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天上云海茫茫,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 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 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思考: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词中是如何展现出的?
如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这几句词应如何读?请你展示给大家。 要点:读出豪放、雄奇之感
拓展延伸
结合诗词谈谈你对李清照的认识。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女子能 做到忧国忧民是怎样的不易,一个女子竟感叹 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奉献又会遭到怎样的白 眼。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能无 视所有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所在乎之事,她是 勇敢的。
李清照的杰出,为她之后那些深闺中的女子 照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她是一轮明月。
背诵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体感知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一个字概括。

作者梦见了什么?
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象
品味语言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Hale Waihona Puke 李清照其人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人,是婉 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 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 好的家庭教育。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 诚为金石考据家。“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 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强化文化自信教育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中华 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 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性别平等意识培养
通过讲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 雾》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导 学生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 权利,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目录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跨文化对比与国际化视野 • 教育启示与实践应用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 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 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审美体验
引导读者在欣赏词作的过程中,感受意象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时,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词句的审美特点,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变化,如由开头的壮美激昂到 后来的梦幻迷离,再到最后的归隐之思。通过具体词句的解 读,揭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世界。
注释解析
重点解析“云涛”、“星河”、“千帆”等意象, 揭示它们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同时,对“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等关键语句进行解读, 帮助读者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和心境。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如“天接云涛”、“星河欲转”、“千帆舞”等,营造 出一种雄浑、奇幻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人所描绘的世界之中。

26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

26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

关注归宿 读出词心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出瑰丽雄 奇的画面。词人借此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充分表现她对自由,对幸福的渴望之情。
“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 帝所?
“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 坚定的语气读?
“接”和“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 的结合在一起,,描绘雄伟壮阔的境界。“转”和“舞”,则将 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走进梦境 读出雄奇
九万里风鹏正举。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展现自己的理想和 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句的含义。
“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日暮”指夕阳西下,暗示 人至暮年。表达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以及有才华却遭逢不 幸的痛苦经历。“谩”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一是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作为女子,得不到施展;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读懂易安: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 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 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 夫死,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 全都散失。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 全都飞灰湮灭,烟消雾散。使她生活上和精神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渔家傲李清照》PPT课件

《渔家傲李清照》PPT课件

03
艺术手法鉴赏
Chapter
独特的表现手法
01
02
03
豪放洒脱
词中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 的气度,表达了作者对自 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独特 理解。
浪漫主义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 手法,塑造出瑰丽奇特的 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
对比鲜明
通过对比手法,将离别的 哀愁和归隐的逸趣相互映 衬,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艺 术、科学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李清照的词作正 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 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也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风貌和 气息。
《渔家傲》题材与风格
题材
《渔家傲》以渔家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海上仙山、神人生活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风格
李清照的词风婉约柔美,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等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渔家傲》一词中,她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和夸张的手法,将海上仙山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同时,词中也透露出她 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闷,以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02
诗词内容解析
Chapter
全文朗读与录音欣赏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心得1
在阅读《渔家傲》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她运用生动的意象和贴 切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心得2
通过这首词,我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 溢的女词人,更是一个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女性。
感悟1
在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言简意赅,却能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和共鸣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

渔家傲李清照PPT课件

渔家傲李清照PPT课件

02
诗词内容解析
全文朗读与欣赏
全文朗读
播放或现场朗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 雾》,让学生初步感受词作的音韵之美。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欣赏要点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语言特 点,为后续的解读做铺垫。
逐句解读及意象描绘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天一色图景,通 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 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在哲学领域的应用
阐述《渔家傲》在哲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如对人生哲理、道德观 念、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渔家傲这首词中,李清照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自 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问题二
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对你有什么启 示?
问题三
你认为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海上仙山
通过描绘海上仙山的美丽景象,表达对自 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风雨飘摇
运用风雨飘摇的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动 荡不安和豪情壮志。
孤独无助
通过描绘孤独无助的情境,抒发诗人内心 的苦闷和无奈。
音韵美感和节奏感
01
02
03
音韵和谐
运用押韵、平仄等手法, 使诗句音韵和谐,读来朗 朗上口。
节奏感强
诗句长短相间,节奏感强 ,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
语言优美
李清照运用优美的语言, 将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描 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 佛身临其境。
04
文化内涵挖掘
女性意识体现

《渔家傲》PPT优秀课件

《渔家傲》PPT优秀课件
求理想生活,寻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意境瑰奇壮阔,充满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文全篇探究
[发散思维] 文学史上一般将李清照归入“婉约”一派, 即认为 其作品内容侧重儿女之情,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 种柔婉之美。但《渔家傲》这首词却以雄奇的想象、雄健的笔力 营造了一种豪放之美。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
2 结合诗(词)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3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XXX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积累拓展五
品行素养
感受诗词魅力,领略作者高洁的志趣、品行及爱国情怀, 培养爱国意识。
预习资料速查
我们将某位诗人、词人划归某个流派,或对其总体风格做出 归纳总结, 往往是就其主要作品给人的印象而言的,事实上很多 诗人、词人的创作风格是多样化的。
课文全篇探究
李清照的作品虽然以婉约风格为主,但并不妨碍她写出 《渔家傲》这样想象雄奇、豪迈奔放的作品。除此之外, 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也是大方雄健、掷地 有声,不作小儿女语。其他诗人、词人也是如此。比如 陶渊明除了《饮酒》这样闲远散淡的田园诗外,也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这样 “金刚怒目”的诗句。
温庭筠和李煜等。
文言知识积累



嗟( jiē ) ·
谩( màn ) ·
文言知识积累

假 字
学诗谩有惊人句( 同“漫”,空、徒然 ) ·
文言知识积累



殷勤问我归何处 ··

( 古义:情义恳切;今义:热情而周到 )
文言知识积累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古诗词PPT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古诗词PPT

四创作特点
自我形象艺术化
与其他“应歌”填词的词人不同,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 实感受,这是她词作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描述她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程的宏著,她用 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完成了自我形象的艺术化,这在宋代乃至整个 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以词来写自传,是她词作的显著特色。
一诗人生平
流徙两浙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清照前往杭州,但不久,就身患重病。精 神恍惚之际,逢右承务郎张汝舟巧言骗婚,李清照不察,选择了再嫁张汝 舟。 但实际上,张汝舟是在觊觎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年所收集的藏品。当婚后, 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私产、文物之时,他开始对李清照施加谩骂, 甚至拳脚相向。痛苦的李清照决定与张汝舟离婚,她在发现张汝舟还有营 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等罪行后,果断向官府检举了张汝舟。经官府 查实,张汝舟被编管柳州,李清照的离婚要求也获得批准。不过,按照宋 代律法,妻子告发丈夫是要判处三年徒刑的,李清照也因此被投入了监狱。 好在,有赵明诚的远亲、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搭救,李清照最终仅被 关押了九天就被释放了。
三诗词鉴赏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 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 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 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 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 中,多少事,凭谁诉? 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 的困
李清照作的《词论》中,强调了音律在词中的重要性,她自己也一直践 行着这一理念。她的词作往往还具备音律节奏,富有鲜明的音乐感,通 过声情配合,增强了抒情效果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如《声声慢》起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选用了 十四个叠字,充分利用了双音叠韵、唇音齿音相互交错的发音效果,形 成了顿挫有致、沉重抑郁的节奏旋律,有层次、有深浅、自然贴近的表 达出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感伤等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境。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2)“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
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遗憾。
研读课文
4.从用典的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1)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 的海天相接的景象;
(2)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研读课文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 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1)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 死别;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 想。
(2)她的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主旨
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 意境雄奇,气势恢宏。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 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万丈、瀛洲三
座海上仙山
译文:风啊,你不要停,把我如飞蓬般 轻快的船吹到仙山上去吧!
研读课文
1.“天接云雾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 奇雄伟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南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 击。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 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有一种骨气在支撑着 他,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 界。写出了理想中帝王的形象:闻天语,殷 勤问我归何处。因痛失国家写出了幸福,自 由的理想国度: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 思。抟tuán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该词通过描写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 相接的图画,以及与天帝的问答,抒发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 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 光明的追求。
语文主题丛书六:《从芬芳到神俊》
1、婉约《减字木兰花》 2、外婉约,内健举《南歌子》
文漱故大 彩玉居明 有集在湖 后中垂畔 主,杨, 遗金深趵 风石处突 。录 泉
里边 ,,
;
听范读,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节奏 3)语速、语调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 天语,殷勤/问我/归何
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 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语文主题丛书六: 《婉约词二首》 苏轼:蝶恋花 江城子
叶嘉莹:《从芬芳到神俊》
1、比喻: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河欲转千帆舞
2、想像:闻天语,殷勤问我归 何处
3、用典: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译读诗文 描绘意境
翻译诗文,加入 适当的想像,用散 文化的语言 描绘 意境。
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欣赏意境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 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 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 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 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学习目标
1、培养诗歌朗诵能力。 2、理解诗歌含义,背诵诗歌。 3、感受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词中
的豪迈气概。
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其词语言清丽 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 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有"中华第一才女”的美称 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 人有《漱玉词》辑本。今 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 烟光薄。烟光薄。栖 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西 风催衬梧桐落。又还 秋色,又还寂寞。
渔 家 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