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区域地质资料

合集下载

川南沐川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Nb-REE 超常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川南沐川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Nb-REE 超常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No.207 Geological Tem of Sichuan Bureau of Geology & Mineral Resources, Leshan 614000, Sichuan, China; 2 Sichuan Le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Group Co. LTD, Leshan 614000,Sichuan, China; 3 Zhang Jinyuan Model Worker Innova‐ tion Studio of Sichuan Bureau of Geology & Mineral Resources, Leshan 614000, Sichuan, China; 4 Sichuan Institute of Territorial
REE 多金属富集层除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剥蚀产物提供物源外,同时还有大量碱性火山灰的混入;Nb-REE 多金
属富集层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及铌元素含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稀土元素在紫红色铁质泥岩
中 的 富 集 程 度 比 铌 元 素 高 ,铌 、稀 土 元 素 含 量 变 化 曲 线 在 上 部 的 灰 白 色 、浅 灰 绿 色 、灰 色 、深 灰 色 泥 岩 中 表 现 出
2021 年 10 月 October,2021
文章编号:0258-7106(2021)05-1045-27
矿床地质
MINERAL DEPOSITS
第 40 卷 第 5 期 40 (5):1045~1071
Doi: 10. 16111/j. 0258-7106. 2021. 05. 010
川南沐川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 Nb-REE 超常 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带,南邻黄山市,西连池州市,北交芜湖市,和浙江省、江苏省毗邻,系皖东南门户,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地跨东经117°58′-119º40′,北纬29º57′-31º19′。

国土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1万。

辖5县(泾县、郎溪县、广德县、旌德县、绩溪县)1市(宁国市)1区(宣州区),计124个乡、镇。

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全市7个县市区有5个与苏浙两省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300公里以内,宣杭铁路、皖赣铁路在市区交会,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安徽段宣广、芜宣高速和205国道穿境而过,S104、S214、S215、S217、S230、S322、S323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全境。

二、气象与水文宣城市地属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6.3℃,最高月平均气温28.3℃,最低月平均气温2.9℃。

多年平均降雨量1317.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55.11mm。

辖区内河系发育,分属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徽水河、华阳河、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杨之河等。

天然湖泊有南漪河及固城湖,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三、地形与地貌宣城市地处沿江丘陵平原区和皖南中低山区,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势较高,分属黄山山脉、九华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属中低山区,海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余座,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中部和北部为丘陵和平原,高程一般为10-100米。

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标高、切割深度等将区内划分为河漫滩、阶地、低丘、中丘、高丘、低山和中山等7种微地貌类型。

四、地层与地质构造宣城市地处江南过渡带,北连沿江成矿带,南接江南造山带,区内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发育,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宣城断陷盆地、江南过渡带、皖浙赣断裂带三大构造区。

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

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

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1.宣威市宛水街道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落水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西宁、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

介于东经103°35'-104°4 0',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

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

辖区人口72181人,常住人口57181人,流动人口15000人,农业人口20589人,人均耕地0.54亩。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

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2.宣威市双龙街道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8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

2004年年末总户数12130户,总人口48094人,其中农业人口24529人、非农业人口12987人、流动人口10578人,劳动力14516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69人。

国土面积4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80公顷,其中水田241公顷、旱地726.67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00平方米,海拔1978米,年平均气温13度,年平均降水量975.2毫米。

云南区域地质精选文档

云南区域地质精选文档

云南区域地质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着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宣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宣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锰矿
宣威市自身有丰富的猛矿资源,锰矿(化)体
点多面广 。但是勘查程度普遍较低,仅格学 锰矿达到普查工作程度。其矿床特征,贫锰 矿层经次生富集形成局部的富锰矿;贫锰矿 层稳定、连续性好,富锰矿层不稳定、连续 性差,呈透镜状分布。
格学锰矿矿床
矿区地层呈单斜,倾角平缓,产状260。~
330。 Z4。~106,矿体肇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 二叠统茅 口组二段第二Ⅱ段顶部,顺层产出。NNE 向格学断 裂将矿医分割为南北两个矿段,根据矿体 地表出露 形态圈定为I~IV号矿体。 图片如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 严格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对土 地和环境造成破坏,在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 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与 环境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 益的有机统一。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结语
谢谢观赏!
煤炭工业格局
全市现有持证乡镇煤矿196矿225井(其中6
万吨/年以上骨干矿矿井110对,非骨干矿井 115对),设计能力1239万吨/年。壁式采煤 法普遍得到推广应用,已形成40米以上较为 规范的壁式工作面120个,矿井“五大系统” 基本完善,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矿井资源回 收率已达60%以上。



解决的办法
对于勘探程度地的解决办法 加大矿产勘探资金投入量,加强各 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探。加强各地区,各 矿山资源储量详查程度,做好好统计工 作。
矿产资源可采储量严重不足,资源储备“出”。 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解决办法

科学制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指导 矿业权合理设置,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 利用结构与布局,转变开发利用方式,大力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严格勘查、开发准入, 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推进资源的节约与综 合利用。

贵州省威宁地区宣威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贵州省威宁地区宣威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贵州省威宁地区宣威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陈小浪,王东,卢俊蓉,杨星,彭家林(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4)摘要: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顶部、宣威组或龙潭组底部之间的玄武土—粘土岩中,以及夹于峨嵋山玄武岩组第三段的玄武土—粘土岩中,普遍发现含稀土元素,同时多伴有放射性伽玛异常。

文章对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为呈复氧化物为粘土矿物所吸附,矿质绝大可能来源于玄武岩,据玄武岩光谱分析结果,普遍含微量Y 、Yb 等稀土元素,经长期风化淋滤作用,为粘土矿物吸附,而于玄武土—粘土岩中富集。

关键词:稀土元素;赋存状态;黔西北;玄武岩;宣威组Metallurgy and materials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赫章-威宁地区方解石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项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威宁地区中二叠统梁山组三稀元素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成因研究”项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大方-金沙地区石炭系九架炉组中锂矿锂矿赋存特征及找矿预测”项目。

作者简介:陈小浪(1988-),男,贵州遵义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及研究。

稀土元素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元素,其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稳定性好,溶解度普遍较低。

而在风化、剥蚀、搬运、再沉积及成岩作用过程中又由于稀土元素性质的微弱差异又可以发生元素的富集与亏损。

一般认为,沉积岩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物源区的成分、沉积环境中的交换反应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对揭示沉积岩的物源特征、沉积环境变化、大地构造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在稀土元素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鲁洪波等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应用于岩相古地理研究,指出稀土元素对识别层序、体系域边界及恢复层序框架内的岩相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刘锐娥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探讨了泥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北部物源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性。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宣威市来宾镇小箐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1年7月10日水文地质1.1 概况矿权区地处滇东北部的乌蒙山区,山脉走向近似于北东~南西向。

地势总体呈中部及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最高点位于矿权区西南部,海拔2165.0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边溪谷,标高2056.0m,相对高差达109.0m,属高原低中山溪谷侵蚀地貌类型。

矿区内无河流,沟壑地貌较发育。

沟溪水注入北盘江,属北盘江流域,珠江水系。

区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春夏干湿分明,秋冬低温多雨,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6℃,最低气温-2℃,最高为37℃。

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5℃,最冷月份平均气温5℃左右。

年降雨量890~1409mm,年平均降雨量为1065mm,降雨天数约175天,降雨量多集中于5~9月份,约占年降雨量70%。

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蒸发量约2200mm,旱季常有小雨,12月至翌年2月常降雨加雪,有冰冻现象。

2至4月为风季,风向主要为西南,最大风速25m/s。

整合后小箐煤矿开采深度2110~1850m,而该区最低侵蚀面为1785m,开采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1.2 含(隔)水层(组)特征本次工作未开展专项水文地质工作,根据143队所做《云南省宣威煤田来宾铺矿区三号井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中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区实际,现将其水文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2.1 峨眉山玄武岩组极弱含水层(P2β)为煤系下伏地层,厚度大于300m。

岩性为为玄武岩和凝灰岩。

地表风化强烈,含风化裂隙水,其富水性随裂隙发育由浅而深逐渐减弱而减弱,平均单位涌水量(q)0.00115L/s·m,渗透系数(K)0.00414m/d。

为含煤层的基底,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对煤层开采几乎无影响。

1.2.2 宣威组第一段微弱含水层(P2x1)该段以砂岩及砂质页岩为主,分布于矿区西北边缘。

地层产状陡峻。

全区平均厚度为132.93m,最大厚度为163.16m;最小厚度为110.41m。

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简介

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简介

倘塘镇简介:倘塘镇位于宣威市北部边境,镇政府驻地距市城区43公里,地处东经104°3′18″---104°18′17″,北纬26°21′24″---26°39′8″之间,跨经度14′59″,跨纬度17′44″。

东西最大跨距26.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8.8公里。

东连龙场、乐丰;西接龙潭、得禄;南与来宾接壤,北与会贵州威宁隔马摆河相望,总面积383.74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倘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4年),倘塘为后所军屯铺堡,后设驿丞署。

清世祖顺世八年(公元1651年),倘塘改归沾益州管辖。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土归流,革除土知州,设宣威州,倘塘始设倘可巡检衙署。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6年),倘塘为汛所在地。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宣威州改设宣威县,倘塘改设倘可县佐署,佐署即驿道驿站建筑现存倘塘政府院内。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改倘塘为宣威四镇之一。

解放后,倘塘先后设区、公社建制。

1988年,倘塘撤旧制设镇。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周建屏将军出生于倘塘,古南方丝绸之路穿境而过,今存古驿道400余米,存留有驿道驿站建筑。

行政区划2005年未,倘塘镇辖18个村民委员会,即倘塘村委会、宜木戛村委会、德宜村委会、鲁乍村委会、兴隆村委会、新堡村委会、英阿村委会、东冲村委会、启龙村委会、旧堡村委会、铺子村委会、发赛村委会、三岔村委会、茂宗村委会、贝古村委会、法宏村委会、松林村委会、新乐村委会。

全镇总户数19561户,总人口77410人。

其中:农业人口75307人、非农业人口21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人口密度为201.7人/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回、苗、彝等10个民族。

自然条件全境均属山区、半山区。

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680米,相对高差780米。

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800米。

境内山脉属乌蒙山中列山系,其分支起脉于龙潭与来宾相交的分水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威区域地质资料
一、气象
宣威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高山深谷纵横交错,海拔高差大,夏秋和冬春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变率大;光照充足,积温偏低,区域差异大。

多年平均气温13.4℃,最高年平均温14.6℃,最低年平均温12.7℃;多年平均日照201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多偏南风;平均每年有霜日38.7天;降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宣威城为中心的坝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75.2mm,其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全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每年11月~次年5月中旬,主要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温低、晴天多、光照足、蒸发大、降水少,其间降水为164.3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6.8%,为干季,故冬春多旱。

每年5月下旬~10月,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降水猛增,其间平均降水量815.7mm,占全年降水量的83.2%,尤其集中在6~7月,平均降水405mm,故6~7月多洪涝灾害,日最大降雨量150mm(1986年6月24日)。

年降水量最多的为1304.8mm,最少的657.4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5.2mm。

二、水文
宣威市河流以老官营梁子、分水岭、公鸡山岭脊为界分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北盘江水系。

主干流有西南的小江属长江水系,北、东北的可渡河及南、东南的革香河属珠江水系。

天然河川径流量24亿m3。

(1)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在宣威市的集水面积为4467.5km2,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北盘江干流在宣威市境内可分为革香河流域及可渡河流域。

革香河:为北盘江干流,发源于沾益马雄山北麓,全长157.3km,径流面积4703.1km2。

其中宣威市境内径流面积2747.3km2。

主河道由南向北,经热水、板桥、榕城、来宾穿越东山背斜经东山、龙场、格宜、宝山向东、向北与可渡河交汇,主要支流有龙场河、马场河、东河、西河、盘龙河、清水河、落水河等。

可渡河:为北盘江支流,发源于宣威市龙潭乡的蔑笆圈,主河道为宣威与贵州的威宁、水城的界河。

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龙潭、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与北盘江的干流革香河在普立的腊龙汇合称为北盘江。

可渡河全长162.2km,径流面积2975.8km2,其中宣威市境内径流面积1720.2km2,河道平均坡降7.5‰,其境内支流有:龙潭河、得禄河、倘塘河、梨树河、双河等,河网纷繁、曲折,构成一向东南汇流的树枝状水系。

(2)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在宣威市的集水面积为1235.2km2,长江流域在宣威境内的主干河流为小江,属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发源于西泽乡的小竹箐,全长63.3km,流域面积1235.2km2,河道平均坡降10.4‰,多年平均径流量3.209 亿m3,流经西泽乡、热水乡,上段称西泽河,
几条河在西泽河汇合后称小江。

在卜戛岔河注入牛栏江,支流多为季节河,沿河泉水较多。

主要支流的扯卓河,径流面积130.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922.5 万m3,平均流量2-3m3/s。

宣威市湖泊很少,为时令湖。

启文湖50 亩,三道口子594 亩,窑上海子3648 亩,共计4292 亩,属长年湖泊。

三、地形地貌
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为清水河与木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

横亘境内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

西部和中北部为乌蒙山的中列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

岭脊海拔一般在2300~2400米。

除黎山少数地段相对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具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属地形坡度小(15~25°),相对高差不大(200~300米)的浅切割山地。

这一岭脊构成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东部为乌蒙山东列山系,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2868米,岭脊高程变化稍大,相对高差500~700米,多属中切割山地,山体大部分由碳酸盐岩构成,下部陡峭,坡度30~35°。

两列山岭之间是一块略向东南倾斜的高原面,形成较多的小盆地,如榕城、板桥、落水、述迤、迤谷、格宜、宝山等坝子。

东山以东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受北盘江上游支流的切割。

西部高原面被牛栏江及支流分割下切,沿岸多高山峡谷,山体坡度大,而山顶较平缓,分布有一些断陷湖盆和溶蚀湖盆,较大的有关营、窑上等海子。

四、地层岩性
宣威市地层复杂,出露地层自寒武系(∈)、泥盆系(D)、二叠系(P)、三叠系(T)、第四系(Q)均有分布,以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分布较广,其余均为零星分布(各地层岩性特征见表2-2)。

表2-2 区域地层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