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合集下载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

的 H R c T 图像进行 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对该病 H R C T 征象 的认识, 利
于 早 期诊 断及 治疗 。
1一 .
般资料
收集经 临床或病理 确诊的 A B P A 患者 7 例 , 其 中男
性 4 例,
女性 3 例,
男 :女为 4 : 3 ,
年龄 2 2 ~
岁 8 0 ,
平均 4 9 岁。

床表现主要有 咳嗽 7 例 , 咳痰 7 例 , 喘息 7 例 , 气促 4 例 , 2 例对虾
或花粉过敏 。 所有病人 均符合变应性支气管肺 曲霉菌病 一 中心 性支气
管扩张 ( A B P A — C B ) 的诊断标准 : ( i ) 哮喘; ( 2 ) 中心 性支气管扩张
( 肺野 的内 2 /3 区域 ) ;( 3 ) A S P 或 A f 变应原皮试速 发反应 阳性 ; ( 4 )
入 口 至肺下界膈面,
管 电压
1
3
5
k
V ,
管 电流 9 0 ~
16 0mAS ,
采集层 厚
32
C H IN E S E
J OU R N A L
OF
CT AND
MRI FEB ,
200 9 V0 17 N o 1




to ta l
No 24 .
) 2 ,
共累及 2 8 个
(8 0 %) 肺叶,

管肺 曲霉菌病或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 曲霉菌病,
首先 等 等 由 H i i" 1 S o n
报道 [引 ,
Pe p y S
则进一 步对
该病 的临床及 免疫学特征进行 了详尽的阐述 ㈦ 。

病例分析:一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诊治

病例分析:一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诊治
(胸部CT:左上及右下支气管腔内粘液栓形成,右上肺为主的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镜检查治疗:
(支气管粘膜活检病理提示粘膜慢性炎伴嗜酸细胞浸润;支气管镜显示右下肺前段 粘稠脓性分泌物,培养为黄曲霉 +++) 生化检查:IgE>3000,血常规嗜酸细胞23% 初步诊断: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ABPA 治疗方案: 伏立康唑针剂首日400m g,bid 次日起200m g,bid 强的松20m g,bid 治疗经过:
1、伏立康唑治疗1周后患者出现乏力纳差,精神萎靡;复查肝功能肝酶有增高 ;加用护肝治疗 2、停用伏立康唑,加强护肝治疗 3、加用卡泊芬净治疗,诉咳出少许灰褐色痰 4、继续卡泊芬净治疗 预后:
病例
一 例 变 态 反 应 性 支 气 管 肺 曲 霉 菌 病 ( ABPA) 的 诊治
中年女性,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无明显气喘症状。12年前曾胸片提示右上 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上支气管内大量粘稠脓性分泌物。胸部CT:左 上及右下支气管腔内粘液栓形成,右上肺为主的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基本资料:女性,55岁。 主诉:反复咳嗽10年,再发伴气促1个月 现病史:患者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少量咳痰,白色,无发热,无盗汗,无胸痛等。1 0天前开始咳嗽加重,伴气促。外院胸部CT显示右下肺片状高密度影,曾应用头孢菌素治 疗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沙星治疗,症状未缓解 既往史:10年前曾因咳嗽,胸片提示右上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上支气管粘稠脓 性分泌物 影像检查 胸部CT: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曲霉菌(主要是烟曲霉菌)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该病常在患有慢性哮喘或囊性纤维化(CF)患者的基础上发生。

ABPA是1952年由英国学者Hinson等首先在哮喘患者中发现的。

1968年由Patterson等报告了美国首例ABPA。

过去认为ABPA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由于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进展,ABPA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Agarwal等最近报告在印度北部确诊的ABPA 126例。

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标化的诊断试验,关于ABPA的发病率文献报道各异,在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中发病率为1~2%,囊性纤维化患者中为2~15%。

一些学者认为可将ABPA看作是哮喘的并发症。

一、发病机制迄今为止,ABP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健康人由于有支气管粘膜-上皮屏障功能、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后即被清除,不会引起ABPA。

仅特异体质者吸入曲霉孢子后才会导致ABPA。

ABPA的发生也与宿主的基因表型有关。

遗传学研究发现HLA-DR2和HLA-DR5基因型与易感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曲霉孢子吸入后黏附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发育生长成为菌丝。

在此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和其它毒性物质,破坏气道上皮并激活上皮细胞。

激活的上皮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前细胞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启动炎症反应,同时被蛋白水解酶破坏的上皮层增强了对曲霉抗原和其它变应原转运和递呈,进而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产生IL-4、IL-5、IL-13,其中IL-4和IL-13诱导B细胞产生IgE并激活肥大细胞,IL-5使嗜酸细胞脱颗粒。

由特异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引起气道壁和周围组织的损害,出现支气管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临床上表现为喘息、咳痰。

此外抗原持续存在气道诱发了局部炎症,形成黏液栓,导致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分泌多种致纤维化因子以及特异性Ig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引起气道重构,最终致肺纤维化。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健康宣教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健康宣教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预防
2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增强身体抵抗力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
适度运动: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免疫力的影响
避免过敏原
避免过敏环境: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外出时佩戴口罩
避免过敏食物: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水分补充: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呼吸道湿润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05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1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3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05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06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治疗
3
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01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02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
ABPA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反应,包括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ABPA的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痰中带血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ABPA的治疗包括抗过敏药物、抗真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进行个体化治疗。
发病原因
1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具有家族史,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abpa

abpa
内容标题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BPA)
荆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龚建化
荆州市中心医院
内容标题 曲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急性侵袭性肺曲菌病 (AIPA) 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 (CNPA)
气管支气管炎
曲 菌 病 的 发 生 频 率
荆州市中心医院
治疗 内容标题
荆州市中心医院
24
治疗 内容标题
激素治疗:首选口服激素。
治疗方案: 泼尼松0.5mg.kg-1.d-1,治疗2周后改为0.5mg.kg-1.d-1,隔日1次,
治疗6~8周,然后根据病情试行减量,每2周减量5~10mg至停
药,应每6~8周复查血清总IgE抗体水平和胸部影像学。 泼尼松0.75mg.kg-1.d-1持续6周,然后0.5mg.kg-1.d-1持续6周, 之后每隔6周减量5mg,持续治疗总疗程至少6~12个月,每6~8 周复查1次血清总IgE抗体水平并持续1年。
荆州市中心医院
治疗 内容标题
治疗目标:
控制急性发作症状,抑制机体对烟曲霉抗原的变态反应,尽
可能清除气道内寄殖的曲霉,防止支气管及肺组织出现不可 逆性损害。 治疗原则: 首选激素治疗,抗真菌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两者需联合应用。 根据病程分期决定治疗方案。 应避免暴露于高浓度曲霉环境。 治疗伴随的其他疾病,如变应性鼻炎等。
•29例稳定期ABPA患者 随机分组:伊曲康唑 组15例,安慰剂组14例 试验组:伊曲康唑 200mg BID×16周 •评价指标: 肺活量 诱导痰测定气道炎症指标 血清总IgE 烟曲霉特异性IgG水平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Wark PAB,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111:952-7

一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的病例评析

一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的病例评析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40mg iv.gtt
once
5.14-5.28 5.14-5.18
预防用药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0mg po
qd 5.14-5.28
抗感染
伊曲康唑胶囊
0.2g po
bid 5.19-5.28
问题讨论三:如何评价伊曲康唑胶囊的使用?
问题讨论三:如何评价伊曲康唑胶囊的使用?
综上:(1)伊曲康唑是治疗 ABPA的首选治疗药物(2) 用法用量,符合说明书要求 (3)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需 要间隔2小时使用(4)用药 过程中监测甲泼尼龙可能引起 的不良反应名称
抗感染
盐酸莫西沙星氯 化钠注射液
抗炎
孟鲁司特钠片
利尿
呋塞米注射液
用量
0.4g 10mg 10mg
用法
iv.gtt po
iv.gtt
频率
qd qd once
起止时间
5.16-5.28 5.16-5.29
5.16
诊疗经过
症状 体征
辅助 检查
方案 调整
2022.05.19(D6)
辅助 检查
方案 调整
诊疗经过
2022.05.15(D1)
心电图:1.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 76 次/分2.逆钟向转位3.ST-T改变(ST段平直延长,T波切迹) 胸部CT:较2022.04.22日片对比:1.双侧胸腔积液;2.左肺上叶微结节,大致同前;3.右肺中叶 少许慢性炎症;4.双肺支气管壁增厚;5.纵隔多发小淋巴结 彩超: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增厚,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斑块;双 房增大二尖瓣少量反流三尖瓣大量,反流肺动脉高压(轻-中度),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房颤 心律;肝内钙化灶,胆囊壁厚、毛糙;左肾囊肿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的治疗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的治疗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的治疗摘要】目的讨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目前ABPA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烟曲霉菌(Af)发生变态反应为主要特点。

致病因素主要是吸入Af的孢子。

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不同,对Af的反应也千差万别,可表现为侵袭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肺曲霉肿、ABPA等。

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15例。

经过治疗患者基本痊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4~55岁。

1.2临床表现:典型的发作症状喘息、咳嗽、咳出痰(有时咳棕色痰栓)、咯血、发热等,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肺浸润局部可闻及细湿啰音。

1.3胸部X线表现:较典型的胸部X线改变有:有游走性的浸润影,均匀实变影,局限肺不张及“牙膏”样、“指套”样阴影等。

1.4实验室检查:痰液,特别是痰栓,镜检可发现曲菌菌丝。

重复多次痰培养如发现为同一种真菌,则有意义。

痰液中也可见到嗜酸粒细胞,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

通常Af沉淀抗体阳性,血清总IgE水平及IgE-Af、IgG-Af升高。

其中血清总 IgE时水平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此外,对Af皮肤试验呈现阳性速发反应为本病特点之一,部分患者4~8小时后出现红斑和硬结,24小时后消失为晚发反应。

两种反应均存在为双相反应。

1.5分期急性期、缓解期、复发加重期、激素依赖哮喘期、肺间质病纤维化期。

2 诊断标准哮喘史;Af抗原内试验速发反应阳性;血清总IgE水平升高(>1000μg/L);Af沉淀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浸润影;在出现肺部浸润影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IgE-Af、IgG-Af水平升高;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基因治疗包括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以纠正异常的基因表达 。细胞治疗包括使用免疫细胞或其他类型的细胞来治疗疾病。
目前这些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临床试验来验证 其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症状
ABPA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喘 息、胸闷、呼吸困难等,可能伴 随发热、体重减轻和疲劳等症状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ABPA通常是由对曲霉菌的免疫过敏 反应引起的,特别是烟曲霉。
发病机制
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被吸入肺部后, 免疫系统产生IgE抗体,引发过敏反应 ,导致支气管和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ABPA的预防
提高公众意识
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ABPA的发病机制、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警 惕性。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提供ABPA相关的知识和资源,方便公众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
早期诊断和治疗
早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ABPA,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病情恶化的 风险。
பைடு நூலகம்
05
CATALOGUE
ABPA的最新研究进展
ABPA的免疫治疗
01
免疫治疗是针对ABPA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控 制疾病进展。
02
免疫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以
降低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缓解症状。
目前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对于ABPA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
03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
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减 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

血IgE水平明显上升达数周,通常超过106IU/L。

作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集试验可发现丝虫特异性IgG、IgE滴度增高,这是重要的诊断依据[2]。

微丝蚴通常不能在血、痰、粪、尿中检出,而常在淋巴组织(如肿大的淋巴结)和肺内找到。

90%的TPE患者血沉增快。

5 诊断和治疗 TPE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肺活检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若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作活检予以确诊。

鉴别诊断包括所有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肺疾病和其它寄生虫感染。

在非流行区域,常被误诊为哮喘、结核病等。

治疗后迅速见效是诊断TPE的主要依据之一。

乙胺嗪(海群生)被广泛用于治疗丝虫感染。

治疗TPE推荐用海群生6mg/kg体重,分3次口服,疗程21d。

用海群生治疗后7~10d内患者的症状可明显减轻,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减少,丝虫特异性IgG、IgE水平下降,肺功能改善,胸部X线表现亦可明显吸收。

海群生对该病有直接及间接的作用,可以直接杀死成虫和微丝蚴,同时增强白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和补体与微丝蚴表面的结合能力,使微丝蚴死亡。

经海群生治疗后本病的病程及转归通常良好,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但约有20%的TPE患者可复发,这些患者需要用高剂量海群生治疗(6~12mg/kg体重,分3次口服,疗程21~30d)[3]。

海群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口服后在肠内迅速吸收,在体内代谢,几乎全部由尿排出。

对于TPE 复发者,仍可用海群生治疗。

而对TPE病程较长的亚急性、慢性患者用海群生治疗的效果较差,这些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提示中度、持续的嗜酸粒细胞增多。

左旋咪唑,每日150~200mg,分2次口服。

该药不良反应较海群生大,主要是用药期间发热,一般在39℃以下,热程2~3 d,停药后消失。

呋喃嘧酮,每日20mg/kg,分2~3次服用,7d为1疗程。

该药由我国合成,对班氏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

伊维菌素(iver2 mectin),一种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

TPE若未予治疗,少数患者在症状持续数周至数月后可自限,但通常在数月后复发,此时往往已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肺病。

参考文献1 Udwadia FE.Tropical eosinophilia:a review.Respir Med,1993, 87,17-212 Ong R KC,Doyle RL.Tropical pulmonary eosinophilia.Chest, 1998,113:1673-16793 Lymphatic filariasis:the disease and its control.Fifth report of the 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ilariasis.WHO Technical Report Se2 ries,1992,821:1-53(2001-12-10收稿)文章编号:1005-2194(2002)06-0325-0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张忠鲁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116001) 曲霉菌(aspergillus,Asp)属于子囊菌纲真正子囊菌亚纲,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易在空气、水、腐烂植物、植物护根、低矮潮湿环境、寝具和一些食物中存在,致人类疾病菌种包括烟曲霉(Asp f)、黄曲霉、土曲霉、黑曲霉等。

通常, Asp不致病,一定条件下引起气道免疫变应性反应,导致支气管痉挛,但对肺组织无直接的侵袭,表现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对于免疫损伤机体,如脏器移植后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Asp成为致病原,沿着血管系统传播导致播散,直接侵袭血管引起血管侵袭性疾病,这种过程属于感染性曲霉菌病的范畴。

本文仅就ABPA经典的含义和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加以阐释。

1 ABPA概念1.1 Asp致敏 针对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体液和细胞),包括感应、应答和效应3个阶段,其中感应和应答过程即是致敏过程,致敏是发生在免疫效应的前驱阶段,没有致敏即没有免疫和变应性反应。

对Asp 致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针对Asp皮肤试验阳性和(或)Asp 特异性IgE抗体>017kU/L。

评价Asp致敏状态是诊断和认识ABPA前提条件,一方面Asp致敏是ABPA诊断的必备要素,另一方面对Asp致敏和ABPA进行区分。

1.2 ABPA 是一种由于机体对Asp产生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支气管肺疾病,或PIE+曲菌病,主要由Asp f引起,占95%,黄曲霉、土曲霉、黑霉菌等少见。

因此,临床上所指的ABPA实际上是Asp f引起的。

2 诊断标准2.1 Rosenberg标准 20多年来,为国内外多数学者采用(表1),如具备主要标准前6项即可确诊,如同时有中心性或近端支气管扩张,则更为可靠。

次要标准较少见,通常不列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该标准注重了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测的结合,但没有提出统一的免疫学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

Patterson通过对ABPA病人的系列观察,评价了临床、实验室检查、血清学结果等诊断价值。

就临床和实验检测而言,哮喘和嗜酸细胞增多提示ABPA可能性,游走性肺浸润进一步增大了ABPA的可能,如有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可确诊。

就血清学检测而言,在Asp沉淀抗体阳性、IgE抗体水平高于2倍哮喘对照组值、IgG抗体水平高于2倍哮喘对照组值、总血清IgE>1000μg/L4项指标中,如4项全阳性, ABPA诊断确立,如3项阳性,确诊可能性非常大,如2项阳性提示诊断可能性。

如在使用强地松治疗后血清总IgE抗体水平下降50%~70%,则可印证ABPA诊断。

Patternson 还提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ABPA和血清学阳性型ABPA 的分类,后者是指所有的血清学指标阳性而无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表1 ABPA诊断标准及其修正趋向Rosenberg标准新的标准主要标准基本部分 发作性支气管阻塞(哮喘) 哮喘1) 周围血嗜酸细胞增多 Asp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1) Asp变应原皮试速发反应阳性 血清总IgE抗体水平>1000μg/L Asp抗原沉淀抗体阳性 血清Asp特异性IgE抗体增高 血清Asp特异性IgE和(或)IgG抗体增高 胸片肺斑片浸润史 血清总IgE抗体升高 CT扫描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 有肺浸润史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次要标准次要辅助条件 痰涂片或培养发现Asp 沉淀抗体阳性 咳棕色痰栓的病史 嗜酸细胞增多 Asp变应原皮试迟发性反应(Arthus型) 注:1)简化标准2.2 新的标准 近来国外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分为基本部分和次要辅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哮喘、针对Asp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总IgE抗体水平增高、血清Asp特异性IgE抗体水平>1000μg/L、胸X线片肺斑片浸润病史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次要辅助部分有沉淀抗体阳性和血清嗜酸细胞增多。

新的标准特点是:(A)突出了高分辨率CT 诊断的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在ABPA确诊过程中的决定意义。

研究表明在除外肺囊性纤维化(CF)前提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可作为ABPA特异表现,高分辨CT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B)提出简化的标准用于早期诊断,包括哮喘、Asp皮肤点刺阳性、中心支气管扩张。

哮喘和皮试阳性可做为进一步CT检查的筛选条件。

(C)血清嗜酸细胞增多和沉淀抗体两项不作为ABPA的主要诊断指标,研究表明该2项指标对诊断ABPA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不包括这两项指标的诊断标准,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3 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A)没有统一的血清总IgE抗体决定值。

一部分学者把IgE抗体>1000IU作为诊断标准,有一部分学者使用较低的IgE抗体值,通常认为<100 IU即可助于诊断,由于两者之间的数值相差甚远,因此统一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IgE抗体水平决定值十分重要。

(B)Asp提取物(浸液)标化的问题。

由于Asp生长阶段、培养条件、提取技术等因素导致Asp提取物表现出免疫学的多样性,目前市售的Asp提取物使皮试结果和血清学结果不尽相同,影响了ABPA、Asp致敏状态的检出率,因此采用现代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sp提取物进行抗原和变应原的标准化制备和评价,是ABPA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关键。

3 临床特征 ABPA人群发病率尚无记载,国外报告1%~2%哮喘、7%~10%CF病人并发此病。

就季节而言,湿润、温暖气候或冬季室内条件下,Asp大量繁殖,引起环境中孢子计数明显增高,成为高发季节。

就地域分布而言,北美各个地区间发病率有019%~410%变动范围。

就人群而言,易发于儿童和年轻人。

病人一般具有特应性,有Asp f、阴暗、潮湿和通风不良环境接触史。

病人首先表现有感冒样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肌痛、乏力、咳嗽、喘息等。

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增多。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病变局限在中线内侧2/3肺野内)CT表现为:①串珠样改变;②印戒环形改变;③念珠状管样实变;④支气管壁增厚;⑤双轨征;⑥支气管内液平面。

病变主要发生于上叶,右侧多于左侧,咳棕色胶冻样痰栓,镜下可见完整的曲霉菌丝。

哮喘间歇期,痰液明显增多。

可表现为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在疾病初期疾病缓解后肺功能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随着病程延长, FEV1不断下降。

未经治疗者,60%~70%发生支气管壁慢性炎症、管壁增厚、管腔阻塞,和广泛性肺纤维化。

根据临床、X线和免疫学检测结果,ABPA分成5期,Ⅰ期急性期、Ⅱ期缓解期、Ⅲ期加重期、Ⅳ期激素依赖性哮喘期、Ⅴ期终末性肺纤维化期。

4 免疫学特征4.1 经典的观察 过去认为ABPA主要是Asp引起支气管肺发生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的结果。

Ⅳ型变态反应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引起肉芽肿性病变。

近来研究表明ABPA 病人血清中Asp f特异性IgG1、IgG2、IgG3、IgG4水平明显高于气道内Asp f持续定植或无ABPA的病人组。

4.2 现代免疫学研究 ABPA主要发生TH2型免疫反应,表现为外周血和肺内嗜酸细胞增多,血清总IgE抗体增高,其机制为Asp f刺激CD4+T细胞产生IL24和IL25,进而调控IgE合成、嗜酸细胞成熟、募集和分化。

Asp致敏时Asp f介导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血清IgE抗体水平增高,外周血和肺嗜酸细胞增多、TH2样细胞因子和气道高反应性。

5 ABPA、Asp f致敏、肺囊性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证明这3种疾病既有不同又有重叠。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7%~10%CF合并有ABPA,60%CF有Asp f特异性IgE抗体阳性,70%CF有Asp f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13%~63%CF病人气道中有Asp f定植,10%~51%CF病人有Asp f沉淀抗体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