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

合集下载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我参加了一场电子设计大赛,本报告将对我设计的项目及整个比赛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1.项目概述我的设计项目是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来检测和控制家庭各种设备,使得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控制灯光、温度、门锁等设备,实现家居自动化管理。

2.设计过程a)设计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之前,我首先和团队成员进行了需求分析,明确了设计目标和用户需求。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包括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期望、功能需求和技术实现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确定了整体设计方案。

b)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了一款适合我们需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并设计了相应的电路板,以便将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起来。

我们还设计了用于用户交互的界面,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

c)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方面,我们使用了嵌入式开发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编写。

我们根据硬件设计的要求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并实现了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

我们还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比赛过程a)准备阶段在比赛开始之前,我和团队成员充分准备。

我们进行了反复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我们的设计符合比赛要求,并且能够在比赛中正常工作。

b)比赛演示比赛开始后,我们向评委展示了我们的设计成果,并演示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我们向评委详细介绍了我们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和创新点,并回答了评委的问题。

c)结果评定在比赛结束后,评委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定。

我们的项目获得了较高的评分,并获得了优秀设计奖。

评委对我们的设计和实现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这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此外,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设计思路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得到了评委的建议。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电子设计大赛报告我们参加了一场电子设计大赛,我们团队的项目是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我们团队由五个成员组成,分别负责项目的不同方面,包括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

我们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光照感应模块、声控模块、红外遥控模块和智能插座模块。

温湿度监测模块通过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的温湿度情况,并将数据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室内温湿度情况来控制空调系统,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光照感应模块通过一个光敏电阻感应室内光照情况,并将数据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室内光照情况来控制灯光系统,实现室内光照的自动调节。

声控模块通过一个声控传感器感应室内的声音,并将声音信号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室内声音情况来控制音响系统,实现室内声音的自动调节。

红外遥控模块通过一个红外遥控传感器接收红外遥控信号,并将信号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控制电视、空调等家电设备。

智能插座模块是一个带有Wi-Fi模块的插座,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插座的开关状态,实现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

在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硬件设计方面的挑战,包括传感器的选型和电路的设计。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不同的传感器,并选择了性能稳定、响应快速的传感器。

对于电路设计,我们进行了多次仿真和调试,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软件开发方面的挑战,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和代码的编写。

我们采用了分层架构的设计方式,将不同的模块分割成独立的子系统,并通过中央控制器进行集成和协调。

对于代码的编写,我们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使得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修改。

最后是系统集成方面的挑战,包括不同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我们使用了串口通信和无线通信等方式,实现了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一、选题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展现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舞台,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选题旨在设计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家电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家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二、设计思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传感器节点、控制中心和手机客户端。

其中,传感器节点用于感知环境信息,将其传输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指令,并向相应的家电设备发送指令;手机客户端作为用户界面,用于实现用户对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本次设计选择的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感知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湿度,人体红外传感器则用于感知人体的存在与否。

在控制中心方面,使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与传感器节点和手机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

当控制中心接收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数据时,会根据用户事先设置的温度和湿度范围来控制空调和加湿器开关状态。

同时,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在家时,控制中心会自动打开照明系统。

手机客户端则通过与控制中心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设置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也可以实时查看家居环境数据。

三、设计过程本次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了技术调研和需求分析。

在技术调研中,对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和控制芯片进行了深入了解,帮助确定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需求分析中,了解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和期望,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接下来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硬件设计方面,根据系统需求选取了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并进行了电路设计、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

软件开发方面,采用C语言编写控制中心程序,并使用Android开发工具进行手机客户端的开发。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 引言电子设计大赛是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比赛,旨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对我们参加的电子设计大赛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并总结我们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

2. 背景介绍本次电子设计大赛项目的主题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能够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的系统,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 设计思路3.1 功能需求我们根据项目要求,确定了以下主要功能需求:1.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的开关和亮度调节;2.监测家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提供实时数据显示;3.提供定时开关家居设备的功能。

3.2 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使用Arduino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

并根据功能需求,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温湿度传感器、LED灯等。

同时,为了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我们还引入了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

3.3 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进行程序开发。

首先,我们编写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代码。

然后,我们设计了远程控制的接口和相关功能的实现代码。

最后,我们通过编写定时任务的代码,实现了定时开关家居设备的功能。

4. 实施过程4.1 硬件实施在硬件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搭建了Arduino开发板和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的连接电路。

然后,根据电路连接图,焊接和固定相关元件。

最后,我们进行了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硬件部分的正常运行。

4.2 软件实施在软件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设计思路,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了必要的代码。

通过逐步调试和测试,我们确保软件部分能够与硬件正常配合,实现设计要求中的各项功能。

5. 成果展示5.1 功能演示我们成功实现了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开关和亮度调节的功能。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网页,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的状态和亮度。

同时,我们也成功实现了定时开关家居设备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定时任务。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引言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舞台,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电子工程师的参与。

作为一项旨在推动科技创新的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既考验了参赛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挑战。

我参加了最近举办的电子设计大赛,并在此报告中分享我和我的团队的设计。

设计目标我们团队的设计目标是开发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旨在提高生活品质并提供便利性。

这个系统集成了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自动监测和控制家庭环境的各种参数,例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用户友好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轻松地远程控制和监测家庭设备。

设计实施我们的设计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

我们选择了一种低功耗的微控制器作为中心处理单元,该微控制器负责接收和分析传感器数据,并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相应的设备。

同时,我们采用了一种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以确保获取准确的环境参数。

此外,我们还利用蓝牙技术将手机应用程序与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了无线连接。

设计亮点我们的设计有几个值得一提的亮点。

首先,我们采用了智能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模式和环境参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环境调控。

例如,当用户进入房间后,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和照明,以提供最舒适的环境。

其次,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可定制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和删除设备,实现个性化控制。

此外,我们还加入了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设备,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设计成果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的系统不仅实现了基本的环境监测和控制功能,而且在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序被广大用户认可,并在测试中获得了积极的反馈。

此外,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多次测试和优化,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展示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工程素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告格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告格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告格式第一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告格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格式设计报告内容:1.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2.摘要、关键词:中文(150~200字)、英文;单独1页3.目录:内容必要对应页码号4.设计报告正文:一、前言:二、总体方案设计:包括方案比较、方案论证、方案选择(以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各方案,并简要说明)三、单元模块设计:①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②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③特殊器件的介绍;④各单元模块的联接,以一个模块为一个框,画出框的联接图并简要说明。

四、系统调试:说明调试方法与调试内容,软件仿真放这里。

五、系统功能、指标参数:①说明系统能实现的功能;②系统指标参数测试,说明测试方法,要求有测试参数记录表;③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分析(与设计要求对比进行)。

六、设计总结:包括:①对设计的小结;②设计收获体会;③对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或建议。

5.参考文献:如:[1]陈武凡.小波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01.[2][3]6.附:①系统原理图;设计报告格式: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正文大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报告从正文开始统一编页码、左侧装订。

设计报告要求20页左右。

竞赛结束时,参赛队需要上交的材料包括:(1)《设计报告》;(2)制作实物;(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登记表》。

上述材料使用赛区统一制作的封条,封入由各校自备的纸箱。

密封后的纸箱外部不得出现任何校名、参赛队代号、参赛队员姓名及其它暗记,否则视为无效。

纸箱封条由赛区组委会自备,各参赛学校必须按照赛区组委会要求的时间、地点上交参赛作品。

《设计报告》写作与装订要求《设计报告》正文的图文篇幅限制为6页,第一页含300字以内的设计中文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单倍行距,标题字号自定,一律采用A4纸,页面纵向打印、装订,装订时第一页为空白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6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6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61.引言文章1.1 概述:本文是关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的第六篇,将介绍我们参赛队伍在比赛中的表现和项目设计与实现情况。

文章将从参赛队伍的介绍开始,然后详细介绍我们的项目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项目的创新点与亮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比赛的收获与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同时表达感言与致谢。

通过本文,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我们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的精彩表现和深刻体会。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参赛队伍介绍、项目设计与实现以及创新点与亮点的分析。

结论部分将总结比赛的收获与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并致以感言和致谢。

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读者将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全面总结和分析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经历和成果。

我们将介绍参赛队伍的背景和参赛情况,详细描述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突出创新点和亮点,并从比赛中获得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我们的团队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对全国电子设计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同时,也对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员和机构表示感谢。

2.正文2.1 参赛队伍介绍参赛队伍介绍部分:我们参加了今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我们的队伍由一群对电子设计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年轻人组成。

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等领域。

我们团队的优势在于团结合作、互相补充、共同成长。

我们队伍的成员都对电子设计有着深厚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合作和讨论,我们终于确定了参赛项目并开始了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们团队密切合作,相互协助,不断突破自我,克服困难,最终呈现出了我们项目的亮点和成果。

我们对于参与比赛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展现我们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2023年度电子设计大赛的参赛情况、项目选题特点、竞赛经验以及赛事亮点等内容。

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具有长期历史和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技术比赛,旨在培养和展示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竞赛形式,促进学生在电子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参赛情况本届电子设计大赛共吸引了众多高校的学生参赛,参赛人数达到历史新高。

各参赛队伍在项目选题上展现出创新和多样性。

2.1 选题特点本届大赛的选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 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是当前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参赛队伍选择了涉及物联网技术的选题。

例如,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物流追踪与管理系统等。

这些选题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2.1.2 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选题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人脸识别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

这些选题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和前景。

2.1.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一些选题着重于环境监测和可持续能源利用等方面。

例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这些选题反映了电子设计与环保问题的密切结合。

2.2 参赛经验总结参赛经验的总结是本次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参赛经验的总结和体会:•团队合作:电子设计大赛强调团队合作,鼓励队员之间的密切协作。

团队应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并注重沟通与协调。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电子设计大赛的核心要求。

参赛队伍应从实际问题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实践能力:电子设计大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赛队伍应注重实际操作,尽量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真实可行的产品原型。

3. 赛事亮点本届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些赛事亮点如下:3.1 创新技术展示大赛期间举办了创新技术展示活动,各参赛队伍将自己的项目进行展示和宣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题目:声音引导系统(B题)摘要:本系统采用两块STC89C54RD+单片机作为控制声源移动和音频信号检测的核心,实现音频信号的产生和检测、发射和接受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控制声源到达指定位置等功能。

接收装置采集声源处发送的某一固定频率声波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和解码传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识别不同点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发出相应指令,通过无线传输模式控制声源移动到指定位置。

关键字:单片机无线通信声音引导VOICE GUIDANCE SYSTEMAbstract: The system uses two STC89C54RD + microcontroller as a control centre for sound source movement and the audio signal detection of the core of the audio sign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to control the sound source arrives at the appointed loc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Receiver capture sound source waves at a fixed frequency sound to send signals, after filtering, amplification and decoding transmitt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SCM received signal by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difference given out accordingly, through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e control sound source moves to the specified locationKeyword: MCU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oice guidance目录1 方案论证与比较 (3)音频信号采集与比较 (3)误差信号传输方式 (3)声源控制方式比较与选择 (3)2 单元电路设计 (3)总体设计 (3)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3)单片机最小系统 (4)音频接收器MIC电路 (4)音频信号放大电路 (4)音频解码电路 (4)3 软件设计 (4)4.系统测试……………………………………………………………………5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附1:元器件明细表……………………………………………………附2:仪器设备清单……………………………………………………附3:电路图图纸………………………………………………………附4:程序清单…………………………………………………………1. 方案选择与论证.音频信号采集与比较方案一:通过检测不同距离接收器收到音声强度不同判断声源离指定位置距离及是否到达指定位置。

但声强变化在一米范围内变化非常微弱很难检测到,而且极易受周围环境干扰,稳定性不好。

所以不易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音频信号通过信号放大与调制以后变成数字信号,通过检测三路接收装置的数字信号由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的先后顺序判断声源所处位置。

由于把模拟的一品信号转换成了数字信号,这种方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单片机容易实现。

综上比较,本设计采用方案二。

误差信号传输方式方案一:接收装置接收到声源发来的音频信号以后同样反馈以音频信号,控制声源的移动。

这种方案信号传输速率慢,不易实现实时的通信,而且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所以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集成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收发通信,由于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所以收发双方能实现实时数据通信。

集成无线模块具有稳定性好,不易受干扰等优点,所以本设计采用方案二。

声源控制方式比较与选择方案一:可移动声源通过不断地接收反馈回来的信号判断如何移动,这种方式占用单片机资源比较多,而且不利于提高到达指定位置的速度。

方案二:可移动声源接收到反馈回来的信号以后走某一固定长度距离,然后再发送和接收一次信号判断是否到达指定位置。

这种方式不需要一直查询反馈信号,对单片机处理能力要求比较低,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到达指定位置的速率。

所以本设计采用方案二。

2.单元电路设计总体设计可移动声源发出声音信号后,接收装置收到音频信号很微弱,必须经过音频放大。

我们采用低电压音频功率放大器LM386进行信号放大。

LM386的电压增益内置为20,但在1脚和8脚之间增加一只外接电阻和电容,便可将电压增益调为任意值,直至 200,使用灵活方便。

经过放大的信号送入下一极进行音频调制,本设计采用通用音调译码器LM567。

LM567为锁相环音频译码电路、即只有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和电路自身的振荡频率相一致时,电路输出低电平,否则输出高电平。

由于其中心频率可调,特别适合频率较高的音频信号调制,可减少低频噪音的干扰。

经调制后音频信号就变成了数字信号,三个接收器按接收信号的先后顺序传输给单片机。

当可移动声源在如图1所示ox轴右侧时,B点先于A点接收到信号首图1 系统示意图S可移动声源先发生电压跳变,单片机发出指令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回可移动声源的无线接收器,控制可移动声源继续向前朝着ox线前进。

当可移动声源到达ox线时停止并发出声光报警,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如图2。

.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见附3图3音频接收器MIC电路电路图见附3图4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电路图见附3图5,LM386可以通过调节R13的阻值,从而达到放大音频的作用。

音频解码电路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送入LM567后,信号频率与电路自身的振荡频率相比较,只有当信号频率与振荡频率相等时电路输出低电平。

电路图见附3图6.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的是10KHz 的频率,这样有利于区分环境中的低频干扰。

3.软件设计主控芯片为STC89C54RD+,编程由C语言实现,软件流程图如下:4.系统测试在10K频率的音频信号下,可移动声源运动情况至示波器显示的音频信号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才组装调试,所以系统测试数据都达到了题目要求的精度。

5.结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此题目最难之处在于对音频信号的处理。

若处理不当则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干扰,甚至出现自激振荡,这一部分的设计调试也占用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

但由于我们采用了将模拟的音频信号通过LM567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了处理,最终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这也是本系统的最大亮点。

由于整体系统架构设计合理,功能电路实现较好,系统性能优良、稳定,较好地达到了题目要求的各项指标。

参考文献[1]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张毅刚.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附录:附1:元器件明细表:1、STC89C54RD+2、LM3863、LM5674、CC11005、MMC-1附2:仪器设备清单1、函数信号发生器2、数字万用表3、数字示波器4、直流稳压电源附3:电路图图纸图3 单片机最小系统图4音频接收器MIC电路图5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图6 音频解码电路附四:程序清单#include""#include""voidDelay(unsignedints){unsignedinti;for(i=0;i<s;i++);for(i=0;i<s;i++);}voidtimer1_init() //定时器1初始化子函数{TMOD=0x01; //定时器1以方式1工作(16位)TH0=0xff ; //标准10K方波的初值TL0=219 ; //EA=1 ; //开总中断ET0=1 ; //开定时器1的中断TR0=1 ; //启动定时器1}voidvoice(){TR0=1;delay_ms(33);TR0=0;delay_ms(150);}voidvoice_stop(INT16Un) { INT8Um;for(m=0;m<n;m++){beep=0;delay_ms(1);beep=1;delay_ms(1);}voidmain(void){INT8Uleng=0;INT8Utf=0;INT8Uorder=0;INT8UTxBuf[16]={0}; //8字节,如果需要更长的数据包,请正确设置INT8URxBuf[16]={0};CpuInit();timer1_init();POWER_UP_RESET_CC1100();halRfWriteRfSettings();halSpiWriteBurstReg(CCxxx0_PATABLE,PaTabel,8);beep=1;LED1=0;LED2=0;//TxBuf[0]=8;TxBuf[1]=1;TxBuf[2]=1;halRfSendPacket(TxBuf,16); //TransmitTxbufferdata Delay(6000);LED1=1;LED2=1;while(1){tRxMode();if(KEY1==0)?{LED1=0;?TxBuf[1]=1;tf=1;?//while(KEY1==0);}if(KEY2==0){LED2=0;TxBuf[2]=1;tf=1;?//while(KEY2==0);}if(tf==1){halRfSendPacket(TxBuf,16); //TransmitTxbufferdata TxBuf[1]=0x00;TxBuf[2]=0x00;tf=0;Delay(500);LED1=1;LED2=1;tRxMode();}leng=16;//预计接受8bytesif(halRfReceivePacket(RxBuf,&leng)) {if(RxBuf[1]==0x04){?LED1=0;forward4cm();}if(RxBuf[1]==0x14) { LED2=0;backward4cm();}if (RxBuf[1]==0xff) { Stop();LED3=0;LED4=0;voice_stop(100);?}if(RxBuf[1]==0x02) {forward2cm();}Delay(1000);LED1=1;LED2=1;}RxBuf[1]=0x00;RxBuf[2]=0x00;voice();//发音}}voidtimer1()interrupt1 //中断子函数{TH0=0xff ; //配晶振,产生10K波的初值TL0=219 ; //beep=~bee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