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力系统潮流程序设计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化和智能化,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潮流计算作为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本文旨在探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提高计算效率,优化计算结果,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功率方程的求解等。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包括程序设计的总体思路、主要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同时,结合具体的算例和仿真实验,对程序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本文还讨论了潮流计算程序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如数值稳定性、收敛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还对潮流计算程序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考虑更多约束条件、引入智能优化算法、实现并行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角度,深入探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理论和实践,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不仅是保证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的系统,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系统。

在电力系统中,潮流计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决定了电网的运行状态,为电力系统的稳定、经济、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发电厂、输电线路、变压器、配电线路和用户。

发电厂负责将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输电线路负责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各个变电站,变压器则负责调整电压等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配电线路则将电能从变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而用户则是电能的最终消费者。

在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是描述电能状态的两个基本物理量。

电压是指电场中单位正电荷移动的势能差,通常用字母U或V表示。

电流则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pq法及程序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pq法及程序
2、学习 MATLAB 编程方法,完成潮流程序,通过算例考核。 3、掌握科技文献查阅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 4 利用因子表、稀疏技术以及 MATLAB 特点等提高计算性能(选做)。
三、设计(论文)成品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1 份; 2、外文翻译资料 1 份(不少于 3000 汉字); 3、MATLAB 潮流软件 1 份。
班级 2 班
指 导 教 师 刘宪林 单位 电气工程系 职称 教授
校外指导教师
单位——————————————
职称——————————
题目 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对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进行研究,编制相应程序。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达到的主要指标 1、学习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的概念和模型。
教研室主任——————————
II
主管院长———————
王刚: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研究
摘要
在简要分析了电网常规潮流算法的基础上,选择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算法进 行研究。该算法包含传统的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算法和一种改进的带二阶项的快 速潮流算法,既适用于高压电网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配电网。改进的带二阶项快 速潮流算法应用矩阵分块求逆方法对阶数较高的雅克比阵求逆计算进行了改进, 使阶数较高的雅克比阵的求逆变为阶数较低的四个子阵的求逆,从而简化了求逆计 算。基于传统的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算法编写了潮流计算软件,并使用算例对带 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算法和牛顿-拉夫逊算法就计算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明,带二阶项的快速潮流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 关键词: 潮流计算,二阶项,配电网
四、参考资料
[1] 王锡凡主编.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年 [2] 王祖佑主编.电力系统稳态运行计算机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年 *自行查阅其他相关中外文文献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的程序实现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的程序实现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短路故障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设计目录一.潮流计算 (4)1 电力系统图及初步分析 (4)1.1 电力系统图及设计任务 (4)1.2 初步分析 (4)2 牛顿-拉夫逊法简介 (5)2.1概述 (5)2.2 一般概念 (5)2.3 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 (6)2.4 直角坐标表示的修正方程 (6)3 程序设计 (10)3.1 程序流程图 (10)3.2 潮流计算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10)二.三相短路计算 (14)2.1计算原理:利用节点阻抗矩阵计算短路电流 (14)2.2三相短路计算流程图: (15)2.3习题实例 (16)2.4 三相短路计算程序及结果如下: (17)三.不对称短路计算 (19)3.1不对称短路课程设计的题目 (19)3.2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及设计大纲 (19)3.3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时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20)3.3.1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时用标幺值表示的各序等值电路 (20)3.4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时各序等值电路的化简与计算 (21)3.4.1正序等值电路的化简计算 (21)3.4.2负序等值电路的化简计算 (22)3.4.3零序等值电路的化简计算 (23)3.5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时元件参数的计算 (23)3.5.1理论分析 (23)3.5.2各元件各序等值电路电抗标幺值的计算 (24)3.6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分析与计算 (27)3.6.1单相接地短路 (28)3.6.2两相直接接地短路 (29)3.6.3两相短路 (31)3.7正序等效定则的内容 (32)3.8 短路计算的matlab/simulink模型如下: (33)3.9.1变压器和线路参数设置: (333)3.9.2短路模块和负载模块的参数设置 (344)3.9.3故障相短路相电流和相电压波形 (355)设计总结 (366)参考文献 (377)附录 (388)一.潮流计算1 电力系统图及初步分析1.1 电力系统图及设计任务此电力系统图有Auto CAD2012软件画出网络各元件参数的标幺值如下:Z12=0.1+j0.4;y120=y210=j0.01538;z13=j0.13;k=1.1;z14=0.12+j0.5;y140=y4 10=j0.01920;z24=0.08+j0.4;y240=y420=j0.01413系统中节点1,2为PQ节点,节点3为P节点,节点4为平衡节点,已给定P1s+jQ1s=-0.3-j0.18,P2s+jQ2s=-0.55-j0.13P3s=0.5,V3s=1.10,V4s=o0.1∠05容许误差为510-。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310406学号:031040635学生姓名:陈代才指导教师:钟建伟2013年 4 月15 日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年4月15日目录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2)2 总体设计 (3)2.1潮流计算等值电路 (3)2.2建立电力系统模型 (3)2.3模型的调试与运行 (3)3 详细设计 (4)3.1 计算前提 (4)3.2手工计算 (7)4设计图及源程序 (11)4.1MA TLAB仿真 (11)4.2潮流计算源程序 (11)5 总结 (19)参考文献 (20)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潮流计算是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参数和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边界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系统稳态运行状态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它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计算,是系统安全、经济分析和实时控制与调度的基础。

常规潮流计算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网路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

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都需要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同时,为了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也需要进行大量而快速的潮流计算。

因此,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电气运算。

在系统规划设计和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时,采用离线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中,则采用在线潮流计算。

是电力系统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

它既是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及经济性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又是电力系统静态和暂态稳定计算的基础。

潮流计算经历了一个由手工到应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现在的潮流算法都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前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主要步骤在于编制计算机程序,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一、问题重述课程设计要求1、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根本流程图2、经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3、对不同样的负荷变化,解析潮流分布,写出解析说明。

4、对不同样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治控制,并说明调治控制的方法,并列表表示调治控制的参数变化。

5、打印利用 DDRTS 进行潮流解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

课程设计题目1、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经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变电所 1变电所 2变电所 3变电所 435kV 母线10kV 母线35kV 母线10kV 母线一次侧电压 220kV一次侧电压 220kV线路长为 60km线路长为 80km线路长为 100km线路长为 80km线路长为 80km线路长为 100km母线 1母线 2。

母线 32*QFQ-50 -22*QFS-50-22*TQN-100 -22*TQN-100 -2电厂一电厂二2、发电厂资料:母线 1 和 2 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400MW〕,母线 3 为机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100MW〕,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 50MW和 30MW;发电厂二总装机容量为〔 200MW〕。

3、变电所资料:〔1〕变电所 1、2、3、4 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 10KV 35KV 10KV35KV 〔2〕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50MW 40MW 50MW60MW〔3〕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φ=0.85 ;〔4〕变电所 2 和变电所 4 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 75MVA的变压器,短路耗费414KW,短路电压〔 %〕=16.7 ;变电所 1 和变电所 3 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63MVA 的变压器,短路耗费为 245KW,短路电压〔 %〕=10.5 ;4、输电线路资料: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单位长度的电抗为,单位长度的电纳为 2.78 * 10 -6 S 。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C语言程序及说明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C语言程序及说明

程序的稳定性分析
程序在不同计算机上的运行 结果是否一致。
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入数据 的变化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程 度。
程序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 输出结果是否保持稳定。
程序在处理异常情况时的表 现和稳定性。
程序的扩展性分析
代码可读性:C语言程序应具备良好的可读性,方便后续维护和修改 算法效率:C语言程序应采用高效的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内存占用:C语言程序应合理利用内存,避免内存泄漏和不必要的内存占用 扩展性:C语言程序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方便添加新功能和优化性能
THANK YOU
汇报人:XX
程序的异常处理说明
异常类型:输入 错误、计算错误、 内存不足等
异常处理方式: 使用try-catch 语句进行异常捕 获和处理
异常处理流程: 当异常发生时, 程序会输出错误 信息并终止运行
异常处理结果: 确保程序在遇到 异常时能够正确 处理并给出相应 的提示信息
C语言程序应用示例
示例程序的输入数据格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Βιβλιοθήκη 输入输出函数:用于数据的输入和 输出
函数:可重复使用的代码块,具有 特定的功能
C语言程序中电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定义节点和支路:根 据电力系统网络结构, 定义节点和支路,为 潮流计算做准备。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 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 和元件参数,建立数 学模型,包括节点电 压、支路电流等。
实际运行时 间测试
程序的内存占用性能分析
内存占用情况:分 析程序运行过程中 内存的占用情况, 包括堆内存和栈内 存。
内存泄漏检测:检 查程序是否存在内 存泄漏,即程序运 行结束后未正确释 放的内存。
内存使用优化:根 据内存占用情况, 优化程序中的数据 结构或算法,降低 内存占用。

MATLAB电力系统PQ潮流计算程序设计

MATLAB电力系统PQ潮流计算程序设计

MATLAB电力系统PQ潮流计算程序设计1 绪论1.1潮流计算1.1.1 潮流计算概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在电力系统规划的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潮流计算来定量地分析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此外,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也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

所以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种很重要也很基础的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也分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两种,前者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和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后者则用于正在运行系统的随时监视及实时控制。

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从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

在这20年内,潮流计算曾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对潮流计算的一些基本要求进行的。

对潮流计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1)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或收敛性;(2)对计算机内存量的要求;(3)计算速度;(4)计算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在数学上是一组多元非线性方程式求解问题,其解法都离不开迭代。

因此,对潮流计算方法,首先要求它能可靠地收敛,并给出正确答案。

由于电力系统结构及参数的一些特点,并且随着电力系统不断扩大,潮流计算方程式的阶数也越来越高,对这样的方程式并不是任何数学方法都能保证给出正确答案的。

这种情况成为促使电力系统计算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更可靠方法的重要因素。

在用数字计算机解电力系统潮流问题的开始阶段,普遍采取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逐次代入法。

这个方法的原理比较简单,要求的数字计算机内存量比较低,适应50年代电子计算机制造水平和当时电力系统理论水平。

但它的收敛性较差,当系统规模变大时,迭代次数急剧上升,在计算中往往出现迭代不收敛的情况。

这就迫使电力系统计算人员转向以阻抗矩阵为基础的逐次代入法。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设计正文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设计正文

引言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计算。

最初,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通过人工手算的,后来为了适应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需要,采用了交流计算台。

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1956年Ward等人编制了实际可行的计算机潮流计算程序。

这样,就为日趋复杂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提供了极其有力的计算手段。

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来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离线计算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在线计算则用于运行中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实时控制。

两种计算的原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实际电力系统的潮流技术主要采用牛顿-拉夫逊法。

牛顿-拉夫逊法早在50年代末就已应用于求解电力系统潮流问题,但作为一种实用的、有竞争力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则是在应用了稀疏矩阵技巧和高斯消去法求修正方程以后。

牛顿-拉夫逊法是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有效的迭代计算。

本设计就是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

第一章 概论1.1 概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它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来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离线计算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在线计算则用于运行中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实时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流程序的设计与开发1 数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将设备铭牌参数和有名值作为原始输入数据,潮流结果以有名值的形式输出。

PQ PV ⎧⎧⎪⎪⎪⎪⎪⎪⎪⎪⎪⎪⎨⎪⎪⎪⎪⎪⎧⎪⎪⎪⎪⎨⎪⎪⎪⎪⎩⎩⎪⎪⎧⎪⎪⎪⎪⎪⎪⎨⎪⎪⎪⎪⎪⎪⎪⎪⎪⎪⎪⎪⎪⎨⎪⎪⎪⎪⎪⎪⎧⎪⎪⎪⎪⎪⎪⎪⎪⎪⎪⎨⎪⎪⎪⎪⎪⎪⎪⎪⎪⎪⎩⎩⎩各节点编号节点电压的幅值节点电压的相角注入发电功率节点数据负荷功率平衡节点节点类型节点节点输入数据支路编号支路两端节点编号支路数据支路阻抗支路对地导纳变比短路损耗变压器数据短路电压百分数空载损耗空载电流百分数 支路数据与节点数据分别以一个矩阵的形式输入,矩阵的每一行表示每一个节点或每一条支路,矩阵的每一列表示不同的参数数据。

⎧⎧⎨⎪⎪⎩⎨⎧⎪⎨⎪⎩⎩各节点电压幅值电压各节点电压相角输出数据平衡点功率功率各支路功率2 变量命名设计3 程序流程图启动输入原始数据形成节点导纳矩阵设节点电压初值计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不平衡量Jacobian矩阵是否形成,i>n?N计算Jacobian矩阵元素增大节点编号i=i+1NY解修正方程式,得到各电压的修正量判断是否收敛Y计算平衡节点功率和线路功率停止4 程序代码4.1 主程序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l=input('请输入支路数:l=');%支路数不要包括三绕组变压器sw=input('请输入平衡节点号:sw=');ac=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ac=');SB=input('请输入基准功率:SB=');B1=input('请输入支路参数:B1=')%支路参数节点参数和对地支路参数均以矩阵形式储存%第一列储存支路编号%第二列与第三列分别储存支路的两个端点,分别为p,q%第四列储存支路阻抗%第五列储存支路对地导纳,注意对地导纳不要除以2%第六列储存该支路是否含有变压器,有为1,无为0%第七列储存变压器变比k,p指向q的变压器变比为k:1,且k大于等于1 %第八列储存变压器短路损耗%第九列储存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数%第十列储存变压器空载损耗%第十一列储存变压器空载电流百分数%第十二列储存变压器低压侧电压%第十三列储存变压器额定功率%第十四列储存归算所取基准电压%注意,将三绕组变压器转换为双绕组变压器输入A1=input('请输入节点参数:A1=');%第一列为节点编号%第二列为注入发电功率%第三列为负荷功率%第四列为节点电压幅值,为方便起见,以标幺值形式表示%第五列为节点电压相角%第六列储存节点对地导纳%第七列为节点的类型,1为PQ节点,2为PV节点,3为平衡节点%%%首先求解双绕组变压器参数for i=1:lif B1(i,6)==1Zt(i)=B1(i,8)*B1(i,12)^2/(1000*B1(i,13)^2);Xt(i)=B1(i,9)*B1(i,12)^2/(100*B1(i,13));Gt(i)=B1(i,10)/(1000*B1(i,12)^2);Bt(i)=B1(i,11)*B1(i,13)/(100*B1(i,12)^2);endendB2(:,1:7)=B1(:,1:7);for i=1:lB2(i,8)=Zt(i);B2(i,9)=Xt(i);endfor i=1:lif B1(i,6)~=1ZB(i)=B1(i,14)^2/SB;YB(i)=1/ZB(i);B2(i,4)=B1(i,4)/ZB(i);B2(i,5)=B1(i,5)/YB(i);endendfor i=1:lif B1(i,6)==1ZB(i)=B1(i,14)^2/SB;YB(i)=1/ZB(i);B2(i,8)=B2(i,8)/ZB(i);B2(i,9)=B2(i,9)/ZB(i);Gt(i)=Gt(i)/YB(i);Bt(i)=Bt(i)/YB(i);A1(B1(i,3),6)=Gt(i)-Bt(i)*(1i);endend%%%下面求解节点导纳矩阵Y=zeros(n);for i=1:nif A1(i,6)~=0Y(i,i)=A1(i,6);endendB3=B2;for i=1:lp=B3(i,2);q=B3(i,3);if B3(i,6)==1 %%%含有变压器支路支路Y(p,p)=Y(p,p)+1./((B3(i,8)+B3(i,9)*(1i))*B3(i,7)^2);Y(p,q)=Y(p,q)-1./((B3(i,8)+B3(i,9)*(1i))*B3(i,7));Y(q,p)=Y(p,q);Y(q,q)=Y(q,q)+1./((B3(i,8)+B3(i,9)*(1i)));else%%% 无变压器支路Y(p,p)=Y(p,p)+1./B3(i,4)+B3(i,5)/2;Y(p,q)=Y(p,q)-1./B3(i,4);Y(q,p)=Y(p,q);Y(q,q)=Y(q,q)+1./B3(i,4)+B3(i,5)/2;endendYA2=A1;A2(:,2)=A1(:,2)/SB;A2(:,3)=A1(:,3)/SB;%功率参数标幺化G=real(Y);B=imag(Y);S=A2(:,2)-A2(:,3) ;P=real(S);Q=imag(S);V=A2(:,4);delta=A2(:,5);DeltaS= bphl(n,sw,A2,V,G,delta,B,P,Q);J = jcb( G,B,V,delta,n,B3,A2,sw);[ ddelta, dV ] = xzl( n,J,DeltaS,A2 );e=1;while (max(ddelta)>ac | max(dV)>ac)a=0;b=0;for i=1:nswitch A2(i,7)case 1delta(i)=delta(i)+ddelta(i-b);V(i)=V(i)+dV(i-a-b);case 2delta(i)=delta(i)+ddelta(i-b);V(i)=V(i);a=a+1;case 3delta(i)=delta(i);V(i)=V(i);b=b+1;endendDeltaS= bphl(n,sw,A2,V,G,delta,B,P,Q);J = jcb( G,B,V,delta,n,B3,A2,sw);[ ddelta, dV ] = xzl( n,J,DeltaS,A2 );e=e+1;endVdeltae%%%%下面求平衡节点功率v=V.*cos(delta)+V.*sin(delta)*(1i);for j=1:nyu(j)=conj(Y(sw,j))*conj(v(j));endS(sw)=sum(yu)*v(sw);input('平衡节点的功率为');S(sw)B2(sw,1)=S(sw);%%%%下面求解线路功率for i=1:nfor j=1:nSl(i,j)=v(i)*(conj(v(i))*conj(A2(i,6))+conj(v(i)-v(j))*conj(-Y(i,j)));endinput('线路功率为');Sl%%%%线路上损耗的功率for i=1:nfor j=1:nDertaS1(i,j)=(Sl(i,j)+Sl(j,i))/2;endendinput('线路上损耗的功率为');DertaSz=sum(sum(DertaS1))4.2 计算功率不平衡量程序function DeltaS= bphl(n,sw,A2,V,G,delta,B,P,Q)%计算功率不平衡量for i=1:nif A2(i,7)~=swEP(i)=0;EQ(i)=0;for j=1:nEP(i)=EP(i)+V(i)*V(j)*(G(i,j)*cos(delta(i)-delta(j))+B(i,j)*sin(delta(i)-delta(j)));EQ(i)=EQ(i)+V(i)*V(j)*(G(i,j)*sin(delta(i)-delta(j))-B(i,j)*cos(delta(i)-delta(j)));endP1=EP(i);Q1=EQ(i);if A2(i,7)==1 %PQ节点p=2*i-1;DeltaS(p)=P(i)-P1;p=p+1;DeltaS(p)=Q(i)-Q1;elsep=2*i-1;DeltaS(p)=P(i)-P1;p=p+1;DeltaS(p)=0;endendendDeltaS(2*sw-1)=[];DeltaS(2*sw-1)=[];for i=1:nif A2(i,7)==2DeltaS(2*i)=[];endendDeltaS=DeltaS';End4.3 计算雅克比矩阵程序function [ J ] = jcb( G,B,V,delta,n,B3,A2,sw ) %计算雅克比矩阵for i=1:nif A2(i,7)==1 %PQ节点for j=1:nif j~=i&j~=swH=V(i)*V(j)*(G(i,j)*sin(delta(i)-delta(j))-B(i,j)*cos(delta(i)-delta(j)));J1=-V(i)*V(j)*(G(i,j)*cos(delta(i)-delta(j))+B(i,j)*sin(delta(i)-delta(j)));N=V(i)*V(j)*(G(i,j)*cos(delta(i)-delta(j))+B(i,j)*sin(delta(i)-delta(j)));L=V(i)*V(j)*(G(i,j)*sin(delta(i)-delta(j))-B(i,j)*cos(delta(i)-delta(j)));p=2*i-1;q=2*j-1;J(p,q)=H;m=p+1;J(m,q)=J1;q=q+1;J(p,q)=N;J(m,q)=L;else if j==i&j~=swH1=0;for h=1:nH1=H1+(-V(i)*V(h)*(G(i,h)*sin(delta(i)-delta(h))-B(i,h)*cos(delta(i)-delta(h))));endH=H1+V(i)*V(i)*(-B(i,i));J2=0;for h=1:nJ2=J2+(V(i)*V(h)*(G(i,h)*cos(delta(i)-delta(h))+B(i,h)*sin(delta(i)-delta(h))));endJ1=J2-V(i)*V(i)*G(i,i);N1=0;for h=1:nN1=N1+(V(i)*V(h)*(G(i,h)*cos(delta(i)-delta(h))+B(i,h)*sin(delta(i)-delta(h))));endN=N1-V(i)*V(i)*G(i,i)+2*V(i)*V(i)*G(i,i);L1=0;for h=1:nL1=L1+(V(i)*V(h)*(G(i,h)*sin(delta(i)-delta(h))-B(i,h)*cos(delta(i)-delta(h))));endL=L1-V(i)*V(i)*(-B(i,i))-2*V(i)*V(i)*B(i,i);p=2*i-1;q=2*j-1;J(p,q)=H;m=p+1;J(m,q)=J1;q=q+1;J(p,q)=N;J(m,q)=L;endendendendif A2(i,7)==2 %PV节点for j=1:nif j~=i&j~=swH=V(i)*V(j)*(G(i,j)*sin(delta(i)-delta(j))-B(i,j)*cos(delta(i)-delta(j)));J1=0;N=V(i)*V(j)*(G(i,j)*cos(delta(i)-delta(j))+B(i,j)*sin(delta(i)-delta(j)));L=0;p=2*i-1;q=2*j-1;J(p,q)=H;m=p+1;J(m,q)=J1;q=q+1;J(p,q)=N;J(m,q)=L;else if j==i&j~=swH1=0;for h=1:nH1=H1+(-V(i)*V(h)*(G(i,h)*sin(delta(i)-delta(h))-B(i,h)*cos(delta(i)-delta(h))));endH=H1+V(i)*V(i)*(-B(i,i));J1=0;N1=0;for h=1:nN1=N1+(V(i)*V(h)*(G(i,h)*cos(delta(i)-delta(h))+B(i,h)*sin(delta(i)-delta(h))));endN=N1-V(i)*V(i)*G(i,i)+2*V(i)*V(i)*G(i,i);L=0;p=2*i-1;q=2*j-1;J(p,q)=H;m=p+1;J(m,q)=J1;q=q+1;J(p,q)=N;J(m,q)=L;endendendendenda=0;for i=1:nswitch A2(i,7)case 1case 2a=a+1;J(2*i,:)=[];J(:,2*i)=[];case 3J(2*i-1-a,:)=[];J(2*i-1-a,:)=[];J(:,2*i-1-a)=[];J(:,2*i-1-a)=[];endendend4.4 计算电压修正量的程序function [ ddelta, dV ] = xzl( n,J,DeltaS ,A2)%求取电压不平衡量dX=J\DeltaS;a=2;for i=1:nswitch A2(i,7)case 1ddelta(i)=dX(a-1);dV(i)=dX(a);a=a-0;a=a+2;case 2ddelta(i)=dX(a-1);dV(i)=0;a=a-1;a=a+2;case 3ddelta(i)=0;dV(i)=0;a=a-2;a=a+2;endenda=0;for i=1:nswitch A2(i,7)case 1case 2a=a+1;dV(i)=[];case 3ddelta(i)=[];dV(i-a)=[];endendend5 程序调试首先,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主函数名“shuangraozu”运行程序,结果如下:进而根据提示输入相应参数如下:输入支路参数矩阵如下:[1 2 1 0 0 1 1 665.2 14 189.6 0.299 15.75 246 15.75;2 23 2.12+17.2i 1.176e-4i 0 0 0 0 0 0 0 0 220;3 2 6 2.65+21.5i 1.47e-4i 0 0 0 0 0 0 0 0 220;4 3 6 1.59+12.9i 8.82e-5i 0 0 0 0 0 0 0 0 220;5 3 7 0 0 1 1 395.65 13.85 74.75 0.0444 10.5 180 10.5;6 47 0 0 1 1 243.25 -0.95 0 0 10.5 180 10.5 ;7 5 7 0 0 1 1 256.75 9.15 0 0 10.5 180 10.5]随后输入节点参数矩阵如下:[1 150 0 1 0 0 2;2 0 100+100i 1 0 0 1;3 0 0 1 0 0 1;4 0 100+80i 1 0 0 1;5 0 20+15i 1 0 0 1;6 0 0 1 0 0 3;7 0 0 1 0 0 1]程序运行计算可得节点导纳矩阵如下:可见与手算潮流例题中所得的节点导纳矩阵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