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轴系校中通用工艺规范

合集下载

船舶轴系安装与校中工艺研究

船舶轴系安装与校中工艺研究

船舶轴系安装与校中工艺研究作者:黄从录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第02期摘要:船舶的轴系主要指船体的传动装置到螺旋桨间的动力构件,轴系的主要作用是将船舶的主机的功率传送给螺旋桨,使螺旋桨能够产生动力,保证船舶正常行驶。

主机是船体动力的提供设备,也是轴系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与轴系的安装及校正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船舶轴系安装与校中工艺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合理的调试方法望广大同行给予肯定。

关键词:船舶轴系中线校中引言:轴系构件主要由螺旋桨、中间轴、推力轴轴系的构件中有螺旋桨、中间轴、中间轴承、推力轴、推力轴承、隔舱填料函、尾管及尾管艇、尾密封件组成。

如何将这些构件有效的进行连接,使轴承的安装质量达到最好就要保证构件都要在允许值范围内进行应用。

一、确定各部件的理论中线要想保证轴系系统的运行正常,就必须将所有设备固定在同一中线上,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光学或红外设备确定出一条中线,然后结合这条中线进行轴系的安装和校中。

本文以1100hp拖船为例进行轴系系统安装和校中。

1.中线基准点的确定1100hp拖船轴系全长30米,整体中线定位采用红外线激光定位,船体轴系使用双屏轴系,轴系位置在船体中部4.5米左右,轴系基线为1.65米。

所以在进行基准点设置时,在船尾肋骨附近的船台上和机舱前壁附近的双层底上,分别安装红外线激光靶心,在其垂直高度处利用直尺从二层底或中龙骨向上量取出基准点位置,基准点的位置要延长至双层底或中龙骨上,在测量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准确度可以使用连通管水平尺在船台的标高1.65米处引入船内。

同时保证基准点的横向位置停留在船台和双层底的船体中线处,根据中线距中4.5米的横向尺寸确定出基准点的横向位置。

由于激光线光束能够保持绝对直线,就可以应用两点确定直线的原理来完成轴线的确定,当光束通过靶心后形成的直线就是一条绝对直线,我们可以在将红外线光束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能够直接停留在底座位置上,然后进行焊接,使中线点得以固定2.如何设定船台镗孔的位置船台镗孔是使构件用来穿过人字架和尾柱上的预留孔洞,这些孔洞都是预先在车间内进行粗加工后,直接安装在船体上,当安装完成后再进行精加工,最后使用镬孔机在现场就地进行镬孔。

9200TEU集装箱船主机与轴系校中工艺-2019年文档

9200TEU集装箱船主机与轴系校中工艺-2019年文档

9200TEU集装箱船主机与轴系校中工艺-2019年文档9200TEU集装箱船主机与轴系校中工艺0 引言为有效提高轴系校中精度及作业效率,有必要重视主机轴系校中工艺过程特别是一些质量控制。

生产实践证明,作为船舶动力装置最重要部分的主机与轴系,轴系的校中质量要求较严格,以避免运转时迅速磨损甚至泄露或烧坏艉轴密封零件及管轴承,给主机拐档带来不应用的变化,导致船体振动。

因此,合理分布轴系各轴承负荷,尽量促使实际中心线重合于轴系理论中心线,满足轴系势态使用要求,是校中过程中的重要要求。

1下水前校中准备工作1.1拉线照光船坞内拉线照光拉开了整个船舶主机与轴系工作的开始序幕。

轴系理论中心线采取激光仪与钢丝拉线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设定了船舶主机与中间轴下水后校中的参考基准。

1.2测量机座的扭曲与挠度(SAG)在主机吊装入船时,应测量与调整其机座扭曲和挠度,使其达到理想的主机校中状态。

机座扭曲程度应待船坞内曲轴安装到位后,在机座上平面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使机座前后四个角的顶点科学合理调整的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完成后,为保证在以后的校中调整时,能平行的升降主机,应记录机座下甲面与基座面板之间的距离。

在调整扭曲的同时,拉设钢丝测量主机机座挠度(SAG),确保其下垂量满足要求。

2下水后轴系法兰的连接艏艉吃水差在船舶出坞下水后必需控制在2m以内进行校中。

分布临时支撑时要根据轴系布置图来定,中间轴的各临时支撑和基座要依次从艉轴向前调整,使中间轴与中间轴、中间轴与艉轴的偏移(SAG)和法兰曲折(GAP)满足校中要求。

确定中间轴承调整垫块的尺寸。

调整主机的倾斜度和高度,使曲轴法兰与中间轴法兰连接处的偏移和曲折满足校中要求,确定主机环氧的尺寸。

主机和中间轴的初步定位完成是在法兰曲折和偏移满足工艺要求后,此时,应向船东报验结束后,连接各法兰,为确保其精确度,可使用液氮冷冻法,并采用淮压膨胀螺栓连接。

3主机环氧浇注前的调整与测量对主机和轴系的各校中参数进行测量,在要求的范围内调整轴系中心线和主机曲轴中心线后,方可进行环氧浇注。

0203船舶轴系校中工艺规范

0203船舶轴系校中工艺规范

广东捷仕克造船有限公司审定 日期 标查 日期 审核日期 校对日期 编制 日期工艺文件 船舶轴系校中工艺 QG/CX-GY-M03 广东捷仕克造船有限公司标记 数量 修改单号 签字 日期 面积 m 2 页数 1/23 Sign本规范为公司新编的船舶轴系校中通用工艺。

在编制过程中依据《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的要求,满足我国《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参考兄弟船厂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本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本规范由技术部归口;本规范由总工程师批准。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轴系校中通用工艺,主机安装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船舶轴系的校中和安装。

2 安装前准备2.1 熟悉了解并掌握主机、轴系及其安装的所有设计图纸、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2.2 到仓库领取配套设备必须检查其完整性,并核对产品铭牌、规格、型号。

2.3 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有碰擦伤、油漆剥落、锈蚀及杂物污染等。

2.4 检查所有管口、螺纹接头等的防锈封堵状态。

2.5 对检查完毕的配套设备必须有相应的保洁、防潮、防擦伤等安全措施。

2.6 对基座、垫块、调整垫片等零部件必须按图纸等有关文件进行核对。

3 人员3.1 安装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2 安装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4 工艺要求4.2 轴系校中连接法兰铰孔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3 轴系校中、连接、负荷测量符合图纸和《轴系校中计算书》要求。

4.4 主机曲柄差和轴承间隙符合主机制造厂要求。

5 工艺过程5.1 主机输出端和中间轴法兰螺栓孔铰孔5.1.1 法兰校中中间轴前法兰与主机输出端轴法兰铰孔前,应用临时螺栓(交错)将两法兰连接,调整两个法兰外圆同轴度,要求两法兰偏移量不大于 0.03mm,平面贴合值为“0”。

为确保铰削余量,两法兰的螺孔应尽量成“内切圆”状态。

5.1.2 用专用铰孔工具采用分两批方法进行加工,先行交叉铰削其余几个螺栓孔,螺栓孔应顺锥度,加工要求按相应的图纸执行。

船舶轴系校中及主机安装作业指导书

船舶轴系校中及主机安装作业指导书

轴系校中及主机安装作业指导书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轴系校中及主机安装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对船舶建造中轴系校中和主机安装作业要求作出了规定,旨在确保船舶主机、轴系正常、可靠地运行。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分轴系校中和主机安装,适用于本公司所建船舶轴系校中及主机安装作业。

3.职责3.1船研所提供被作业船的校中数据及工艺。

3.2检验科对每一道工序实施质量监控和检验。

3.3金加工工区负责零件的加工与集配。

3.4机装工区各施工班组按本指导书及相关工艺实施,并确保满足工艺和图纸要求。

4.实施4.1 轴线校中应在下列状态下进行:4.1.1船舶已经下水,且船舶左右平衡,螺旋桨2/3浸没状态。

4.1.2船舶尽量处于平潮状态,相对环境温度较低,避让风浪大和日光曝晒。

4.1.3机舱及尾部中、大型设备已定位安装。

4.1.4尾轴与中间轴及中间轴与主机法兰孔铰制完毕,铰制孔尺寸均已测量认可。

4.2 将尾轴向船尾位移△L,使各配对法兰端面留有一定的间隙,如果法兰有凸肩,应使凸肩露出凹槽0.4~0.6mm。

→←L1 L2 →←. . . .尾轴中间轴主机输出端法兰△L=L1+L24.3 在中间轴如下图位置,设置两个临时支承点(临时支承做好上下左右可调型)。

0.18~0.22L 0.18~0.22L4.4 在主机前后左右八个位置设置挡块,可以用液压千斤顶调节主机位置。

4.5 按船研所提供的轴系校中计算书,通过临时支承和千斤顶调整中轴及主机,用塞尺检查法兰端面的曲折值,用百分表检查其位移值,通过多次测量和调整,以达到校中计算书所规定的数据。

4.6 测量主机臂距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标应通过主机底座调节螺钉进行调整。

4.7 轴系校中曲折、位移值及主机臂距差达标后,还需要进行两次以上复查,检查以上数据有无变化及超标。

4.8 检查合格后,向检验科报验。

4.9 报验合格后,按图纸尺寸把中间轴承上盖打开,用晒图纸垫在中间轴承上部,把中间轴承夹死在中间轴上,轴承座对角非铰制螺孔部位铲拂两块临时垫块,钻孔,紧固。

船舶轴系校中

船舶轴系校中

轴系校中船舶建造和轴系修理时,均有轴系安装和轴系校中工作,轴系的安装和校中质量直接关系到主机推进系统运转的可靠性和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轴系的安装与校中都是依轴系理论中心线为依据的。

轴系的理论中心线是船舶设计的确定的轴系中心线。

它是有首、尾两个基准点确定的,首基准点一般在前隔舱壁上或主机某处;尾基准点一般在后隔舱壁或舵系中心线后某处。

理论中心线的高低由基准点的高度确定。

单轴系的船舶的理论中心线位于船体的中纵剖面上;双轴系的中心线按船体纵剖面对称分布。

1、轴系校中的实质轴系校中就是要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把轴系安装成一定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轴系的各轴段内的应力和所有轴承上的负荷,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具有合理的数值,从而使轴系能可靠地运转。

轴系校中的实质就是准确地确定船轴机器轴承的位置。

船舶轴系是否能可靠地运转,不仅取决于轴系的结构设计、材料和制造,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轴系的安装质量。

轴系校中、安装质量不佳,会造成轴承发热,尾轴承过度磨损、密封装置损坏和轴系振动等。

因此,轴系校中是按照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将轴系布置成某种轴线状态,使各轴承上的负荷,各轴段内的应力、弯矩、转角等尽可能在允许值的范围内或取得合理的数值,从而保证轴系安全、可靠地运转。

2、轴系校中的原理和方法轴系校中可以分为以下3种:1)直线校中根据轴系的理论中心线,将轴系各轴承中心布置成一条直线,这一过程称为直线校中。

仅此原理的校中方法在产生中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按法兰上严格规定的偏中值校中法。

按直线校中时,各轴的连线应为一条直线,即偏移值δ=0、曲折值ф=0,生产中规定:δ≤、ф≤m。

测量时,直尺—塞尺法或指针法。

(2)光学仪器校中法。

光学准直仪或投射仪校中轴系。

以光学仪器的光轴作为轴系理论中心线来校准人字架、尾轴管、中间轴承等轴系部件的位置,是这些部件的中心线与主光轴重合。

该法校中部件定位精度高、效率高。

多用于成批建造的中、小型船舶。

2)按轴承上允许负荷校中根据轴系的结构特点,确定轴承上允许的负荷的范围,校中时通过调节中间轴承的位置使轴系各轴承上的实际负荷在允许范围之内,这一过程称为按轴系允许负荷校中。

船轴系校中

船轴系校中

******船轴系校中主机、发电机、泥泵安装工艺上海顺桅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目录第一章尾轴—主推进减速轮齿箱、主机、轴带发动机、泥泵轮齿箱、泥泵校中安装工艺第二章舵承座定中工艺第三章下舵承衬套冷套工艺第四章上舵承定位与舵杆校中工艺第五章美人架尾轴前衬套座定位工艺第六章尾轴衬套压入工艺第七章尾轴吊入工艺第八章艉轴和推进齿轮箱校中工艺第九章主推进减速轮齿箱环氧垫片浇铸工艺第十章主推进减速轮齿箱--主机校中工艺第十一章主机环氧垫片浇铸工艺第十二章轴带发动机校中与环氧垫片浇铸工艺第十三章泥泵轮齿箱校中与环氧垫片浇铸工艺第十四章泥泵校中与环氧垫片浇铸工艺第十五章环氧垫片浇铸通用工艺第十六章平轴法法兰校中工艺第一章尾轴—主推进减速轮齿箱、主机、轴带发动机、泥泵轮齿箱、泥泵校中安装工艺一、有关技术文件及图纸二﹑轴系校中工装与工具三﹑轴系校中的条件与要求1.轴系校中及施工检验应在下水后进行,船舶各水舱均匀压载,且船舶排水量应大于船舶空载总排水量的85%,船舶尾倾尽量控制在1--1.5%以内。

2.轴系校中施工报验过程中,在轴系区域内及相连区域应停止一切振动性作业及焊接作业,并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和吃水的变化。

3.轴系校中船舶单独系泊,避免船舶碰撞引起校中值多变,泊船位有一定富裕水深。

4.轴系校中和报验应选在夜里10点以后,早上8点前。

5.泵舱前舱壁往后、艉楼甲板上一层以下的全部船体结构和基座应装焊、矫正结束,艉轴管、前轴毂、轴支架按交验合格的船体中心线装焊完工,艉部支撑拆除,艉轴管、泵舱前舱壁往后舱室以及双层底舱密性试验结束,停止振动性作业;6.上述区域的双层底、艉尖舱、机舱内与船体联接的箱柜密封性试验结束,相应管路安装完成;7.轴系通过的横向舱壁应当预先开孔;8.推进主机,推进减速箱、主发电机、泥泵、泥泵齿轮箱、中间轴承吊入机舱,并作好临时支撑。

9.机舱内的辅助设备也必须进舱,找中过程中,应停止较大振动和重物吊入吊出的作业;10.机舱必须清洁干净,结构的打磨工作完成;11.记录粗拉线后到精拉线之间的气温及船体温度,记录并画出温度曲线、和船体变形曲线,注意分析温度变化对校中的影响。

轴系对中工艺中文版

轴系对中工艺中文版

轴系对中工艺中文版轴系校中工艺1.概述:长轴系、单轴平行布置,其中间轴、艉轴的主要参数如下:1.1 艉轴:长7945mm 基本轴颈φ545mm 重14600kg1.2 中间轴Ⅰ:长6930mm 基本轴颈φ445mm 重8940kg1.3 中间轴Ⅱ:长7480mm 基本轴颈φ445mm 重9609kg本工艺是按韩国现代主机厂的轴系校中计算书而编写的,为校核校中的安装质量;按要求,在轴系联接安装后尚需进行前艉管轴承、中间轴承及主机最后两档轴承的冷热态负荷测量。

2轴系校中工艺的编写依据2.1 轴系校中计算书2.2 轴系布置图K43004402.3 艉轴管装置图K43304502.4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S2.5 MBD 生产建议3船台排轴校中的环境要求及流程3.1要求:a.)主机安装到位,主要部件已装配完,主要部件螺栓按要求锁紧,机外接口未安装(排气、滑油、启动空气等).b.)具备盘车条件c.)大链条按要求锁紧d.)船舶在船台上e.)主机机座扭曲在船台已向船东提交3.2流程3.2.1校中前应在F17及F32位置装妥可调临时支撑二只,将中间轴排放好,临时支撑的架设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3.2.2 艉轴安装到位后,在艉轴法兰上外加7000Kg的力,且艉轴法兰左右及下方用螺栓顶牢,使艉轴所施加的压力不变,左右位置不变。

3.2.3调整中间轴的二只临时支撑,使艉轴与中间轴Ⅱ、中间轴Ⅱ与中间轴Ⅰ的法兰对中数据符合表13.2.4顶丝表1的要求。

应注意在调整主机座的同时,使主机曲轴开档满足MBD 的要求3.2.5上述各法兰处的曲折(SAG)/偏移(GAP)允许误差为±0.1mm.3.2.6考虑到主机所浇注的环氧树脂垫片的干涸过程中约有1/1000的收缩量,所以在调整主机座时,应有意识地将主机稍稍顶高,顶高的具体数据应根据垫片的厚度来确定。

(即:δ/1000 ;δ为最终垫片厚度40~60mm,浇注目标厚度为50mm)3.2.7螺旋桨轴与中间轴Ⅱ、中间轴Ⅱ与中间轴Ⅰ以及中间轴Ⅰ与主机飞轮端法兰处的联轴节数据调妥后(但不去掉7000 kg附加力),检查如下对中数据,并经检查员确认提交给船东、船检。

轴系对中工艺09.8.13

轴系对中工艺09.8.13

3500T 轴系对中和安装工艺1. 概述:为确保3500吨杂货船的轴系方面的安装质量,特制定本工艺。

2. 相关资料及执行标准:《主机、齿轮箱及轴发安装图》等相关图纸、设备厂商的计算图表、《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S等。

3. 轴系对中工艺3. 1 主要工艺流程:尾轴与齿轮箱对中报验→固定齿轮箱、安装齿轮箱和艉轴的连接螺栓→第一次顶升试验报验→主机与齿轮箱对中报验、轴带发电机与齿轮箱对中报验→主机和齿轮箱、轴带发电机定位安装(浇铸环氧树脂)→第二次顶升试验报验→安装齿轮箱前后顶块→安装CPP装置和主机高弹和轴带发电机联轴节→第三次顶升试验报验3. 2 对中时的必要条件3.2.1 对中必须在船舶下水2至3天后方能进行。

并且用压载水将船舶压载至船艉吃水在3250以上。

首吃水1米左右。

3.2.2 为方便调整对中,艉轴需后退3--5mm,并注意做好后退前法兰原始位置标记。

(艉轴法兰前端至9#壁的尺寸为2350)3.2.3 艉轴内的CPP管应不安装,仅安放在齿轮箱内。

3.2.4 对中时船上应无大的振动作业,温度最好是在0—30°C(晚上或阴天为佳)。

3. 3 尾轴与齿轮箱对中报验根据船舶下水时的艉轴状态(艉轴临时支撑位于艉轴法兰前端面后735)(齿轮箱前端面距9#肋舱壁2350mm),调整齿轮箱,使齿轮箱位于正确状态。

具体步骤如下:3.3.1 焊装齿轮箱的8只调整螺栓,使齿轮箱前后左右每面2只。

在齿轮箱后端法兰上安装2只千分表,1只打在艉轴法兰外圆上,另1只打在艉轴法兰后端面上。

转动齿轮箱(每转动90º观察一下两只千分表)一圈,当齿轮箱回到初始位置时,可以判断出齿轮箱与艉轴法兰之间的相对位置。

3.3.2 齿轮箱与艉轴的相对位置是:a. 尾轴和齿轮箱之间的上下开口GAP:GAP=0±0.05mm 。

b. 尾轴和齿轮箱之间的上下偏差SAG:SAG=-1.66(-0.03)±0.05mm(尾轴端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轴系校中通用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舶轴系校中通用工艺的安装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船舶轴系的校中和安装。

2 安装前准备
2.1 熟悉了解并掌握主机、轴系及其安装的所有设计图纸、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2.2 到仓库领取配套设备必须检查其完整性,并核对产品铭牌、规格、型号。

2.3 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有碰擦伤、油漆剥落、锈蚀及杂物污染等。

2.4 检查所有管口、螺纹接头等的防锈封堵状态。

2.5 对检查完毕的配套设备必须有相应的保洁、防潮、防擦伤等安全措施。

2.6 对基座、垫块、调整垫片等零部件必须按图纸等有关文件进行核对。

3 人员
3.1 安装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2 安装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4 工艺要求
4.1 主机吊装和初步定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2 轴系校中连接法兰镗孔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3 轴系校中、连接、负荷测量符合图纸和《轴系校中计算书》要求。

4.4 主机曲柄差和轴承间隙符合主机制造厂要求。

5 工艺过程
5.1 主机输出端和中间轴法兰螺栓孔镗孔
5.1.1 法兰校中
中间轴前法兰与主机输出端轴法兰镗孔前,应用临时螺栓(交错)将两法兰连接,调整两个法兰外圆同轴度,要求两法兰偏移量不大于0.03mm,平面贴合值为“0”。

为确保镗削余量,两法兰的螺孔应尽量成“内切圆”状态。

5.1.2 用专用镗孔工具采用分两批方法进行加工,先行交叉镗削其余几个螺栓孔,螺栓孔应顺锥度,加工要求按相应的图纸执行。

5.1.3 第一批镗孔结束后,用内径分厘卡测量孔的上下、左右两个方向以及孔长度方向数值,并记录。

测量结束后,随即打上螺孔编号;将液压定位螺栓安装于已镗好的螺栓孔处,确定联轴节紧固好后,拆除临时定位螺栓。

5.1.4 用专用镗孔工具对剩下的螺栓孔进行镗孔。

5.1.5 用内径分厘卡测量孔的上下、左右两个方向,以及孔长度方向数值,并记录。

测量结束后,随即打上螺孔编号。

5.1.6 待全部螺栓孔都已镗完,松开液压定位螺栓,使中间轴成开轴状态。

S A G 1
S A G 2
GAP2GAP1
Bearing 5Bearing 6Bearing 7Bearing 4Bearing 8Bearing 9offset3offset2
offset5offset4offset7offset6offset1F Bearing 2
Bearing 1Bearing 3T.S.2
T.S.1
各测量点均为轴承支座中心,并以前、后两点为基准。

测量前应清洁测量点区域的污垢,并选取平整表面。

测量方法:在400N水平拉力作用下,测量φ0.5mm琴钢丝相对于机座下垂量(排气侧E/凸轮侧C),并根据琴钢丝垂度S计算机座下垂量(排气侧Ea/凸轮侧Ca),测量记录,并按照主机制造厂推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公式:Ea=S-E Ca=S-C
5.4 调整主机机座扭曲度
5.4.1 调整前状态
主机在浇注环氧前、处于未联接轴系的状态。

5.4.2 调整方法
将两水平仪(精度高于0.1mm/m)置于凸轮轴侧,最前和最后一个气缸单元的机座上结合面(加工面),同时记录水平仪的读数,使读数基本一致,要求扭曲度误差≤0.1mm/m。

注:水平仪置放位置应平整、清洁。

5.4.3 调整曲轴曲柄差(验收标准见主机制造厂推荐数据)。

5.5 紧配螺栓安装
5.5.1 紧配螺栓必须先行提交验收。

5.5.2 清洁螺栓、螺孔,螺栓放入液氮冷冻箱。

5.5.3 应用冷冻安装工艺将合格的紧配螺栓(连接前需喷涂二硫化钼)分别连接柴油机和中间轴的法兰、中间轴与螺旋桨轴法兰。

5.5.4 四十八小时后,用扳手拧紧螺帽,螺母支承面与法兰平面应紧密接触,接触面75%周长上应插不进0.05mm塞尺。

5.5.5 装上开口销。

5.5.6 拆除螺旋桨轴法兰处的F附加力和中间轴上的临时支承1和2。

5.5.7 初步确定中间轴承垫片厚度,利用4只M30顶升螺栓使中间轴承处于正确的位置,中间轴承用格兰木紧固。

注:在定位时,可用软性材料(如纸箔等)填在上轴瓦与轴颈之间将中间轴承下部间隙临时消除,使轴颈紧贴轴承下表面。

定位后,去除填料。

5.6 测量轴承负荷(连接轴系螺栓后)
5.6.1 轴承负荷测量的条件和方法
测量时应停止一切振动作业。

按照轴系校中计算书所示的位置,安装千斤顶,检查千斤顶座架是否牢固,松开中间轴承上轴瓦。

在千斤顶所对应的轴颈上,放置一个百分表,并检查百分表的支架是否牢固。

掀动油泵从而顶升中间轴,要求油压每升高 2.0MPa ,记录对应的百分表读数(即轴上升量),直到压力上升不大但轴颈抬高较快时为止。

慢慢地泻放油压,每降2.0MPa ,记录对应的百分表读数(即轴下降量),直至油压完全释放。

承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图 3 压力与位移
2d
u m P P A R += (1)
R=
m R C * (2)
式中: R -----轴承的实际负荷
C -----顶举系数,按千斤顶支撑位置不同,顶举系数亦有所不同,
A -----千斤顶的活塞面积,
5.6.2 中间轴承负荷测量
松开中间轴承上轴瓦,按照
按照,并按中间轴承计算结果与《轴系校中计算书》计算值误差在±20%以内
校中合格为依据验收。

5.6.3 艉管前轴承负荷测量
按照,并记录相关数据。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轴纸上绘制出压力与位移的曲线。

按照,若计算结果与《轴系校中计算书》计算值误差在±20%以内,则本次校中合格。

5.6.4 主机推力轴承负荷测量
如图4,将拉伸器置于主机飞轮下面,在一个钢梁上通过合适的钢条顶起二齿。

将百分表安放位置如图。

并在链轮箱内加设一只百分表以作监测。

图4 主机推力轴承负荷间隙示意图
顶升测量时,每隔2.0Mpa的压力测取一次读数。

分析数据时,按照主机制造厂推荐,一般取0.03~0.15mm顶升距离段。

轴承负荷计算
按照,并按照MAN 主机制造厂推荐数据对主机轴承负荷进行验收。

如果测量负荷不满足主机制造厂要求,可适当调节中间轴承或主机高度。

5.6.5 主机7#轴承负荷测量(如图5)
图5 主机最后一道主轴承负荷测量示意图
将拉伸器按图示位置置于主机厂提供的顶起钢梁上。

并在6#轴承上加设一只百分表以作监测。

顶升测量时,每隔2.0MPa的压力测取一次读数。

分析数据时,按照主机制造厂推荐,一般取0.03~0.10mm顶升距离段。

轴承负荷计算
按照,并按照主机制造厂推荐数据对主机轴承负荷进行验收。

如果测量负荷不满足主机制造厂要求,可适当调节中间轴承或主机高度。

5.6.6 检查曲轴曲柄差和主轴承间隙。

5.6.7 按主机安装图的要求,装焊6只测量销,并测量主机同各测量销之间的间隙,并作好记录。

6 检验
6.1 主机输出端和中间轴法兰螺栓孔镗孔,加工后螺栓孔符合图纸要求。

6.2 主机紧配螺栓机加工及测量检验,符合图纸要求。

6.3 轴系校中,法兰对中的偏移(sag)和曲折(gap),符合《轴系校中计算书要求》。

6.4 检查主机机座水平度和扭曲度,符合主机厂要求。

6.5 检查曲轴曲柄差,符合主机厂要求。

6.6 应用冷冻法,联接轴系紧配螺栓。

6.7 检查轴承负荷(艉管前轴承、中间轴承、主机最后两道主轴承),符合《轴
系校中计算书要求》。

6.86.8 检查曲轴曲柄差和主轴承间隙,符合主机厂要求。

6.9 检查曲轴曲柄差,符合主机厂要求。

6.10 检查轴承负荷(艉管前轴承、中间轴承、主机最后两道主轴承),符合《轴系校中计算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