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曲线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磁化曲线测试分析磁滞回线测试分析居里温度测试分析实验报告

磁化曲线测试分析磁滞回线测试分析居里温度测试分析实验报告

强磁性物质对外加磁场响应行为的测试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学号:ilab_mj_2375737姓名:实验名:1、磁化曲线测试分析2、磁滞回线测试分析、居里温度测试分析分数:100.0实验结束时间:2020-03-12 16:41:09实验记录:(1)联网计算机;(2)虚拟软件:"强磁性物质对外加磁场响应行为的测试分析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软件。

(3)虚拟仪器:(4)振动样品磁强计;冷却水循环机;真空泵;加热炉;扫描电子显微镜(5)虚拟药品:(6)软磁材料:(7)镍球标样(质量35.28mg,饱和磁化强度54.38emu);尖晶石NiZn铁氧体待测小球;石榴石YIG铁氧体待测小球。

(8)硬磁材料:(9)六角钡铁氧体待测小球; U型、M型六角钡铁氧体片状样品。

参数结果:本实验项目表征物理量、选用样品种类和测试条件等见表1。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入不同的功能模块,设置不同的材料种类,选择不同的表征物理量以及测试条件,探究由此带来的技术磁化过程变化规律和物理机理。

实验原理:本实验教学项目涉及《磁性物理》课程中的技术磁化过程及静态磁参数测试分析,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强等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对磁性物理、材料及应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强磁性物质技术磁化过程及其物理机制的理解。

本实验项目采用3D建模,依据真实实验场景,使用Maya和3DMax软件进行整体实验室(环境、设备)建模。

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实验结果误差不超过1%。

1、磁化曲线测试原理磁化过程指强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从磁中性状态到饱和磁化状态的过程。

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其物理根源在于磁性材料内存在自发磁化现象。

通常,磁化曲线(图1中的o-a曲线)可分为四个磁化阶段,即:起始磁化区、瑞利区、陡峭区和趋近饱和区。

图1 磁化曲线、磁滞回线示意图磁化过程主要归纳为两种基本机制:畴壁位移(在有效场H作用下,自发磁化方向接近于H 方向的磁畴长大,而与H方向偏离较大的近邻磁畴相应缩小,从而使畴壁发生位置变化的过程)和磁畴转动(在有效场H作用下,磁畴内所有磁矩一致向着H方向转动的过程)。

弗兰克-赫兹实验中氩管温度对实验曲线的影响

弗兰克-赫兹实验中氩管温度对实验曲线的影响

弗兰克-赫兹实验中氩管温度对实验曲线的影响篇一:关于夫兰克-赫兹实验灯丝电压对曲线影响的研究报告关于夫兰克-赫兹实验灯丝电压对曲线影响的研究报告【摘要】:夫兰克-赫兹实验是近代物理的实验之一,对物理学有深远影响。

本文介绍灯丝电源电压在夫兰克—赫兹实验中对IA-UG2K曲线的影响,得出灯丝电源电压变化时实验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原因,并总结出为减小测量误差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夫兰克-赫兹实验,灯丝电压,……曲线【Abstract】: Frank-Haze experi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eriments in modern physics, and it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physics. In this paper, filament voltage affecting the curve shape in Frank-Haze experiment is introduced. The transform regularity of the curve affected by above mentioned factor is presented, and the reason is analyzed. Finally, methods to decrease the measurement errors are summarized.【实验背景】: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模型。

1913年,玻尔将普朗克量子假说运用到原子有核模型,建立了与经典理论相违背的两个重要概念:原子定态能级和能级跃迁概念。

随着英国物理学家埃万斯对光谱的研究,玻尔理论被确立。

但是任何重要的物理规律都必须得到至少两种独立的实验方法的验证。

随后,在1914年,德国科学家夫兰克和他的助手赫兹采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中原子碰撞的方法,简单而巧妙地直接证实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并且实现了对原子的可控激发,从而为玻尔原子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岛津DTG-60H热分析实验报告--TG,DTA曲线联用分析

岛津DTG-60H热分析实验报告--TG,DTA曲线联用分析

岛津DTG-60H热分析实验一.实验原理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随着物质的结构、相态和化学性质的变化,通常伴有相应的物理性质的变化,包括质量、温度、热量以及机械、声学、电学、光学、磁学等性质,依此构成了相应的各种热分析测试技术。

表1列出了几种主要的热分析法及其测定的物理化学参数和有关仪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方法:热重法(TG),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本实验使用的岛津DTG-60H是一类差热(DTA)—热重(TG)同步测定装置。

热重法(Thermalgravimetry, 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热重法记录的是热重曲线(TG曲线),它是以质量作纵坐标,从上向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度(T)或时间(t)作横坐标,自左向右表示增加。

用于热重法的仪器是热天平,它连续记录质量和温度的函数关系。

热天平一般是根据天平梁的倾斜与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测定的,通常测定质量变化的方法有变位法和零位法两种。

变位法利用质量变化与天平梁的倾斜成正比关系,用直接差动变压器检测。

零位法根据质量变化引起天平梁的倾斜,靠电磁作用力使天平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所施加的力与质量变化成正比。

DTG-60H采用的为变位法。

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的变化,就可用热重法来研究其变化过程。

其应用可大致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1)了解试样的热(分解)反应过程,例如测定结晶水、脱水量及热分解反应的具体过程等;(2)研究在生成挥发性物质的同时所进行热分解反应,固相反应等;(3)用于研究固体和气体之间的反应;(4)测定熔点、沸点;(5)利用热分解或蒸发、升华等,分析固体混合物。

图1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高压聚乙烯(HPPE),聚四氟乙烯(PTPE)和芳香聚四酰亚胺(PI)的热重曲线。

气温观测实验报告范本(3篇)

气温观测实验报告范本(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气温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气温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气温观测仪器,如温度计和百叶箱。

4. 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普通温度计2. 最高温度计3. 最低温度计4. 自计温度计5. 百叶箱6. 记录本7. 笔五、实验原理气温是大气温度的简称,是指大气中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强度。

气温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部分,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农业生产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温观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大气中空气的温度,从而得到气温数据。

六、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温度计、百叶箱等。

- 了解气温观测的标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观测阶段:- 将温度计放入百叶箱内,确保其稳定。

- 按照规定的观测时间(如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进行观测。

- 记录每次观测的温度值。

3. 数据处理:- 计算每次观测的温度平均值。

- 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 分析讨论:- 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 结合气象知识,讨论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七、实验结果1. 气温观测数据:| 观测时间 | 温度(℃) || -------- | -------- || 02:00 | 5 || 08:00 | 8 || 14:00 | 18 || 20:00 | 12 |2. 气温变化曲线图:(此处应附上气温变化曲线图)八、分析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早晨2时左右。

2. 从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3. 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如高温天气会导致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低温天气则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供暖需求增加等。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温度测量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等;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温度计、温度测试仪等;3. 实验装置:电加热炉、万用表、连接电缆等;4. 待测物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

三、实验原理1. 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即当两种导体在两端接触时,若两端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

3. PT100测温原理:PT100是一种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线性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热电偶热端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敏电阻温度;(3)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热敏电阻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3. 实验三:PT100测温实验(1)将PT100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PT100温度;(3)根据PT100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PT100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0.5℃以内。

分析误差原因,可能包括热电偶冷端补偿不准确、热电偶分度表误差等。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1℃以内。

热分析实验报告

热分析实验报告

热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本次热分析实验的目的在于:1、熟悉热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常见热分析方法(如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T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的应用。

3、对实验样品进行热性能分析,获取其热稳定性、相变温度、反应热等重要热学参数。

二、实验原理1、热重分析(TGA)热重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当样品发生质量变化(如蒸发、分解、氧化等)时,通过记录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TGA 曲线),可以确定样品的组成、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过程等信息。

2、差热分析(DTA)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当样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如相变、分解、氧化还原等)时,会产生吸热或放热效应,导致样品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度差。

通过记录温差随温度的变化曲线(DTA 曲线),可以定性分析样品的相变温度、反应起始和终止温度等。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DSC 直接测量样品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热流变化,从而定量确定样品的相变热、反应热等热学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样品1、实验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热分析仪器为仪器型号,该仪器具备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和灵敏的检测系统,能够同时进行 TGA、DTA 和 DSC 分析。

2、实验样品实验选用了样品名称作为分析对象,样品的纯度为纯度数值,其形态为样品形态,如粉末、块状等。

四、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将实验样品研磨成均匀的粉末,并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约质量数值mg)的样品,放入特制的坩埚中。

2、仪器参数设置打开热分析仪器,设置升温速率为升温速率数值℃/min,温度范围为起始温度数值终止温度数值℃,气氛为实验气氛,如氮气、空气等,气体流量为气体流量数值mL/min。

解读热分析曲线的内容和方法【用仪器扫描热分析曲线,以智慧解读认知热特性】

解读热分析曲线的内容和方法【用仪器扫描热分析曲线,以智慧解读认知热特性】

解读热分析曲线的内容和方法钱义祥朱兵孙坤(珀金埃尔默公司,上海201203)孙建平(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215123)“用仪器扫描热分析曲线,以智慧解读认知热特性“这二句话是本期专刊的主题思想。

以你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品质精良的热分析仪器上扫描出一张热分析曲线,再以你渊博的专业知识解读曲线上的特征转变峰,进而认知材料的热性能。

热分析是对物质进行宏观描述的一种实验方法,为充分理鲜宏观实验结果,须建立宏观量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或微观性质间的联系。

热分析方法测得的宏观物理量有热焓,质量,力学量,光学量,电学量,声学量等。

通过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来说明物质所处的状态及变化过程。

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热分析曲线解读。

实验和解读是认知学中的两个元素(环节),有助于科学研究的深化。

解读热分析曲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读取曲线上的热特性参数和特征温度,特征时间,特征频率。

2,特征峰的属性和归属。

3,转变峰与物质结构,分子运动,性能及加工工艺的关联。

4,诠译物质的热过程,破解物质热性能的奥秘。

热分析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特别在营养与食品公司安全,药物与代谢产物,生态环境,材料科学,石油化工与油田化学,公共卫生等领域。

当今发展最快的科技领域如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和生态保护,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物,纳米科技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离不开热分析。

解读来自这些领域的样品的热分析曲线,将要涉及物理学,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矿物学,医药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

这些学科的专业知识将是解读热分析曲线的“基础知识“。

热分析专业人员涉足百业,解读热分析曲线的案例经过多年沉积你就是通晓多种学科的”博士“了。

解读热分析曲线,难易各说,深浅皆宜。

本文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切磋:解读热分析曲线的热转变和热过程;解读热分析曲线的基本方法;衍生实验及辅证实验和防止误读误判。

并解读几个案例,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解读热分析曲线显现的热转变和热过程热分析可以用来进行:热转变测定(玻璃化转变,熔融结晶,相转变),特性参数测定(比热容,相图,膨胀系数,介电常数,居里点温度,动力学参数,模量,阻尼,氧化诱导期),反应(聚合,固化,水合,氧化,还原,分解,降解)和逸出气分析。

压力容器材料韧脆转变温度曲线拟合分析及应用研究

压力容器材料韧脆转变温度曲线拟合分析及应用研究

压力容器材料韧脆转变温度曲线拟合分析及应用研究柯杨,刘仕伟(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四川德阳618000)摘要:根据压力容器材料韧脆转变温度曲线的特征,采用具备S 形分布特点、拟合度高且各参数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的Boltzmann 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拟合最好的回归曲线和更准确的材料韧脆转变温度vTr54。

结合实际应用要求设计了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试验报告。

关键词:曲线拟合;韧脆转变温度;Boltzmann 函数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作者简介:柯杨(1991-),女,四川德阳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加氢反应器是现代炼油工业的重大关键设备。

我公司常年采用2.25Cr1Mo 钢制作的大型加氢反应器在高温临氢环境下长期使用,其母材及其焊缝金属易发生回火脆化。

此时,利用一组定温冲击试验准确求解材料的回火脆化转变温度非常重要。

现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日益强大,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韧脆转变温度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曲线拟合的标准化过程及文件,因此不同实验室采用不同方法回归拟合曲线,得到的温度有所差异。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发的一个数据分析软件,采用样条函数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回归处理,这种方法在确定加权系数时因人而异,曲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

通过多年的试验数据积累,发现该软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拟合的数据曲线有明显的不合理问题,而实验室用户没有采用该软件,对试验报告的准确性也提出了质疑,由此影响交货数据的可靠性。

因此,解决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建立数学模型金属材料韧脆转变温度曲线若采用多项式回归拟合曲线,随着多项式幂次的增加,曲线大多会出现拐点,与实际材料的转变区间不相符。

而且由于幂次不同,曲线在上、下平台附近形状变化也相差较大。

从查找资料知,有的学者选择了包括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和Boltzmann 函数等在内的各种具有S 形形状的回归函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普遍认为:Boltzmann 函数的适应性是更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