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句含意与赏析句子辨析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句含意与赏析句子辨析

现代文阅读总结——理解语句含意VS赏析句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对文中“重点语句”的考查为100%。

然而,有不少不少解答此类问题时写了半天,答不到点上,既浪费时间又不得分。

为此我们结合我们做过的有关试题进行一下简要辨析。

第一类: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旧题回顾】1、《枪口下的人格》题目: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参考答案:⑴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

⑵表现了霍夫曼复姓的人性。

2、《何容何许人也》题目:“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6分)参考答案: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

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

④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3、《被时间决定的讲述》题目: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4 分)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参考答案: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

4、《十月,山楂红了》题目: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1)李嫂的笑声成了山楂树特殊的养分。

(2)带着对山楂树别样的情怀,我来到山楂树的近前。

参考答案:.(1)“笑声”写出了李嫂乐观的人生态度,“养分”写出了李嫂对山楂树的精心呵护,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李嫂乐观精神的赞美。

(2分)(2)“别样的情怀”有对李嫂深情的怀念,也含有从李嫂身上受到的精神鼓舞。

作者正是带着这种特殊的情感观赏山楂,才有了下面的人生感悟。

(2分)【技巧点拨】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常用答题模式
理解语句含义 = 语句表层义 + 深层义(解释关键字
词 + 诠释主旨结构)
勤操练 补短板
【2016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 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 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 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 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 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 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
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
勤操练 补短板
【2016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
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
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
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方光华,直教人眼花
缭乱;远远地看,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
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
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本题考查“分析语句的深层含义”,首先,依据解题思路,问:谁?— —“我”。做什么?——“我”感到新奇和庆幸。为什么呢?(“我”对什么 “新奇”?为什么“庆幸”呢?)这里就要抓住关键词“新奇”和“庆幸”, 根据语境来作答了。

24小说阅读: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24小说阅读: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 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 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 的。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 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马骁驭 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马骁驭“心里的那根栏杆”,
修辞手法 比喻马骁驭对吴秋明的戒备,“抬起来”比喻放弃戒备 关键词语是“抬”“通过”。从后文的情节看,文章几 次写到马骁驭有拥抱吴秋明的感动和冲动。以这句话为
关键词语 背景来理解“抬”和“通过”的意思,应该是暗示吴秋 明已经走进了马骁驭的内心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 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 去是旧的。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 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 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 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 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 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 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 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 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 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 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小说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小说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

关联教材 3、赏析《祝福》中“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 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1.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手法)。 2.概括出浓重的封建思想统治下的鲁镇是一个封闭的 小镇,这里的人们保守、迷信(语句表现内容,联系前 文与时代背景)。 3.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环境厌恶的心理(主旨)。 这又同祥林嫂的命运和“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密切相 关(情节)。
关联教材
2、《老人与海》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 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关键词:“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把它消灭掉”——表层) 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坎坷、 磨难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 2.(关键词:“打不败他”——深层) 但是人们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坚强的意志,那么, 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三、答题角度
【答题角度1】 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语境意义、言外之意)
1.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 3.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转义的修辞手 法,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答题角度2】 手法+内容+结构+效果 (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
一看句中的关键词。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 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 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技巧的意思明 确的句子。 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 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 的意思;如果是复句,则要先明确句间关系,逐层分析,后体会整个复 句的意思。

小说中重要句子含义和标题类题

小说中重要句子含义和标题类题

(二)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 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祝福》、《边城》……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 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 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药》本文题为“药”,请探究标题“药”的作用。 ①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 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 ②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 后的结果。 ③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 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 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 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例如:1.比喻 :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 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 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 :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 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 果。
(一)探究标题意蕴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 象征意义。 3、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向东还是向西》 12.小说以“向东还是向西”为题有哪些意蕴?试作简要阐述。(6分) ①“向东还是向西”就是受伤后先送水泥保工资,还是先上医院保身体 的艰难选择; ②显示了农民工群体为了改变贫穷命运所作的抗争和苦涩的人生况味; ③小说以这种艰难选择为题,表达出了这对农民工夫妇的患难深情; ④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与同情,引发思考。

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高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考 (2)(2016年课标一卷《锄》)“我不是锄地,
怎 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
么 考
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请赏析
文中画线句子。(5分)
(4)2019浙江《呼兰河传(节选)赏析文中画线
句子的语言特点。
得眼睛更灵活,而祥林嫂此时已经是一个目 用‘半死半活’这个词形容毫不夸张”,要解释词
中无神的乞丐,用“半死半活”这个词形容毫不 语的语境义
夸张,所以“轮”要比“转”更加生动形象,更能 3.“人物神态特征”,即要考虑这个词语在故
体现人物神态特征
事情节、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理解或赏析重要语句
“理解语句含意”和“赏析语句”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 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或效果加以品味赏析。
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指作者在小说中 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包括词语锤 炼、修辞、句式、地方(时代、生活)色彩、语言风格、语体色彩。
我大抵是胖了,横竖都穿不进 去,这赘肉没由来的,黯黯然 看着那几件衣服,这件是我的, 那件也是我的,而如今却一件 也穿不上,也罢,大概是该添 置些衣服了吧!
警示作用,富含哲理的语句。
”,第三层“句外意(引申比喻象征、
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
外之意)”。
修辞句 (技巧句)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语、排 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再将句子“ 还原”,即将修辞句还原成没有使用修 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主旨句 (情感句)
文眼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创作 意图、情感态度的语句。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题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题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本7

命浪漫主义”注重革命理想和革命气概)两者辩证统一
革命浪漫主义 效果:(参见6,“传奇”改“浪漫”)



荒诞 与
真实
关系:[“荒诞”表面上(三要素)违背“真实”,实质上(思想意义)揭 露“真实”]“真实”是“荒诞”的基础,“荒诞”是“真实”的突破 效果:极具夸张,富有荒诞性,具有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批判意义, 深化主题
作用 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环境 物象衬托了环境,要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
作用 ,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物象
人物 作用
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
情节 一些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
作用 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点题 作用
物象揭示深化了怎样的主题。
1.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
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
环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境 分
2.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 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 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手 排比:增强气势 有感染力
法 反语:比直接更有力 感情强烈
豪放与柔婉、直白与含蓄、质朴与华丽、庄重与诙谐 符合人物身份;有时代特色、 地域特色(方言俚语);口语 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典雅庄重;文白夹杂;语言诗化。
文本元素
解读
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

1
故事与新编 (历史与虚构)

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根据句子的特点,理解其含意宜从修辞手法和关键词两个
角度入手分析。 句(1):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修辞手法
借代(文中关键词见下面)
关键词语是“感叹”“春天”。从前文“大妈”在
用春天的食品做美食的情节看,“春天”应是对
关键词语 “大妈” 用心做的饭菜 的形象概括,表明“大
妈”对“我”的 疼爱 之情;“感叹”是一个感情
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喜欢和“我”的幸福感。
返回
[例一] 阅读《欢乐颂》(原文见本讲“课前自主精读”),完 成后面的题目。
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 这里用“春天”代指用春天的食材做的美食,是借代的手法, 表达出了“大妈”对“我”很疼爱,也表达了“我”对“大 妈”所做的乡下饭菜很享受,很感激“大妈”。 (2)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 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7)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 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 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
(8)“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 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9)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10)“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 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11)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 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 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 弯……”
[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 运用对比手法,还有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看似矛盾但并不矛 盾。“过一生”,感觉幸福满满,享受一生;“打了个盹”, 感觉幸福太短暂。整个句子写出“我”对安静、知足、快乐生 活的喜欢和“我”从内心发出的幸福感。(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一、什么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二、怎样考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三、怎样答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3步骤”
[例一]阅读《欢乐颂》,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乐颂
陈毓
(1)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2)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

油菜花黄了。

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3)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4)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

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

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

一顿,又一顿。

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5)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得安静、快乐、知足。

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了。

(6)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

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
歌从口出,那么地自然而然,如万物生。

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
...............。

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7)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

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

你小住几天合适。

(8)“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9)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10)“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11)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

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

大妈停住针
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

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
弯……”
(12)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13)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14)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

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

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

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15)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

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

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

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

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16)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

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

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
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
....,弯转绵延,生生不止。

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17)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前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18)“太阳歇歇么?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

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

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

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19)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有删改) 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
(2)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
[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两句话”“含意”可知,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作者叙述语言的含意,这就预示答题要仔细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根据句子的特点,理解其含意宜从修辞手法和关键词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句(1):
出了“大妈”对“我”很疼爱,也表达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很享受,很感激“大妈”。

(2)运用对比手法,还有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看似矛盾但并不矛盾。

“过一生”,感觉
幸福满满,享受一生;“打了个盹”,感觉幸福太短暂。

整个句子写出“我”对安静、知足、快乐生活的喜欢和“我”从内心发出的幸福感。

(意思对即可)
[易错提醒]
1.就句论句,不重视句中关键词语的分析理解;不注意从写作背景、上下文的语境中去理解句子的含意,尤其不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相联系。

如上面句(1),不结合上下文语境,就很难正确理解关键词“春天”的含义,从上文看,“春天”应是对“大妈”用心做的饭菜的形象概括;再如句(2),不结合上下文语境,也解读不好“一生”和“打了个盹”的含义。

2.不善于借助修辞知识来理解句子的含意。

如句(2),需辨识出“过了一生”和“打了个盹”所主要运用的对比手法,准确解读这看似矛盾但并不矛盾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