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泛化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审美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审美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在今天,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经不仅仅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等经典的艺术门类,而是一些新兴的审美艺术门类或审美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连续剧乃至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

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

可以说,今天的审美艺术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城市广场的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等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严格界限的社会空间与生活场所,审美已深入到广大人群之中。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审美的时尚已经扩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打扮、居室装修、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奔驰、宝马、大众、福特、丰田、数码照相机、MP3、MP4、掌上电脑等等的审美时尚自不待说,就是健康、运动、休闲、网上QQ、网络语言、手机短信、网络文学、网络新闻、个人隐私、逸闻趣事等等方面都充满着审美时尚。

审美时尚真可谓无孔不入。

大众时尚化的审美观使得审美时尚的变化周期和频率大大加速。

在现今社会中,审美时尚的变化速率也大大加快,不断推陈出新的审美时尚已经使人目不暇接,服饰翻新斗奇,发式争奇斗艳,麦当劳、肯德基的新品层出不穷,汽车款式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网络语言今是昨非、瞬息万变,网络文学变化万千,手机短信形形色色,消费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大众时尚化的审美观使得审美时尚显示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正是因为审美时尚的不断扩张和变化速率加快,消费社会的审美时尚也日益多元化,甚至于出现了光怪陆离、千姿百态,让人匪夷所思的状态,似乎可以称之为审美时尚的无政府状态,怎么都行,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行什么、玩什么、说什么、看什么、听什么、读什么、闹什么,好像都可以,人们相互之间似乎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只要不妨碍别人的生活,也没有人来干涉。

美化生活——浅议“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化生活——浅议“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化生活——浅议“日常生活审美化”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赞同或否定,去做无谓的论争,而应该直面事实,接受事实,研究问题。

在深入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利弊后,取其精华,处理好其与其他社会文化尤其是精英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审美日常生活文化一、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g)最早提出来的。

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在我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即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与审美艺术的审美性相交融,具体表现为:人的日常生活把精神美学改写成为一种“眼睛的美学”,视像的消费与生产使精神的美学平面化、生活化,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提供的是一种看得见得、“审美的”日常生活,一种视像与身体快感的精致统一。

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因何而起的呢?从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角度看,造成审美的日常生活化首先是社会形态的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运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带动了当今社会的世俗化过程及其文化伴生物——大众消费文化,客观上打破了精英文化的一元格局,拉近了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

其次,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的具体结果和直接对象,视像的生产根本上源自于我们时代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快感的高涨欲求和热情追逐——生产是作为消费的同一物而出现的,同时高新技术与大众传媒迅速扩张了视像生产。

谈谈日常生活审美化(1篇)

谈谈日常生活审美化(1篇)

谈谈日常生活审美化(1篇)谈谈日常生活审美化 1那么就从这张开始吧。

美是直感的,又是文化的。

这个命题非常复杂,在于直感的复杂性,这里不展开了,展开的话需要很大的篇幅容量。

我们还是回到这张照片上。

我们怎样看待这张照片呢?一个漂亮的姑娘。

一个可爱的女人。

一个笑得甜美的女子。

一个女兵。

一个朝鲜女兵。

一个敬礼的女兵。

一个敬礼的朝鲜女兵。

一个行军礼的朝鲜女文艺兵。

一个穿冬装的女人。

一个穿冬装的女兵。

这是张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朝鲜牡丹峰乐团到中国演出又取消演出的剧团中的一位女演员的照片。

还可以有更多的描述,从上面的零星的描述可以发现什么呢?有文化的也有直感的还有背景的,假设把文化的去掉,我们就不知道她在行礼,似乎她姿势怪怪的比较僵硬的指着太阳穴很高兴,她在笑,可能是因为得到了一个搁在头上的毛茸茸的东西,她身上包裹着厚厚的东西让她看上去像只熊,她的笑很和善没有恶意,圆圆的脸眉目清丽,胖胖的,虽然还可以进行一些细致的感觉描写,但扩展有限,因为这里剥离了文化。

如果加上文化的,就可以有更多的感觉描述,但是,属于文化的是需要解释的,这种解释存在于经验知识,譬如直接的就可以看出这是个女兵,因为类似着装的女兵概念在脑中已经存在,属于知识经验范畴,如果时间往前推一千年,千年前的人可能就不会认为这是个女兵,是个穿棉衣的女人,如果再往前推一万年,可能就连帽子为何物也不知道了,如果时间往后推一千年,后人如果没有了解我们现在的.知识经验,同样可能看不懂文化上的含义。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听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的,同时他也认为音乐是包含文化思想的,当然的音乐也是感觉的,但感觉是包含环境因素的,也是具有背景的,还有知识经验的,这些在审美中也是重要因素,脱离了文化的审美是纯粹的但同时也是略显单调的,至少是没有比放置在文化中更丰富而文化的是需要解释的,知识经验是一种提前的解释,即在审美开始前已获得了解释,譬如看到一幅写意山水我们知道这是幅写意山水,常识性的生活学习已经给予了这样的知识经验,也就是被提前解释了,就像这张照片我们可以把其作为一个女兵来欣赏,也是因为被(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提前解释了。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在生活中追求美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它强调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审美感受和体验,以美为主导来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生活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分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将平凡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性活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被赋予了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使人们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愉悦。

一个普通的早晨可以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当我们静静地品味着早晨的阳光、鸟儿的歌唱和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就能够欣赏到生活的美。

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指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审美感受和体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不仅包括欣赏艺术品、阅读文学作品等高雅的审美活动,还包括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

无论是饮食、穿着还是居住环境,我们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让它们更加符合我们对美的追求。

在饭菜的摆盘和装饰上下功夫,让一顿普通的饭菜变得雅致可口;在居住环境的装饰和布置上追求简约而精致,让家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地方。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有审美生活日常化的支撑,而审美生活日常化则需要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驱动。

只有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生活本身成为我们追求美的过程,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生活美学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在实践生活美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外在的美的追求上,而忽视了内在的美的培养和提升。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修养同样重要,这也是构建审美生活的基础。

我们要坚持追求真实和本真的美。

生活美学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追求,而是要我们体验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追求真实和纯粹的美。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和瞬间,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让这些美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过程和方式。

它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态度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生活美学不再局限于艺术和文化领域,更多地成为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追求和表达。

而在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细节赋予美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让人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发现其中的美好和价值。

这需要人们有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善于发现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美感。

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将审美的态度和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意味着人们不仅在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时具有审美感,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具有美的特质和品味。

这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审美的习惯,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看似相似,实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把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者强调的是发现美,后者注重的是生活美化。

在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的实践,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改变和提升。

这种实践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加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生活更加富有韵味和品味。

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应该如何实践呢?要有审美的眼光和态度。

审美并不是天生的品质,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和锻炼的。

要想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首先要培养自己具有审美眼光和态度。

这就需要人们学会用心去发现和感受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细节和品味。

要注重生活的质感和品味。

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和生存,更重要的是要有质感和品味。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和观念,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生活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美学的思考和体会。

让我们来谈谈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在日常琐事中注入美学的观念和精神,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审美化生活,比如家居环境的美化、饮食的美化、穿着的美化等等。

在家里摆放一些艺术品或者装饰画,让家的环境更加雅致和温馨;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搭配的精致,让每一餐都成为一场美食盛宴;在穿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时尚的衣服和配饰,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时尚和大方。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审美生活的日常化也是生活美学的一种体现。

审美生活日常化,就是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去感知美、追求美,让审美的观念和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可以养成每天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或者阅读一篇优美文章的习惯,让自己不断地感受美的存在;可以在日常的交往中,注重言行举止的优雅和谦和,让美成为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可以在工作学习中,追求品质和创新,让美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的动力。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让审美生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修养,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可以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地追求美、感知美、实践美,我们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丰富和多彩。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
日常生活审美化。

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往往会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审美
化日常生活,将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美丽和艺术的元素。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穿着打扮开始审美化生活。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们都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衣服和配饰来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品味。

一件简单的衬衫搭配一条精致的项链,或者一双舒适的鞋子,都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焕发出自信和魅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来审美化日常生活。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
作场所,一个整洁、温馨的环境都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家居、选择家具和装饰品来打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生活空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美食来审美化日常生活。

精致的餐具、精心制作的美食,都可以让我们在用餐的时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自己动手做一顿美味的晚餐,还是到精致的餐厅品尝美食,都可以让我们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味。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和音乐来审美化日常生活。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
我们可以去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或者去音乐会聆听音乐,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总之,审美化日常生活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
活中多留心,多用心,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艺术的元素。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心审美化日常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浅析“日常生活审美化”

浅析“日常生活审美化”

浅析“日常生活审美化”摘要:审美化已经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紧密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性是当下中国文学研究的焦点。

随着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呈现出复杂的交织状态!但是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有别于欧美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因此,我们的研究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当下具体语境做出合理地解释,正视它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审美化日常生活现代化Abstract: Esthetic already gradually became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important organization principle, the close attention daily life esthetic appreciation was immediately the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research focal point. Along with the west modernism and the latter modernism influence, the Chinese society’s daily life is esthetic also presents complex interweaves the condition! But under the China special cultural context, China “the daily life esthetic” has do not be esthetic to Europe’s and America’s “daily life”, therefore, our research must have to unify China the concret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to make immediately reasonably explained, faces up to influence which it brings.Key words: Examines the beautified, daily life ,modernization.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概述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泛化浅析
审美泛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当下日常生活的不断改善和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包括审美文化要求也不断增长。

日常生活之所以进入审美的主要视野,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前提,首先在于市场化冲淡了传统的审美理想观念,精英文化的理想主义受到世俗的实用主义的极大冲击,审美理论由热衷于对范畴的推演和概念的解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当下体验,艺术越来越生活化了。

其次,人民大众以审美的方式来看待周围的日常生活,扩大了审美的视野,审美现象更为丰富。

审美活动走出了经典的美学追求,进入了更现实,更直接的审美感觉中,这是一种对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的审美消费,生活越来越艺术化了。

在审美趣味上,当今的审美比较偏向于迎合市民社会的世俗化、生活化与审美情趣。

这样,我们在充分肯定大众文化的审美化的根本方向的同时,应通过切实有效的美育活动,让社会公众懂得:审美不只是感官刺激,它有其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应当弘扬中华自然美与生活审美传统,让人们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感受精神幸福,大力普及艺术教育,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当代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神层次,使当代审美走向健康发展的方向,让审美有益于当代大众精神幸福。

就理想状态而言,审美应当是从生理快感到精神愉悦,全面丰富的精神性活动。

审美文化的日常化
在消费时代,审美活动已经逐渐转向日常生活领域,这是当代美学发展的“文化逻辑”。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思想解放、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对过去那种社会关系失调、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进行了彻底的反思,经济发展的主题被突出到第一位。

从人自身的美化,如美发、美容、美甲、美体等人体的审美改造,到时装、首饰等人体的审美包装;从室内装潢到建筑环境的美化;从城市的雕塑到园林的绿化;从大型文娱活动的设计策划到体育赛事转播,日常生活处处都存在审美消费的对象。

特别是媒体传播手段的更新,网络音像的普及创造了更快捷、更生动、更丰富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大众的、浅层的、感性的要求终于合法化,并借助经济技术的支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审美文化在这一层面的发展就文化构成来说应是不可缺失的一维,因为他是文化关怀人性的起点。

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转变
从传统艺术种类的电影、电视、广告、行为艺术等新兴艺术种类,文化从最初的、狭隘的特定艺术种类,扩张到人类所有的精神领域和意识领域,甚至是单纯的欲望领域;尤其是大众文化崛起以后,日常生活都趋于审美化,审美现代性和日常性走向了和谐统一,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中物质的功利性和生理快感成为了审美的一部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美的存在,无时不有美的现身。

从审美形式和美学风格上,经典美学以高雅艺术中的悲剧为高、喜剧为低、排斥滑稽戏,其总体格调是精致典雅、悲壮严肃,推崇优美和崇高,即便涉及喜剧艺术,也多半是悲剧化的喜剧;而当代美学则以通俗性和大众性的喜剧为主、各种亚喜剧艺术和滑稽剧也有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其总体格调是平面化、标准化与轻松活泼,推崇快感和经济:首先是生理快感的体验却并不强求深层的精神愉悦和灵魂净化,形成所谓的“卡塔西斯”效果,也不再追求传统的意境悠远和耐人寻味,而是关注当下身体的快活反应和消费时的省时省力省脑筋,因此大众文化产品多是些一次性的商品,其文化消费往往定位于休闲娱乐、精神减压或欲望释放上。

从审美本质上看,经典美学注重审美超越,关注精神空间的开拓,以无私无欲的宁静、安详于和平为最高境界。

对日常生活中审美化的探索
大众文化在给世人以关怀的同时,却遗失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在当代审美必须要加强研究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务实性和使命意识,艺术创作者要切实考虑大众的需求、大众的审美爱好、大众的情感表达方式。

艺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既不虚化,也不该消解,而应牢牢地和广大人民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求其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契合点。

审美生活化最终是为了使生活审美化,生活审美化就是把生活提高到审美的维度,为大众树立一个合理的文化发展所必需的张力结构,使它能够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保证人文精神不被大众文化
的商业操作完全整合同化,保证人生文化中存在的全部尊严。

生活审美化就是要人们自觉担当起形而上的责任,恪守人文精神的操守。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