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居民亚健康人群的现状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研究

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研究

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研究引言苏州,一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城市,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近代以来,苏州的公共卫生状况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近代苏州公共卫生进行深入探讨。

背景介绍苏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地理位置、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苏州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

直至20世纪初,苏州才逐渐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体系。

中心内容1、现状问题尽管苏州在公共卫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许多老旧城区和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滞后。

(2)食品卫生问题突出。

近年来,苏州市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问题给市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3)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苏州市虽然拥有一些优秀的医疗机构,但医疗资源总体上仍然不足,尤其是基层医疗资源匮乏。

2、历史回顾为了改善公共卫生状况,苏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推动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工作的开展。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投入,优化了医疗资源的分布。

未来发展趋势1、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苏州市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数百亿元资金,用于改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

此外,政府还将鼓励市民参与环境卫生活动,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苏州市计划在未来继续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实施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苏州市计划在未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政府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推动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共同发展。

苏州居民生活现状分析报告

苏州居民生活现状分析报告

苏州居民生活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如下: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其居民生活现状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苏州居民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苏州居民的生活现状。

通过对苏州居民生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促进苏州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能包括: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苏州市居民生活现状的重要性和意义;文章结构部分将简单介绍本报告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涵盖;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报告的撰写目的和预期效果。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三个小节。

在经济状况部分将分析苏州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情况和经济压力;教育水平部分将探讨苏州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费用情况;居住环境部分将分析苏州的房屋状况、小区配套设施和居住满意度。

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综合分析、问题与建议和展望未来三部分。

在综合分析部分将总结苏州居民生活现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问题与建议部分将提出苏州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展望未来部分将展望苏州居民生活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苏州居民生活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苏州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改善居民的生活状况,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最终,希望本报告能够为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苏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正文2.1 经济状况在苏州,居民的经济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首先,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其错综复杂的病因与多样性的主诉症状,给医学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003年10月,美国N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14大挑战,其中“发展可以量化评估人口健康状态的技术”、“发展能评估人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就是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

目前,如何减少亚健康状态人群,增加健康状态人群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

1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1.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上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也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人体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

1.1.1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是与健康相邻的阶段,常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

1.1.2潜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若持续发展下去,已存在发展为某些疾病的危险倾向,其症状较复杂,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且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表现,其生命活力、反应和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出现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功能偏低的倾向。

1.1.3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

1.2“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危险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体重过轻、不安全的性行为等十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死亡总计占世界范围死亡率的1/3以上。

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烟草、酒精、血压、胆固醇和肥胖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至少占总负担的1/6。

亚健康调查报告

亚健康调查报告

亚健康调查报告导言亚健康是指在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出现部分异常情况,但尚未达到疾病水平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亚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亚健康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

调查目的1.了解亚健康问题在不同年龄段的普遍程度。

2.分析亚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状和表现。

3.探究亚健康问题的可能原因。

4.提出改善亚健康状况的建议。

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选择来自不同年龄段的500名被调查者。

2.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份包含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问卷。

3.调查过程: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查,保证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调查结果亚健康问题的普遍程度根据调查结果,亚健康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其中,年龄在25-35岁的人群中亚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占总样本的35%。

随着年龄的增长,亚健康问题逐渐减少,50岁以上人群仅占总样本的15%。

亚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状和表现调查显示,亚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状和表现包括疲劳、失眠、焦虑、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对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亚健康问题的可能原因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可能导致亚健康问题的原因:1. 生活节奏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处于高压状态,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压力可能导致亚健康问题的出现。

2. 饮食不规律:许多人饮食不规律,偏食或吃快餐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引发亚健康问题。

3. 缺乏运动:现代人过于依赖于技术设备,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出现亚健康问题。

解决办法针对亚健康问题的存在,我们提出以下一些解决办法: 1. 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减少工作压力,适当调整工作和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限制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

3. 加强体育锻炼: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免疫力。

结合体检服务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

结合体检服务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

结合体检服务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机能、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出现不适或轻微问题,但尚未达到疾病的状态。

亚健康人群往往不容易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关注和处理,很容易发展为疾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风险。

因此,对于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需要从体检服务入手,采取综合性的健康管理策略,达到全面掌握亚健康状况、预防和调整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首先,体检服务应当有针对性,按照不同的人群特点为其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例如,对于年轻人群体,应该注重生活方式以及防止一些常见的慢性病;而对于中老年人群体,则更需要关注心血管系统和五官系统的检查和保养。

因此,在体检项目内需要精细化定制,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的综合性体检服务,以便全面掌握亚健康状况,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分类和分层管理。

其次,亚健康人群的预防和调整需要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对身心、社交、睡眠、饮食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此项措施需要通过综合的体检结果,为亚健康人群提供预防和保健建议,以期减少疾病的风险,提高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疏导,对于亚健康人群中的个体,应该适当地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引导其重视健康问题,培养用户主动防范和调整亚健康状态的意识。

最后,通过体检服务,应该开展常见疾病的筛查和治疗,为亚健康人群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

特别是在某些疾病风险极高的人群中,应该保证在体检报告中进行充分的提醒,引导特定的人群获取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及时给予疾病诊断及治疗,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总之,通过体检服务,对亚健康人群进行细致化的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并且为其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最终达到保障公众健康的目的。

亚健康现象研究报告总结

亚健康现象研究报告总结

亚健康现象研究报告总结
亚健康是指身体健康状况处于正常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是一种亚临床状态。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亚健康现象在人群中逐渐增多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亚健康现象的研究,得出以下总结。

首先,亚健康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尤其是在白领、学生和老年人中更加突出。

这一现象主要与现代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身体锻炼以及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减轻压力、保持适当的饮食和运动,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亚健康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显著的。

亚健康会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问题,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引发慢性疾病的发生。

而社会上大量的亚健康人群不仅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负担,还可能导致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出现,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后,针对亚健康现象,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个人应该增强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合理饮食等。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环境污染、劳动条件等的监管,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亚健康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防治亚健康非常重要且迫切。

个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关键,同时
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监管。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我们可以降低亚健康的发生率,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社区健康管理和亚健康人群的管理与护理

社区健康管理和亚健康人群的管理与护理

例如
“将军肚”早现(30~50岁),是成熟的标志, 也是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伴侣。 脱发、斑秃、早秃 每次洗发都有一大把头发脱落,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0~40岁的人频频去洗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性能力下降 中年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阳痿、女子过早闭经,是身体整体衰退第一信号。
n在健康监测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针对 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和疾病风险状态以及主要健康危 险因素,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采取预防性 干预措施和临床干预手段,防止或延缓疾病发生和
n可采用日常监控监测、健康调查和专项调
查的n 形建式立健康档案 n 动态健康监测 n 干预评价效果
n 专项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监测
. 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和人群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
高质量 生活目标
需要花钱预防
努力挣钱的生活方式
精神压力
疾病预防与控制
饮食不合理
成为健康产业的一个市场需求
健康管理服务
来自上级压力 来自竞争压力 来自市场压力
工作餐饮为主
不按时用餐
膳食结构问题
努力花钱治病
体力活动
出门坐车 回家乘电梯 一天以坐为主
我们要健康 不要亚健康
健康是金 事业的前提,生命的基础 健康是乐 没有健康便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健康是寿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活得长久 健康是智 智力的发挥要以健康作后盾 健康是财 人生最大的财富,身体是1 健康是福 充分享受的权利
教学资料
• 资料仅供参考
l “一多”
疲劳的感觉多
l“三减退” 活力减退
反应能力减退
适应能力减退
(二)、亚健康分类

城市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初探

城市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初探

城市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初探城市亚健康人群,是指由于生活方式不规律、压力大、缺乏运动、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身体健康状态处于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亚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精神疲惫、失眠、背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这种群体,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1. 责任医生制度责任医生制度,是建立在家庭医生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医疗机制。

它将一个家庭医生负责一定的家庭或人群,维护他们的健康,协调他们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各项需求。

这种医疗模式,可以让亚健康人群获得更为及时的医疗服务,并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以改善亚健康状态。

2. 健康评估和干预对于亚健康人群,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心理因素、营养因素、运动水平等。

通过专业的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亚健康人群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3. 营养干预亚健康人群常常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通过营养干预,可以指导亚健康人群合理地选择食物,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营养干预还可以避免亚健康人群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等不健康的食物,降低患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风险。

4. 运动干预亚健康人群缺乏运动,是导致身体健康状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指导亚健康人群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同时,运动也可以缓解亚健康人群的精神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5. 心理干预亚健康人群常常存在心理问题,如情感不稳定、抑郁等。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指导亚健康人群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干预还可以帮助亚健康人群在生活中寻求支持和帮助,避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建立针对城市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改善身体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最终目标是降低亚健康人群患疾病的风险,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
苏州市居民亚健康人群的现状
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

军①

勇①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管理对策。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诊断与
调查问卷,
以苏州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结果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检出率为42.8%,绝大多
数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轻度以上的亚健康症状,影响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食情况、患病
情况、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和文化程度等。

结论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况检出率较高,应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
施,提高其健康水平。

关键词亚健康
因素分析
An Analysis of Sub -health Status Among People in Suzhou C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Study on Health Manage-ment
Xu Jun ,Xu Yong.Suzhou City Blood Cen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b -health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f people in Suzhou city.Methods :A 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 random sampling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Suzhou City.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the sub -health was 48.15%among the population in Suzhou City.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objects surveyed felt that they should have more than mild symp-toms of sub -health.Th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health were the diet ,
current state of illness ,a lack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level of education.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the sub -health is high among the people of Suzhou City ,thus it is es-sential to carry out a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mong people.Key words :sub -health
factor analysis
①苏州市中心血站
苏州市215000
为了解苏州市区亚健康人群的影响因素,以苏州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探讨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为人群亚健康制定健康管理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苏州市社区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人
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亚健康筛查与诊断量表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0%。

1.2方法
1.2.1
亚健康状态的评定。

由于国内外医学界对
亚健康的诊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根据有关文献以及亚健康的定义、临床表现
[1-2]
,自行设
计亚健康筛查与诊断量表,包括14项一般情况调查项目和20项症状调查项目,将20项症状调查项目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和权重,按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每个人的得分。

凡得分达到或超过8.30分,即认
定其处于亚健康状态。

1.2.2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亚健康发生率本次调查亚健康发生率为42.8%。

在调查人群中,有82.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轻度以上乏力,
66.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轻度以上干咽痛,
78.3%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轻度以上睡眠不佳,
76.9%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腰酸腿软,67.0%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情绪不稳、急躁易怒,
59.6%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心慌,46.7%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记忆力减退,
55.2%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担心自己的健康,
55.2%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多梦,
45.6%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工作效率低,37.0%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头昏目眩,45.9%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胸闷,
24.8%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手足发冷,
28.2%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盗汗或多汗,24.8%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食欲不振,17.8%的人认为有轻度以上注意力不集中,
21.1%的人认为有
轻度以上头痛。

2.2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以亚健康状况(亚健康=1,健康=0)为因变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病情况、每天平均工作时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饮食情况、膳食补充剂为自变量(见表1),采用逐步向前筛选法,入选和剔除自变量,找出对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有影响的自变量(α入=0.05,α出=0.10)。

由表1可知,最终筛选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患病情况、每天体育锻炼时间、饮食情况,比较分析OR值,对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饮食情况、患病情况、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和文化程度。

表1居民亚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 S.E.Wald df Sig.OR
性别0.8400.7071.41310.2352.317
年龄-0.0110.0210.27210.6020.989
职业-0.0720.0950.57110.4500.931
文化程度0.4490.2154.37610.036*1.567
婚姻状况-0.1600.7950.04010.8410.853
患病0.9840.4814.17910.041*2.674
工作时间0.2710.2061.74110.1871.312
锻炼时间0.4700.2344.01510.045*1.600
饮食情况1.1320.3828.80410.003**3.102
食用补品-0.2340.3920.35610.5510.791 Constant5.6388.7700.41310.520280.859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次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者仅占5%,有病者占20%,75%的人是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3]。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职业因素、个体的心理与生理因素、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具有不可忽视作用,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5.11%[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48.2%,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75%和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55.11%,这可能与我们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完全相同所引起。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时间长、不注重营养保健与缺乏体育锻炼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增高。

特别是三项因素同时存在时,危险性更高。

这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干扰机体的生物节律,产生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亚健康状态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改善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针对影响苏州市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以下健康管理对策:(1)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对亚健康状态有所认识,能够判断亚健康状态的一些早期症状,并懂得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

(2)本次调查结果发现缺乏体育锻炼等都会导致亚健康。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如不吸烟、少喝酒、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生活节奏要有规律等。

(3)要加强健康体检的监测,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注意平衡膳食。

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

(5)要注意劳逸结合。

特别对那些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的、工作紧张的人,要注意休息和放松,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洪滋.运动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4.
2曹艳华.亚健康成因与调控[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1060.
3孙宪民,任平.关于亚健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8):1255-1256.
4周玲玲.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19.
(收稿日期2012-10-17)
·本文编校朱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