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环境修复技术与案例
水体生态修复与典型应用案例

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及湿地重建技术 浅水区
湖荡生态系统稳定维持技术 湖体
出湖河口区高效生物拦截技术 出湖河口
出湖 河口
湖湾型 河口
人为扰 动性较 大河口
往复流 河口
廊道式拦 截墙技术
原位生态 除氮磷技术
复合强化 拦截技术
出水 清洁
滆湖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工程布局
入湖河口区低污染水净 化能力增强工程示范
滆湖出湖水经漕桥河、太滆 运河、殷村港入太湖。
殷村港河口:湖湾型 养殖污染; 水下地形特殊
工程பைடு நூலகம்况
太滆运河河口生态拦截示范工程
依托工程:武进区环滆湖湖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滆
核心示范工程区 80亩
湖 太 滆 运 河
推流装置
滆
面积1.0km2
湖
建设及运行情况
风光互补发电导流系统
核心区强化净化区
挺水植物区
面形态、纵断面形态)
‒ 生态护岸(斜坡式、阶梯式、 直立式、复合式、综合式)
‒ 岸坡带植被修复 河道缓冲带修复
–缓冲带地形地貌、地质改造 及利用
–生态型和经济型植物群落合理 布置 ‒建设合理类型湿地(恢复自然 湿地,建设人工湿地(表面流、 潜流式、综合型))
河道水质净化
− 原位净化技术(生物、曝气增 氧、生态浮床等)
1、河流污染现状-主要问题
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支流问题突出,主要 为有机污染和氮磷污染; 入湖河流污染严重,氮磷污染物含量高, 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带来严重影响; 城镇河流黑臭现象突出,河流生态系统严 重受损。
2、湖库污染现状-水质状况
主要 污染 指标 为总 磷、 化学 需氧 量和 高锰 酸盐 指数
南部半封闭式围网控藻示范区:工程规 模:2050亩。
《2024年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范文

《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流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环境修复和水质改善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的相关研究,旨在为解决城市河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城市河流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水环境现状城市河流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水体富营养化、黑臭现象、水生态失衡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问题分析1. 污染源控制不足:城市河流污染源复杂多样,难以全面控制。
2. 生态系统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3. 治理技术落后:部分地区治理技术落后,难以有效解决水环境问题。
三、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一)污染源控制技术1. 工业废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生活污水处理:推广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直排。
3. 农业污水治理:采取源头控制、农田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农业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1. 人工湿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2. 水生植物修复: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转化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3. 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三)水质改善技术1. 物理法:采用物理方法如吸附、过滤、沉淀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2. 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剂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浓度。
3. 生物法:利用生物膜、生物滤池等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善水质。
四、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河流为例,该河流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水体黑臭,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该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1. 污染源控制: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国内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国内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一、国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美国芝加哥河的生态修复为例,芝加哥河全称芝加哥环境卫生和航行运河,全长251公里,贯穿芝加哥市区,是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的通航运河,由密歇根湖以西的南、北两条支流汇成。
1885年大风暴时,该河大量污水流入密歇根湖,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00年修筑运河,使河水倒流。
这一工程被视为现代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
现河水经南支流河流向内地,经伊利诺水道与密西西比河相接。
(一)存在问题芝加哥河的历史也是芝加哥城百年来工业化发展的历史。
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芝加哥河对于城市的工业和航运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城市中的居民和工业企业对于芝加哥河却缺少保护意识,使得芝加哥河从一条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河流,变成了有着为了支撑航运码头而建造的绵延数公里混凝土驳岸的渠化河流。
在百年后的今天,芝加哥河沿岸的混凝土驳岸和防波堤逐渐老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两岸城市居民对于绿地的迫切要求,也把对于芝加哥河岸的改造事宜提上了沿岸企业和城市管理者的日程。
(二)修复措施芝加哥河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是对于河岸的处理。
在过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河岸周围空间,芝加哥河两岸采用的是混凝土板桩护岸的形式。
但是随着混凝土的老化和民众对于生态性的要求,新型的生态驳岸成为了另一种选择。
1.矮墙式驳岸矮墙式驳岸是指把原有驳岸的板桩截断或者直接将其替换为更短的板桩使之变为矮墙,并根据矮墙的高度进行一些土方工程改造,让河岸的坡度平缓自然。
为了增加驳岸的生态性,一般在矮墙的顶端建造向水中延伸的平台,在平台上填充营养基质,种植水生植物,以此来提高驳岸的绿化水平,同时水生植物和平台也能为河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而对于市民来说,更加低矮的驳岸增加了人们亲近水面的可能性,从心理上拉近了城市居民与河流的距离,也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了场地。
矮墙式驳岸最大的优点是非常适用于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因为其占地面积少,不需要对河流周边的土地做出很大的调整就可以实现生态化的目标。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水源、交通和能源,还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许多河流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和健康,各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一、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健康的河流能够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
其次,它们对于调节气候、防止洪涝灾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河流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依赖于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然而,当前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河道改造、过度取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常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1、河道形态修复改变过去为了防洪等目的而对河道进行的过度硬化和渠化,恢复河流的自然弯曲形态,增加河道的宽度和深度变化,创造多样的水流速度和水深条件,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
2、水生植物修复在河流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生物膜技术通过在河床上铺设特殊的材料,形成生物膜,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表面。
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
4、人工湿地技术在河流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吸附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对河水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河流周边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5、底泥疏浚对于底泥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底泥疏浚可以去除积累的污染物,改善水质和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
6、生态护坡技术采用生态材料构建河岸护坡,如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既能防止河岸坍塌,又能增加河岸的生态功能,促进植被生长,提高河岸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1、某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该河流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1 典型项目技术方案—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1.1 基础条件分析1.1.1上位规划解读通州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 “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
通州水环境格局图萧太后河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功能定位为城市活力段,反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整体建设一起反映通州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现代感和都市感。
1.1.2项目区及其周边概况萧太后河属于凉水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经朝阳、通州与张家湾注入凉水河。
1958年修建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萧太后河截断,现形成两个水系排涝系统。
上段在马家湾村北改入通惠排干;下段起点为通惠排干,向东流经小鲁店村,过通马路进入通州区,于张家湾镇南汇入凉水河。
主要支流有南大沟、大稿沟、玉带河。
河道总长度为22.49km,流域面积为102km2。
其中通州境内河道长为10.25km。
此次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是位于通州区通马路至京哈高速段,全长约3公里。
(1)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以3-4米宽的水泥路及土路为主,雨天土路泥泞难行,交通可达性差,同时部分沿河路作为进出周边村庄的通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村庄周围道路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植被分析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有生长较好的白杨、垂柳等高大乔木,景观设计可加以保留利用,但地被及灌木较为单一,以杂草为主,设计时需加以强化。
(3)文化资源分析设计范围内有已经建成的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公园有景亭、萧太后雕塑、栈桥等设施,有一定景观基础,本次景观提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萧太后河的文化资源,将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
(4)景观资源分析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荷塘,河道水量及水质条件较好,同时有已经建成的部分景观设施,如亲水木平台等,这些都为创造优质的滨河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萧太后河独特的景观资源。
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实践案例

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实践案例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是针对金寨史河老城区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程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项目背景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资源受到破坏。
同时,老城区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启动。
二、项目目标1. 修复水生态环境:通过采取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2. 保护水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河流湿地等水生态资源,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恢复能力。
3. 发展水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生态资源,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4. 增强环境承载能力:通过水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三、项目实施内容及阶段1. 水生态修复:进行水源净化工程,采取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
2. 水生态资源保护:设立水生态保护区,制定相关保护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3. 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为游客提供水生态旅游体验,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建设相关旅游设施。
4. 生态经济发展:引导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如水产养殖、观光农业等,提升经济效益。
5. 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四、项目效益1. 改善水生态环境: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
2. 保护水生态资源:保护和恢复河流湿地等水生态资源,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3. 促进旅游业发展:开发水生态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水产养殖、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重塑生态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重塑生态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重塑生态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与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成功的环境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及其重要意义。
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政府开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恢复植被覆盖,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并保护生态环境。
该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巨大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和草原恢复,中国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修复。
这项工程不仅对于缓解中国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还为气候变化的应对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水污染治理与河流生态修复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水污染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然而,中国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水污染治理与河流生态修复成果。
例如,针对工业废水排放问题,中国加强了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净化设施,有效减少了工业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污水处理率,保障了城市饮用水的安全。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一系列河流生态修复项目,如修复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生态环境。
通过水污染治理和河流生态修复工作,中国成功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促进了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三、清洁能源与碳减排中国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中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还着力推动传统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煤炭、石油等能源,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
绿色低碳修复的案例

绿色低碳修复的案例绿色低碳修复的案例:1. 城市绿地修复:某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消耗了绿地资源,为了恢复生态平衡,采取了绿地修复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污染土壤修复:某工业区域存在大量污染土壤,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方法。
通过生物修复、植物吸收等技术手段,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恢复了土壤的生态功能,保护了周边环境的健康。
3. 河流生态修复:某条河流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的影响,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措施。
通过河道整治、湿地建设等方式,净化了河水,恢复了河流的生态平衡,保护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4. 建筑物能源改造:某高耗能建筑物为了降低能源消耗,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措施。
通过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方式,减少了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5. 交通工具绿色改造:某城市为了减少交通尾气排放,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方法。
通过推广电动汽车、建设自行车道等方式,减少了传统燃油车的使用,改善了空气质量,降低了碳排放。
6. 农田生态修复:某农田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为了恢复农田的生态环境,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措施。
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轮作休耕等方式,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7. 城市水体修复:某城市的湖泊和河流受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为了保护水资源,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方法。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湿地净化等方式,净化了水体,恢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8. 垃圾处理绿色改造:某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传统且污染环境,为了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措施。
通过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推广垃圾焚烧发电等方式,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9. 工业废气治理:某工业区域的废气排放严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采取了绿色低碳修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式滞留池(16-24h) 50-90
2013/7/22
入河径流处理技术案例
• 位于南海丹灶的省环境 保护职业学院 • 降雨径流通过收集处理 后入校园内湖 • 通过初步监测:
– 洪量削减 52-72% – 水质削减:Zn (nearly 100%), Cu (69%) , NH3-N (60%); COD (57%) and TN (56%)
BMP措施 砂滤池 入渗池/入渗沟 TSS 60-90 60-90 TN 20-30 20-50 15-25 TP 细菌 20-40 70-80 碳氢化合物 金属 70-90 70-90 70-90 70-90
草沟
沉砂池 干式滞留池 蓄流池 雨水湿地
10-40
50-85 60-80 80-90 70-95
生态处理 技术
• 蚯蚓生态滤池 • 塘处理系统(稳定塘) •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土地渗滤、人工湿地,污水土地 厌氧净化、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
小型处理 技术
•改良化粪池系统 •地埋式小型处理站
根据污水水质、水量和空间等选择合适的技术
几种典型技术案例
• 高效厌氧+组合人工湿地(高浓度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施工 建成效果
示范工程建设运行 案例:国家水专项课题(苏州)
支家厍污染河水多级复合湿地示范工程
工艺流程:滤池-下行式潜流湿地-上行式潜流表流湿地湿地 处理规模:500m3/d~1000m3/d 占地面积3171m2 浊度、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 分别达到79.9%、52.4%、46.8%、51.3%、 51.3% 支家厍断头浜河湾内换水时间提高到5.85 d,
• 建筑密集,不易开挖 • 城中村、村落
• 截污
– 沿河边敷设截污管道 – 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
• 河道两侧住宅、企业临河而建 • 沿河无空间敷设截污管道
国家重大水专项研究成果-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
密集区污水真空负压收集系统
系统由收集井、真 空保压管、真空收 集管道和负压站等 组成
开发真空保压装置, 确保真空启动快速 低耗 工程选择在甪直古 镇甫里村支家厍50 户居民住宅的生活 污水收集
自然水系统与人工水系统
水体多样性的生物链和多元化的生境 自然和多元化的水体物理结构状态
优良的水质状态
多样的生态系统
河流改道、裁弯取直、渠 道化;生境系统单一 污染负荷过量,水质污染 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 退化
水系自净能力及其提升
• 水体有自净作用,但自净作用是有限度的 –流水不腐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 用,使受纳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水质。 • 城市人工河道自净能力退化 • 城市人工河道的自净能力的提升 – 过量污染负荷的削减 – 水动力条件优化 – 曝气充氧 – 健全生态系统的构建
精品 酒店
植生滞 留槽
透水性 铺砖 透水性 铺砖
非遗文 化展示 馆
植生滞 留槽
缓冲草带
唐寅故 居遗址
植生 滞留 槽
透水 性铺 砖
雨水 湿地
水体 与地 下水
唐寅祠
透水性 铺砖
植生滞 留槽
LID布局与规模
面积(m2)
雨水湿地
植生滞留槽 透水性铺砖
1718
337 300
缓冲草带
草沟 下洼入渗草 地
215
445 288
合计
3303
总面积的4.8%
LID效果
• 增加措施后,发 生20年降雨的积 水情况有了明显 缓解 • 5年一遇没有积水 产生
Scenario 1 with 5 years recurrence interval
Scenario 2 with 5 years recurrence interval
与重力收集相比:具有低材料消耗(管道管径小)、低环境影响( 管道埋深浅、开挖量小、系统密闭、污水不会泄漏和下渗 )、低 运行维护(管道不堵塞)、低建设费用(示范工程管道敷设费用约 传统重力的1/2)、高适应性等优点。
入河截污技术 • 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
– 护岸为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硬质驳岸时, 可采用在驳岸上设承 托结构支撑架空管道 – 或者将管道直接放置在河底
原水
加药
混合
絮凝反应
沉淀澄清
排放
药剂 项目 原水平均值(mg/L) 出水平均值(mg/L) 实际去除率(%) 设计去除率(%)
填满或利用 COD 112 50.8 54.6 50 氨氮 30.0 18.1 39.5 50
污泥脱水 SS 128 5 96.1 80 TP 3.0 0.5 83.3 50
19
工程案例
• 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工程
20
入河污水处理技术 • 分散入河污水技术
– 近期无法收集到污水排水系统 – 污水处理技术
• 物理、化学、生物、生态 • 生物处理:厌氧处理、好氧
• 面源:降雨径流污染
– LID BMPs
22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类污水厂 处理技术
• 生物处理系统(生物膜系统、活性污泥系统以及结合) • 高负荷厌氧处理工艺 • 一体化高效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类似A2/O法,一般由 水解沉淀池、生物滤池和接触氧化槽组成,)
31
LID-BMPs综合技术
生物滞留池 雨水湿地
渗透洼地
缓冲草带
国家水专项成果:苏州桃花坞 | 概况
内地 涝势 重低 灾洼 区,
平江区委区政府从桃花坞地区现状实际出发, 从文化、旅游和古城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对 桃花坞地区进行整治改造和保护利用的想法。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启动区:唐寅故居
32
LID总体设计与布局
污染源源头控制 管 理 体 制 保 障
核 心 技 术 支 持
城市污水 处理厂
小规模分散 污水处理
污染河水 异位处理
降雨径流 负荷消减
污染负荷消减
水系结构 优化
河水多级 复合控制
水动力 调控
内源污染 控制
水系整治与水力调控
水生系统 重构
水系生态 廊道
水生系统 维护
水文化/景 观共建
水系生态环境改善
常规城市水系统 与可持续城市水系统 示意
砂滤槽
溢流雨水
雨水湿地
屋面雨水
污染河水异位处理技术 • 入河污水技术
– 利用河道周边的空间,对污染河水进行处理, 然后再循环入河 – 技术种类:
• 物理、化学、生物、生态 •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技术
– 需要加强维护
38
具体技术与案例 深圳观澜河2002年项目
– 总投资463.8万元,综合运行成本,0.15-0.2元/立方米 – 河道引出原水,处理完后排入下游 – 使用强化絮凝技术
• 生态系统
– 种群结构和数量、多样性指标 – 指示性生物(清洁、耐污) – 生物链
技术分类:不同角度
从技术内涵看
人为强化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
高效率、高投入(成本、技术、能量)
自然处理系统:水体自然净化、自然湿地
低效率、低投入(成本、技术、能量)、大占地
半强化、半自然技术:人工湿地、土地处理
内容
一.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理论
二.城市水环境修复技术体系
三.典型技术与案例
入河污水收集和截污技术
入河污染处理技术
河水异位处理技术 河道内修复技术
内容
二.城市水环境修复技术体系
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识别
形成“控源 截污-负荷 削减-水环 境改善”的 技术体系
产业调整
清洁生产
点源控制
降雨径流
第一步: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识别
• 污染源
– 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营养物、 重金属、病菌、POPs) – 点源(工业、生活)、非点源(农业、城市)
• 环境问题
– 水质评价(单指标、多指标、综合指标) – 水体功能、允许纳污负荷、入河污染负荷及种类 – 水环境问题(黑臭水体、缓流水体、富营养水体、)
生物/ 生态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 法 植物净化 法
严重有机污染
富营养化
中、小型河流
中、小型河流
直接改善河流水质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技术分类
与水体空间逻辑关系:
污水收集和截污技术
进集中污水厂处理:是治本之举
入河分散污水处理:必要的补充
近期无法收集到污水排水系统的分散污水 面源:降雨径流污染
物理法
引水稀释 截污工程 膜分离法 化学混凝
中小型河道,景观河道, 直接、快速改变河流水 大型咸水河 质, 中、小型河流 将污染物混凝沉淀
化学法
光催化
曝气法 生物直投 法
有机物、色度污染
严重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 严重有机污染
中、小型河流
有一定水深的河流 中、小型河流 中、小型河流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直接改善河流水质
密集区污水真空负压收集系统
17
特征及与其它收集系统对比分析
收集管道小、埋深较浅,不需要保持严格的管道坡降
收集井采用水封措施,不需界面阀,无机械和控制部件和设备; 不需监控系统,稳定性好
与传统室外真空收集装置相比:该系统突破传统的真空界面阀的
使用,简化传统的繁琐仪表和自控系统,在收集井内无机械设备, 对设备要求大大降低,同时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设备的 造价;
健康水系统的构建和维持
基本目标:
促进水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陆地、缓冲区域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相互联 系的完整,保护河流的生物完整性。 恢复其在水资源、水质净化、生态功能、洪水调节以及文化美学功能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