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一、介绍在我国,黄河是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同时也承载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压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并实践各种创新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们将深入探讨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二、案例分析1. 黄河岸线生态修复工程黄河的岸线是黄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通过实施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我国在黄河流域实现了河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经过多年努力,黄河岸线已成为稀有鸟类和动植物的栖息地,极大地提升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水平。

2.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黄河是我国最大的灌溉河流,其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生态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政府通过建立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

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工作,确保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 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

我国政府建立了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黄河流域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等环境要素。

通过引入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我国在黄河流域实现了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仍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和压力,需要持续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筹,使之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眼前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范文

《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流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环境修复和水质改善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的相关研究,旨在为解决城市河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城市河流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水环境现状城市河流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水体富营养化、黑臭现象、水生态失衡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问题分析1. 污染源控制不足:城市河流污染源复杂多样,难以全面控制。

2. 生态系统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3. 治理技术落后:部分地区治理技术落后,难以有效解决水环境问题。

三、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一)污染源控制技术1. 工业废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生活污水处理:推广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直排。

3. 农业污水治理:采取源头控制、农田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农业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1. 人工湿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2. 水生植物修复: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转化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3. 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三)水质改善技术1. 物理法:采用物理方法如吸附、过滤、沉淀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2. 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剂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浓度。

3. 生物法:利用生物膜、生物滤池等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善水质。

四、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河流为例,该河流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水体黑臭,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该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1. 污染源控制: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国内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国内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国内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一、国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美国芝加哥河的生态修复为例,芝加哥河全称芝加哥环境卫生和航行运河,全长251公里,贯穿芝加哥市区,是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的通航运河,由密歇根湖以西的南、北两条支流汇成。

1885年大风暴时,该河大量污水流入密歇根湖,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00年修筑运河,使河水倒流。

这一工程被视为现代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

现河水经南支流河流向内地,经伊利诺水道与密西西比河相接。

(一)存在问题芝加哥河的历史也是芝加哥城百年来工业化发展的历史。

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芝加哥河对于城市的工业和航运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城市中的居民和工业企业对于芝加哥河却缺少保护意识,使得芝加哥河从一条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河流,变成了有着为了支撑航运码头而建造的绵延数公里混凝土驳岸的渠化河流。

在百年后的今天,芝加哥河沿岸的混凝土驳岸和防波堤逐渐老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两岸城市居民对于绿地的迫切要求,也把对于芝加哥河岸的改造事宜提上了沿岸企业和城市管理者的日程。

(二)修复措施芝加哥河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是对于河岸的处理。

在过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河岸周围空间,芝加哥河两岸采用的是混凝土板桩护岸的形式。

但是随着混凝土的老化和民众对于生态性的要求,新型的生态驳岸成为了另一种选择。

1.矮墙式驳岸矮墙式驳岸是指把原有驳岸的板桩截断或者直接将其替换为更短的板桩使之变为矮墙,并根据矮墙的高度进行一些土方工程改造,让河岸的坡度平缓自然。

为了增加驳岸的生态性,一般在矮墙的顶端建造向水中延伸的平台,在平台上填充营养基质,种植水生植物,以此来提高驳岸的绿化水平,同时水生植物和平台也能为河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而对于市民来说,更加低矮的驳岸增加了人们亲近水面的可能性,从心理上拉近了城市居民与河流的距离,也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了场地。

矮墙式驳岸最大的优点是非常适用于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因为其占地面积少,不需要对河流周边的土地做出很大的调整就可以实现生态化的目标。

生态修复技术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生态修复技术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生态修复技术的案例分析与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和探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一、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蓄水防洪、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活动的扩张,许多湿地遭到了破坏和侵占。

以某城市的湿地公园为例,该公园原本是一片天然湿地,但由于周边的房地产开发和污水排放,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为了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首先,对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关闭了一些非法排污企业,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排入湿地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其次,进行了湿地的地形改造和水系疏通,恢复了湿地的自然水流和蓄水功能。

同时,在湿地中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睡莲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为湿地中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此外,还引入了一些本地的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丰富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湿地面积逐渐扩大,新增了许多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有效恢复,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二、矿山生态修复案例矿山开采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开采过程中不仅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某废弃矿山曾经是一个大型的采石场,由于长期的开采,山体遭到了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面积的裸露岩石和陡坡,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修复矿山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和企业联合采取了多种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分析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分析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分析生态水利是一种综合运用生态学、水文学和水利学等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水库、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生态调控的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目标是恢复和维持水域的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和增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案例分析。

一、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1.生态系统恢复理论生态系统恢复理论是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核心理论之一、生态系统恢复是指在水力工程建设或人为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后,通过科学手段和技术措施,恢复、改善或再造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则包括原位修复、自然复建和仿生复制原则。

2.水环境保护理论水环境保护理论强调保护水体的生态功能和水质环境的稳定性。

通过构建合理的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和水生态保护区等,保护和修复水体的自洁能力,减少水体的污染负荷和水体的排放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水环境质量评价理论水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水体水质参数的测定、水质模型的建立和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为水体的生态调控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案例分析1.青海湖生态治理青海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由于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影响,青海湖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水体水质下降的问题。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包括湖岸防护林的建设、湖泊清淤和水体生态调控等。

通过这些措施,青海湖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

2.三峡水库生态调控三峡水库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恢复和调控措施。

其中包括推进河流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实施鱼类放流和濒危物种保护等。

生态修复的技术与案例分析

生态修复的技术与案例分析

生态修复的技术与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人们开始探索生态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科学手段恢复或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生态修复的一些常用技术和成功案例。

一、生态修复技术1. 植物生态修复植物在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欧堤草、百喜草等耐盐碱植物提高土壤的质地,并扩大阻尼作用,防止土壤侵蚀。

此外,适当选择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减少土壤污染。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对于破坏严重的自然环境,如沙漠化、土地沙化等有帮助,也在城市绿化中有广泛应用。

2. 水体生态修复水体的生态修复是保护水生生物和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是利用湿地植物来净化水质,如利用芦苇、黑麦草等湿地植物来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态滤池和生物滤池等结构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生态修复的效果。

3. 断层生态修复断层生态修复指矿区或工业区等破坏性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大面积失去植被覆盖的地表,通过重新引入植被、改善土壤和水质等手段来恢复生态系统稳定。

这种修复需要综合运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改良等技术,重建起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性。

二、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1. 电厂炉渣固化填埋地修复案例某电厂炉渣固化填埋地周边土壤酸度过高,植被覆盖严重缺失。

通过引入忍冬等耐酸性植物,修复了土壤的酸碱度,减少了土壤侵蚀。

同时,利用石混凝土墙进行垂直绿化,加强防风、防尘功能。

经过几年的修复,该填埋地周边植被恢复良好,土壤质量明显改善。

2. 沿海湿地恢复案例某沿海湿地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

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以红树林为主体的植物配置,结合生物工程技术修复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种植红树林和湿地植物,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减少沙漠化现象,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沿海城市提供了重要的防护屏障。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护岸建设:利用 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 构建护岸结构提高河 岸的抗冲刷能力和生 态稳定性。
水生生物恢复:投放 本土水生生物促进水 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平 衡。
湿地保护与恢复:保 护现有的湿地资源通 过植被恢复、水文调 节等方式恢复退化的 湿地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恢复河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 统稳定性
保障水资源安全提高水质和供 水能力
促进生态旅游和绿色经济发展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
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
保障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河流的生态服务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升河流景观的美学价值
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添加章节标题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河流生态修复的定义
河流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过程。 这些措施包括改善水质、恢复河流地貌、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目的是使河流生态系统能够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自我维持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河流生态修复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多学科的融合 与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提高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技术的国际化发展。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河流生态修复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 和参与提高公众意识是关键。
鼓励公众参与河流生态修复的实践 如志愿者活动、捐款等。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正祖大王陵行班次图 正祖大王陵行班次图位于清溪川广桥与三一桥之间。所 谓陵行班图是指以过去朝廷文武百官共同举行大型国家 庆典为素材的一种绘画形式。正祖大王陵行班次图便描 述了正祖大王陪同母亲献敬王后洪氏前往华城参拜其父 亲庄祖之墓的场面。此壁画堪称世界之最,壁画长达192 米,共由4960块瓷砖拼贴而成,壁画人物多达1700余人。
• 生境 由雨水、地下水和抽取的汉江水形成的清溪川水系统则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复兴 改造工程注重营造生物栖息空间,建设沼泽地、鸟类和鱼类栖息地、浅水滩和池塘等, 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重新营造的清溪川自然生态系统中已经有了包括鱼类在内的多 种水生物及鸟类栖息。最令人惊叹的是自然生态恢复。复原前,清溪川下游地区的动 植物仅有98种,许多物种早已绝迹,但在复原后,物种迅速上升为314种。其中清溪 川水中和两岸能观察到的鸟类即达32种,还有鱼类15种、植物156种,形成了新的自 然生态系统。
清溪川发展历史
•1958年--1978年间,覆盖工程完成,清溪川在没有经过治理的情况下被水泥板所覆盖 •7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飞,首尔政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在被覆盖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高架桥,桥长5.8km,宽16m,是一条 4车道双向专用汽车道 •由于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清溪川周边地区很快就成为以电子、机械工具、印刷及服装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及服务业中心 2003年,在提升首尔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品位和吸引力的目标引导下,首尔市政府开始实施清溪川内河的生态恢复以及周边环境 的改造工程。整个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拆除了5.8km的清溪川路和覆盖在上面已经年久失修的高架桥,修 建了滨水生态景观及休闲游憩空间,耗资3 800亿韩元(折合约3.6亿美元)
供水量: 11万吨/天 (汉江水9万吨, 另外2吨来自地下) 中浪川污 水处理厂 汉江水净化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水景观舒适度C55 河岸硬化状况C53 河岸植被状况C54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水质污染状况 底泥污染状况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河岸缓冲带宽度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I级
II级
III级
0.1
0.2
0.4
0.1
0.2
0.4
4.5
3.5
2.5
4.5
3.5
2.5
0.8
0.6
的治理目标。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苏州河源于江苏太湖,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苏州河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的主要 原因: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底泥中有机物的释放﹑截流系统溢流﹑不利水动力条件 ﹑船舶污染及市政雨污水泵站的排放等。
苏州河污染治理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1993-1995):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投入进行。 第二阶段(1995-1996): 提出“截流﹑清底﹑引清﹑裁湾﹑立法”10字方针。 第三阶段(1996-2010):又提出苏州河治理的方针:“一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
参照点位的识别:河道基本维持自然状态;上游基本无任何农 作物与村庄;无林木采伐;样点周围认为干扰较少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
孟伟 张媛 渠晓东等编著
河流生境要素调查技术 河岸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技术 河流水质及沉积物调查技术 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调查技术 河流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技术
(5)沿岸取水引起径流变化C15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2. 河流水环境状况B2
(1)水质污染状况C21
采用水质平均污染指数(WQI)来表征河流水质污染状况、
C
P ij
ij
S
ij
WQI
1 m
m1n n j 1 i1
Pij
式中Pij为i指标的单向污染指数;Cij为i指标在采样点j的实测值;Sij为i指标的
河流水环境修复
河流修复是指将受污染的河流恢复至原来没有受污染的状态, 或者恢复到某种合适的状态,在实际修复过程中,指适当修复, 即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又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第一阶段:单一水质恢复 第二阶段: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小型溪流 第三阶段:单个物种恢复为标志的大型河流生态恢复 第四阶段:大型河流生态修复及流域尺度整体修复
➢ 珠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当好河流代言人,维护珠江健康 生命,建设绿色珠江”的治水工作思路。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案例:温榆河生态健康评价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准等级划分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确定 评价权重的确定 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结果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不存在明显的河床侵蚀 或淤积,河床稳定
无明显侵蚀
河流形态多样,栖息地 面积大,数量多
河床有一定的侵蚀或淤 积,河床较稳定
轻微侵蚀
河流形态多样,有 栖息地,但面积不 大,数量也不多
中等程度的退化或 淤积,河床较不稳 定
中度侵蚀
流速缓慢,各断 面流速无变化
较明显,且影响 较大
珍惜鱼类很少部 分存在
渠化严重、两岸 筑有堤坝、但河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国内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 200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 ”,出台了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包括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 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18个指标;
➢ 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以“提防不决 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提高”作为黄河保 护的终极目标;
种类很丰富,珍稀鱼类 存活状况基本不受影响
存在少量拓宽、挖深河 道等现象,无明显渠化
不同断面流速流态 变化一般
较明显,但影响不 大
珍惜鱼类个别种类 受协
存在部分渠化、两 岸筑有堤坝
保存自然弯曲状态、未 保持自然弯曲状态,有 截弯取直后已经进
经截弯取直
少部分经截弯取直
行一定程度的恢复
河流形态多样,栖息地 面积很大,数量很多
沿岸取水引起径流变化C15
河流健康 综合指数
RHI
河流环境状况B2 河流生物状况B3
河流形态结构B4 河岸带状况B5
水质污染状况C21 底泥污染状况C22
浮游植物C31 浮游动物C32 底栖动物C33 鱼类资源C34 河道改造程度C41 河道弯曲程度C42 河道形态多样性C43 河床稳定性C44 河岸稳定性C51 河岸缓冲带宽度C52
➢ 生物学指标:大型无脊椎动物、鱼类、植物 ➢ 综合指标:综合考虑物理/ 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人类利
用价值的指标
利用生物群落构建的多参数评价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
孟伟 张媛 渠晓东等编著
河流生境要素调查技术 河岸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技术 河流水质及沉积物调查技术 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调查技术 河流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技术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评价方法——多指标指数法
➢ IBI指数(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IBI 是一种多指标指数,其 特点是将测试点的生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数量及生物 量等与参照点对比, 得出相应的IBI值, 从而得到河流的健康 情况。(美国)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19世纪上叶,伦敦人口增长带来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的 感潮河段。 1850年,法律规定所有废水﹑废物都必需流入地下排水道,进一步导致河 流水质状况更加恶化
➢ 第一个阶段治理(1858-1891):主要侧重于污水截污和化学处理,将污水截 流输送至下游用化学沉淀法进行初步处理;
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实施苏州河水质变清。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早期管理仅考虑由污染引起水体理化性质的变化,制定了水环 境质量标准,进行水水体质量评价。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体分成I-V类。
仅凭水质指标进行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的弊端: ➢污染的复杂化、多样化,使得人们难以监测全部污染物; ➢不能很好反映出流域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床未经渠化
大部分经过截弯 取直,河道仅有
少部分弯曲
河流形态单一, 只有少量栖息地
水体基惜鱼类基本 灭绝
渠化严重,河 道内生境极大
改变
经过截弯取直, 河道笔直
河流形态单一, 没有栖息地
河床稳定性较差 侵蚀严重
河床严重退化 或淤积,极不 稳定
常用崩岸
河岸硬化状况
➢ 第二阶段治理(1900-至今):主要侧重于污水管道以及污水处理厂建设,采 用活性污泥法和河流曝气等措施。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莱茵河近1/2在德国境内,高速发展的工业导致大量工业污染物排入河流,导致水质急剧 恶化。莱茵河治理,从河流整体生态系统出发,把鲑鱼回到莱茵河作为治理效果的标志。 鲑鱼-2000计划
0.3
70
60
40
IV级
V级
0.75
1
0.75
1
1.5
1
1.5
1
0.1
0
30
20
第五章 河第四流I章级水环河境流修修II复级复技术及III案级 例分析IV级
月平均径流量的变化
变化小
变化不大
变化较大
变化大
V级
变化很大
水温的季节变化
变化小
变化不大
变化较大
变化大
变化很大
汛期和非汛期水位变 化 流速、流态状况
评价标准,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n为监测
指标数目;m为研究河道监测断面(点位)数目。
温榆河参与评价的项目为BOD5、COD、NH3-N,TN,TP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2)底泥污染状况C22
I 1 m 1 n Ci
沿岸取水引起径流变 化 鱼类资源 河道改造程度
河道弯曲程度
河流形态多样性
河床稳定性
河岸稳定性
变化小
变化不大
变化较大
变化大
变化很大
流速流态变化很大,有 较多的流速缓急不同的
区域
不明显,无影响
种类很丰富,珍稀鱼类 存活状况几乎不受影响
无渠化和淤积,河流保 持自然状态
不同断面流速流态变化 加大
不明显,有影响,影响 不大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污染
由于大量污染物(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排入,及流域生态环 境的破坏及水利工程,使得河流水质变差,水体自净能力和河 流生态系统恢复力降低。
➢ 第一代水污染:黑臭、缺氧 ➢ 第二代水污染:有毒化学品、重金属 ➢ 第三代水污染:富营养化;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 参照系法:将未受干扰的对照点的状态当做健康的标准。
将河流生态健康标准划分为:I级、II级、III级(临界状态)、 IV级、V级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月平均例径流分量的变析化C11
水温的季节变化C12
评价指标确定
河流水文状况B1
汛期和非汛期的水位变化C13
流速、流态状况C14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