发电技术。

7. 煤的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对
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开采、加工和利用
对于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8. 煤矿安全:煤矿是煤的开采和生产基地,煤矿安全对于保障矿工生
命财产安全、保持煤炭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安全知识包括煤矿通风、防灭火、安全设备、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

原煤相关知识点总结

原煤相关知识点总结

原煤相关知识点总结1. 原煤的种类和分类按煤的成分和性质分,原煤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贫煤、泥煤、褐煤等;按煤质分类可以分为烟煤、无烟煤、长焰煤、无焰煤、气煤、肥煤、贫煤、泥煤、褐煤、生煤等。

各种煤的化学成分、外观性状、性能特点均不相同。

2. 原煤的物理性质原煤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含有许多永不水分、硫分、灰分等。

不同的煤种因含矿物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状。

例如烟煤和无烟煤是质的,又分为硬煤和软煤。

而泥煤、褐煤性质较差,为质煤。

3. 原煤的化学成分原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一些其他有害元素。

煤中还含有少量氮和一些金属元素。

碳为原煤燃烧时的主要燃料成分,氢散布存在于有机物质中,氧散布存在于煤中,含水量对煤的工程性能有很大影响。

此外,硫分、灰分、水在煤中分布、含量不同也使煤的性能各有不同。

贫煤、泥煤、褐煤中硫离散存在;但硫分含量高的煤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需要进行硫分净化。

此时需要基本不含或低硫煤。

4. 原煤的利用和应用原煤主要用于发电、燃烧、炼钢,还有煤气化、煤制油、合成气等方面的应用。

其中发电是原煤的最主要用途。

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原煤还被广泛应用于民用燃料、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等。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煤的高污染性,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5. 原煤的开采和加工原煤的开采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工序。

主要的开采方式有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其中后者更危险。

采矿时,工人们需要面对坍塌、有害气体、火灾等各种危险,因此需要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来保障工人的安全。

采矿后,原煤需要进行洗选、破碎、筛分等加工,才能得到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成品,以适用于各个行业的应用。

6. 原煤的环境影响和治理原煤的开采和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煤的燃烧会直接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造成空气和水的污染;其次,开采煤矿会破坏地表地貌,导致土壤侵蚀和水质恶化。

为了减少燃煤对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工业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性质、组成、分类和用途(一)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

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

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

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

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

褐煤电阻率低。

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

烟煤是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增高,电阻率减小,至无烟煤时急剧下降,而具良好的导电性。

(二) 煤的化学组成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以有机质为主体。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五种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占有机质的95%以上。

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

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一般来讲,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氮的含量也稍有降低。

唯硫的含量则与煤的成因类型有关。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氧是助燃元素,三者构成了有机质的主体。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常以游离状态析出,但在高温条件下,一部分氮转变成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可以回收制造硫酸氨、尿素及氮肥。

硫、磷、氟、氯、砷等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含硫多的煤在燃烧时生成硫化物气体,不仅腐蚀金属设备,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危害植物生产,而且将含有硫和磷的煤用作冶金炼焦时,煤中的硫和磷大部分转入焦炭中,冶炼时又转入钢铁中,严重影响焦炭和钢铁质量,不利于钢铁的铸造和机械加工。

用含有氟和氯的煤燃烧或炼焦时,各种管道和炉壁会遭到强烈腐蚀。

将含有砷的煤用于酿造和食品工业作燃料,砷含量过高,会增加产品毒性,危及人民身体健康。

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其中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另外,还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例如,锗、镓、铟、钍、钒、钛、铀……等,它们分别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煤中。

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一旦达到工业品位或可综合利用时,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通过工业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煤的性质,大致判断煤的种类和用途。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内容。

1.水分指单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

煤中的水分有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三种存在状态。

一般以煤的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

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水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是有害物质。

在煤的贮存过程中,它能加速风化、破裂,甚至自燃;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运费;炼焦时,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装卸困难。

只有在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2.灰分是指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

它是煤中的矿物质经过氧化、分解而来。

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

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强度,严重影响焦炭质量。

煤灰成分十分复杂,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灰分的熔点。

灰熔点低的煤,燃烧和气化时,会给生产操作带来许多困难。

为此,在评价煤的工业用途时,必须分析灰成分,测定灰熔点。

3.挥发分指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

它是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指标,并被用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性质。

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煤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随着煤化程度加深,挥发分逐渐降低。

4.固定碳测定煤的挥发分时,剩下的不挥发物称为焦渣。

焦渣减去灰分称为固定碳。

它是煤中不挥发的固体可燃物,可以用计算方法算出。

焦渣的外观与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根据焦渣的外观特征,可以定性地判断煤的粘结性和工业用途。

(三)煤的工艺性质为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必须了解、研究煤的工艺性质,以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

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

1.粘结性和结焦性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

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

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

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

粘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

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

测定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

粘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2.发热量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亦称热值,常用106J/kg表示。

它是评价煤炭质量,尤其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

国际市场上动力用煤以热值计价。

我国自1985年6月起,改革沿用了几十年的以灰分计价为以热值计价。

发热量主要与煤中的可燃元素含量和煤化程度有关。

为便于比较耗煤量,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将实际消耗的煤量折合成发热量为2.930368×107J/kg的标准煤来进行计算。

3.化学反应性又称活性。

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反应性强弱直接影响到耗煤量和煤气的有效成分。

煤的活性一般随煤化程度加深而减弱。

4.热稳定性又称耐热性。

是指煤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又一项重要指标。

热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炉内能否正常生产以及煤的气化和燃烧效率。

5.透光率指低煤化程度的煤(褐煤、长焰煤等),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对光的透过率称为透光率。

随着煤化程度加深,透光率逐渐加大。

因此,它是区别褐煤、长焰煤和气煤的重要指标。

6.机械强度是指块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难易程度。

机械强度低的煤投入气化炉时,容易碎成小块和粉末,影响气化炉正常操作。

因此,气化用煤必须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

7.可选性是指煤通过洗选,除去其中的夹矸和矿物质的难易程度。

我国现行的选煤方法,详见第四节。

二、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一) 煤的工业分类1958年,国家颁布了以炼焦用煤为主的分类方案,为工业部门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认真分析研究和吸收国外先进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为了使各项分类的技术经济指标最能反映煤的质量特点,达到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1986年,国家重新颁布了从褐煤到无烟煤的全面技术分类标准,将自然界中的煤划分为14大类,其中,褐煤和无烟煤又分别划分为2个和3个小类(表2.2.1)。

这就是我国现行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表 2.2.1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1) 分类指标及其符号Vr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Hr为干燥无灰基氢含量(%);GR.I(简记G)为烟煤的粘结指数;Y为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PM为煤样的透光率(%);b为烟煤的奥亚膨胀度(%);Q-A.GNGW为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MJ/kg)。

(2) 煤类的编码各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

10位表示煤的挥发分,个位数在无烟煤及褐煤表示煤化程度,在烟煤表示结粘性。

(二) 各煤类的主要特征和用途1.褐煤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

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

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

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2.长焰煤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

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

3.不粘煤它水分大,没有粘结性,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燃烧时发热量较小,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殖酸。

主要用作制造煤气和民用或动力燃料。

4.弱粘煤水分大,粘结性较弱,挥发分较高,加热时能产生较少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但结成的焦块小而易碎,粉焦率高。

这种煤主要用作气化原料和动力燃料。

5. 1/2中粘煤它具有中等粘结性和中高挥发分。

可以作为配煤炼焦的原料,也可以作为气化用煤和动力燃料。

6.气煤挥发分高,胶质层较厚,热稳定性差。

能单独结焦,但炼出的焦炭细长易碎,收缩率大,且纵裂纹多,抗碎和耐磨性较差。

故只能用作配煤炼焦,还可用来炼油、制造煤气、生产氮肥或作动力燃料。

7.气肥煤它的挥发分和粘结性都很高,结焦性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