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及阻燃技术
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

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建筑领域对耐火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防火性能优异的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因其优异的阻燃性能和应用方便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聚氨酯胶的性能、聚氨酯胶的阻燃机理、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聚氨酯胶的性能聚氨酯(PU)胶是一种以异氰酸酯和多元醇为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
聚氨酯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包括优异的耐水性能、耐化学品性能、机械性能和耐氧性能。
此外,由于其可塑性好,使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加工和成型,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产品和家居产品等领域。
三、聚氨酯胶的阻燃机理聚氨酯胶在一定条件下易燃,一旦着火会迅速燃烧,引起严重的火灾。
因此,研制一种防火性能良好的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聚氨酯胶的着火原因主要是其表面或内部受到外部热源的影响,导致其燃烧。
聚氨酯胶的阻燃机理主要包括气相阻燃和凝聚相阻燃两种方式。
气相阻燃是指通过添加的阻燃剂在燃烧时与燃烧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促进燃烧过程的中断。
而凝聚相阻燃是指阻燃剂在聚氨酯胶燃烧时生成的稳定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形成燃烧层,延缓燃烧速度。
四、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需求的增加,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目前,常用的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主要包括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和氢氧化铝等。
磷系阻燃剂主要是指通过加入含磷化合物,阻燃效果显著。
氮系阻燃剂在聚氨酯胶中通过生成惰性气体和炭层来抑制燃烧。
硅系阻燃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燃烧产物的传热和反应,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氢氧化铝的阻燃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吸热和隔热的物理作用来抑制燃烧。
五、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环保为导向的研究,重点发展无卤素和低卤素燃烧阻燃剂。
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

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1.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成,具有良好的韧性、耐磨性和耐撕裂性。
然而,由于聚氨酯在高温下容易燃烧,在一些特殊场合下需要采用阻燃剂来提高其阻燃性能。
2. 阻燃剂的分类阻燃剂主要可以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两大类。
2.1 无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是由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等组成的,常见的无机阻燃剂包括氢氧化铝、纳米氧化锆、磷酸铵等。
无机阻燃剂主要通过吸热分解、抑制燃烧气体的生成、形成隔热保护层等方式起到阻燃的作用。
2.2 有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是由含有氨基、酚基、磷酸酯等功能性团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常见的有机阻燃剂包括氯化烷基磷酸酯、三聚氰胺磷酸盐等。
有机阻燃剂主要通过减缓燃烧速率、阻断燃烧链反应等方式发挥阻燃作用。
3. 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1 阻断燃烧链反应有机阻燃剂中含有磷酸酯等功能性团,这些团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并产生磷酸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阻断燃烧链反应,从而降低聚氨酯的燃烧速率。
3.2 吸热分解无机阻燃剂中的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在高温下会吸收热量并发生分解反应,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聚氨酯的温度下降,延缓燃烧反应的进行。
3.3 隔热保护层无机阻燃剂能够在聚氨酯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隔热保护层,该层能够阻止热量向内部传播,限制燃烧蔓延的范围。
3.4 减少燃烧气体的生成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能够抑制聚氨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从而减少烟雾的产生,降低火灾对人体的危害。
4. 阻燃剂的选择与应用在选择阻燃剂时,需要考虑聚氨酯材料的具体使用环境以及阻燃剂的性能要求。
一般来说,无机阻燃剂适用于要求高阻燃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场合,而有机阻燃剂适用于要求性能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场合。
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阻燃剂粉末或涂层的方式将阻燃剂直接加入聚氨酯材料中,也可以将阻燃剂涂覆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形成阻燃层。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硬质泡沫聚氨酯(PU)是一种开放式细胞聚合物,通常用于制造保温材料、填充材料、密封材料等。
它具有优良的绝热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在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PU 材料在燃烧时会释放有害气体和烟雾,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降低PU材料的燃烧危险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应运而生。
它具有更高的阻燃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一、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基本特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是一种添加了阻燃剂的PU材料,它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较高的阻燃等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燃烧等级通常达到B1级或以上,符合建筑材料的防火要求。
2.低烟雾、低毒性:在燃烧时,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释放的烟雾很少,且不含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3.耐高温性能好: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耐高温性能较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火焰的热辐射。
4.抗老化、耐候性好: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具有较好的抗老化和耐候性能,使用寿命长。
二、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应用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优良性能使得它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建筑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保温板、隔热板、墙体填充材料等,提高建筑物的防火等级。
2.家具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沙发、座椅、床垫等,提高家具的防火性能。
3.交通运输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汽车座椅、车厢内饰等,提高车辆的防火等级。
4.其他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还可用于制造船舶、飞机、电子产品外壳等,提高产品的防火性能。
三、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建筑、家具、交通运输等领域防火性能要求的提高,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市场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未来,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仍将朝着以下方面发展:1.提高阻燃等级:随着技术的进步,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阻燃等级将会不断提高,符合更严格的防火标准。
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

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聚氨酯材料是由碳—碳键为基本结构组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属于可燃物质。
用聚氨酯材料生产的各类产品与制品,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随处可见。
由于它们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引发火灾的几率较高。
由各种引火源引发聚氨酯材料的燃烧以及伴随燃烧产生的烟雾毒性,已成为消防安全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有关聚氨酯产品及生产制定了日益严格的阻燃标准和法规。
同时,聚氨酯产品的生产所使用的大量原料多属于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也同属于可燃物之列,而在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原料助剂,如有机溶剂及其配置的涂料、脱模剂等,因闪点、着火点较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燃烧隐患;此外,在大型软质聚氨酯块泡的生产中,由于使用高水量配方生产低密度泡沫体产生的热量多而泡沫体的散热性差,因此在贮存过程中,由泡沫体产生自燃而引发的火灾也曾有发生。
由聚氨酯泡沫体等燃烧产生的火灾危害,不仅来源于燃烧本身产生的大量热辐射而引发的火焰的蔓延和扩大,同时还来源于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分解释放出来的诸多有毒气体。
许多火灾报告指出:由燃烧烟雾和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的比例远远高于真正燃烧本身造成的伤亡人数。
因此,为保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防火安全,必须系统地研究该类产品的燃烧机理、检测方法以及阻燃办法,制定产品的生产、使用安全标准和法规。
下面,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就聚氨酯泡沫的燃烧机理以及阻燃方法这两方面为大家进行简单介绍。
一、燃烧机理在聚氨酯产品中,由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质量轻、体积大且传热系数低、最易发生燃烧,因此将它作为燃烧行为的研究对象最具有代表性。
一般物质的燃烧行为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物质引燃和火焰蔓延的初期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物质的完全燃烧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则为火焰衰减、燃烧熄灭的最终阶段。
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这里告诉大家,物质引燃的难易程度是物质燃烧行为的第一表征,它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组成、传导能力、热分解温度以及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和液滴的助燃程度等因素有关。
聚氨酯保温板防火性能简介

聚氨酯泡沫塑料(PU)的防火等级认定1.按《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标准,聚氨酯达到B2级要求,添加特殊阻燃剂后可以到达B1级。
某些指标达到A级2 GB8624-1997指标不燃类材料(A级)1 A级匀质材料按GB/T5464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a)炉内平均温升不超过50℃;b)试样平均持续燃烧时间不超过20s;c)试样平均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0%。
2 A级复合(夹芯)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A。
a)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35 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2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125℃,试件背面无任何燃烧现象,b)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15,c)按GB/T 14402和GB/T 14403进行测试.其材料热值≤4.2 MJ/kg,且试件单位面积的热释放量≤16.8MJ/m^2;d)材料燃烧烟气毒性的全不致死浓度LCo≥25mg/L.可燃类材料(B级)1 Bl级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B1级.a)按GB/T 8626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b)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15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200℃。
c)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75.2 B2级材料按GB/T 8626进行测试燃滤纸的现象。
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
3其他标准1)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其B1等级PU材料指标,氧指数必须大于32;2)200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提出PU复合风管材料指标是烟密度SDR≤25。
阻燃聚氨酯材料简介

BS5852 crib 5
上图为试件的安装情形和尺寸,右图为5#木笼的形状
BS5852 crib 5测试方法
1 BS5852 试验聚氨酯软泡所指定的火源是一只5#木笼(crib 5)。木笼是用一种被称为苏格兰松的软木制成的。用20根横截 面为6.5 mm X6.5mm的小木条由PVA胶或其它木胶粘合成如图 5中的木笼。每根小木条长40mm,每层两根木条共10层(木条 共重17克)。在木笼最底层和倒数第二层之间粘接1片 40mmX40mm医用纱布(约0.3g)。 2 试验时在木笼的纱布上均匀滴加1.4ml的异丙醇,将木笼安置在 两块相互垂直的泡沫试样的正中间。底层木条应与靠背的方向平 行。 3 用适当的火源(火柴,打火机,灼热金属丝等)点燃木笼底部 的纱布并开始计时。记录火焰完全熄灭的时间,然后称取泡沫的 失重。 3 火焰应在600秒内熄灭,试样失重不允许超过60g,除垂直放置 的试样的垂直方向外,试样在任一方向上被燃烧的范围距木笼中 心不应超过100mm。
2006,India Source: IPUIA
7.85% 12.97%
21.84%
我国聚氨酯未来发展分析
我国MDI、TDI、PU的人均消费量还很低; 聚氨酯是和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
基本必须品。 受人口、交通运输、建筑节能和冰箱产业的拉
动,我国聚氨酯总体增长速度为10-15%。 利润率减低,规模扩大,增长速度放缓,标志
建筑行业:GB 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 性能分级
GB 20286-2006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 能要求和标识
JCT 998-2006 喷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材料
聚氨酯泡沫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阻燃原理一般,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泡沫塑料的阻燃性,以延缓燃烧、阻烟甚至使着火部位自熄。
也可采用含阻燃元素的多元醇(即反应型阻燃剂)为泡沫原料。
阻燃剂必须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功能:能在着火温度或接近着火温度下吸热分解成不可燃物质;能与泡沫燃烧产物反应生成不易燃物质;可分解出能终止泡沫自由基氧化反应的物质。
在聚氨酯泡沫中,含磷阻燃剂主要在凝聚相发挥作用,磷化物可以消耗泡沫塑料燃烧时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使其转化成不易燃烧的炭化物,泡沫体中磷(P)含量达1.5%左右时即可获得较佳的阻燃效果。
含卤素阻燃剂主要在气相中发挥作用,卤素是泡沫塑料燃烧反应的链终止剂,在塑料燃烧时生成卤化氢而抑制燃烧反应。
据有关资料,为使泡沫获得较满意的阻燃性能,泡沫体中溴(Br)质量分数应达12%~14%,或氯(Cl)质量分数达18%~20%。
当磷-卤联用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故0.5%P+(4%~5%)Br或1%P+(8%~12%)Cl即可使聚氨酯泡沫具有自熄性。
典型的磷-氮阻燃体系可由聚磷酸铵和三聚氰胺等组成,在泡沫受热初期,阻燃剂分解产生磷酸等,它与多羟基化合物形成具有阻燃作用的磷酸酯并释放水蒸气;在高温下泡沫中的阻燃剂气化产生不燃性气体,使熔融的泡沫炭化形成疏松的多孔性阻燃层。
氢氧化铝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质量分数可高达34%),结晶水在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很稳定,但在泡沫塑料燃烧温度时将快速分解,吸收燃烧热,并在火源和泡沫间形成不燃性的屏障,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同时,它也是一种烟气抑制剂。
添加阻燃剂制备阻燃泡沫塑料人们发现,含磷、氮、卤素、锑、铝、硼等元素的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一般可通过在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时在发泡配方中添加阻燃剂,使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
选择阻燃剂,除了要考虑它对制品的阻燃效果(包括长期阻燃效果、遇火时的烟雾性等),还需考虑加入阻燃剂对发泡工艺的影响,以及对制品物性的影响。
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

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
根据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该材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阻燃性能:B1级聚氨酯必须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在火灾条件下自我熄灭,并且不会蔓延火焰。
该材料在各种着火源下的燃烧性能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2. 烟气密度:B1级聚氨酯在火灾情况下的烟气密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人员逃生时的烟雾阻挡程度,确保人员能够正常疏散。
3. 毒性指数:B1级聚氨酯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不得有毒,毒性指数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4. 燃烧剂含量:B1级聚氨酯材料的燃烧剂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火灾蔓延,并减少火势。
5. 机械性能:B1级聚氨酯材料在阻燃性能的基础上,仍然必须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满足设计使用的要求。
综上所述,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旨在确保聚氨酯材料在火灾条件下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烟气密度控制、无毒烟雾产生、低燃烧剂含量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提高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应型阻燃剂,在高聚物合成过程中加人阻燃剂,它们或者
作高聚物的单为体,或者作为交联剂和扩链剂参与反应,最 后成为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从而使高聚物获得阻燃性。目前 应用最多的是添加型阻燃高分子材料,eg:有机磷多元醇,烷 基磷酸酯。
b). 浇铸法 (模塑法):均匀的发泡混合料定量地注入金属模具内进行发泡,预熟化,然 后脱模,再加热充分熟化。
c). 喷涂法:借助压力使各组分在喷枪内混匀,然后喷涂于施工物表面上进行现场发泡 成型。
d. 块状法:连续的机械浇注发泡工艺,其成型泡沫体的横截面呈块状。
23
全球聚氨酯发展现状
2001年到2006年,世界聚氨酯产能年平均增长率为4%,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为3.4%。2006年世界聚氨酯的产品产量达1165万吨,聚氨酯消耗量达979万吨。
(2)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
泡沫塑料以树脂为基础,采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在其内部产 生无数小气孔而制成的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分类
(1)分类 Mc值 :体型结构大分子中交联点间的分子量的大小。
Mc↓,交联密度↑ ,泡沫塑料的硬度及机械强度↑。
19
(2),反应过程
催化剂
Logo
Logo
(1)成泡过程 a. 泡沫的形成:在成泡剂的作用下,产生泡沫。 b. 泡沫的增长:新气体不断产生,泡孔膨大。 c. 泡沫的稳定:泡沫增长,气泡壁层变薄,泡沫 稳定剂稳定。
5
()
2 异 氰 酸 酯 与 含 活 泼 氢 化 合 物 的 反 应
6
(3)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
a. 异氰酸酯二聚
高温下则二聚体会发生分解
b. 异氰酸酯三聚
三聚体在150一200℃时仍很稳定(与二聚体不同)。可制取优异的 油漆涂料及耐温、阻燃的硬质泡沫塑料。
7
2,聚氨酯分类与应用
(1),聚氨酯分类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聚氨酯及其阻燃技术
目录
1 聚氨酯及其性质 2 聚氨酯分类与应用 3 聚氨酯泡沫制备 4 阻燃聚氨酯 5 发展与展望
Logo
1,聚氨酯及其性质 • 聚氨酯--聚氨甲酸酯的简称。
结构如下:
硬段结构 软段结构
决定性 能因素
聚合物 结构
链化学 组成
软段R,R’:材料的弹性,低温性能,拉伸性能 硬段: . 光稳组份型
形态分类法
水系聚氨酯
水溶解型 胶体分散型
乳液型
固态聚氨酯
a,形态分类法
C,用途分类
聚氨酯泡沫 塑料
聚氨酯纤维
用途
聚氨酯油漆
聚氨酯 涂料
聚氨酯 橡胶
聚氨酯 胶黏剂
(2)聚氨酯的应用
聚氨酯泡沫塑料
软泡、硬泡,半硬泡塑料三种。 除软泡沫塑料外,其余结构是刚性链段多,柔性链段少,
称氨纶
聚氨酯油漆与涂料
分为单组分油漆和双组分油漆 其中双组分油漆当今世界性能最好的聚氨酯油漆大 量用在小汽车、飞机、轮船方面。
聚氨酯涂料同金属和建筑材料联合牢实,又耐磨、耐油、 耐气候老化,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做成各种鲜艳色泽,所以聚 氨酯涂料可代替油漆,
聚氨酯胶黏剂
特点 ① 极性很强、化学活泼性很高 ② 控制分子链中软缎与硬段比例及结构,制成不同特性的胶黏。 ③ 易固化,胶合层无缺陷。 ⑤ 耐低温,胶合层可在-196℃ ,甚至-253 ℃下使用。 ⑥ 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耐臭氧及防霉菌等。
燃烧特点:① LOI在16-18, ②产生大量有毒烟雾; ③特别是聚氨脂软泡,开孔率较高,泡孔相互连通, 燃烧时由于较高的空气流通性而不断地供给氧气,不 易自熄。
Logo
4,聚氨酯阻燃技术 目前聚氨酯阻燃的主要途径:
a,提高聚氨酯自身的热稳定性;
b,在聚氨脂原料中引入阻燃剂。
4.1 提高自身稳定性的方法: 分子链中引入热稳定性杂环结构,eg:异腈脲酸脂, 恶唑烷酮,磷腈等
3、聚氨酯料制备
脂肪族
异氰酸酯 脂环族
芳香族
聚酯多元醇 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低聚物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四氢呋喃聚醚多元醇
聚氨酯原料
其它聚醚多元醇 其它多元醇
扩链(交联)剂 胺类扩链剂 醇类扩链(交联)剂
催化 剂
叔胺类催化剂 金属有机化合物
阻燃剂
其它配合剂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 着色剂 增塑剂 ,发泡剂
内聚能,
官能度:支化程度,聚合物的体积构型
链的刚性
交联程度
链间的相互作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合成加工方法与工艺条件 微相分离程度
Logo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异氰酸酯的结构、反应活性 异氰酸(O=C=NH)基团是具有两个杂积累双链的高度不饱 和的基团,化学性能十分活泼。
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分子中的亲核中心进攻正电性的碳原子, 是一种亲核加成的聚合反应。
a, 异腈酸脲脂聚氨酯
Sendijarevic A . Elast Plast 1991;23:192–217.
Logo
b,恶唑烷酮聚氨酯
Yeganeh H. Eur Polym J 2006;42:1743–54.
Logo
4.2,加入阻燃剂方法
阻燃剂按其阻燃特点分为添加型阻燃剂与反应型阻燃剂 添加型阻燃剂:阻燃剂以物理方式分散于基材中,赋予材料以阻燃性 ,eg:氯氟烃,无机氧化物,氢氧化物,无机磷化合物(磷酸铵);
常温下处于玻璃态,具有小于铝,大于铝和等于铝的硬度。
主要用途 1、座椅、沙发、头枕、床垫等
聚氨酯慢回弹枕头
2、各种减震、包装垫材,保温材料
聚氨酯橡胶
①混炼型聚氨酯橡胶 ②浇注型聚氨酯橡胶 ③热塑性聚氨酯橡胶 配溶剂作涂料、黏合剂和PU革等
聚氨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是用聚氨酯热塑胶(Estane型)进行抽丝纺 丝,再织成各种衣着袜子等。日本牌号为Sanxi ,中国
(2)成泡剂 a. 水 b. 低沸点卤代烃,受热气化产生气泡(物理方法)。
22
c.泡沫稳定剂
有机硅泡沫 稳定剂
Si—O—C型
降低原料混合物的表面张
力,在泡沫升起至熟化期
间防止泡沫的热力学非稳 态出现。
d,发泡成型工艺
a). 手工发泡:计量加入反应物,经高速搅拌混合数秒后,立即倾入模具内进行发泡成
型。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其产 量占世界的40%左右,也是最大的聚氨酯 消费国
中国聚氨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 代至新世纪初,聚 氨酯弹性体的适用 范围进一步扩大, 产品品种及产量稳 步增长,原材料、 新技术、先进设备 正在协调配套生产 成为新世纪初的一 个朝阳产业。
聚氨酯的结构缺陷:
结构特点:多孔状结构, 密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